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又为我国外来的第一大宗教。在佛教传入后,在中国本土化的发展中,其异质文化不断地吸收了我国母体文化中的有益成份。儒、道、佛思想的相互作用,及相互间形成的互补关系,奠定了中国思想历史文化的主体内容。两千年来佛教于我国的社会政治、哲学、文学、艺术、民间风俗诸意识形态领域,皆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的基本内涵佛教的创始人,系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释迦族的王  相似文献   

2.
中国佛教史籍是指由佛教僧人或居士撰写的中国佛教史书,包括纪传体、编年体佛史、僧传、寺志、灯录、经录等文献。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代,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在精神文化上,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史学大师陈寅恪曾论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充分肯定宋代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宋代也是中国佛教史籍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佛教史籍肇始于魏晋,历经隋唐五代之发展,至宋代繁荣,各种新体裁的…  相似文献   

3.
杜宇航  叶原 《东方收藏》2023,(9):109-111
美术考古作为考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的提出是以美术相关作品和历史语境来认识历史、解读文化与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以期深入了解历史中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国古代社会崇尚“礼”,在礼制的影响下展现出了不同时期的文化交融与精神风貌。北魏是佛教初传入中国并尝试融入中国社会的关键时期,佛教作为一种源自域外且带有明显域外特征和文化的信仰,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深受当时魏晋南北朝广为流传的儒学的影响。同时,佛教造像的衍变和发展也受到“礼”的约束。文章试图从佛教传入中国后,传播过程中为保持其信仰的独立性和优先性,在与汉文化中“礼”的矛盾性处境中从造像方面衍化这一内容出发,浅析佛教造像的样式风格、题材与审美意象的衍变。  相似文献   

4.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融入并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之一,也成为中国历史研究所不能绕过的重要话题。近年来,史学界在明代佛教研究方面的注意力多集中于嘉靖朝之后的晚明时段.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与繁荣时期。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达、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环境。同时由于唐朝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持与推动,使佛教得到了空前的传播.达到了中国佛教兴盛与发展的巅峰。当时,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中西交通枢纽和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中心的武威,佛教及佛教艺术也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修寺、建塔、开凿石窟造像之风方兴未艾.留下了众多的寺庙石窟遗址及石雕造像。  相似文献   

6.
天台宗是隋唐期间出现的我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具有明显的中国民族化特点,又以特有的教理和实践盛行于世。它以天台山为基地,形成了丰富的天台文化现象。教内教外,历史上一直有学者大德不断地研究阐释天台教理及其文化,融汇各家,惠泽后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早期佛教考古是指从佛教正式传入的东汉至两晋时期的佛教考古。这一时期的佛教遗存发现相对较少,有些佛教遗物在形态和性质上较为模糊,不易辨识,但它们对研究佛教如何进入中国及进入中国后的早期历史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直到近年,学者们对中国境内发现的早期佛教遗存的性质、时代、分期、艺术风格、传入路径等开展了大量研究,相关成果对认识东汉至两晋时期的佛教历史文化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佛教景教初传中国历史及其比较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表着印度古代文明和精神价值之一的佛教在两汉交替之际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碰撞、冲突、融合中,逐步转型,最终完成了中国化进程。景教也是一种外来宗教,其文化传统属于基督教文明,在唐朝初年传入中国,令人遗憾的是景教传入中国仅200余年便告夭折,未在当时中国社会留下深刻的影响。佛教在中国的演变,为我们提供了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经验,而景教在中国传播则提供了失败的教训。对佛教、景教传播中国历史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我们今天坚持改革开放、更好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提供借鉴。本文涉及佛教与景教在中国初传…  相似文献   

9.
<正>寺志,不仅记录某一寺庙变化发展的历史,而且从某些方面承载了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的历史风貌,对了解中国佛教的历史和社会历史文化的变化,极具参考价值。诚如杨曾文教授在新近出版的《曹溪通志》序中所言:“寺志,是地方志的一种,是记载佛教寺院建置和沿革、历代住持和高僧、  相似文献   

10.
天台宗以其精妙高深的哲学体系和成熟的佛教修持体系,带领中国迈向新的历史台阶。在此过程中,中国天台宗的高僧大德们吸收了佛教经典《法华经》和龙树大师空观说的思想精髓并对它们进行改造、升级,同时还结合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做出妥协与创新,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宗教流派。历史经验证明,宗教的发展大多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研究天台宗的发展,对我们了解佛教发展历程以及佛教与社会的共生关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通过对天台宗的部分核心观点进行解析,勾画出天台宗在中国本土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特征,从而领悟天台宗思想的精妙高深之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佛塔文化拥有2000余年历史,最初即是伴随着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传播,并由早期类似于印度风格逐渐发展成为形式多样、种类繁复、造型优美、风格独特、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的佛塔,形成中国独特的佛塔文化。其中西域佛塔是一个亮点,因西域各国的强盛、佛教的兴盛而从形制、规模、结构、功能等方面不断完善,不仅成为西域佛教的象征,也成为西域建筑文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佛教艺术于公元前3世纪中叶由印度阿育王弘怫而产生,巽伽王朝时代(公元前3世纪-1世纪),佛教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出现I佛传和本生故事的雕刻。公元1世纪马鸣和尚创大乘佛教以后,特别是陀罗佛教艺术兴起后,“允许民众礼拜佛像,于是开始了佛像的雕塑”①。一种文化艺术的产生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后,经过近两千年的传播与发展,在我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生根、繁衍,成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佛教的信仰和学说曾经对我国封建时代的社会生活、思想、学术的许多方面产生过深…  相似文献   

13.
<正>佛教自公元1世纪由印度传入我国后,佛教艺术亦随之产生,佛造像艺术从传入伊始就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依。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像在吸收印度笈多艺术的同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创造出沉静内省、轻盈飘逸的佛像艺术特色,迎来了中国佛教造像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一、印度笈多艺术特色印度笈多王朝(320?600)是继孔雀王朝之后又一统一印度的大帝国,孔雀和笈多王朝是印度历史上仅有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佛教史学是一个复杂的融合体。它既有佛教因子的影响,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如易学、玄学、史学、理学等思潮对中国佛教史学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即在佛教与中土文化融合的大视野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着重阐释中国宋代佛教史家如何将中土传统文化融入到佛教史学视野中,从而成为中国佛教史学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15.
赵爽 《神州》2013,(33):45-45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遗产,与宗教互相渗透影响。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助于促进东西方交流。佛教与汉语、社会行为、艺术与文学有着根深蒂固的渊源。了解宗教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17,(3)
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处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社会生活的开放性和文化生活的多元性使得人们价值观念和价值诉求呈现多样性。面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进步文化和落后文化、先进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导致社会阶层、价值准则、伦理道德观念等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时移势易,信仰危机的出现已然成为中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迫在眉睫,亟待解决。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古代先贤们早已为我们指明了出路,尤其是中国佛教伦理的一些思想、理论和观点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崭新视角。文章即以中国佛教伦理三大基本原则为出发点,在揭示国人信仰与佛教伦理原则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国人信仰危机的实质及其现实表现,并指出佛教伦理原则对国人走出信仰危机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陕北地区的宋金石窟,对研究宋金石窟造像活动以及宋金时期社会文化生活的历史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和图像价值,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北方宋金佛教石窟、石刻艺术历史研究的空白。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陕北地区宋金石窟的分布特点、造像艺术特色略作探讨,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攀登》2016,(5)
佛教的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丝路"是中国通过海洋对和合文化精神的践行。和谐与圆融是中国佛教和合文化的显著特征。中国佛教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双重特质,尤其是与东南亚与南亚等地区密切的关系,使得佛教在"海上丝路"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佛教固有的"缘起""中观"、"空观""涅槃"的教义理念是佛教和合文化坚实的理论基础,佛教所体现的"慈悲""平等""和谐与和平"既是佛教和合精神的流露,又是对"和合文化"的具体践行。佛教在古代"海上丝路"上的传播,为当今"海上丝路"和平发展,奠定了历史上的"佛缘"基础。中国佛教和合文化对推动"海上丝路"和平与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的佛道关系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永久性课题,也是一个需要从多层次多角度认识的课题.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化过程,是诸多因素造成的,而作为本土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的道教对佛教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便是在这一视角下,通过对敦煌P.2305<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下文简称<讲经文>)中所反映的神仙信仰的考察分析,来揭示道教对佛教的影响和佛道融合的一些情状.  相似文献   

20.
张麟 《神州》2012,(29):34-34
当今社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佛教在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和盛行,至当今时代,佛教在人们的思想中面临着现代问题,也就是如何真正体现佛教的社会价值。佛教必须是“实际的”,才可能真正驻足人间;在“地球只有一个、人类本是一家”的全球时代,佛教必须是“世界”的,才可能是全人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