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农村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不对称。本研究在对黑龙江省农村信息需求主体——农民所需要的信息需求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农村信息服务存在供给总量严重不足、效率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进行探究,提出满足农民信息需求的相关保障措施,构建科学可行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我国现阶段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总数约在1亿以上。他们“根”在农村而工作生活在城镇,建设服务于城镇却较少分享城镇的“现代”与多彩。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工做出的贡献与他们应当享受的待遇是不成正比的。他们工资低且经常被拖欠;劳动时间长、强度  相似文献   

3.
集体化时期广东省农村工业的发展历程说明: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不仅要注意到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上,而且要考察集体化时期的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这其中包括:合作化与农村副业的兴起、社队企业与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全面梳理集体化和乡村工业之间的关系,能够为我们今天思索乡村的现代化之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彭本英 《风景名胜》2021,(4):0375-0376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并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启之年,在这关键时刻,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刘德斌 《史学集刊》2003,(2):108-109
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重大问题,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近,侯建新所著《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村透视并与英国乡村比较》(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10月版,以下引文除标注出处外均见该书页码),为深入理解中国农村现代化问题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野,并为解决当代中国农村发展问题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该书透露着作者多年来对历史、现实和理论深入探索中所凝结的浓郁的忧思与睿智,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学术著作。 一、该书以20世纪上半叶冀中农村为研究对象,并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乡村展开比较研究,着重探求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社会史诸多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轨迹。这是一个崭新的视角。 从时间向度上看,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相差三百年以上,把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难免会引起一些学者的狐疑,甚至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之外。但是,从时代性上看,二者确实又具有某种共时性。“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即从现代化宏观发展的历史阶  相似文献   

6.
郝秉键  陈熙男 《史学月刊》2003,23(2):108-114
现代化之初,日本的人口有四个基本特征,即高密度、低增长率、低依赖性人口和高素质。高密度的人口是日本现代化的不利因素,如何化不利为有利是日本现代化的关键,而低增长率、低依赖性人口和高素质则是日本经济起飞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本文就永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兵 《神州》2013,(21):51-51
随着我国供电系统的现代化、智能化的迅猛发展,系统结构也变得复杂起来,自动化程度进而不断地提高,农村配电也朝向更高级、更远距离方向发展,电力体制不断地进行改革和电力市场的形成,加强制度与手段保障,提高农村配电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农村配电网和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丽萍 《神州》2013,(3):92-92
音乐教育是通过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等富于情感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的美学教育,它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创造力的培养,情操的养成等都有独特作用。然而由于农村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有关人员对音乐教育的忽视,农村音乐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作为一名乡镇农村音乐教师本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阎晓喻 《沧桑》2010,(3):68-69
随着我国教育政策的不断实施与推进,我国农民素质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农民素质状况的改善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尤其对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大环境的改善,也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发展。因此,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宇洋 《神州》2012,(28):244-244
当前的农村生态环境正在逐渐恶化,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的利益均衡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本文分析了我目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并提出了有效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利益均衡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新华 《攀登》2003,22(5):61-65
完善农村市场经济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组成部分。只有重构农地产权制度、规范农村税费制度、创新农村组织制度、重塑农村就业制度、构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为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构建完善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万福玲 《沧桑》2008,(6):126-127
没有高质量的农村人力资源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也就无法实现农村的小康,所以,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人才到农村去,并能留住人才。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科技水平,要注意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农村教育,首先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其次是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培养有技术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占彪 《攀登》2009,28(1):73-78
农民市民化就是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是减少农民,降低农村人口比重,增加城市人口的过程。因而,农民市民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城市化。农民市民化也是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实现社会现代化目标的过程。农民市民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一样将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产生积极的重大影响。本文结合西宁市城市化建设的实践,就农民市民化进程中若干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蔡刚 《风景名胜》2021,(4):0248-0248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范围不断扩大,对农村人居环境予以改善则是该战略的关键步骤,也是我国现代化脚步向农村方向进行的最佳体现。本文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措施及对策予以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建设美丽、和谐以及现代化的乡村,供广大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袁雪梅 《神州》2013,(10):138
新课改在农村学校中遇到一些困难,如教学硬件设施不齐全,教师自身素质较低,学生原有水平差等等。针对这些,笔者想了一些对策:一是挖掘利用农村乡土资源;二是引进现代化教学资源;三是将课堂与农村生活紧密连接;四是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农村学校现有教师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7.
张兆曙 《人文地理》2005,20(4):42-46
通常的现代化命题对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定位是外生现代化类型,因此外来模式和制度的引进、外部资金和技术的输入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后乐村的经济发展实践却展示了另外一种图景:后乐村的经济现代化是在流动交易的不断转换中实现的,流动的交易方式与后乐村的经济现代化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表明,流动的交易方式是一种现代化的内生因素,后乐村的经济发展是流动的交易方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进行双重再生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赵振坤 《区域治理》2022,(13):42-45
目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而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的落实,已成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这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结合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性高效治理的路径,围绕着政府、市场、网络监管、基层自治组织等多个角度研究了综合性高效治...  相似文献   

19.
吴焕新 《攀登》2005,24(5):93-9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系统、全面、协调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因此,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祖辉     
正黄祖辉,男,上海人,1952年6月生。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CARD)主任,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