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伟 《神州》2014,(12):211-211
声乐作品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过艺术家反复推敲、修改、谱写而成的。然后,演唱者通过自己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在不改变主题的前提下,加入自己的情感演唱出来。但是,有的演唱者技巧娴熟,却无法达到动人心弦的效果,这是因为过分的注重技巧,导致情感缺失,意境表达不出来。所以,一部好的声乐作品要能做到表情达意,打动人心。本文就通过声乐作品中的情、作品中的意,以及声乐作品中情与意的联系三方面来进行一些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谢小燕 《神州》2012,(32):106-106
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心理过程,情感因素对学习声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情感是声乐教学的核心,情感的培养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情感的表达是可以激发和培养的,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情感把握与表现,对于优化声乐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的意义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志明 《神州》2014,(8):208-208
随着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声乐教学发挥了它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演唱作为表演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是体现一个歌唱者对整首作品的理解程度。一个好的歌唱者在歌唱的过程中,就算是有一副好嗓子对歌词倒背如流,忽视对作品的情感表达,就会缺少一定的感染力很难打动听众。所以要想真正的唱好一首歌曲,首先就要重视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浅谈了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邓颖博 《神州》2013,(16):98-98
在现阶段的声乐训练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声乐训练中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提高声乐训练效果的对策,以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改进工作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牛丽媛 《神州》2011,(8X):44-45
所谓声乐表演艺术,即通过声乐表演的一系列手段将声乐作品转化为实际音响并实现其作品价值的创作性活动。声乐表演艺术是人们审美意识外化的产物,其存在通过自身的特性进行对人类的审美需求进行刺激,并促进其不断的演化与进步,这使得人类与声乐表演艺术的渊源由来已久。但是,声乐表演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必然要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即其表现形式必然要具备美的属性,而这一属性的具备与否则需要用协调统一来衡量。本文即从声乐表演过程中的协调统一出发,探讨其对观众接受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婧羽 《神州》2013,(4):203-203
本文从辩证法的角度,论述了声乐学习中的几个问题。包括紧与松的关系、声乐发声中的矛盾平衡主观听觉与客观听觉。从而证实,将辨证思维应用于声乐学习中,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会使声乐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苏雅军 《丝绸之路》2012,(24):92-94
悉心研读我国音乐史料,可看到中国声乐的发展道路崎岖而艰难: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唱法问题"的争论,随后声乐界持续多年的"土洋之争",到"新的中国唱法"命题的提出,老一辈声乐家执着奋斗而提出创立"中国声乐学派"的宏伟目标;从80年代"中国青年歌手声乐大奖赛"三种唱法的设立,到三种唱法最终不能顺应大众的审美需求,于是"模糊唱法"的新概念提了出来;从2001年中国首届"金钟奖"声乐大赛上三种唱法被取消,到2002年"第二届中国国际声乐大赛"上规定所有选手必须唱一首中国声乐作品,到2004年"原生态"唱法的提出和出现,再到中国民歌最终走出国门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一展风采。经过整整半个多世纪的不懈追求,中国声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声乐学派"。  相似文献   

8.
孟波 《丝绸之路》2014,(2):76-77
本文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和我国普通高校乐理和视唱课程的比较与思考,得出二者适宜结合的结论,并且就可行性与可能面临的困难做了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魏亚丽 《神州》2012,(6):324-325
声乐学习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音响学等多门学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声乐学习,对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声乐学习中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针对声乐学习中认识不清楚、自信心不足、兴趣不浓、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正>声乐是艺术,教学是科学,当二者结合成为声乐教学这门学科后,其本身无疑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品格。声乐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用科学的手段认识和了解自身的"乐器"——发声器官,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与"改造",最终  相似文献   

11.
张帆 《神州》2012,(31):202-202
声乐表演的过程也就是演唱者对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表演者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来诠释作品、演绎作品,进而赋予声乐作品全新的生命。本文对声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原则,及如何提高二度创作能力进行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12.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声乐演唱学习主要由声乐课堂学习和声乐舞台实践两部分组成,课堂学习主要传授的是声乐演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发声技巧和理论知识,它最终还是要服务于舞台实践,但是舞台实践却离不开发声方法、发声技巧和理论知识的支持,只有在舞台实践中不断寻求自己进步,这样才能够达到提升自己演艺实力的目的。舞台实践在学习声乐演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舞台实践在声乐演唱中的教学影响进行论述,为学习声乐的学生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沈思宇 《神州》2014,(18):82-82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重在"育"而非"教",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从而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而声乐教育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通识教育中能够产生很大的功效。就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声乐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并发挥声乐教育的功效,从而实现通识教育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当前的声乐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教学的效率、效果、教学手段的正确与否与当今音乐院校在校生声乐学习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为此,着重从"精"与"美"两方面着手,阐述了对于"师"与"生"两者间的几点见解,以提升教学水平,使学生少走冤枉路。  相似文献   

15.
常丹丹 《神州》2012,(9):27
音乐教育从属于艺术教育范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高校声乐教学在培养学生掌握声乐技能的基础上,更需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审美的感悟、表达与创造等方面的艺术审美能力。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在声乐教学上将面临又一重要课题:注重对学生"情感诉求"和"视听审美"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晓红 《神州》2014,(2):157-157
心理活动分为消极的心理活动和积极的心理活动,而积极的心理活动会对学习声乐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如果具备一个良好的心理就会发掘出意想不到的潜能,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此篇文章就是从积极的心理在学习声乐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因素对学习声乐的影响出发,来说明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克服心理障碍,从而达到声情并茂,唱表合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玉蓉 《神州》2011,(9X):198-199
声乐训练的方法向来是艺术教育的难点和重点,而历来教学实践中也一直在探求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不足和对策,在本文的探索中,笔者探讨了对于民族声乐演唱的教学,以及教学中的艺术特征,为声乐的学习开辟了新的路径选择,希望可以给同行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歌唱感觉,文章试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于歌唱中的气息运用、咬字吐字和歌曲的艺术表现三方面分析了声乐教学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兴斌  刘克利 《神州》2011,(2):37-37
声乐教育技术的科学化,主要表现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在高校教学手段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在声乐教育中的有效运用扩展了传统声乐教育的模式,强化了声乐教育的目的性和科学探究的直接性。  相似文献   

20.
陈丽娟 《神州》2012,(35):74-75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高校音乐专业传统的"一对一"声乐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之下,各高校开始尝试和探讨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工作,本文将结合高职院校特点,试图对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重要性、优势、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