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言难尽周作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中国历史人物,很少有人像周作人那样是非混杂,毁誉参半。新文化运动时,他和其兄鲁迅都是大潮中的中坚人物。后来他们兄弟失和成为陌路。日军侵占北平后,他竟然附逆,沦为文化汉奸。然而,也就是在此时,他又尽其所能地保护李大钊的儿女。他的谜样人生,没人能够说得清,道得明。  相似文献   

2.
訾翔宇 《文史月刊》2008,(11):64-64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访问中国时曾问鲁迅谁是中国最好的散文家,鲁迅毫不犹豫说出是“周作人”。 在那个“南鲁迅,北知堂(周作人)”的时代,周作人的学识一度被多数人认为超过了鲁迅。 他在北平八道湾的书房苦雨斋是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徐志摩、梁实秋等人梦想的圣地,他的散文《故乡的野菜》、《乌篷船》、《买墨小记》、《冷开水》则让无数中国文人包括梁实秋和余秋雨感叹无法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3.
《四世同堂》,一部民族的痛史、愤史。在《四世同堂》中,老舍继承了鲁迅改造国民灵魂的五四传统,把造成国人性格懦弱、敷衍、苟且偷安的思想根源指向传统的北平文化。而整个北平文化又是以家族文化为基础的。因此老舍在《四世同堂》中便集中地审视了中国的家族文化,对其消极性因素进行了理性的审视与批判。如果说鲁迅从思想的角度,茅盾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切入社会现实乃  相似文献   

4.
阎恩兰 《炎黄春秋》2010,(12):42-45
1949年1月22日,我的父亲阎又文代表傅作义将军,在北平中山公园水榭向中外记者宣布了北平和平协议。他向全世界宣告,这座城市的命运将不再通过传统的战争方式来决定,持续三年的内战将在这里停止,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和这座文化古城将得以保全。北平问题终于获得了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5.
《神州》2007,(1)
《人民日报》1949年2月1日以和平方法结束战争北平宣告完全解放国民党军已全部开出城外听候改编(新华社陕北三十一日电)世界驰名的文化古都,拥有二百万余人口的北平,本日宣告解放。北平的解放是伟大的中国人民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军事发展和政治发展之一。原有国民党反动军队及其军事机构大约二十万人左右据守的北平,乃是执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所宣布的八项和平条件以和平方  相似文献   

6.
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在<和平解放解决北平问题协议>上签署了历史性的一笔,古都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同年2月22日,傅作义随同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前往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拜见中共中央领导人,时间虽短短几天,但他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豁达大度、肝胆相照十分敬佩.返回北平后,傅作义精神振奋,心情愉快.……  相似文献   

7.
陈廉 《神州》2009,(1):55-58
为和平解放北平,自1948年12月中旬起,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己就和平解决平津问题,与傅作义派出的代表进行过多次谈判。1949年1月21日达成了和平解决北平的协议。1949年1月31日,古都北平宣告解放。毛泽东同志指出,北平的解决方式"是一种斗争方式,是一种不流血的斗争方式"。北平的和平解放,保护了我国的文化古都,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斗志,发挥了统一战线的威力,促使国民党军日益瓦解,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正1949年3月下旬,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北平的和平解放,党中央和毛主席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驻地从河北的西柏坡迁至北平香山。一1948年底,党中央开始研究定都北平事宜。1949年1月19日,中央派直属机关供给部副部长范离和刘达等人,从西柏坡来到北平,为中央选择驻地进行考察。当时彭真已在为北平市委机关选地址,找遍了东交民巷、北京饭店、帅府园等地。时任新北平第一任市长兼军管会  相似文献   

9.
李自华  王蕾 《百年潮》2012,(12):31-36
1948年11月底平津战役打响,解放军兵力占有绝对优势,士气也正旺,早已胜券在握。但要解放北平这样的著名文化古都却是新课题、新挑战。毛泽东深知北平历史文化的价值,在平津战役前后为保护和传承北平文化倾注了大量心血,最终使北平文化免于战火损毁,而且在随后的城市接管中又采取措施积极稳妥地接收和管理,为中国、为世界留下了一座历史文  相似文献   

10.
金海英 《神州》2008,(10):94-101
整顿社会秩序组建公安部队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中央警卫团派出7个连,共800多人.以"北平市公安总队"的番号进入北平,一方面了  相似文献   

11.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北平成为沦陷之区,众多高校与文化、学术机构南迁,大批文化人离平避难,曾经的文化中心陷入沉寂。日伪政府利用中日地域接近、文化相似等特点,鼓吹"同文同种"、"中日亲善"理论,通过构建严密的管制体系,在文艺、教育、学术、媒体等领域推行一系列殖民政策与措施,力图将北平的文化发展纳入到"日化"的轨道中。但文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亦非仅靠强制力可以推行。在殖民统治之下,北平的文化生态虽然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但作为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国都与国家文化中心,城市的文化传统也在断裂中实现着传承。  相似文献   

12.
刘延岩 《炎黄春秋》2023,(10):13-16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布和平解放。解放之初的北平在各方面都亟待管理。如何顺利接管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成为中共中央和华北局关注的问题,也成为北平党组织和人民政府考虑的首要问题。根据前期东北地区城市解放的经验,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按计划,按步骤,有条不紊地全面进行接管北平城内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工作,为中共中央“进京赶考”打下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欢腾吧,北平     
《神州》2007,(2)
1949年北平春来早,200万市民舒展的面容,街头巷尾的欢声笑语,和生机盎然的春天融为一体,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欢快。1月31日,解放军进城接防的消息,飞向北平的各个角落;2月3日,解放军进驻北平入城式的喜讯,激荡着每一个北平人的心,他们盼望已久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唱啊!  相似文献   

14.
北平和平解放已经过了半个世纪,它是我国解放战争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也是中国革命史上十分重要而关键性的一页。1949年1月31日,中共在经过与傅作义的三次谈判后,终于和平解放北平。就在这一天,解放军举行了人城仪式。北平,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从此翻开了它的历史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正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了。9月27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北平改名北京"的决议。这是一件让亿万人民欢欣鼓舞、大快人心的事。此后,专家曾以《珍重古都老北京》为题发表文章,"前人留给我们的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历史文化古城——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留给后人的又将是什么?大而言之,在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泱泱华夏大地;小而言之,在拥有1.68万平方千米的北京市,能否,或将如何容留这仅62.5平方千米的作为文化古都的北京老城。这是北京城市发展必须回答,而且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胡适是1946年7月29日到北平出长北京大学的,到他1948年12月15日离开北平为止,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当时作为《世界日报》教育版的编辑兼记者,与他有过多次交往。如今,随着40多年时光的流逝,不少事情已从记忆之海里被淘汰,但有些却难以忘怀,即使片言只语也记得清清楚楚。胡适于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猝发逝世,被安葬于台北南港旧庄墓园,享年72岁。在他的墓碑上有这样的话:“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  相似文献   

17.
北京电影制片厂始建于1949年4月21日,原名北平电影制片厂。1949年10月1日正式更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成长,现在北影厂已经经历了整整50个年头了。一、初创期成绩显著北影厂初建时,它的人员构成,一部分来自东北电影制片厂,一部分来自华北军区政治部电影队的技术人员,一部分是国民党原设在北平的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制片厂的员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同中国共产党早已休戚相关,同舟共济。此外,还有为数不多的外地从事电影工作的驻北平办事人员,构成了二百多人的一个小厂,田方任厂长,汪洋任副厂长。北影厂在1949年到1966年的…  相似文献   

18.
岳南  陈新宁摄影 《山茶》2010,(8):80-101
1937年7月,北平荡动着沉闷、压抑、甚至一丝霉腐的气息。驻扎在北平郊外的日本军队正操枪弄炮进行演练,城内: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秦德纯也嗅出了暗含杀气的血腥味道。于是,在7月7日下午,紧急邀请北平教育、文化界名流大腕20余人歪市政大厅出席军政联席会议,共商御侮图存大计,会议在争论中持续到深夜方散。  相似文献   

19.
董世贵 《纵横》2009,(3):4-9
解放前的北平市民都不会忘记:被蒋介石于1948年6月30日下令罢了官的何思源,于1949年初由南京飞回北平,冒着危险呼吁和平解放北平。1月17日,在他奔走、呼吁和酝酿的基础上,北平参议会议长许惠东召开了华北五省两市参议长代表及北平各界名流包括军队代表会议,各报社记者和中央社记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公推何思源等11人组成出城和平代表团,何思源为团长,并通电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共中央,要求和平解决北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吴江 《炎黄春秋》2000,(6):14-17
周作人和胡适不能相提并论。两人虽同是“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名人,但两人的地位、作用、声望悬殊,经历差别更大,主要是,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周作人叛国附敌,为虎作伥,而胡适则无论如何乃抗日阵营中人。两人对民族国家有忠奸之分,有爱国卖国之分,为人有正邪之分,岂能同日而语!我提起这个问题,是因为在我写了论胡适的文章(载《炎黄春秋》2000年第3期)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