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灶是汉墓中最常见的模型明器之一,常与案、盘、耳杯、勺等配套使用。西安地区汉墓出土的陶灶主要有长方形、马蹄形和圆形等,由灶体、灶面、火眼、釜、甑等各部分构成。文章根据陶灶的火眼数目和灶体装饰的差异,对西安地区出土陶灶进行了型式划分和年代、装饰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两汉时期墓葬中出土的陶灶分为方形、长方形、梯形、前方后圆形、曲尺形、圆形、半椭圆形等七种不同形制的灶,对每种形制的灶又进行了型式划分,并考察了每种形制灶的分布范围及流行年代。  相似文献   

3.
陈杰 《四川文物》2015,(2):54-57
九眼陶灶是三峡地区汉墓出土的一种特殊的随葬明器,从其形制、伴出器物、分布地区等方面观察,可知它不是常见的炊煮用具,而应是一种专门的煮盐用具。  相似文献   

4.
《文物春秋》2015,(2):32-48,2,81
2009年7—9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郑州市四方汇清华·紫光园小区项目工程范围内44座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陶罐、陶壶、陶瓮、陶仓、陶灶、铜镜等随葬品300多件。通过考察墓葬结构、随葬品形制与组合,推断该批墓葬分属于西汉中期、西汉晚期、新莽或稍晚时期。  相似文献   

5.
1984年2月,西安东郊人民银行纺织城办事处,在施工中发现汉墓两座,唐墓一座。墓形已破坏,墓葬形制不清。知其中一座为东汉砖室墓,收集到汉唐文物共95件,其中汉代文物39件,唐代文物56件。两座汉墓文物已混为一,出土物以陶器为主,兼有铜器、铁器。这里仅就出土的铁器、铜镜加以介绍: 一、陶器33件,其中有陶罐15件,陶灶2件,釉陶钟4件,陶耳杯6件,陶盆2件,陶奁2件,陶井1件,龙柄陶勺1件。  相似文献   

6.
汉代壁画墓的分区与分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壁画墓是汉墓的一种形式,其分区不可能完全脱离于汉墓的分区,出土壁画墓的区域,必定也同时出土有不带壁画的汉墓,两者的整体发展情况应该是同步的;不同的是,壁画墓的数量在汉墓中只占少数,又集中出土于个别区域,具有  相似文献   

7.
张国硕  张远  郑龙龙 《文物》2022,(6):4-27+1
虎丘岗遗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罗王镇王陈寨村西南岗地。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等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有龙山至东周时期文化遗存以及战国秦汉墓葬。其中汉墓有44座,均为长方形竖穴,按形制可分为土坑墓、砖椁墓和空心砖墓三种类型。出土器物丰富,包括陶器、铜器、铁器、玉器、骨器等。根据地层关系及出土器物判断,墓葬年代分属西汉早、中期两个阶段。虎丘岗汉墓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是研究西汉时期墓葬的形制、文化特征、区域特点以及器物随葬制度、丧葬习俗等问题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北江上游的南越国墓及秦汉岭南的族群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昌对面山墓地发掘了东周秦汉墓191座,均为土坑墓。墓葬形制、陶器组合、陶器质地和纹饰符号、铜器种类和形制与广州汉墓和平乐银山岭墓地简要对比后发现:对面山墓地与广州汉墓和银山岭墓地出土陶器在质地、火侯、纹饰、制法上颇有相似之处,铜兵器的形制和数量颇有相通。北江上游是岭南秦汉考古学文化的一个亚区,北江上游的南越国墓反映出岭南地区秦汉时代族群分布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试论舟形灶     
汉晋墓出土的舟形陶灶分布较广,以淮河及长江下游的江浙皖赣地区为中心,广泛见于北至鲁南,西到湘鄂西部,东南至海的广大区域.其延续时间较长,有些类型一直沿用到宋代.各种类型的舟形灶均有特定的分布区域,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向外传播,其中最为典型的B型和C型舟形灶,南移趋势明显,这与历史上的人口南迁有较大关系;而具有岭南文化因素的D型灶则向附近的江西和福建扩散.江淮之间的苏皖地区出现了A型、B型和C型舟形灶的较早类型,不排除这里是舟形灶发源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夏晶  马照武 《大众考古》2022,(10):59-61+96
<正>仪征联营墓群位于江苏仪征刘集镇联营村谢庄组、赵营组及联合组一带的高地上,庙山汉墓西北1公里处,是一处西汉早期墓葬的密集埋葬区,与庙山汉墓关系密切。2018—2019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联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仪征市博物馆对该区域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中西汉墓M59出土了一件形制比较特殊的西汉彩绘虎首形柄漆盒,为研究西汉时期漆器的纹饰、形制、工艺等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文博》2014,(6)
2012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配合茅坡新城建设项目发掘墓葬一座,该墓形制为多室土洞墓,出土随葬器物18件,其中陶灶、陶磨、陶房、陶俑等器物特征表明该墓是一座西晋时期墓葬,为长安地区西晋墓的研究增添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2.
汉墓出土金灶寓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汉代以黄金制造的灶仅见于陕西西安市沙坡和山东莒县双合村汉墓出土.沙坡汉墓出土金灶平面呈椭圆形.灶门呈长方形,周围饰以金丝和金珠,下带长舌形承灰盘.灶面上放一釜,釜内盛满金珠,粒粒可见.灶台四周饰以掐丝工艺制成的盘绕状带纹和弧形纹.炉膛中空.灶台右上角有一烟囱.灶门正上方和釜的四角嵌桃形红、紫、绿诸色宝石.灶底有篆书"日利"2字铭文.  相似文献   

13.
目次一墓葬形制的类型学分析二典型器物的类型学分析三墓葬的分期与年代近些年来,西安地区在配合城市建设中清理了数万座西汉时期墓葬,为汉墓的系统编年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本文以《西安龙首原汉墓》、《长安汉墓》、《白鹿原汉墓》等考古报告及已发表的相关资料为依据,对西安地区西汉中小型墓葬的形制、出土器物进行类型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墓葬的分期与年代问题进行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墓葬形制的类型学分析西安地区中小型汉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肥东县包公镇文集小黄村墓群共清理西汉至清代墓葬26座,其中汉墓13座。西汉墓M5为竖穴土坑墓,规模明显大于其他汉墓,营造方式在该地区其他汉代土坑墓中较为鲜见。M5出土遗物也较丰富,有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和木器。陶器主要有罐和壶,据形制判断,年代应为西汉晚期,丧葬风俗保留了较多的本土区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07年3月至12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温县文物管理所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南张羌镇南张羌村南抢救性清理了一批汉墓。其中M36、M89保存较好,均为竖穴砖室墓,出土有陶器、铜器和铜钱等。从墓葬形制、出土遗物组合及特征推断,M36年代为西汉早期,M89年代为西汉晚期。两墓出土遗物比较丰富,为豫北地区乃至中原地区汉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尚杰 《考古》2009,(11)
2004年11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肇庆市康乐中路清理出墓葬、水井、灰坑等遗迹。3座汉墓中M7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底中部有长方形生土棺床,这为广东目前发现的汉墓中所少见。该墓出土遗物较丰富,有釉陶器、陶器、铜器及滑石器等。据出土器物特征和组合及墓葬形制,M7的年代大致定为东汉初期。  相似文献   

17.
正岭南地区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建筑类明器,有屋、灶、仓、水井、猪羊圈等,多为陶制,少数为铜、青铜所制,反映了该地区汉代人民的生活情况。这类建筑明器接近当时的实际建筑,结合考古出土的铺地砖、瓦等建筑构件看,其多样的纹饰与当时岭南地区本土的气候和建筑技术,以及岭南和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有莫大关系。前人的研究已对陶屋形制特点、陶屋与岭南建筑发展关系等方面作了一些讨论,如《广州出土汉代陶屋》把广州出土的汉代陶屋分为栅居式、曲尺式、三合式、楼阁  相似文献   

18.
洛阳唐寺门两座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70年8、9月份,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唐寺门发掘清理了两座汉墓(编号M1和M2)。这两座汉墓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方法基本相同,唯墓葬形制和结构稍有差异,随葬品较为丰富,M1出土的筒瓦上还有明确的纪年,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M1为干字形砖砌多室墓,由墓道、甬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汉高祖刘邦的老家和两汉时期重要封国(西汉时为楚国,东汉时为彭城国)所在,徐州地区汉代文物遗存丰富,汉墓、汉玉、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和玺印封泥等出土数量众多。其中有一类日常生活用品——镇,也出土较多且形制多样,一些器形甚至为全国仅见。出土 近年来,徐州地区进行过考古的汉墓中有10余座出土各种类型的镇,有的只出1件,有的4件同出,总数量40余件。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青白江跃进村西汉墓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白江跃进村发掘的9座汉墓,在形制上,分为东汉砖室墓与两汉流行的竖穴土坑木椁墓。中对这些汉墓的腰坑、合葬习俗、出土的陶塑制品作了分析探讨。认为它们属于中原汉代墓葬的范畴,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了蜀化与汉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