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提及中国古代较早出现的银盒,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应该是1983年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陪葬品(见图1)[1]。该器物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和特征,俯视观察其瓣纹片数为26(见图2),学界普遍认为这是来自波斯之物,原因在于此银盒与波斯生产的瓣纹银碗外形特征上十分相似(见图3)。随着中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陆续在山东、安徽、云南、江苏等地的一些大墓中发现了具有这样类型特征的器物,不但有银质的,还有铜质  相似文献   

2.
尚民杰 《文博》2002,(2):42-45,21
1979年9月24日,在西安交大出土三件套装在一起的唐代银盒,出土地点属长安道政坊范围。三件银盒从外至内的顺序是:都管七国六瓣银盒,鹦鹉纹海棠形圈足银盒,龟背纹银盒。  相似文献   

3.
南越王墓银盒舶来路线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3年发现的广州南越王墓,是迄今为止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古墓,被称之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五大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的文物中,尤以列瓣纹银盒倍受世人瞩目(封面),被认为是岭南发现的最早的“舶来品”。南越王墓的银盒造型及纹饰都与中  相似文献   

4.
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5件金饰片(原文称金叶),上面捶揲对称的侧面羊首。无独有偶,1983年广州象岗山南越王赵眜墓也出土8件形制类似的金饰片(原文称金叶)。2004年,在江苏扬州西汉刘毋智墓的收缴文物中,再次见到了同样形制的金饰片。  相似文献   

5.
姚智辉  赵蕊 《文物》2022,(8):88-96
<正>一相关背景2017年,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在河南宝丰小店遗址发掘了一座唐代小型砖室墓,墓室内出土了金银器、铜铁器、陶器、骨器等丰富的随葬器物[1]。本文拟对其中出土的凤鸟金钗和鎏金银盒两件金银器进行工艺分析,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助益。凤鸟金钗——凤鸟为立体造型,锦鸡头,  相似文献   

6.
<正>1993年春,邳州市博物馆发掘了九女墩三号墩,墓中出土铜盘5件[1]。其中一件铜盘(M3∶34)在修复过程中发现内底刻有铭文。铜盘口沿方折,颈略收,肩稍斜,弧腹,平底。颈部、上腹部饰蟠虺纹,下腹部饰两周内填蟠虺纹的三角纹,三组纹饰间以两周绳纹(图一、二)。铭文4行共21字,含重文1字(图三)。现将铭文  相似文献   

7.
王宁 《收藏家》2006,(5):57-58
宋代(960-1279年)银器使用的社会化加强了其商品化,银器的加工技术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工艺富有创新,普遍采用浮雕型凸花工艺和镂雕为主的装饰技法。器形设计巧妙,图案立体感强,构思新颖,纹饰多按器物造型构图,并将器形与纹饰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更具观赏性。鎏金新科状元游市图银盘(图1),高2.0、长19.0、宽14.5厘米,重110克。四曲菱花长形,折沿,弧壁,盘沿錾刻三线组合的锯齿纹,空处錾填细点纹。盘底中央捶揲出与盘形相适的小开光,为四曲菱花凸框。以凸花工艺塑造主题图案:春光明媚,绿树成荫,众人簇拥新科状元浩浩荡荡走来。前面一人吆喝开道…  相似文献   

8.
1965年武汉市汉阳十里铺一座北宋墓中出土了一批青白瓷器(俗称影青),现介绍其中三件盒与一件壶。这几件器皿,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自中泛青,纹饰均为阳纹印花。“蓝记”交枝花卉盒高4.5,口径9.2Cm。六瓣花形。盖面饰六枝盛开的花朵,两两相交,各呈丰姿。外底印反书阳文“蓝记”二字。(图1、5图版二下)卷枝花卉盒高4.5Cm,口径9.2Cm。六瓣花形。盖面饰卷枝花卉,辅以篦点纹,活泼流畅。(图2图版二下)  相似文献   

9.
1993年4月,四川省绵阳市双包山二号西汉木椁墓后室出土了一件银白色金属质膏泥状物(图一),质软,用手捏可随意成形,并有固体颗粒存在其中。此墓后室中墓主曾身着银缕玉衣,随葬器物中有鎏金铜器等,还有一些陶丸及一件极为罕见的绘有人体经络的木质漆人像。据考古工作者考证,墓主为50岁左右的男性,属西汉晚期的贵族[1]。汉代养生求仙之术风行,绘有人体经络的漆人等器物,说明墓主生前注重养生。那么出土的银白色金属质膏泥状物是否也与墓主生前行为有关?为搞清此银白色膏泥状金属的材质和用途,我们对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参考相关文献,对其用途…  相似文献   

10.
1980年9月,在朝阳地区微生物研究所院内发现一座小型唐墓。墓平面呈长方形,船篷式顶距表土约40厘米,墓壁仅为一层单砖砌筑,第二层向上即开始起券,形制在朝阳附近唐墓中比较特殊。墓里出土遗物不多,两件陶器已经残破。值得注意的是出土一件唐三彩三足罐(见图),其造型、赋彩、贴塑图案都颇具特色。现介绍于下: 罐高15、口径11.5、腹径18、底径7厘米。口微侈,圆唇,短颈,圆肩,鼓腹,小平底,下有三只兽爪足。肩部贴塑三个变形蝉纹,肩腹之间有一道凸弦纹,弦纹上贴塑  相似文献   

11.
周倩 《大众考古》2020,(2):48-54
狮子山西汉楚王墓的发现和发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尤其是汉代王陵考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墓内清理出土金、银、铜、铁、玉、漆、骨器等各类珍贵文物近两千余件(套),总量数十万计,其中精美绝伦的玉器200余件(套),仅玉璜就达97件,其玉质精致,纹饰精美,雕工精湛,为研究西汉早期玉璜的形制、功能、工艺等均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1978年3月,淮阴高庄一座战国墓出土了20余件刻纹铜器,其数量之多,几乎相当于过去所出土的东周刻纹铜器的总和.刻纹内容除习见的几何纹、燕饮图、动植物纹外,首见以神话传说中的神人怪兽为其主要摹写对象.这些刻画的神怪异人,可在《山海经》中找到对应的记述.笔者认为:高庄战国墓刻纹铜器上的有关山、神人、怪兽的刻纹,可能与战国时代流行的《山海图》有关.本文研究材料:援引自高庄墓下列刻纹铜器:铜薰炉益(1:18)、3件Ⅲ式盘残片(1:3、1:0146、1:0147)、2件铜匜残片(1:0137、1:0138)、4件铜算形器残片(1:114-1、2、3、4)  相似文献   

13.
远离中原、僻处东南沿海的南越国,在历史上只存在了短短93年时间,就消失在人们视线中。直到1983年,广州闹市区的一次工程,才意外揭开了南越国的秘密——西汉南越王墓的发掘,直接将人们带回了南越国的现场。文帝玺印、丝缕玉衣、船纹铜提简、舶来银盒……一件件文物叙述着这个古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古顺芳 《收藏家》2013,(11):71-75
2011年,大同御东恒安街一座坐北朝南向的北魏时期的偏室土洞墓出土墓铭砖、石灯、陶壶、陶罐、铁镜、项饰、金耳饰、云母片和水滴形铜饰片等器物①。墓铭砖上阴刻"崔令珎妻韩法容"七字(图1)。石灯白色砂岩质,底座上圆下方,圆形部分雕饰莲花瓣(图2)。该墓出土的大喇叭口陶壶,宽圆肩,壶身饰弦纹夹忍冬纹及水波纹,颈部施竖向暗纹(图3)。陶罐口沿外和颈下部均施三周凸弦纹,  相似文献   

15.
新疆巩留县出土一批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6年夏,巩留县特克斯河与巩乃斯河交汇处的西南岸三角地带出土一批铜器,种类有斧、镰、凿和锤等,共13件。铜斧 3件。双范合铸。除 A∶2尾端凸出外,形制大致相同。有椭圆形銎,銎面有树叶纹。斧身较长,纵面呈楔形,双面刃。A∶1长23、刃宽6.5厘米(图一:左)。A∶2长25.2、刃宽6.7厘米(图一:右)。A∶3长20、刃宽6.8厘米(图一:中;二:1)。  相似文献   

16.
广州南越文王墓为西汉时期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之墓,墓中出土了一件雕琢精美的角形玉杯(图一),应是南越王生前喝酒的饮酒器,它是目前汉代墓葬中出土的唯一一件角形玉杯(也称玉角杯)。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传世品玉角杯(图二)与南越王墓角形玉杯相似,依照南越王墓的角形玉杯,于近些年才被断代为汉代[1]。这两件角形玉杯,其独特的造型,与国内同时期的其他玉质容器迥异,也有别于汉代常见的饮酒器,但是它们却与希腊时期横跨亚平宁半岛至小亚细亚半岛地区出土的来通杯(Rhyton)极为相似。有专家认为,南越王墓的角形玉杯虽然不是海外舶来品,但是其造型设计很可能借鉴了西方的来通杯。本文将主要探讨南越王墓角形玉杯与西方来通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错金银铜车伞铤是在1965年河北定县(今定州市)三盘山第122号西汉墓中出土的一件精美车饰。本文图版资料选自《河北出土文物选集》(图242)。现拟对错金银铜车伞铤纹饰内容做一分析考证。  一、关于错金银铜车伞铤纹饰的内容三盘山出土的错金银铜车伞铤,长265、直径36厘米。柱状,中空,从中间分上下两截,以子母口套接。表面错金银纹饰,间用黑漆填补空隙;还镶嵌菱形绿松石和圆形红玛瑙装饰。每段设计菱纹4排8枚,圆珠4排12枚。自上而下以凸弦纹分为4段,每段纹饰的内容均不相同。第一段 主题是生翼黄龙、象舆和飞马。上下以金地黑齿纹和黑地错…  相似文献   

18.
丁丹 《中国钱币》2013,(5):52-53,I0003,I0004
1992年,四川省巫山县计量局修建工地挖出了一罐银铤,经闻讯赶来的巫山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清理,共出土银铤53枚,莲瓣纹银碗2个(彩页3图1)。  相似文献   

19.
1971年4月,新蔡县李桥乡葛陵村农民在洪河北岸的耕地内发现一座砖室墓。主室与耳室皆为长方形,用长29、宽14、厚4。厘米的绳纹小砖砌筑。墓中出土14件铜器,简介于后。铜锺 2件。无盖。腹部凸出两周宽0.3厘米的带纹。在两条带纹之间附对称铺首衔环。通高33.9、腹径28.5厘米(图一)。铜鼎 2件。形制、大小完全相同。除  相似文献   

20.
<正>广州西汉南越王墓西耳室出土银板4件,之前很少为人关注。原报告称其为银锭,"其中有3件叠在一起,均为平板,1件为长方形,底下1件有柄如铲形,中间一件较小。器表残留细麻绳四五道,可知原是捆缚后入瘗的……1件为不规则长方形,体较扁,一面满布凿痕……经电子探针检验,银锭的质地不纯,含银94.09%、金2.54%、铜3.38%,当是制作银卮及焊接主棺室出土银盒盖顶上钮饰所用的原料。"~([1])该墓出土的银器还有银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