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氮氧化物作为当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对物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物保护工作的关注。本介绍氮氧化物,由氮氧化物带来的二次污染-光化学烟雾中的氧化剂(O3和PAN)以及氮氧化物在气相或物体表面形成的气态HNO3和酸雨中的液态HNO3对各类物的危害作用。API公司生产的200型NOx分析仪对上海博物馆在龙吴路的库房和实验大楼周围环境中NOx与时间,空间、气象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连续测定。结果表明:每天清晨6:00-9:00,傍晚15:00-17:30是NOx的高峰时段;晴天NOx浓度明显高于阴雨天气;此外,NOx浓度与空间位置也密切相关。本结果为分析氮氧化物污染来源,选择物进出或保护处理的适宜时段以及选择合适的检测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故宫院内大气环境的(TSP、SO_2、NO_x、O_3、(CO、CO_2、CL~-、F~-、H_2S、TCH)监测分析,了解故宫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浓度,研究大气环境污染物对古建筑材料以及对不同质地文物的影响。同时分析研究位于北京市中心位置的故宫与北京市其它地区环境污染物的异同,为进一步研究污染物对文物材质的影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氮氧化物(NOx)是环境中的重要污染物,是文物保存环境的重大威胁,不仅其本身会对文物产生严重危害,而且与其他污染物如硫氧化物和有机酸耦合会加剧侵蚀。为此,本研究采用光催化预处理与生物质吸附集成技术净化文物保存微环境空气中低浓度的氮氧化物。实验结果表明:直接使用竹屑、杉木屑、落叶松、稻壳和稻糠生物质可去除NOx;在520℃下炭化的竹炭对NOx去除率可达75%。NOx的光催化效率随流速升高而降低,当NOx中混有有机酸时集成净化效率会出现波动。对光催化和吸附的不同组合进行了比较,最优组合可使NO和NO2浓度分别降至1.98μg/m3和1.80μg/m3。  相似文献   

4.
文物保存微环境空气氮氧化物集成净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文物保存微环境中的集成净化技术,联合采用光催化预处理和竹炭吸附技术净化低浓度的氮氧化物.研究了组合方式在不同光源下的净化效果,同时探讨了湿度对低浓度氮氧化物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恰当的组合情况下,紫外线照射和可见光照射下,净化结果相差不大,最佳组合为光催化+竹炭+4A分子筛+竹炭的组合,NO和NO2的出口浓度分别可降至1.98μg/m3和1.80μg/m3;而相对湿度增加,处理效果降低,但在相对湿度为60%情况下,仍可较长时间内稳定运行,保持出口NOx在4ng/g以下.综合实验结果,光催化联合竹炭吸附集成技术净化低浓度的氮氧化物效果良好,为今后文物保存微环境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天津博物馆文物保护环境状况,选取天津博物馆展厅内的部分展柜微环境为监测分析对象,利用无线传感监测系统对文物保存环境进行监测,监测日期为2015年1月份,监测参数包括展柜内的温湿度、光照度、紫外线和空气污染物。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结合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和控制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展柜的调控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独立加湿机控制的独立展柜相对湿度介于60.4%~63.3%,相对湿度偏高,建议展柜内配合一定量的调湿材料一起控制;光照度在闭馆时为1.84lx,开馆时介于43.96~52.22lx,开馆时紫外线强度介于0.02~0.06μW/cm2,基本能够满足《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的要求;展厅内二氧化碳浓度受观众人数的影响,在12∶00~14∶00浓度达到最大值,随后又不断降低,VOC浓度在展柜内存在累积增加现象。调查分析结果可为提高文物保护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NOx是文物保存环境的一类重要的污染物,近期采用资源丰富、价格便宜的竹材及竹炭作为吸附剂去除污染物成为热点.本工作采用低温竹炭净化低氮氧化物,并对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使用扫描电镜对低温竹炭表面形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低温竹炭处理浓度在133~457 μg/m3NO时,处理效率可以达到84%~94%,处理浓度在82~453 μg/m3NO2时,处理效率可以达到93.3%~97.7%.当NO和NO2同时存在时,NOx在500 μg/m3时(NO:NO2=2:1),NO的处理效果下降,仅能达到44.7%,但是NO2的处理效果变化不大,仍可以达到98%.  相似文献   

7.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陶器库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存放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文物的保存至关重要,由于缺乏应有的保护,部分长期存放的文物局部表面出现物理污损、颜色变化或漆皮及彩绘起翘。因此,为了尽可能避免不良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需对其环境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以便制定科学的环境控制措施。为此,通过冬(2008年1月30日至3月3日)夏(2008年7月28日至8月22日)两季在秦俑博物馆陶器库开展室内空气质量调查研究工作,获得了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碳组分、SO2和NH3的质量浓度特征,同步进行了室内微气候的测定。结果显示,冬季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及所含主要水溶性离子浓度均高于夏季,并且同一时期室外均高于室内,但其中个别成分如Cl-及碳组分OC有机碳在夏季的库内浓度明显高于室外。此外有害气体NH3受高温及排放源影响其浓度表现出夏季库内高于库外,夏季高于冬季的现象。研究表明,库内微气候和污染物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不同季节污染物的浓度及来源略有差异。部分污染物浓度偏高,可能会对库内存放的脆弱文物产生一定影响,需要采取一些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云冈地区周边经济发展、工业开发等因素使当地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石窟本身成为旅游热点,也使石窟内的病害类型、特征、面积、危害程度等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各种污染物病害对石窟的破坏作用明显加重。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石窟文化遗产,从2010年1月起,浙江大学文物保护实验室会同云冈石窟研究院和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共同对云冈石窟45个有石雕艺术品的洞窟内的污染物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对污染物种类(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和污染程度进行了分类统计。该工作属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石窟文物表面有害污物清除技术研究"课题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石质文物化学清洗研究的需要。本次调查对于污染物病害分类及命名依据国家标准WW/T0002-2007:石质文物病害与分类图示。调查结果表明,窟内至少存在表面污染与变色、表面层风化、表面生物病害、修补残留及水斑等5大类污染物病害,具体包括粉尘污染、烟熏结壳、黄斑、涂鸦刻画、触摸油脂等12小类,总污染面积达7059.66m~2。同时,分析研究了主要污染物病害的成因和危害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清洗和保护研究提供了基础科学数据。如何判别各种污染物对石窟造像的危害?是否需要去除?如何在"最小干预"的原则下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云冈石窟?这些仍然是有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大气中的颗粒物已经成为影响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监测文物保存环境中颗粒物浓度、减少其对文物所造成的损害影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尚较缺乏。因此,本研究采用气体悬浮物粒子监测仪对某封闭式博物馆不同展厅空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数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并与游客流量及装饰材料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6%以上颗粒物为PM1.0(等效体积粒径小于1.0μm),80%为PM0.3(等效体积粒径小于0.3μm)。游客扰动对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与粒径大小有关,PM1.0数浓度没有明显的日变化,但1.0μm以上粗颗粒在开馆时段和夜间清扫时段出现明显的波动;节假日浓度明显高于工作日。上述研究表明,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大气中的颗粒物污染监控应以细颗粒为主。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文物环境因装饰材料所致甲醛污染以及由此产生对文物危害问题已被普遍关注.为了评价净化材料实际使用中对污染物去除净化能力,搭建了静态试验舱,建立了该环境中甲醛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甲醛溶液法和人造板散发法两种产生甲醛气体的方法,以及吸附材料不同加入方法等对净化材料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试验舱内甲醛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净化材料脱附量检测方法,分别测定了活性炭和三种壳聚糖基净化材料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用人造板散发法产生甲醛气体方法能用于甲醛净化材料的评价,得到净化率指标反映了净化材料在实际文物环境中的应用效果,脱附量指标能直观比对和反映净化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通古斯巴西古城遗址是新疆重要的土遗址之一,原为唐龟兹驻兵的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遗址中曾出土大批文物,对于研究西域的屯垦历史和古代城址布局等有重大意义。为了系统地研究了通古斯巴西古城遗址土的工程特性,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对通古斯巴西古城遗址土的物理、力学、水理和化学性能进行测试。此外,还测定了不同PS浓度加固后遗址土重塑土块抵抗风蚀雨蚀能力的差异,进一步确定了PS的渗透加固措施对土质文物的防风化及雨蚀效果。结果表明,7%的PS溶液防风化抗雨蚀效果要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PS的施工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检测用无动力扩散采样器初步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因为无动力扩散采样技术适合于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的多种污染气体进行检测,为此,优化设计研制了一种无动力扩散采样器.通过分析采样器的工作原理,根据菲克第一扩散定律推导了污染物浓度换算公式.在比较了现有徽章式和扩散管式两种典型采样器的基础上,以扩散管式采样器为原型,增加了接头部件,以二氧化氮为污染气体代表,试验比较了采样器的不同组合对采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采样器能够根据采样环境的实际情况灵活组合,提高了采样器的适用性;二氧化氮采样分析计算结果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增加扩散腔厚度能降低采样的分散性;采用双面采样可以成倍增加污染物吸附量,提高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Recent empirical work suggests that (i) incomes are converging through time, and (ii) income and pollution levels are linked. This paper weds these two literatures by examin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ollution. After establishing that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bout whether pollution will converge are critically linked to certain structural parameters, we explore pollution convergence using state‐level data on two important pollutants—nitrogen oxides and sulfur oxides—from 1929 to 1999. We find stronger evidence of converging emission rates during the federal pollution control years (1970–1999) than during the local control years (1929–1969).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come convergence alone may not be sufficient to induce convergence of pollutant emissions.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危害性分析,结合地震研究工作结果,根据上海博物馆文物防震保护的具体要求,研究确定了该博物馆文物防震保护的设防水准及地震动参数。场地地震动输入峰值加速度水准确定为50年超越概率3%,地震动反应谱采用上海市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GJ08-9-92)中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阻尼比0.05),并将输入峰值加速度调整为180gal。研究采用了目前通用的拟合反应谱的方法,通过拟合选定的地震动反应标准谱,合成了6条人造地震波时程曲线,拟合精度控制在相对误差不大于5%;同时结合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GJ08-9-92)中所附的一条强震记录,共同作为上海博物馆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输入地震动。又根据上海博物馆建筑的结构特征分析,结合建筑结沟动力特征的实测结果,通过采用层模型结构时程分析计算方法,计算并获得了在遭遇设防地震时,上海博物馆建筑物每一层的地震动反应,表明上海博物馆建筑各楼层的地震动反应具有明显的楼层放大作用。对各楼层地震动反应的统计分析,给出了上海博物馆建筑物每一层的地震动参数,以此可作为今后文物地震危害性分析,及研究设计隔震装置等防震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I explore some of the textual possibilities of post‐colonial geography. Using the conceptual tool of place as a palimpsest, I trace some geographies of memory across selected colonial and post‐colonial texts. By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presentations of ‘sunny Perth’ and ‘Nyungah Perth’, I tease out some of the more general theoretical issues which pertain to a politics of place and space within this (post)colonial Australian context. The nexus of memory, place and cultural identity is central to my analysis. I give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ways in which cultural memories are inscribed in some very specific and very ordinary places, and how these places become site‐markers of the remembering process and of identity itself.  相似文献   

16.
In light of global trends in human population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burgeoning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industries, and climate change, cultural heritage places in nearly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are significantly threatened, and will remain so into the foreseeable future. Rock art sites are some of the most imperiled, with their exposed contexts posing unique challenges to conservation. Consequently,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publically accessible rock art sites necessitates a sustainable approach that weighs visitation in regard to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site stability. This essay integrates rock art st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ologies at the Painted Rock Petroglyph Site in southwestern Arizona. The study specifically applies the Rock Art Stability Index (RASI) to evaluate the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weathering forces impacting the site, and the Heritage Asset Sensitivity Gauge (HASG) to assess site sustainability under existing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relation to current and forecasted rates of visitation. A spatial analysis of aggregated RASI data shows that visitor foot traffic has had some of the most profound impacts to the petroglyphs. Unrestricted access to the site area is also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esence and location of vandalism and graffiti, and visitor-related trampling has adversely affected the site’s surface artifact assemblage. Application of the HASG projects that, while existing management practices are fairly sustainable, they become less so under forecasted increases in visitation. Further, the HASG appraises the site’s cultural significance as outweighing its market appeal, indicating management efforts should prioritize conservation over tourism-relate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8,他引:8  
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环境质量恶化使文物受损影响日益明显。上海、重庆、广州三市博物馆环境质量检测调查说明其现状与文物保护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有些甚至还处于污染相当严重的地步。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是温湿度、光线(可见光、紫外光)、污染气体(包括尘埃),不同材质的文物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在程度上是不同的。有的是起主要作用,有的则是起协同增效作用。研究其反应机理、反应速率,量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将是制定出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 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要求达到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因素对文物所造成的损害,但受治理技术、监测技术、经济的许可、合理程度等方面的制约,制定分级标准将有利博物馆的环境治理实施和监测。  相似文献   

18.
用吸收采样法分析检测空气中二氧化氮时,亚硝酸根离子的显色反应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检测下限。显色液的主要成分为重氮化试剂和偶合试剂。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寻找优化的显色体系,本工作比较了对氨基苯磺酰胺和N-1-萘乙二胺盐酸盐组成的显色液在不同浓度比和不同酸性介质中(磷酸pH=1.5和1:1盐酸pH<0.5)对NO_2~-的显色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显色剂浓度适量,用磷酸为酸性介质(pH=1.5)时,短时间显色更快速灵敏。合适的显色液组成为:对氨基苯磺酰胺4g/L,N-1-萘乙二胺盐酸盐0.06g/L,磷酸28ml/L。本工作还比较了Salzman显色剂对同一标准系列亚硝酸根的测定结果,经线性回归分析得出:Salzman显色剂具有显色稳定等优点,但用于二氧化氮固体吸收剂的分析时,显色灵敏度偏低。  相似文献   

19.
贺席燕  赵航  黄红良 《人文地理》2018,33(3):112-120
利用贵阳市出租车GPS数据,建立ArcGIS空间模型计算路段平均行程速度,以空间数据库和ArcGIS空间分析为技术支撑,分析道路拥堵状态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路网平均行程速度的时间分布特征具有高度相似性,且工作日与休息日分布差异大;②工作日高峰时段拥堵区域分布主要以老城区为主。休息日总体上呈现离散分布趋势,且晚高峰时段交通状况比早高峰更拥堵;③工作日早高峰交通拥堵路段呈由中心核心区逐渐向外围扩散的趋势,晚高峰呈由外围向中心核心区聚拢趋势。休息日早高峰不明显,晚高峰呈现由外围区域向内聚拢趋势。基于上述时空演化规律,从城市功能分散、城市道路网、城市空间发展、城市公交系统等方面讨论了贵阳市城市道路交通优化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20.
Measurements of nitric oxide (NO) concentr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rom Thumba, India, using rocket-borne radiometers. The technique of measurement is based on the detection of day-glow emissions of the NO gamma (1,0) b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peak NO concentration shows a very good correlation with integrated value of the solar X-ray flux in the 0.1–0.8 nm band, thereby indicat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X-ray flux on the NO concentration. The observed variability of NO is thought to be mainly due to solar activity and partly due to different X-ray flux values on the days of the flights. Theoretical model calculations for rocket flight conditions were found to be in fairl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profiles. The differences below 90 km altitude in the NO profiles are thought to be due to eddy turbulence. This model is also used to study changes in the NO concentration with solar activity and latitu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