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延萍 《文史精华》2007,(11):58-60
1937年,淞沪战争开战3个月后,中国军队因失利而退守了,日军随及占领了上海。上海沦陷时,梅兰芳正住在上海的租界。他原以为住在那里是比较安全的,谁知不久后的一天,有个日本人找上门来,希望梅兰芳在上海电台播一次音。这明明是日本人想借梅兰芳来粉饰日军占领下的太平,梅兰芳当然是不愿干的,他当时就以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演出为由而拒绝了。拒绝日本人  相似文献   

2.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揭开了序幕,当时梅兰芳住在上海。3个月后,淞沪失守,黑暗弥漫了大地,上海租界也是一片狼藉!一天,有人来向梅兰芳提出要求,说是希望他能在电台上播一次音。梅以不久要到香港和内地演出,不能在上海电台播音为理由拒绝  相似文献   

3.
黄志伟  黄莹 《文史博览》2005,(11):51-53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广告历史的国家,在古代就随商品交易产生了口头叫卖、实物展示、招牌、幌子等广告。而近代广告的特征之一是报刊广告。中国第一个报刊广告在1815年8月5日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上登载。1853年8月创刊的《遐迩贯珍》上开辟了第一个广告专栏,在第12期上发表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广告评论。1850年8月5日,英文《北华捷报》在上海问世,创刊第一版即以广告为主,其中有上海的洋行、商店、保险公司、房地产、拍卖行、银行等广告。1861年11月中国最早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创刊,  相似文献   

4.
1930年初,梅兰芳大师率剧团赴美访问演出,5月的一天,到电影城洛杉矶。晚上,剧场经理举行欢迎酒会,宾主刚刚入席,一位神采奕奕的中年人迎面走来,梅兰芳觉得似曾相识(卓别林的电影早在1915年就开始在上海公演),正在思索之中,剧场经理站起来介绍道“:这位是卓别林先生!”卓别林紧紧握住梅兰芳的手热情洋溢地说“:我早就听说你的名字,今日可算幸会。啊,你原来这么年轻就享有这样的大名,真可算是世界上第一个可羡慕的人啦!”当时梅兰芳才36岁,卓别林也只有41岁。虽然卓别林正在紧张地拍摄电影《城市之光》,他还是抽空参加好莱坞为梅兰芳举行的盛…  相似文献   

5.
杨大容 《世纪》2020,(2):93-93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攻占上海,梅兰芳先生当时留居上海法租界马斯南路(今思南路)。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军进驻租界。为了遮盖其侵略面目,日方大肆宣扬"大东亚共荣圈",制造老百姓生活在"皇道乐土"中歌舞升平、生活幸福的假象。为此,日伪当局逼迫各类艺人上台出演制造假象来欺骗世界舆论,而梅兰芳作为演艺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自然是日方首选目标。遂多次邀请梅兰芳上台出演,但都遭梅兰芳托病拒演。  相似文献   

6.
正"报眼广告",亦称"报头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在报纸头版,与报名平行、同样大小的另一方,有宽17.5厘米、高8厘米的面积,作为"黄金地带",刊发含金量极高的商品广告。这个视觉效果好、影响力大的地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是毛主席语录的专用处,由此可见其价值。我国自建国以来,报纸一版属要闻版,是商品广告的禁地,至今还有个别报纸仍在坚持这样做。特别是要在"文革"期间刊登毛主席语录的专用位置上刊发商品广告,当  相似文献   

7.
罗瑞卿在上学时,就是个戏迷,有戏就看,还自演。直到走出四川,罗瑞卿才知道天下除了川剧外还有很多很好的戏,于是他就更入迷了。1928年他参加革命后,在上海等待去苏区的那段时间,正是梅兰芳、周  相似文献   

8.
晓颂 《江淮文史》2002,(3):146-161
孙多提行三,人称“孙三爷”,生性喜欢开玩笑,为此得罪过不少人,但他是孙家大少爷,人家也拿他没办法。他早年家住北京时因喜爱京剧,与梅兰芳熟悉,梅兰芳称其“三老爷子”。两人都移家上海后,时有来往,有时还同台演戏。  相似文献   

9.
《纵横》2007,(11)
《致梅兰芳君》:一篇"油腔滑调"的文章父亲马彦祥自幼酷爱京剧,梅兰芳18岁(1912年)和20岁(1914年)时两次到上海演出,父亲都随爷爷奶奶观看了他的  相似文献   

10.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回忆,辛亥革命时,同行中传来消息,在上海攻打江南制造局的队伍中,出现了梨园行的身影,上海新舞台的名演员夏月珊、夏月润、潘月樵等人都在其中。年轻的梅兰芳第一次听到同行参加革命的消息,心中非常激动。由于南北音讯的阻隔,京、津一带报纸对于  相似文献   

11.
梅兰芳生活一向极有规律,喜欢清淡的饮食。平时爱吃北京风味菜肴,如爆三样、麻豆腐、熬白菜、卤肉丸子等。他有个上海老妈子,做菜精致,  相似文献   

12.
杨宙 《人物》2018,(9):32-34
毫无疑问,刘超所从事的,正是全国‘佩有钱”的一份工作。 每天在北京印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钞”)工作的8小时里,他所需要做的就是把一沓沓印钞纸摞好,送入印钞机里。当他把一大摞比报纸还要大的印钞纸竖起、摞齐时,红扑扑的钞票纸就会像质地柔软的丝绸一般,哗啦啦地在他手中翻动、流淌。  相似文献   

13.
考进实验剧院 1929年春天某日,山东省省城济南的报纸上登出一条惹人注目的招生广告一山东省省立实验剧院正式成立并招生。这家剧院直属山东省教育厅,下设表演编剧以及舞台美术与音乐三个专业。学员学习期间全部享受公费待遇。院方聘请了上海的一批戏剧名家来院授课,其中有洪深、马彦祥、万籁天、孙师毅等,师资力量较为雄厚。 当时年满15岁的李云鹤(江青的本名,系山东诸城人,生于1914年),在堂房叔父、济南市第一中学学监李子明的关心和帮助下前去报考,结果一考即中。 这一次,实验剧院一共只招收了三名女学员,除李云鹤…  相似文献   

14.
珠峰巨人     
1月22日,新西兰破例为一位88岁的老人举行国葬。11天前,他刚刚离世,随之终结的还有人类探险史的一个重要篇章——埃德蒙·希拉里,是第一个在珠穆朗玛峰山顶留下足迹的人,第一个征服地球"三极"的人。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他的名字就是一段传奇,他的头像还印在新西兰纸币上。新西兰总理克拉克说:"埃德蒙曾谦虚地称他只是一个普通  相似文献   

15.
梅兰芳是一个稀世之才,一个中国奉献给世界的超级明星。在他精彩纷呈的艺术生涯之外,梅先生本人的人生故事,也和他演绎的那些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一样真实,甚至更为美丽。结发妻子王明华梅兰芳,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其祖父是清代"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的"活太后"梅巧玲,伯父梅雨田是著名的琴师。梅兰芳四岁父母双亡,伯父将他过继收养,并送他拜师学艺。1910年,梅兰芳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明华。那年梅兰芳16岁,王明华18岁。这  相似文献   

16.
直到走出斗室,看到圣米歇尔大街上如常的游客时,我才突然意识到,汶川地震没有在这里发生过。对更多的欧洲人来说,它只存在于电视、报纸和网络上,只是全球新闻工业经过充分的拍摄、剪辑、解说之后制造出的5分钟新闻节目。这场灾难会占据两天报纸头条。但第三天,新闻工业就必须得发布新的头条消息。  相似文献   

17.
梅兰芳与画     
学习绘画 梅兰芳一辈子没有什么不好的嗜好,连旧社会最通常的消遣搓麻雀也不沾边。他的业余生活高尚丰富,种花养鸟,既消遣,又从中获取灵感。鲜艳的花瓣、翎毛对京剧服装图案设计和着色有启迪,眼望飞翔的鸽子,使眼睛运转灵便有神。 1913年,梅兰芳赴上海演出,与老画家吴昌硕结为忘年之交,吴赠给花卉画,引起梅兰芳对绘画的兴趣。梅兰芳回京后,向名画家王梦白学画花鸟、山水、人物,请大画家齐白石教画虫虾,又拜大画家汤杰为师,学画梅松竹。有名师教授,梅兰芳画技进步很快,1920年,吴昌硕老人在他的“香南雅集图”上题诗…  相似文献   

18.
齐如山是我国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他自民国初年结识梅兰芳起的二三十年间,与梅兰芳结成亲密无间的师友关系,对辅助梅兰芳确立梅派艺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47年,齐如山在上海和梅兰芳见了最后一面,并作了长谈。这次会晤后,  相似文献   

19.
宏宇 《文史博览》2007,(2):59-59
梅兰芳生活一向极有规律,喜欢清淡的饮食。平时爱吃北京风味菜肴,如爆三样、麻豆腐、熬白菜、卤肉丸子等。他有个上海老妈子,做菜精致,尝过其烹制的狮子头、八宝鸭、咖喱鸡等菜的人,无不称其手艺不俗。梅兰芳很能节制饮食,从不过量。每顿饭后必食梨与苹果等水果,以保护嗓子。  相似文献   

20.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曾经的上海青帮大亨黄金荣当上了“清道夫”,“黄金荣扫大街”顿时成为国内外的新闻。据说,考虑到国内外的反响,对黄金荣的这项“改造”措施只进行了几天就停下了,毕竟他已是风烛残年。四年后,这个曾在上海滩显赫一时的人物,因发热病倒,昏迷了几天,就闭上了眼睛,终年86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