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破例     
坚者如磐石随岁月交替而不移,忍者如柔练虽困苦艰辛而不摧;坚忍者,刚柔相济,百折不回,持之以恒也。诚然,正是兼备了坚与忍这样的品德,生命才显得韧性十足。于是,站在时代的前沿,便有了一群向社会发下站帖的无畏先驱者。  相似文献   

2.
破例     
涓涓细流沿着细长的河道,偶尔一次破例,挣脱束缚,冲刷出一片新的征程;巍峨高山守着静静的大地,偶尔一次破例,山崩石裂,绽开出一道别样的风景;漫漫人生寻着不变的轨迹,偶尔一次破例,别出心裁,演绎出一种别样人生。跨越雷池,为自己破一次例,你将  相似文献   

3.
破例     
“破例”二字让我想到“创新”“勇气”“挑战”这样的词汇,您不难看出,我对这词颇有好感。朋友聚会时,假若小酒量的您面对盛情邀请时说一句:“好,我就破例喝一回!”会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增加了彼此间的感情。循规蹈矩的人生或许会免去不少麻烦,但它只是一杯白开水,供人解渴罢了。破例的人生却如红酒,越品越甘淳。  相似文献   

4.
破例     
人潮涌动,似决堤的滔滔江水,大有吞河山、噬日月之势。而茫茫人流,黑压压一片,为何找不到亮点?哪怕是一缕激情的红,或一抹明朗的绿,或一掬平和的橙,抑或一捧典雅的紫?  相似文献   

5.
破例     
英雄破例,成就一种人生境界;小人破例,提供一个堕落的藉口。古往今来,但凡圣贤,总有其独特的行为的准则,人格的底线。底线以上,却又不必固执封建,墨守成规。所以,有些例可破,有些例不可破,但求问心无愧。  相似文献   

6.
破例     
心曲 《南京史志》2009,(2):29-29
倒叙 翻开泛黄的时光,落日升起,河水收缩,山丘突起,在河水注入塞纳河的顷刻,传说中的金色跌入风中,于是一切定格。时常在想,若一切景语情语都令人在氤氲在光影中回味,是不是更美?  相似文献   

7.
提到旧日京剧名伶享有女“梅兰芳”之称的陆素娟这个名字,可能都会感到陌生。但她在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却是京、津地区相当走红的名角。《京报》、《世界日报》、《天津时报》、《北平晨报》等争相刊登她演出的消息、剧照、评论、花边新闻,大有不让当年四大名旦之势,她的过早逝世令人扼腕痛惜。姑苏美少女因家贫被卖入妓楼陆素娟是苏州吴县人,1907年出生于一家贫苦家庭,家里人口多,靠租种几亩地和父亲打零工维持生计,仍是入不敷出,度日艰难。她7岁时,父亲无奈把她送到苏州城里一家茶楼当丫头。陆素娟眉清目秀,聪明伶俐,老板看出她有灵气,…  相似文献   

8.
梅兰芳     
《纵横》1999,(6)
梅兰芳(一八九四—一九六一),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八岁学艺,十一岁登台演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尊重传统,善于继承,勇于创造革新,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  相似文献   

9.
朱镕基总理自戒不题词,却又4次破例题词。而这4次破例题词,让我们看到了他伟大人格的又一面。  相似文献   

10.
柳守忠 《世界》2005,(8):66-67
朱镕基严于律己,举世皆知。他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但我们发现,他也曾破例题词。这里仅举出四例。题写“清正廉明”1989年8月,在日本友人的一再要求下,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为上海与大阪结成友好城市15周年举办的书法交流题写了“清正廉明”,还写上“录以自勉”,足见“清正廉明”四字在他心中的分量:为官清正廉洁,为人正大光明,既自勉,  相似文献   

11.
正上世纪20年代,京剧《霸王别姬》红遍中国,梅兰芳饰演的虞姬惟妙惟肖,赢得很多人的喜爱。一次,梅兰芳演出时,有位老者在台下喝起倒彩:"什么名角,舞剑都走了样,还敢登台!"随后,便起身离开了。演出结束后,梅兰芳问起此事,有人劝解道:"一个老头胡言乱语,您何必在意!"梅兰芳没再多言,而是托人打听到了老者的住处。这天,梅兰芳来到老者住处,一见面便鞠躬说:"我戏演得不好,特来向您求教。"老者却一口回绝:"你可是名角,我哪敢指教。"梅兰芳又鞠了一躬,说:"晚辈一心想弘扬国粹,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老者还是摇摇头,梅兰芳继续鞠躬恳求。  相似文献   

12.
梅兰芳入党     
赵光  李伶伶 《文史精华》2013,(11):60-61
新中国成立后,受火热战斗生活的感染,梅兰芳萌生了向党靠拢的意愿。而梅兰芳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更直接的动因来自弟子程砚秋的入党。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陈毅、周扬等党政领导和文艺界负责入就十分关心梅兰芳的入党问题。陈毅是做梅兰芳入党思想工作的第一人,他多次找梅兰芳谈话,周恩来更是积极表示愿意做梅兰芳的入党介绍人。当时,梅兰芳觉得自己刚刚从旧时代走进新时代,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政治上更欠火候,因而他谦虚地说:“我们做演员的,生活有些散漫,我还要努力。”  相似文献   

13.
梅兰芳入党     
顾苏 《文史月刊》2009,(4):10-11
1959年初春,梅宅书房里很暗,只有窗前一点光亮。梅兰芳披着一件深灰色的上衣,背门朝窗伏案,认真地书写着,一连十多天都是这样。他那凝重的神态,融合着书房里的色调,似是一幅庄严的油画。  相似文献   

14.
梅兰芳入党     
赵光  李伶伶 《文史月刊》2003,(10):40-40
新中国成立后,受火热战斗生活的感染,梅兰芳萌生了向党靠拢的意愿。而梅兰芳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更直接的动因来自弟子程砚秋的入党。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陈毅、周扬等党政领导和文艺界负责人就十分关心梅兰芳的入党问题。陈毅是做梅兰芳入党思想工作的第一人,他  相似文献   

15.
很久很久以前,在那木如地方有一个吝啬、贪婪的老和尚,他一见到金银、珊瑚、玛瑙之类珠宝就象饿狼看到羊肉一样眼珠子发光,手心发痒,恨不得一把揣进怀里才心安理得。 老和尚带了一个馋嘴的小徒弟。小徒弟每天忙里忙外地为老和尚打柴、提水、烧茶。可老和尚从来不关心徒弟,每当信徒们带来美味  相似文献   

16.
梅兰芳,这位京剧艺术大师之名,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今年恰是梅大师诞辰120周年,谈到梅兰芳故居,一般均说西城护国寺街“梅兰芳纪念馆”.实际这仅是他晚年的寓所.除上海、香港的住所外,在京城市内各区共有10处之多,有的被拆,有的尚存,有的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7.
梅兰芳先生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又是一位爱国者。在日军侵华期间,梅兰芳为表示对日本侵华的愤恨,竟留起了胡须,并拒绝为日军演出。  相似文献   

18.
19.
1930年,梅兰芳率京剧团访问美国,受到美国政府和人民热烈欢迎。梅兰芳出神火化的舞台表演和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赢得美国观众的一致喝采。一时间,美国“梅兰芳热”、“中国京剧热”不断升温,本文旧闻新辑,选取几个特写镜头,以见梅兰芳访美盛况和梅兰芳把京剧推向世界的历史性功勋。一檀蕾山迎海梅兰芳一行26人、行李百余箱,到达檀香山。若按美国正常验关,签发登岸允许证等手续,至少得滞留几个钟点。美檀香山海关、移民局为表示亲善友好,只是对梅一行大致问了问,免验行李,即签字放关。梅兰芳一行先登岸,登岸允许证由移民局办妥…  相似文献   

20.
唐正芒  周星辰 《百年潮》2022,(11):69-74
<正>毛泽东对京剧情有独钟。据身边卫士回忆:“听京剧是毛泽东最大的乐趣和精神享受之一。当时京剧名家的唱片,他大部分都有。”李银桥曾说过,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时,用听京剧的方法来放松。就连美国记者路易斯·斯特朗也称赞毛泽东是一位“京剧造诣很深的鉴赏家”。他虽自谦“关于戏,我是个外行,只会看”,但其实他对京剧有颇深研究,如对京剧的起源、典故,名角的演出特色都很熟悉,还时常对他们的戏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