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格印经院是一座具有藏区建筑特色的密梁平顶土木结构建筑。系德格第十二代土司登巴泽仁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创建。整个建筑修建历经四代土司,费时近30年。是一座集德格地区藏族化特色和人民群众智慧于一体的化宝库。  相似文献   

2.
刘丹 《风景名胜》2016,(1):113-130
德格县城地处川藏交界处,很小,小到仅有一万多人口.德格印经院,藏语称『德格巴富』,就坐落在德格县城里,看上去还不如中等规模的寺庙大.过去,它曾经是寺院,名叫更庆寺.大约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它已经不再是寺院,而大致成了现在这样子了.它既没有大型的经堂,也没有自己供奉的主尊,然而和拉萨的布达拉富一样,它却是西藏人心目中的圣地. 时光回溯到二百八十多年前,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却吉登巴泽仁时代,关于这个人很有些神圣的色彩,传说他52岁那年(公元1729年),在他统治的鼎盛时期,为弘扬佛法,组织学识渊博精通佛教经典及藏文书法的名人和上千名雕刻工人书写、刻板、印刷经典,同时开建印经院,开始了一个庞大繁复的文化体系的建构.尔后几代土司续增刻经版,扩建印经院,历百余年,始建成这座闻名世界的藏族文化宝库,也使得这个家族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3.
对西藏文化有兴趣的人们都知晓藏域有三大印经院,即前藏布达拉宫印经院,后藏纳当印经院和康区德格印经院。千百年来,做为出版印刷中心的三大印经  相似文献   

4.
藏族木刻印刷的发祥地──德格印经院吴军四川省德格县境内的德格印经院,素有藏族文化的发祥地之美称.享有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之盛名,以其收藏丰富,历史悠久而被列为全国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德格印经院,全名“札西果芒大法库印经院”,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简...  相似文献   

5.
德格印经院     
王容 《巴蜀史志》2007,(2):58-59
德格印经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城欧普龙山沟口,原是著名的德格土司官寨所在地。全名为“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藏语简称“德格巴宫”,“德格印经院”为汉语简称,并素有“藏区璀璨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之盛名。  相似文献   

6.
对西藏文化有兴趣的人们都知晓藏域的三大印经院,即前藏布达拉宫印经院,后藏纳塘印经院和康区德格印经院。千百年来,作为出版印刷中心的三大印经院对西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弘扬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三大印经院在雪域内外声誉广播,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7.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位于金沙江畔,与西藏隔江相望.是藏区三大古文化的中心之一,与西藏拉萨、甘肃夏河齐名。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德格印经院就坐落在欧普龙山沟,它曾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第12代德格土司,决定修建印经院公元7世纪末,藏王松赞干布的大臣噶尔东赞的后代避难到康区后.生活在金沙江一带。传至30代时,这个家族的传人索郎仁青为天朝帝师八思巴的膳食堪布,受到宠幸而获得“四德十格”之大夫称号。受封于元朝廷的称号逐渐演变成当地地名。他统领的疆域跨川、藏、青三省区共计IO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当时,这个家…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14日国家文化遗产日,文化部正式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昌都地区江达县波罗古泽刻板制作技艺位列其中。波罗古泽木刻雕版起源于1676年,由当时的德格第12世土司、第6世法王却吉·登巴次仁发起,现今四川德格、白玉、以及西藏江达县的大部分治区都曾隶属德格土司管辖,加之当时盛行佛教,基于信教需求,用于印制佛教经文及图案的木板雕刻工艺得到了空前发展,波罗木刻印刷技术由此崛起。当地土司、宗本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较原始的制版刻板方法,兼收并蓄各种学科、历史文献和各教派典籍,在寺庙刻制数以万计的木刻雕版。据悉,现今位于四川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格印经院”中80%以上的印经版均为昌都地区江达县波罗乡所制,由一个乡村的民间艺人承担如此重大而神圣的经文雕版任务,不能不惊叹为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9.
虔诚与世俗     
270年来,位于康巴地区的德格印经院承担着印制和保存藏族文化经典的神圣职责,或许是因为地理与文化的双重阻隔,一直以来我们对德格印经院都知之甚少,特派记者David Wizansky将带领我们穿越现实与历史的长廊,去了解这座伟大的图书馆。德格印经院是个宗教神秘感与世俗精神结合得非常好的地方。据说最初印经院采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鉴定工匠们的工作质量,即报酬用金沙来支付。管理的僧人在雕版上撒一层金沙,填充字与字之间的空隙,雕刻得越深,金沙便装得越多,工匠们得到的金子也越多。  相似文献   

10.
德格印经院,全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至今已有270年的历史。据印经院的僧人介绍,这里珍藏了70%以上的藏文典籍的印经板,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些年,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可是我对这里的探访,却是在一种传统与现实的不断变幻的恍惚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刘乾坤 《旅游》2003,(7):28-31
四川德格,如今在旅游圈里已经是很有名的地方了,很多人都知道那里的雀儿山、新路海和德格印经院。其实德格有着上万平方公里辽阔土地,有着众多的迷人美景,只不过很多人就只知道德格的那几处有名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德格印经院,名列藏区四大印经院之首,被称为“最伟大的图书馆”;汇聚康巴藏区文化精粹,被藏民奉为圣地朝拜;印出的唐卡被称作“藏文雕刻印术的绝唱”。  相似文献   

13.
索穷 《中国西藏》2006,(5):64-67
德格·格桑旺堆,1950年在昌都光荣起义,并致电毛主席、朱总司令,坚决拥护中央人民政府解放全西藏的著名的前藏军第九代本,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历任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藏文联名誉主席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为维护西藏稳定、发展民族文化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既然要说到德格·格桑旺堆的故事,我们就从他的家名——“德格”说起。德格,原属吐蕃辖下多康六岗之色莫岗,位于青海、四川、西藏的交界处,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很早便出现了藏族历史上“政教合一”的典型代表——土司制度。解放前,德格土司是康区最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正>南京淮海路上那古朴的青瓦朱漆大门,就是和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四川德格印经院一起以"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入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金陵刻经处。  相似文献   

15.
<正>青藏高原,一个可以洗涤灵魂的地方,朝圣的人们不断地涌向拉萨,可你知道吗,在这块土地上有那么一个院落,始终用最古老的工艺,印刷着藏传佛教的典籍,记录着西藏的文化。它就是德格印经院,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德格县。印经院构造独特,红墙高耸,绿树婆娑,幽静壮观。靠大门侧为1楼1底,正房则为2楼、3楼,参差有致,是典型的藏式风格建筑。  相似文献   

16.
禁忌是禁戒普通人接触的事、物或人,以及对此所持的忌讳观念,这种观念在阶级社会的宗教中乃常见。藏族是全民信奉佛教之民族。德格地区是一个佛教最昌兴的地方,对于经典佛理的了解,在十八、十九世纪中恐怕要算德格地区了,所以人们常常把德格土司称谓“德格法王”。  相似文献   

17.
正德格印经院,名列藏区四大印经院之首,被称为"最伟大的图书馆";汇聚康巴藏区文化精粹,被藏民奉为圣地朝拜;印出的唐卡被称作"藏文雕刻印术的绝唱"。格萨尔王,诞生在德格,一生金戈铁马斩妖伏魔,是康巴藏民心中的雄狮。2000多万字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有字有诗,有彩有画,有说有唱,被称作"当今世界上唯一活着的最长史诗。"  相似文献   

18.
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是一个神圣而又朴素的地方。冬日的阳光从湛蓝的天空中倾撒下来,透过印经院的天井和一扇扇敞开的窗子,一声不响地照在已存在几百年的木刻经版上,它们成排成排肃穆地卧着,如一级级泛着灵光的阶梯,引领着人的灵魂开始了一种飞翔,飞升上蓝天,与那些经版上经文的创造者们晤面,与那些经文里诵念的神灵交流。于是,一切豁然开朗,心灵和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溢满了阳光。  相似文献   

19.
德格印经院     
李旭  张锦能  朱林 《华夏地理》2002,(8):110-121
德格印经院是一个神圣而又朴素的地方.冬日的阳光从湛蓝的天空中倾撒下来,透过印经院的天井和一扇扇敞开的窗子,一声不响地照在已存在几百年的木刻经版上,它们成排成排肃穆地卧着,如一级级泛着灵光的阶梯,引领着人的灵魂开始了一种飞翔,飞升上蓝天,与那些经版上经文的创造者们晤面,与那些经文里诵念的神灵交流.于是,一切豁然开朗,心灵和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溢满了阳光.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博物馆民族文物藏品中,有多封藏文书信,均系前西南博物院时(1950至1953年)所搜集。其中,有两封由原西南军区文化部交来,与前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格达活佛及原德格土司降央巴姆(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有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