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二宪法”指全国人大于1982年12月4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是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历经两年多的研究、讨论,包括全民参与的讨论,反复修改草案后形成的。八二宪法公布施行31年来,经过了四次局部修改,在2004年定型为我国现行宪法。目前,社会上对八二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多有争议。  相似文献   

2.
宪法到底要不要实施?实施宪法到底意味着什么?宪法能为平民百姓做什么?我们实施宪法,当然不是实施美国宪法或是哪个外国的宪法,而是中国自己的宪法,是执政党1982年主导制定的宪法,这怎么能反对呢?八二宪法第二章规定了公民权利,第三章规定了国家结构,虽然不是没有瑕疵,但总体上是  相似文献   

3.
秋风 《炎黄春秋》2013,(9):17-18
最近这些年我研究历史,我想从历史角度看看八二宪法为什么在我们这个时代非常重要,落实宪法为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政治主题。我分两部分讲:第一,从历史看一下八二宪法的历史意义,即如何定位八二宪法。中共建政60多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以三部宪法作为标志: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的《共同纲领》,第二个阶段是五四宪法阶段,第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黄钟 《炎黄春秋》2013,(4):38-44
八二宪法通过规定各政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在条文中不再把任何政党作为国家机构等方式,将党在法下确立为一个关键的宪法原则。党在法下原则的确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的巨大进步。所谓党在法下,就是相对于任何政党,宪法具有无上的权威,任何政党都必须守法,绝没有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任何政党违反宪法或法  相似文献   

5.
我代表编辑部谈四点想法。第一,讨论会的初衷。今年我们杂志的新年献词是《宪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共识》。我们判断,无论是左、中、右,在落实八二宪法问题上争论不大,因此,落实八二宪法可以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这个观点的更大的背景是,过去十几年,关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发生了多次争论。大家都  相似文献   

6.
“八二宪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治国之大纲。中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通过和颁行的宪法(以下简称"82宪法")和四个修正案。现行宪法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奉行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各个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进步,是中国现状的真实反映。但是它尚未达到理想宪政的应有水平,尚需随中国宪政的历史发展而不断完  相似文献   

7.
1954年宪法,就是刘少奇在文革遭难时拿它主张权利的那部宪法,颁布至今正好60周年。对于1954年宪法,比较普遍的看法有两点:一、1954年宪法是一部好宪法;二、1982年宪法即我国现行宪法的制定是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8.
编辑部商量开这样一个会,讨论如何把我们的宪法(也就是八二宪法)落到实处,我先讲几条,作为开场白。第一,现在社会上讨论宪法和宪政很热闹,大家这样关心国家大事,90年代以来是少见的。关于宪政的讨论,意见针锋相对,网络上还挺激烈的。有人说,这场讨论可能是又一场大争论。我说,争论是好事。党和政府看来也采取了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颁布实施的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在国家主席的设置与否、职权大小、任期长短等问题的规定上存在显著的差别。1954年宪法对于国家主席的法律地位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是不争的事实。1975年和1978年的宪法取消了国家主席的建制,1982年宪法恢复并沿袭了1954年宪法的相关规定,同时对主席职权进行了部分更改,由此新中国实  相似文献   

10.
我们国家的民主制度有自己的特点,主干道是人大制度。近些年出现了参与制实践。所以我们国家宪法要落实,实施宪法的民主规范,主干道还是人大制度,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着手:一,理顺党委和人大的关系,理顺党的领导权和人大的国家权力关系。八二宪法有一个非常确定的价值观,体现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里面的一个重要论断:要把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成为有权  相似文献   

11.
1982年宪法既总结了我国30多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又符合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同时也照顾到了我国将来的发展,从而保证了宪法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1982年宪法颁布后,虽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进行过四次局部修改(第一次是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是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是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四次是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但20多年的实践证明,1982年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宪法。  相似文献   

12.
黄钟 《炎黄春秋》2013,(7):26-34
在八二宪法中确立党在法下原则,是吸取了过去三十多年的历史教训。之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于党在法上,在政制上形成了一种阴阳体制:宪法规定的明面体制是一套,权力运行的实际体制又是一套。在这种体制下,出现的极端事件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毛主席,打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刘主席。这一事件,凸显了党在法下之必要。  相似文献   

13.
陈鸿鹏 《沧桑》2009,(1):204-205
一个好的制度必须有适合其植根的土壤,公民素质就是这个土壤。要改善公民素质,实现依法治国,就必须依靠宪法教育。本文从宪法教育的涵义出发,通过对历吏和现实的分析来说明宪法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炎黄春秋》2013,(9):1
<正>编者按:"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只要  相似文献   

15.
《炎黄春秋》2014,(1):93
《炎黄春秋》杂志社:贵刊2013年第9期刊出"如何落实八二宪法——专家学者众人谈"部分学者的发言节录,其中李步云(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发言说"关于违宪审查,中国法学会给中央提了十几个建议,其中三条是关键:一个是违宪审查,一个是要修改宪法第126条,一个是要讲宪政。这个报告送到了中央政法委,孟建柱批了,转发给人大研究。"经查,我会没有以"中国法学会"名义"给中央提了十几个  相似文献   

16.
宪法规范的效力是指宪法规范对宪法关系的各个领域所产生的普遍的约束力,形成客观上应遵循的规则。宪法规范的这种普遍约束力就是要对国家权力进行合理配置,约束各权力在宪法划定的轨道内运行。通常人们把宪法规范效力的实现方式分为直接效力和间接效力,也就是直接适用和间接适用的区分。本文试图通过对目前学界对宪法规范效力的三种学说的分析入手,逐步确立自己的观点,即宪法规范应当具有实质的直接效力。  相似文献   

17.
王旸 《百年潮》2014,(10):27-32
正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分别是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制定的。1982年宪法,是我国的现行宪法,这部宪法的部分内容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进行了四次修改。1954年宪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  相似文献   

18.
吕文增 《神州》2014,(8):196-197
人类社会演进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共同规则的制定,宪法则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规范。西方国家的立宪进程深刻影响了宪法理念的演进,民主、法治、人权、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等的这些西方宪法理念植根于西方社会,这些理念的产生和实践绝非朝夕可成。中国自清末以来,颁布了诸多的宪法和宪法草案,但西方那套宪法理念和精神却未在中国生根发芽,中国也未走上宪政之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性与西方是截然不同的,移植西方的那套宪政规则绝不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的。在起草这部宪法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专门召开过8次会议讨论,宪法修改委员会召开过5次会议修改,其中3次是逐章逐节逐条讨论修改,并在全民中进行了4个月的讨论,才提请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邓小平同志亲自指导了这次修宪工作。他高瞻远瞩,深思熟虑,  相似文献   

2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1982年通过的现行宪法,根据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要搞政治体制改革的精神,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在对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改革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的基础上。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规定。这对于健全国家体制。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实现国家机构的高效、合理运转。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本刊特约记者专门采访了王汉斌同志,请他详谈了1982年修改宪法、宪法关于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规定及决策情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