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新课改已经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不再新鲜,但是,实践证明,他的确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也中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2.
马跃杰 《神州》2012,(18):73-73
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势在必行,现就本人教改实验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初中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小组学习。通过分组,让学生可以和同伴互相合作。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和同伴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的上基础上进行良性竞争,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对初中课堂的小组学习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小组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最主要的区别体现在形式上。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可以将学生在与同伴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良性竞争,提高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4.
历建勋 《神州》2012,(12):322-32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新的课程理念可以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谷洪臣 《神州》2013,(35):83-83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相似文献   

6.
王云溪  李洁 《神州》2013,(24):131-131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德育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受制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现阶段对职业中专学生德育学习方式问题进行探讨就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王丹 《神州》2013,(3):111-111
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创造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教学的重要方式。使学生从单纯的注重学习知识转变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下面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努力为学生创设新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8.
闫建蕾 《神州》2012,(15):162-163
综合性学习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个全新的挑战。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都要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具有了新的特点。最重要的一点变化是让学生主动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邹卫华 《神州》2013,(6):216-216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有序的进行,这次课程改革中着重的强调了学生学习的生活方式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的方向应该是朝着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等方向发展。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学习的方式,积极的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参与到数学探究性学习方式。我们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质疑以及调查还有探究等等,在实践中来不断的学习,积极的促进学生主动以及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学习。  相似文献   

10.
王兰 《神州》2012,(3):129-12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探讨和实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探究性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勇于质疑问难,主动探索,切磋学问,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谢改虹 《神州》2012,(3):289-290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本文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数学知识、学会质疑数学问题、学会探究和实践数学知识、学会反思数学学习等有效策略初探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期共勉。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将作为改革的重点。这也意味着学生以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的深刻转变。新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角色定位的转变;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课前、课中、课后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佟广疆 《神州》2013,(12):203-203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取应是多元化要在数学教学中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然而,当前数学课堂上小学生学习方式仍然是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要解决这一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相似文献   

14.
梁小霞 《神州》2012,(9):91-91
课程改革就是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而研究性学习能起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作用。本文着重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生物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实施和类型及教师角色的转蹙和研兜性学习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牛峻岭 《神州》2012,(18):72-7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探讨和实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探究性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勇于质疑问难,主动探索,切磋学问,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探究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地实现了学生的民主性、发展性,课堂的开放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王璐华 《神州》2012,(19):278-278
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感情,关系到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所以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张洪波 《神州》2012,(10):344-34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已成为教改研究的主旋律。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新方式,是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促进性的生生互动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学讲方式是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改革,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达成学习目标的课堂教学方式。使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知识,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学讲方式改革的主要内容课堂上注重策划数学知识点产生的方法和过程,改观只记简接知识解题的套路。学讲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即通过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等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倡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放到一定的  相似文献   

20.
吴君君 《神州》2012,(24):207-208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其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持个性的体现。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