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天国壁画在安徽省績溪县西北五十余里的宅坦乡旺川村曹氏宗祠內。祠在村的西南端,坐西朝东,面三进二前后均有廊,在一进門的左右两壁及前廊的两山面,有壁画和題字。壁画系用墨綫条不着色,画在白色的墙皮上。壁画和題字可分七部分: 第一部分画的內容为太平軍攻打被圍困在城中的清軍,城三面环山,有四門,門的名称依稀可辨,有东門、囗門、囗西門、囗北門。城內画有很多建筑物,能够看清的有孔庙、文昌閣、正囗,还有一些旗帜。(图见70頁)  相似文献   

2.
奉國寺在義縣城內東街路北,因為大殿內有七個大佛,所以也稱七佛寺,又因為佛像比較高大,一般都叫它大佛寺。寺前有大空場,門左右有石獅二座,山門一間,門內有瓦頂木牌樓三間,後面有彌勒殿五間,殿後就是大雄殿。  相似文献   

3.
《文物》1950,(Z1)
遼西省阜新縣十區腰衙村小洞廟西山坡上,於去年十一月,丈評土地時發現古墓。此墓墓門向南,係穹窿形。墓高約六米,直徑五米七,隧道長四米,寬一米三,墓門高二米。在隧道中間左右,又另築穹窿形墳二個,其直徑二米,高三米三;左右之小隧道長零點九米。頭道墓門係用石封,开掘后墓內全係泥土,掘至隧道中間,發現有故晋國夫人墓誌銘一合,長寬各三尺,铭厚三、八寸,蓋厚二、五寸。二道墓門旁,見鑲銀鐵鎖一個,約長尺餘,門兩旁置黄釉雞冠壶各二個(均遺失,碎片亦不  相似文献   

4.
《文物》1953,(Z1)
西千佛洞在敦煌縣城西七十里黨河主流冲刷的北崖上,那個地方也就是古代去陽關大道中間的一個休息站。從現在的敦煌城出西門向南行約五十里  相似文献   

5.
山东聊城县为运河通經之地,过去四方商賈往来交会,是異常繁荣的商业樞紐。"山陝会館"就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商人,为了他們互相联系而修建的。会館在县东門外二里許,建筑規模很大,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当时所在之地,为县东門外二里的运河西岸。距崇武驛极近,后来河道淤塞,漕运不通,商业随之冷落,而会館这个地方也就偏僻了。根据平面布置和碑文記載,它是庙与会館相結合的建筑群。中間的前三殿供奉关帝、文昌、財神,是为主殿,与前面的戏楼,左右两边的钟鼓楼,次間边楼为歇山式二楼,成为庙与会館相混合的平面。前部分的組成,是戏楼前方左右設二层看楼,形如一个露天剧場;后部分組成,最后边春秋閣左右两配以及前三殿,为对称的  相似文献   

6.
(一) 一九五三年十月至十二月初,我同九位雕塑工作者到大同雲崗、太原晉祠、天龍山、平遙、南北響堂山、西安、順陵、霍去病墓、麥積山、洛陽、龍門、鞏縣、開封、濟南、長清靈巖寺等地,參觀了古代雕塑。從時代上說,由漢起到明、清止的雕塑品,或多或少的都看到了;從所看的作品件數上說,由一般的瀏覽到重點的欣賞,約有數萬件。我們參觀的時間太短,不要說不可能作有系統的研究,就連應該攝取像片的歷代重要作品也未能照全。雖說是時間太短了,但  相似文献   

7.
<正>芮城广仁王庙广仁王庙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芮城县中龙泉村北侧。创建年代不详,正殿为唐太和五年(833年)遗构,是国内现存4座唐代木构建筑之一。高平二郎庙二郎庙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平市寺庄镇王报村。现存金、明、清代建筑,戏台为金代遗构,其余均为明清遗构。  相似文献   

8.
颐浩寺简介     
頤浩寺在江苏青浦县金泽鎮大寺基。南宋景定年建(公元1260—1264年間),因为寺基是宋朝呂相国頤浩的故宅,所以在元元貞年間改为頤浩禅寺。傳說当时的頤浩禅寺有房屋五千零四十八間,寺界东至和尚濱,西至市河,南至大山門,北至塔汇桥。金泽小志上說"虽杭之灵隐,苏之承天,莫匹其偉"。县志载"至元戌子建大雄殿,构山門,翼两庑,楼閣堂室,丹堊璀璨,象設宏丽,香灯炜煜"。寺內名胜有枯树峰、桃源洞、金鲫池、不断云、梅云軒、天香亭、貝多林、薝卜室、凌云閣、微笑  相似文献   

9.
隋龙藏寺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隋龙藏寺碑是开皇六年王孝儒为劝造龙藏寺所立。据沈涛《常山贞石志》记载:"碑高六尺三寸五分,广二尺七寸七分,三十行,行五十字,额题‘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十五字,有碑阴及左侧,并正书‘开皇六年十二月五日立’,今在正定府城隆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58,(5)
人民英雄既紀念碑五一节在天安門揭幕了。碑庄严地矗立在天安門与正陽门之間,高37·94米。碑的正面是毛主席的題字(左圖),背面是周恩来总理写的碑文。碑的周围是草坪,以南是一片松林,以北为广埸,它与天安門遙遙相对,使天安門广  相似文献   

11.
1966年陝西省博物馆和文管会曾組织了陝北文物調查征集工作組,往陝北进行文物調查征集工作,該组由李长庆、俞少逸、赵敏生、杭德州四人組成,那一次也調查了鄜县石泓寺和閣子头寺石窟。現将所得情况介紹如下: 一、石泓寺: 石泓寺一名石空寺,在鄜县西約一百三十里,附近山高树多,寺前有小河,其两旁多系稻田,風景秀美(图1)。寺坐东北向西南,寺前有楼房三间,配房十二間。在东西长約七十米的山岩上,分布着七个洞窟,据初步了解,最早的是唐中宗景龙年間,最晚的是明代。窟号从东向西順序排列。  相似文献   

12.
两汉时期,墓地祭祀普遍.《论衡·四讳》记有:"古礼庙祭,今俗墓祀.……墓者,鬼神所在,祭祀之处."《汉书·朱邑传》亦载:"起冢立祠,岁时祠祭."帝王陵墓建有陵(祠)庙,另有寝殿、便殿等设施,其他等级墓葬则修建祠堂以供祭祀,渐成风气,"广种松柏,庐舍祠堂"(《潜夫论·浮侈》)、"中者祠堂屏阁"(《盐铁论·散不论》)、"勿随俗动吾冢,种柏,作祠堂"(《汉书·龚胜传》).祠堂还有享堂、食堂、斋祠等名称,随着推广普及,其作用也得到延伸,蔡邕在《郡掾吏张玄祠堂碑》中即言:"先考积善之余庆,阴德之阳报,乃于是立祠堂,假碑勒铭,式明令德,以示乎后."[1]关于汉墓地祠堂,已有较多研究成果,本文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汉墓地祠堂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跳五猖”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神舞,流传很广,安徽郎溪定埠镇尤为盛行.关于“五猖”神的由来,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据《清人笔记》说:朱元璋征陈友谅,梦阵亡士卒请求抚恤,乃命江南百姓家造“尺五小庙”,命阵亡士卒“五人为伍”而受供.其二,“五猖”是“祠山神殿下诸将”.“祠山神”相传是西汉时的张勃(见《广德州志·丛缀卷》).张勃先世佐禹治水,故张勃被派往广德镇守治水,引长兴(浙江)之水,益广德山田(见《广德州志·寺观卷》),开成“圣读河”后,坐化而死.后人感其功德,将其神化造庙祭祀,庙额题赞“禹后一人”,神牌上的全称是:“广德灵佑崇德祠山大帝”,传说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封的.郎溪、广德供奉的“五猖”神,都是设在“祠山神”庙殿两侧.  相似文献   

14.
魏斌 《中华文史论丛》2021,(1):57-100+400-401
保存至今的六通元氏縣東漢碑刻,是三公山神祠、封龍山神祠、無極山神祠、白石神君祠等山神祠廟之碑(其中一通位於總祭性質的西門外神壇)。這些碑刻由地方官府主持建立,記述的也主要是神祠與官府的交涉。但實際上,這些山神祠更爲日常性的信仰圖景,用於廟巫和周邊地域民衆的祭祀祈禱活動。官府只是在特定場合下介入,一方面是祈雨禳災需要和長吏的德政追求,一方面可以藉此凝聚官府與民衆的關係。官府祭祀提升和强化了神祠的信仰權威性。民衆祭祀分爲個人和集體性兩種,後者包括血緣性家族和超越血緣的地域性羣體兩種結合方式,與早期道教組織和佛教邑義有着内在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間,山西省文管会侯馬工作站在今侯馬西北二里的工地上,发掘了一座元代磚墓。墓室仿木构建筑,并有雕刻及彩绘装飾,結构坚实,保存完好。現介紹如下。一结构及形制墓坐北向南,北偏西10度。墓室平面方形,四边各长1.75、高3.68米。墓底沿东西北三壁砌有棺床,呈倒凹字形,室內以长条青磚鋪地,高出地面40厘米。墓門为券頂,位于南壁正中間,門外与长方形豎穴墓道相連,墓門以长条磚封閉。室內淤泥甚厚,人骨架与随葬器物已失去原来位置。  相似文献   

16.
正目次一"荧惑"榜题考释二"荧惑"图像分类三"荧惑"图像组合及其意义四荧惑化童儿造谣言之说五荧惑之精为"风伯"释疑六结论秦以降,日月与五星一直被视为神而受祠祭。《汉书·郊祀志》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而雍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百有馀庙。"可知秦统一后,在关中建祠立庙祭祀日月星辰  相似文献   

17.
建福院位于盂县城东25公里牛村镇白土坡村,东北临村舍,西南为农田。院内有四大天王殿、正殿、菩萨殿、阎王殿、奶奶庙及钟楼、鼓楼。后殿和奶奶庙在抗日战争期间被烧毁。院前有戏台一座。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四椽袱,后穿插,斗栱五铺作,大木结构尚存明代遗构。斗栱屋顶为清代早期风格。钟楼上有明嘉靖七年(1528)铁钟一口。院内有碑十通,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金大定四年碑,其余多为清代布  相似文献   

18.
商王庙碑记     
安阳有殷墟,乃为世人共知,安阳有座商王庙,却很少有人知道。殷墟固是重要文化遗址,商王庙亦不失为珍贵古迹。商王庙位于安阳城东南隅,其街名东南营。庙庑座北朝南,西与韩王庙为邻。走进山门有一院落,东边陋室数间已破落,西厢为民居。过中门便见正殿,殿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拱古朴,屋脊鸱吻走兽完好。殿内一塑像,即所谓商王河亶甲像。东西偏殿各三间,西殿内立一碑,高约六七尺,碑文隶书体,因年久风化剥蚀,  相似文献   

19.
1958年1月,浙江省绍兴县人民委员会对大禹陵和兰亭进行修复,我参加了施工前的调查、计划工作,现将调查所得分述于后:大禹陵在绍兴市东南约十二里的会稽山麓,出绍兴市稽山门由水路可达,古人所谓"山阴道上",风景确是明秀宜人。现在该处建筑群计分:(一)大禹陵,(二大禹庙,(三)大禹寺。三者皆在一地,后二者因前者而产生,如以建筑而论,当首推大禹庙。大禺庙的历史,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一说:"大禹庙在县东南,少康立祠于陵所、梁时修庙,……宋政和门年(公元1114年)敕庙额曰告成,东庑祭嗣王启,而越王勾践亦祭别室。……郡境尚有四所,一在山阴县西涂山,一在山阴县蒙搥山,一在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16,(6)
陕西华阴西岳庙所存西晋《华百石都训造碑》残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拼联,其碑文可以进一步释读,尤可与《水经注》所载内容相互印证。碑文对碑中提及人物生平有所补充,通过碑文亦可对造碑者身份与汉晋守庙"百石"有进一步认识,该碑造、立分刻现象则可能与西晋时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