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虎,百兽之王也。虎之威、虎之狂、虎之情历来为人敬仰。人们常用"虎虎生威""龙腾虎跃"来形容它的威风和勇猛,也曾用"虎里虎气"来描绘它的憨厚和正直,所以在许多百姓家里就有了一件必不可少的镇邪之物--虎画。孰不知,那一幅幅形态各异形象逼真的老虎画蕴含了画家多少心血,而高歌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孜孜不倦的学画生涯磨砺出他坚韧不拔的格性,成为了  相似文献   

2.
《文物》1979,(4)
1975年,扬州文物收购单位购得一件蓝釉白龙纹梅瓶。经过多方鉴定,认为这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元代文物。它在民间流传达六百年之久,而能够完美无瑕地保存至今,更是极为难得的。1978年在首都"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展出时,由于它的色彩艳丽,造型优美,受到了人们的赞赏。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老得不能再老的故事,口渴的乌鸦找到一只盛水的窄口瓶,没有手,喙也够不到水,于是它向瓶中填石子,使水面升至瓶口,终于美美地喝到了水。乌鸦的聪明不得不叫人佩服,而它的创新精神更令人深省。创新,需要细心地寻找。有人说:“创新源于生活。”这话一点不假,没有生活的启发,也就没有创新的灵感。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灵感,等待我们来发掘。当你抬起头,盯着玻璃窗,阳光透进来,你情不自禁地用手一挡,想一想,能不能发明一种恒光玻璃,无论是刺眼的阳光还是柔弱的阳光,经过窗户都是柔和正常的光线呢?再停下手中的笔,是否感到右手酸痛,那就发明…  相似文献   

4.
五粮液,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名酒,历届全国评酒会上均名列榜首。该酒产于四川宜宾,已有630年的悠久历史。从明代初叶的两家槽坊,到清朝末年的4家老号;从唤了几百年的杂粮酒,到1929年正式取名五粮液;从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国际金奖,到如今成为我国500家最大规模和最佳经济效益的工业企业之一;期间风风雨雨,珍闻秘事,尽在《中国名酒五粮液史话》中。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20,(6)
正梅瓶也称"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元时期较为流行,且一直流传至明清。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颈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的诗句。因此它既是酒器,又是不可多得的精美陈设品。所以,这类器物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重造型优美。各个时期的梅瓶,都有着自己的不同风格和特征。唐代的梅瓶很少见。宋代时民间生产大量梅瓶,器体一般高且偏瘦,口部小,颈部细短,处理手法多样,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肩部向下斜,足部长而接近于直线,底部较小。各地瓷窑都有  相似文献   

6.
<正>(上接第6期)在旧社会,人们习惯于把坐牢叫作"蹲笆篱子"。这并不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所说的"溪中士女出笆篱"的笆篱,那是指用竹或草编成的障蔽物;在意念上,它也不是杜甫诗"局促伤樊笼"中樊笼的演变。我请教了几位"老哈尔滨",才知道这笆  相似文献   

7.
魂瓶漫说     
长江下游地区公元三、四世纪的一些贵族墓葬中出土了一批造型独特的堆塑罐。由于缺少文字记载,现代考古学界称之为“魂瓶”,也有人称之为“谷仓”。魂瓶的造型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半部是圆形的罐体,上半部是以人物、动物及飞鸟等装饰四周的楼阁,在楼阁的四周和中央还分别塑有四个小罐与一个大罐,若隐若现,说明它是从五联罐发展而来的。人们对它的  相似文献   

8.
试谈明墓随葬梅瓶的使用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各地发掘和清理的明代大型砖室墓中,瓷质梅瓶是常见的一种随葬品。由于梅瓶经常出现在上层统治者的墓葬中,因此,人们把它视为统治阶层使用的一种随葬品。然而,对于梅瓶在不同的墓葬中的使用情况,往往缺少具体的分析。本文拟根据明墓出土的实物材料,对以上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传瓶"类型与造型来源记载传瓶的文献出处,最早见于唐代釋道宣《續高僧傳》:"遂講湼槃傳瓶不失于兹"(1)。由此,传瓶也为唐代佛教所使用的宗教器具。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尊传瓶,器腹有文字:"□保□□、□□全上着、□待龙一龙三、谁不□对虎凤一保、答还一母在凰虎客、一乡去家"。也证明传瓶应当是保佑灵魂的明器。天津艺术博物馆所藏的白釉双龙柄尊(图一)底部有墨书款识,"此传瓶,有并",与李静训墓葬所出土的传瓶(图二)器形较为一  相似文献   

10.
王宏 《四川文物》2021,(2):74-81
瓶是常见于先秦至汉代文献中的一种器物,出土青铜器中也有若干自名或者被学者定名为"瓶"的文物,但是这些器物要么名不符实,要么形制特殊,并未呈现出有规律的形制特征。1986年湖北荆门包山2号楚墓出土的青铜直颈平肩器,为解决"瓶"的定名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从器物的形态、功用以及在墓葬中的组合等方面综合分析,可以证明该类器物应该就是文献中所说的"瓶"。这种青铜瓶目前所见有16件左右,主要流行于战国时期。西汉早期以后,青铜质地的瓶走向了消亡,汉代的瓶多以陶质为主,为生活实用器,往往与井、灶等配套出土。另外青铜瓶在青铜礼器中的地位很高,其在形制上与战国秦汉时期流行的蒜头壶、青铜锺、投壶、等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人,终究会老。人老应像一杯陈酒,冽而绵;一瓶老抽,醇而香;一棵苍松,郁而翠。人老并不可怕,怕的是不能正确面对,错过了美丽的夕阳。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努力延长它的“有效期”。就像行军打仗,除了必要的物品,该舍弃的一定要舍弃,轻装上阵。换句话说,到一定年龄,要做减法了。  相似文献   

12.
陈旭  虹阳 《中华遗产》2006,(6):100-129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非酒无以成礼,非酒无以成欢。”翻开所有的历史画卷,都有酒的芬芳飘溢而出,每一页都有酒的记忆。出土的陶制酿酒器具证明,大约5000年前,中国人就开始酿酒。对于酒的创造者众说不一:一说是大禹时期的仪狄,一说是周人杜康。尊显的中国酒王五粮液,也有着谜一般的背景。今天,我们走进五粮液,试图揭开它的酿造之谜。  相似文献   

13.
《文博》2017,(5)
1985年,陕西临潼县庆山寺地宫出土了一件高浮雕人头胡瓶,造型奇特,腹部有六个高浮雕人头,但是它的产地及其艺术内涵迄今无人解读。据我们检测,这个胡瓶是黄铜(铜锌合金)打造的,当即法藏敦煌文书(P.2596)所谓"鍮石瓶子"。这件胡瓶采用鹤嘴流,器型与粟特胡瓶相同,而腹部高浮雕人头像实乃印度教战神塞健陀像。推测这个胡瓶的产地当在粟特与印度之间的罽宾国(今阿富汗贝格拉姆遗址)。庆山寺地宫出土鍮石胡瓶相当重要,为我们探讨印度教神像影响粟特火祆教艺术提供了又一范例。  相似文献   

14.
<正>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迷,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尽管生活在城市,却也对那个"谜"既无知又神往。老道外就是哈尔滨"谜"一样的存在,等待有缘人层层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沉默的铁桥你愿意和我一同前行么?从防洪纪念塔往青年宫方向前进,不远处你会见到一座黑黝黝的铁桥。那是老江桥,原本是松花江滨州铁路桥,"老江桥"是哈尔滨人中流传的爱称,寄托着哈尔滨人对过往历史的怀念,也依托着无数过往移民对这片"处女地"的希冀。同时,老江桥将道里与道外分割开来,老江桥向中央大街(当时还称之为中国大街)一侧称之为里  相似文献   

15.
虽然麦卡锡等人已经老退,但美国中情局并没有中断在"西藏问题"的颠覆活动。它物色了一群新的"枪手"替它冲锋陷阵。"记者无国界"组织秘书长罗伯特·梅纳德就是其中的一名主力。  相似文献   

16.
江汉村     
在汉口老里份中.说起江汉村或者六也村,人们总是露出赞叹的表情。同声说它是最高档的里份。因为它紧邻汉口最繁华的商业街——江汉路,又是近代汉口老里份中建造几乎最晚,因而也是吸收各家之长,设计最新颖、设备最完备的一个里份。  相似文献   

17.
丁步平 《南方文物》2014,(4):212-214
<正>在中国古陶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种传统陶瓷器型的产生、发展与演变,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古陶瓷文化的宝贵资料,"梅瓶"就是其中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类,以其历史悠久,窑口众多,造型独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一、梅瓶的起源"梅瓶"一称始于清代,至迟在清代末期已经出现。如清末民初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中指出:"梅瓶口细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窄,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  相似文献   

18.
包袱瓶是清人的首创,又名袱系纹瓶、布袋瓶。它创烧于清康熙年间,流行于乾隆和嘉庆时期。其器型通常是在瓶身肩部,装饰一条凸雕的包袱带或束带,再于瓶肩围过来,在中间自然地打个蝴蝶结。而器身饰凸雕的包袱纹褶皱清晰,造型独具特色、颇有创意。且施釉肥厚,釉彩艳丽,褶皱起伏明显、自然,增添了器物的雍容华贵之感。此外"包袱"与"包福"谐音,寓意幸福吉祥。又因其器型独特,纹饰优美,令其不仅受当朝统治者的喜爱,成为宫廷皇家常见的御用之物,更成为了后世争相仿制的精品。  相似文献   

19.
<正>祝贺《炎黄春秋》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生存危机,坚守了这块讲真话的阵地,坚持了"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办刊方针和优良传统,在追寻历史真理,引领改革开放的新思想潮流上继续前进。我作为它的老读者深感欣慰,谨向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和智慧,以杜老、李锐老等革命前辈为首的杂志社全体同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要求"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并且指出,凡是适合由社会组织解决的事项,应当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炎黄春秋》原由社会组织主管,  相似文献   

20.
<正>“老巴夺”(Lopato)现在是哈尔滨卷烟厂的一种香烟品牌,也是哈尔滨卷烟厂的另一种称谓,它最早是哈尔滨卷烟厂创建者的名子。对于大多数哈尔滨市民来说,“烟厂”(老巴夺)如同“秋林”、“道里”、“江堰”等等一样是非常熟悉、常用的名子。一方面,烟厂代表着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地理方位,它位于南岗区山街(现称一曼街),从道外区一上坡就能看到的非常醒目的巨大黄色楼房;另一方面,“烟厂”不仅是一个普通的街区名子,同时它也代表着哈尔滨这座城市发展的一段独特文化与历史。笔者在查阅了大量哈尔滨历史档案、地方志基础上,结合老巴夺后代派粹克·老巴夺(PatrickLopato)所给予的帮助,试图对老巴夺家族在哈尔滨的活动情况做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