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微  吴振宇  闫怡 《神州》2013,(13):178-178
红色资源是在中华民族的土壤中孕育形成的,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战争和改革建设中不断形成发展起来的宝贵财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将深入探讨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运用路径。充分合理的挖掘红色资源并转化为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运用的教育资源,将对教育当代青年起着不可磨灭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2.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反侵略反压迫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文化结晶和历史遗存,它不仅是名胜古迹的代名词,更是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其目的就是将红色资源作为刺激人们精神的介质,将红色文化精神扎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从而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文章首先介绍了红色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并阐述了红色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理工科高校思政工作面临新的困境,对理工科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施的方式、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解剖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提出努力占领网络工作阵地,充分运用网络德育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实现工作方法论和自身素质的提升,不断加强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资源的背后是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保护和发掘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对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江苏省无锡市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概况,根据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现状,提出保护现有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红色家底"、整合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打造特色红色文化实践基地等保护性开发策略,旨在以红色文化促进无锡红色旅游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体化是有效提高思政课教育成效的必然选择,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也应该遵循一体化的基本要求.所以,以一体化战略把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如果能够以地方党委宣传 部门为主要责任单位,以确保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的政治方向;依托教育、教材管理机构,以合力推进地方红色文化一体化融入思政课的实践探索;依...  相似文献   

6.
红色旅游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形式。红色旅游结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校开展红色旅游,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让红色精神真正在学生心中扎根并开花结果。海南省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在高校开展红色旅游教育,可以凭借这些优势资源,积极开展红色旅游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教学实践。本文在分析海南红色旅游教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红色文化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行性策略进行了尝试性地探讨与实践,希望这些探索可以给海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的教育资源。本文通过对红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和意义的分析,提出了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运用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班级是高校最基本的教育单元,班级文化建设关系到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思想文化素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可以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和文化整合的过程,其文化本性要求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必须按照教育目的,同时遵循文化的规律,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作为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语境,也为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机制建设,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周长威 《旅游纵览》2022,(21):46-48
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如何有效将课程思政教学落到实处,起到润物细无声,助力广大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这是广大高校及教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贵州省的红色资源众多,仅长征遗址遗迹就多达750余处,具有极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将贵州省红色旅游资源与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不断强化对于贵州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贵州红色旅游资源与大学课程思政进一步融合,以期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促进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1.
瞿敬平 《黑龙江史志》2013,(17):225-226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孕育母体,它内在的包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用先进的红色文化去感染大学生,增强其教育的实效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静 《区域治理》2022,(16):205-208
思政课程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引领,政治立场的坚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树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河南红色文化是独具地域特色的党的革命精神,在思政课程中有机融入河南地域红色文化,发挥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功能,对21世纪时代新人的培养,在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  相似文献   

13.
邵长鹏 《丝绸之路》2011,(16):124-125
消费文化作为一种颠覆生产范式的意识形态控制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冲击越来越大,高校思政教育要积极应对,提出自己的文化策略。本文分析了文化资本权力的自发扩张与主体间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自觉建构,消费主义的欺骗性、虚假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产范式揭露,组织社会学意义上的"麦当劳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镜像与影射。  相似文献   

14.
严子岚  朱蕊芸  朱凡 《神州》2020,(1):56-57,59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为了落实这一思想,促进高中和高校的思政教育衔接是非常必要的,思政教育一体化对于高中和高校都有着深刻地意义。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思政教育“高高”衔接的现状,探究出一条用大学生红色活动促进思政教育“高高”衔接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余恩  徐鹏 《丝绸之路》2010,(8):95-98
网络以其交互性、开放性、及时性、广泛性等特点和优势,深受高校广大师生特别是大学生的喜爱。网络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等都产生了新的变化,网络所建构起的社会交往空间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境遇,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在网络文明的影响下出现新的发展变化。新的形势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和贯彻一些重要原则,只有不断加强理论研究,改进方式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得以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6.
梁文达 《神州》2012,(21):157
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势在眉睫。同时,体现了培养文化自觉的重要性。因此,本文拟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文化自觉的裁体,文化自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本地萌生的独有文化类别,它是具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意识形态、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文化精神等的一种特殊文化。广州是历经浴血奋战走出来的城市,是一个英雄的城市,通过对广州鲜活的红色物质文化资源、红色文艺创作、红色文化研究和红色制度文化的挖掘,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播,促进红色文化焕发新光彩,让广州成为红色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8.
谭练红 《沧桑》2010,(6):196-196,208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本文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红色旅游不仅是一种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产品的主题旅游活动形式,还是进行党的历史知识教育、培育革命奋斗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努力奋斗的今天,我们需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红色旅游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可以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宣传革命奋斗意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晓洁 《沧桑》2010,(3):185-186
在新的形势和挑战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和存在许多弊端。心理咨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并和高校思政工作有着许多共同点。如果在高校工作中有效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将会大大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