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密宗唐晓军佛教密宗,原形成于印度。公元7世纪时,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诸部,建立了吐蕃王朝,密宗开始传入西藏地区。公元8世纪,印度僧人莲花生应吐蕃赤松德赞之请,入藏传播密宗,成为第一位在藏区传授密宗修法的大师。在藏传佛教...  相似文献   

2.
《西藏人文地理》2006,(6):105-105
莲花生大师,梵文名“帕达玛萨瓦拉”,藏语称乌金大师,是8世纪时印度(乌仗那,今巴基斯坦境自)的密教大师。受藏王赤赫松德赞之邀,来吐蕃传教,此幅木刻板画莲花生大师头藏莲花帽,内穿衬衣、外穿法衣、  相似文献   

3.
雄巴拉曲民俗度假村紧紧依傍着西藏最著名的雄巴拉曲神泉。雄巴意为盆子,拉曲意为神水。关于泉水的来历,有一个非常古老、神奇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第38代藏王赤松德赞派人去印度迎请密宗大师莲花生。莲花生和迎请官员千里迢迢抵达堆龙时,与从拉萨前来迎接的拉桑鲁巴大臣及其率领的500官兵不期而遇。时值正午,人们欲就餐却苦于当地本无水干旱连年,滴水无觅。望着这片饥渴的土地和贫困的人们,大师心发慈悲,当即施法,用他那檀香木的禅权在地上戳了一个洞,对众人说道:“神泉即涌,拿盆来。”就见地上戳出的那个洞眼里奇诬般地喷涌…  相似文献   

4.
噶布拉碗是藏传佛教密宗的重要法器。佛教于5世纪传人西藏,在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期,西藏佛教密宗已经在使用人头骨、人肠、人血、人皮以及用女孩的腿骨制成的号角做法器和祭物。噶布拉碗大多为古代高僧头骨制成,是密宗灌顶使用的重要法器。密宗修法者在举行灌顶仪式时,在灌顶壶内盛圣水,在噶布拉碗内盛酒,师傅把圣水洒在修行者头上,并让其喝酒,然后授与密法。灌顶的意义是使修行者聪明和冲却一切污秽,是修密僧人在修密宗时必须举行的一种重要宗教仪式。  相似文献   

5.
西藏人民信奉的宗教是喇嘛教。喇嘛教是佛教的一支,传播地区主要在中国的西藏和蒙古。喇嘛为藏语,是“上师”的意思。公元7世纪,土蕃赞普(赞普就是国王——笔者)松赞干布在他的两个妻子尼泊尔公主犀尊和唐文成公主的影响下,信奉了佛教。8世纪时.天竺僧人寂护、莲花生等到西藏传扬显、密两系佛教。10世纪后期,佛教与西藏原有的宗教相互影响,形成了喇嘛教。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历史最久远的一派是宁玛派。宁玛有两个意思,一是古,二是旧。所谓古,是说这个教派认为他们的一套教法,是从公元8世纪的时候由莲花生传下来的,而西藏佛教其他的教派是在11世纪中叶以后新创立的,所以宁玛派的历史渊源要比其他教派早三百年。所谓旧,在显宗方面不分新旧,只是在密宗方面,一般都以仁钦桑布为界,在他之前翻译过来的密宗经典算是旧派,他以后的算是新派。宁玛派僧人自  相似文献   

7.
佛教于7世纪传入西藏后迅速发展。松赞干布时期,藏族学者吞米桑布札仿照梵文创制了藏文,藏文佛典翻译从此开始。墀德祖赞时译出一些经论,主要是将汉文佛经翻译成藏文。约于779年建成的桑耶寺曾设立译场,翻译出大量的经典。这个建寺地点由莲花生大师勘查选定,墀松德赞主  相似文献   

8.
<正>【吉隆沟令人心驰神往的古道】吉隆沟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所辖的吉隆县境内。严格地说,吉隆沟长度为93千米——从县城驻地宗嘎镇到热索村。吉隆,为藏语"舒适村""欢乐村"之意。吉隆之得名,传说是公元8世纪后期,赤松德赞从印度迎请莲花生大师入藏时,大师一行途经吉隆沟(今吉隆镇一带),曾在此住了一宿。大  相似文献   

9.
青朴是一座大山的名字,这座山在西藏真是太有名了,因为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后,建立的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足的寺院桑耶寺就在青朴山下。历史上藏族的七个贵族青年在此最早剃度出家,印度的莲花生大师还在青朴山上开创了苦修地,带出了藏族历史上第一批三十几位觉悟者。 所以,千百年来无数的高僧大德都在此悟道修行,  相似文献   

10.
正此书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印度—西藏的佛教密宗的历史、教法基础、仪轨和象征外道供养、修道与解脱。书中每一小节,均可作为一部辞书的条目。本书对"密宗"做了深入浅出的论述,资料翔实,是一本难得的海外藏学著作。  相似文献   

11.
法神舞即羌姆,汉语称跳神这是一种为某个目的,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才举行的宗教活动,一般百姓并非轻易可睹它给雪域带来的不仅仅是娱乐,更主要的是有益于僧俗大众朝拜神佛,祈求今生的福乐和来世的转生藏文化的神秘积淀可见一斑有幸看到神舞的人们,则纷纷为其内涵丰富、色彩纷呈、神奇怪异的密宗艺术魁力倾倒藏区跳神起源至今未有定论,有的说源于公元\世纪的藏传佛教宁玛派祖师莲花生,有的说移植于印度的宗教舞蹈,有的说西藏原始宗教本教早有跳神传统……据说金钢瓶舞最为古老,源自莲花生时代,自始以来就是一种严格的密宗仪轨,神…  相似文献   

12.
西藏桑耶寺、托林寺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其中桑耶寺设计理念主要依据佛教《阿毗达磨俱舍论》,深受印度佛教影响,也是吐蕃时期西藏密宗信仰的直接反映.而托林寺最早建造之迦萨殿则是仿照桑耶寺修建,同样受到印度佛教影响.两寺在清代还被故宫、承德外八庙部分寺院建筑所模仿.  相似文献   

13.
清朝皇帝崇奉黄教(黄教是喇嘛教“格鲁派”的俗称,喇嘛教是佛教的一支,主要传播于中国藏族、蒙古族地区),宫中建有众多的佛堂,供皇帝随时进行祭祀活动。在紫禁城宏伟壮观的宫殿建筑群中,这些大大小小的佛堂一直是鲜为人知的神秘世界。许多佛堂至今还完好地保持着清代的原状,收藏着数以万计的“藏密”(密宗是中国佛教派别之一,源出于古印度佛教中的密教。公元八世纪至十一世纪间,印度密教传入西藏地区,建立了西藏密教的传统,称为“藏密”)  相似文献   

14.
黄建国 《旅游》2013,(1):42-45
在藏传佛教中有一种最独特也最精致的宗教艺术。每逢大型法事活动,寺院中的喇嘛们用数百万计的沙粒描绘出奇异的佛国世界,这就是坛城沙画在藏语中叫作dul-tSon-kyil-khor,意思是"彩粉之曼陀罗"。坛城源于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眷属聚集的道场。通俗地说,就是佛的家,有"中轮"、"轮圆"之意。在汉译时,坛城还有曼陀罗、坛场等不同的音译和意译。从2500多年前,佛陀亲自教导弟子制作沙坛城开始,就历代相承毫无间断。在十一世纪,由印度北传到西藏,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15.
一、密宗和密宗造像密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它源于古印度佛教中的密教。密教是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别同婆罗门教的某些教义相结合的产物。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中印度僧人善无畏携带梵本经吐蕃到长安,翌年开始译《大吡卢遮耶经》。南印度僧人金刚智于开元七  相似文献   

16.
宁玛派是西藏佛教中苯教文化气息最浓且最具有藏民族特色的一个派别。”宁玛”(Rnying ma)一词有”古旧”和”古老”的意思,之所以被称为宁玛派,不是因为其实际创宗的历史悠久,而是所奉行的教法渊源流长,基本上继承了公元八世纪吐蕃时期由莲花生,无垢友、贝惹杂纳等传下来的密法、修行方式和咒语咒术等。莲花生在调和西藏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17.
仁钦桑布大师法体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钦桑布(959-1055)出生在古格境内的旺热那渚村,据称他两岁时即能背诵梵文声的咒字,并能在地上作画,被认为是“班智达”的转世者。长大成人之后,他被古格国王益西沃选中,与其他21位古格青年一起被派往印度学习佛法。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不能适应印度的气候和生活条件,相继客死异乡, 只有仁钦桑布和另一位名叫勒巴喜绕的青年学成佛法回到故多。古格国王在托林寺为仁钦桑布建立了专门的译经场所。大师在这里一共译出十七种经、三十三种论和一百零八种佛教密乘的坦特罗(Tantra)以及有关医药、文法、工艺等方面的著作, 并对吐蕃赤松德赞时期一些旧的佛经译本作了重新修订。由于仁钦桑布的成就,后人给了他“大译师”的尊称,并将在他之前西藏所译出的佛经称为“旧密咒”,而将他所译出和重新修订的佛经称为“新密咒”。仁钦桑布还从克什米尔迎请了一批精通佛教绘画、雕塑和建筑等方面的艺术家,在古格建立了最早的一批佛教寺院。在西藏佛教史上,仁钦桑布被视为后弘期佛教的开山祖师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代,佛教开始传入西藏,但到9世纪中期最后一代吐蕃赞普达玛时,佛教又被禁绝。直到11世纪,以佛教大乘密宗为主要教义的喇嘛教在西藏兴起,陆续出现了脉系复杂的许多教派。明朝永乐年间,喇嘛宗喀巴进行宗教改革,创立了格鲁派。因该派穿黄衣,故俗称黄教,以别于穿红衣的旧喇嘛教。黄教在西藏发展迅速,后又波及青海、甘肃等地。甘肃洮、岷一带藏民原信红教,元代萨迦派(花教)得势,取代了红教地位,至明朝天顺年间,方又改奉黄  相似文献   

19.
世界佛教三大体系之一的藏传佛教是七世纪到十一世纪、由印度引进的大乘显宗佛教和金刚乘密宗佛教思想文化在号称世界屋脊的中国青藏高原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中形成的,是具有广泛思想文化内涵和鲜明地方与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和信仰体系。作为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南传小乘佛教之  相似文献   

20.
俞春荣 《丝绸之路》2010,(20):20-23
藏传佛教也称藏语系佛教,与汉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公元978年,佛教转化为具有西藏地方形式的西藏佛教,即藏传佛教。它的形成从11世纪中叶开始,直到15世纪初才完成。在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藏传佛教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宗教形式方面,具有浓厚的苯教成分;在教义上,特别重视密宗;在政权组织方面,政教合一制度和活佛转世制度是其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