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十多年前,因研究常州方言,有缘结识周有光先生,我作为周老的同乡及研究学者,曾经十多次拜访过周老,聆听过周老的教导,受益匪浅。2005年我第一次到北京拜访周老,钦佩周老渊博的学识和完美的人格品质,从此成为周老的"粉丝"。当时我发现在周老家乡常州,有很多人,竟不知道周有光是何许人。我感到有责任宣传周有光,就写文章,做讲座,宣传周老。特别是在2010年1月15日,  相似文献   

2.
“身在向阳湖,心系周总理”──这是文化部原党组书记、代部长周巍峙不久前为咸宁写下的一幅题词。名人的墨宝,深刻的内涵,令我品味再三。那次对周老和他夫人王昆的访谈,至今难以忘怀。 那天下午4点,是事先在电话预约的时间来到北京周老的住处,轻轻叩响了他家的门铃。周老已逾80高龄,但气色、精神俱佳,显得亲切、随和。他风度翩翩,既有大文化人的儒雅和睿智,又不乏高级干部的稳健与豁达,给人的印象至少要“减去十岁”。夫人王昆更是雍容华贵,神采矍铄,实在看不出已经步入了古稀之年。 在此之前,我曾听人介绍过,如果想了解…  相似文献   

3.
一 1994年11月3日,我(时任国管局综合司司长)和刘广振副局长、张国威(国管局人事司干部)三人到北京医院看望住院的老前辈周子健同志。我与周老结识于1949年新政协筹备会,那时周老任新政协筹备会庶务处处长,我在筹备会秘书长办公室工作。周老在病房里热情接待了我们。当时我具体负责《国管局大事记(1950—1995)》第一卷编写组的工作,探望之余,我们向周老征求对稿件的看法和意见。听说我们想谈稿件的事,被很多同志称为“中南海大总管”的周老马上取出稿件,和我们聊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郝洪儒 《世界》2003,(11):17-18
今年8月19日,家住北京团结湖中路85岁高龄的周志勋老人又接到一封日本来信,这是周老自1980年以来收到的第106封日本来信了。写信人是家住大阪的日本中国残留归国者协会会长玉城晴信先生,信首亲切地称周老为周妈妈。  相似文献   

5.
周培源基金会来函来人,邀我回忆撰写周老生前事迹。我和周老的关系,主要建立在三峡工程论证过程中。周老对三峡工程的看法虽与有关部门的观点相左,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历史自会作出公正的结论,何况一代科学宗师的真知灼见,更有留待后人鉴定的价值。记录下这段史实,还是很有意义的。初识于三峡工程的论证我有缘和周老相识,是在1987年5月。1983年我离休以后,在完成自选的《我国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中国人口迁移》课题后,很自然地转移到对三峡工程问题的研究。因为这一举世瞩目的超大型工程及其100多万移民,理所当然地涉及我…  相似文献   

6.
现已85岁高龄的周学厚,退休前是四川石油管理局的化工总工程师,目前居住在成都市府青路立交桥旁的石油职工宿舍。本文作者第一次找到周老家中与之联系时,正逢老人生病住  相似文献   

7.
“近日,到一友人家去做客,见了友人的儿子小伟,感到很吃惊:小伟念二三年级时,是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成绩在班级一直是数一数二的。转眼五六年不见,小伟变了,以前那明亮的大眼睛现在看起来呆滞无神。我问友人,小伟这是怎么了,怎么变成这样木讷寡言?原来,我调离那所学校后友人担心儿子成绩下降,常采用“激将法”教育儿子。当儿子考了第二名时,他心里虽然高兴,可嘴上  相似文献   

8.
老友施拉姆     
美国友人传来施拉姆先生的噩耗,使我非常悲痛,我们是研究毛泽东而结识的好朋友。1980年后,他多次作为这方面的美国学者来中国,以及我应邀到美国访问,我们都开门见山侃侃而谈,使我得益匪浅。2005年我88岁时,他为我写了一篇祝寿文章《李锐是我的朋友》,其中有对我的勉励之言:"我们每次见面,他的直率和富于挑战性的见解总是令我耳目一新。"毛泽东是20世  相似文献   

9.
1938年夏,我所在的八路军第一二○师(师长贺龙)接到上级命令:护送白求恩同志由陕北到山西抗日前线。部队首长命令我带领1个班执行这项任务。当我知道要护送的是一位来帮助八路军抗日的外国友人时,心里不禁有所顾虑:我以前从未见过外国人,语言不通怎么办?但我仍然坚定地向首长表示:“一定克服困难,坚决完成这项光荣的任务。”当时,我只有十七八岁。  相似文献   

10.
贵阳解放了     
1945抗战胜利那年,我父亲的至交友人、医学博士朱懋根先生从美国留洋归来,受当时国民政府教育总长委任,到位于市郊湘雅村贵惠路上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接任院长一职。朱先生到任后,手下缺乏得力的办事员,于是就聘请我父亲到他那儿去帮他做事。曾经20来岁就在贵州省政府秘书处做事的我父亲,先是担任朱先生的秘书,后又担任事(总)务科科长和教育出版科科长。  相似文献   

11.
杨新 《收藏家》2005,(3):20-22
友人夜访,持画一幅求鉴。此画绢本,青绿设色。纵97.6、横45.8厘米。于水边沙际,画红蓼一枝,夹以竹叶杂草,中藏卧鸳鸯一只。款书“乾隆二十二年七月抚宋人画法。白莲女史方婉仪。”下钤“婉仪”白文联珠方印。当我审视完画幅之后,友人急问:“如何?”我不禁脱口而出:“可惜呀,可惜。”友人愕然,追问:“到底是真是假,什么可惜呀可惜的。”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先生在其革命生涯中,承蒙许多日本友人的襄助,梅屋庄吉就是其中之一。两人相濡以沫数十年,留下许多佳话。君若举兵我以财政相助梅屋1866年出生于长崎,14岁至上海学习汉学,开始迷恋中国文物及美术。19岁赴美留学,后在朝鲜、海参崴、南洋、香港、厦门、...  相似文献   

13.
记得是在1993年夏初,我应友人胡君之邀,前往鄂城西山瞻谒辛亥首义彭楚藩烈士之墓,并恭读了碑文;后又专程到彭烈士的亲生女儿彭小藩的住处拜访了她。那时她年已88岁,正住在市第一中学宿舍她外孙女儿的家里。本文关于她父亲彭楚藩在  相似文献   

14.
这些年我常回贵州。每次总有乡土情结带回上海而寻思,而求索,而频频与友人求解。下面就是我和友人的一些对话,择其要者而记之,庶几对吾黔之开发,不无他山之石的启迪。是的,不管别人对贵州怎么看,俯视也好,平视也好,目之日边荒,目之为贫穷落后,目之……而我则始终把贵州这片土地视为璞。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1月15日晚,南京友人电话告知,江苏省委原书记韩培信因病医治无效,于当晚19时15分在宁逝世,享年97岁。闻此噩耗,我的心里瞬时弥漫哀伤,悲痛之情久久难以平复。韩老出生在盐城响水县,他是响水人民的骄傲,亦是盐城人民的骄傲。我在韩老的家乡前后工作了十五年之久,与老人家有过较多接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岁末,天津友人在长途电话中告诉我:“高平叔先生去世了!”我心头猛地一颤:一家杂志约我为高先生写一篇传记,我原计划利用1998年公休假赴津拜访心仪许久的高先生,但我所在地区1998年遭遇特大洪灾,一直抽不开身.后来我改计划春节赴津,可惜未能等到这一天,老人家就匆匆走了!高平叔的名字是与蔡元培的名字紧密相联的.1929年,年方16岁,还是一名中学生的高平叔经叔父高耀棠引荐,与时年62岁的学界泰斗蔡元培先生结为忘年交.1935年夏的一天,高平叔偶  相似文献   

17.
周培源先生是我父母生前挚友,又是父亲梁思成20年代初的清华同学。当年的清华学生有极强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自豪感,只要一提起“我们清华”,那简直是神圣不可侵犯。30年代,我还是小娃娃时,在几位交往最深的北大清华教授之间,子女们都把长辈们互称为“爸”和“姨”。因此,周老对于我来说,从小就是“周爸”,父辈则一直称他“周  相似文献   

18.
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之乡福建安溪的友人郑章灿。差不多每年都要寄一包亲手制作的新茶给我。  相似文献   

19.
和田桑游     
和田桑游吴尚平桑椹成熟的季节,我从乌鲁木齐飞抵昆仑山北麓的和田市,刚刚在宾馆下榻,有友人前来相邀,说是明天去郊区“桑游”。我以为“桑游”是去桑园观赏桑树,后经友人介绍,才知道“桑游”除了观看桑园的景致以外,最主要的是在桑园中品尝新鲜桑植。初夏的和田,...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周有光先生今年整100岁了,2005年6月7日下午,我随嫂洪基(常州先贤洪亮吉八世孙,北京昌平师范退休教师)来到北京朝内大街胡同里一幢普通的公寓楼。走进周老的家,那是极普通的两个两居室相连的公寓房,灰白色的墙壁,水泥地坪,没有豪华的装修,没有豪华的电器,没有豪华的家具,一切都显得很平常,是平常得再也不能平常的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家。先生午睡尚未起身,我随洪基坐在周老简陋的书房,书房北窗前是一张油漆斑驳,又旧又小简易的办公桌,桌前放一简便椅子,东墙边放一张旧三人沙发,旁边散放着两张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