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iRNA(microRNA)是在许多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内源性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单链非编码RNA,目前,大约发现了100多种miRNA,它在进化上具有保守性,在表达和功能上具有多样性。它们存在于不同的生物中,从四膜虫、线虫、植物、动物、到人都已发现了不同的miRNA,miRNA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内源基因表达,它在基因活动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与在RNAi发现的SiRNA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微小RNA的研究可能对基因功能研究、人类疾病防治及生物进化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小RNA分子研究将是今后分子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韩志红  昌业伟  吕同德 《神州》2011,(10):51-51,53
miRNA(microRNA)是在许多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内源性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单链非编码RNA,目前,大约发现了100多种miRNA,它在进化上具有保守性,在表达和功能上具有多样性。它们存在于不同的生物中,从四膜虫、线虫、植物、动物、到人都已发现了不同的miRNA,miRNA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内源基因表达,它在基因活动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与在RNAi发现的SiRNA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微小RNA的研究可能对基因功能研究、人类疾病防治及生物进化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小RNA分子研究将是今后分子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环球人物》2020,(3):32-33
什么是病毒、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是微生物中最小的生命实体,比细菌还小,它的组成简单,没有细胞结构,是非细胞生物,必须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绝大部分病毒对人类是无害的,真正有害的是很小一部分。目前所知最厉害、烈性程度最高的病毒,应属在非洲肆虐过的埃博拉病毒。在所有感染人的传染病中,因病毒引起的占到2/3。人的一生可能会感染上百种病毒,但我们强大的免疫系统可以清除大部分病毒,还有些病毒是可以和我们终身相伴的。病毒的基因序列有时会发生突变,导致病毒的毒性增强或宿主改变。动物病毒发生突变之后,就能够感染人。  相似文献   

4.
史鉴 《文史月刊》2013,(7):74-76
网络病毒层出不穷,虚拟空间谍影重重。增强意识提高能力,泄密事件终可避免在科技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通过互联网涉足网络文化,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内容。但互联网绝不是一方净土,而是危机四伏:间谍瞄准了网络这片肥沃的土  相似文献   

5.
往年的今天,该开学上课了,但今年不一样,因为武汉等地发生了一种传染病,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个病毒会人传染人,现在已经有好多人被感染了。专家告诉我们,预防这个病毒的最好方法,就是不与感染病毒的人接触,出门戴好口罩,回家要洗手。老师告诉我们,待在家里,不要到处乱走动、乱串门,就是最好的防护,就是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运用古DNA技术对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汉代灰坑中出土的8匹马的骨骼进行了遗传学分析,通过提取DNA并对线粒体DNA和毛色控制基因的核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全部样本都获得了线粒体12S r RNA基因的部分DNA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喇家遗址这8例汉代马骨均属于家马的范畴。其中6个个体还获得了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在这6个序列中共检测出5个不同的单倍型,归属3个不同的谱系A、D和F。毛色控制基因的SNP检测结果显示该遗址汉代家马的毛色有枣色(bay)、栗色(chestnut)和黑色(black),都是常见的属于纯色的马匹毛色。本文的家马毛色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家马毛色多样性是从西向东逐渐递减的,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经新疆、甘青入中原地区是古代家马进入中国的一条主要路线。作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喇家所在的甘青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原地区和新疆地区之间,是家马从新疆到中原的经由之路。本文的马骨DNA研究为进一步深化甘青地区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郑海波 《神州》2014,(2):59-6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逐渐普及,应用力度不断加大,彻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计算机在带给人们生活以便捷化的同时,其存在的病毒给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和运转带来了隐患。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计算机维护维修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病毒防治对策,旨在加快计算机安全水平的提升,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们。  相似文献   

8.
《华夏人文地理》2005,(9):14-14
5月4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大量因禽流感致死的候鸟。这次从天而降的灾难究竟是怎样导致的呢?日前,中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这次禽流感的致病病毒很可能是由候鸟从东南亚等地带来的。  相似文献   

9.
朱冬生 《纵横》2020,(2):43-47
近期,在湖北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而这次病毒的来源,跟野生动物有关。2003年的“非典”是由于餐桌上出现了果子狸,这次的新冠肺炎是由于餐桌上出现了蝙蝠,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吃”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0.
只有进入到发达社会视野里的病毒,才可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张丽影 《神州》2014,(8):282-282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了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人们既享受它所带来的便捷,同时又深受网络安全不健全的烦恼。引发网络攻击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计算机中存着各种各样的漏洞,它们很容易被利用进行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就是利用这些漏洞实施“可怕的行为”。病毒已经成为当今网络上最可怕的安全威胁,成为黑客攻击网络的最主要的工具。近年来危害最大的如冲击波、恶邮差等10种病毒,均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漏洞进行攻击。计算机网络漏洞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使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行2、保密资料被窃取或恶意篡改3、直接窃取资金或实施金融诈骗。那么到底什么是漏洞呢?究竟有哪些漏洞,利用它们进行攻击的?如何才做到安全防护?下面我们就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未雨绸缪     
刘浩 《山茶》2009,(6):24-24
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各国防不胜防。全球病毒预报组织的内森.沃尔夫主任(下)说:“我们本可更早发现这种病毒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柴荣 《神州》2013,(16):256-256
网络技术的使用,加快了信息和知识的全球性传播。一方面信息用户在文献信息海洋中很难找到正确的信息,另一方面又被质量差、已贬值或虚假、错误的信息所包围。所以,用户需求开始由文献获取转变为对知识的析取。文章从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概念、内容以及在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与服务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非典”已经淡出公众视野了.但科学家们仍在追踪它的来龙去脉.以防止类似的大规模传染病爆发,2005年两位中国科学家在四种蝙蝠体内发现了冠状病毒抗体和基因,这些病毒的基因序列与人体内的SARS病毒有92%的相关性,蝙蝠被列入传播SARS病毒的重大嫌疑名单。  相似文献   

15.
温宪 《环球人物》2020,(4):11-11
当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式命名为“COVID-19”时,一个早已不是“新型”的人类“病毒”沉渣泛起,那就是种族歧视。2月上旬,荷兰一家电台播出了一首歌,其中有这么几句:“别吃中餐,那你就没什么好怕的,因为预防病毒不如远离中国人。”英国热刺队球员阿里候机时在社交平台上传了一段视频。他将镜头对准一亚裔男子,称“这个病毒要想抓到我,还得更快点”。  相似文献   

16.
致命的气味     
《华夏地理》2010,(1):29-29
蚊子叮咬是人类感染西尼罗河病毒的主要途径。蚊子由于吸食携毒鸟类的血液而被感染,通过“致命之吻”将这种病毒传染给人类。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昆虫学家沃尔特.里尔和赞努拉巴丁.塞义德发现致倦库蚊是通过气味来寻找叮咬目标的。对于库蚊来说,人类的气味闻起来和鸟类的很像。  相似文献   

17.
致命的气味     
《山茶》2010,(1):29-29
蚊子叮咬是人类感染西尼罗河病毒的主要途径。蚊子由于吸食携毒鸟类的血液而被感染,通过“致命之吻”将这种病毒传染给人类。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昆虫学家沃尔特.里尔和赞努拉巴丁.塞义德发现致倦库蚊是通过气味来寻找叮咬目标的。对于库蚊来说,人类的气味闻起来和鸟类的很像。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对开放创新和协同产品开发作了背景介绍,然后阐述了知识地图的概念和特征,最后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重点分析了知识地图在协同产品开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直面人生     
《名人传记》2020,(5):1-1
这是一段异常的时期,新型病毒、居家隔离、生死无常……这些既沉重又严肃的字词毫无征兆地冷冰冰扑面而来,你、我,地球上的大部分人,近的,远的,因此有了共同的经历。在和平年代经历这一切,谁还能内心安然无恙?历史会怎样描绘这一切,会以什么方式什么面目出现在未来?  相似文献   

20.
胡锦华 《世纪》2020,(2):41-45
我从事健康教育已达60年。健康教育主要就是告诉普通大众如何预防疾病,加强自我保健,延年益寿。人类的疾病有许多种,除了先天性遗传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等以外,主要就是两大类:传染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又有呼吸道、消化道、虫媒、血液等不同途径,由细菌、病毒入侵引发许多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不良生活方式病,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