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殷墟5号墓的墓主如果照多数学者的意见是武丁时代的妇好,则这个墓中非常丰富的各种遗物(包括铜器、玉器和陶器)可以用作殷墟考古上一个时代的定点,即武丁前后的时期。有了这个定点,我们就可以根据型式学的研究,以及地层现象与绝对年代的资料,将殷墟273年之间殷代文化的变化历史,以5号墓为准来向上向下加以研究与推展。这是以拙见来看殷墟5号墓发掘与研究的主要收获。由于5号和17、18号墓的发掘以及以此与战前发掘的西北冈大墓内容的比较,我们有信心地知道在殷王迁都到殷墟(当时的殷或衣)的初期,殷商的物质文明已经具备了下列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殷墟五号墓的墓主是商王武丁的法定配偶"妇好",所以又称为"妇好墓",本文通过对"妇好墓"位置、墓形、随葬品以及器物铭文等现象的分析,对"妇好墓"的定性提出质疑,并通过对器物符号和纹饰的分析,指出"妇好"画符和龙虎纹在先民看来都具有通天地的巫术功能,是祭祀礼器的重要标志,从而提出"妇好墓"墓主不是商王配偶而是神职人员巫觋.  相似文献   

3.
笔者不赞成<也谈"妇好墓">一文,把青铜器铭文"妇好"解释为精魂借助的托魂树,具有通天地的巫术功能,从而提出"妇好墓"墓主不是商王武丁配偶而是神职人员--巫觋的学术观点.从青铜器铭文解释、商代青铜礼器判定标准、祭祀者与受祭对象、甲骨文中的妇好和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带"妇好"、"司辛"、"司母辛"的青铜器铭文等方面看,妇好墓墓主是商王武丁的法定配偶--妇好.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3,(6):84-84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殷埔文物里的晚商盛世”展览,以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墓出土文物为主,集1950年以来殷墟考占发掘出土文物的精品,是高度发达的商文明的物证。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7,(3)
<正>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1976年社科院考古所在此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妇好墓,这是目前已发掘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妇好是殷王武丁的配偶,死于武丁在世时期,庙号称"辛",她的事迹在殷墟甲骨卜辞多有记载,墓葬中出土了1928件随葬器物,其中玉器达755件,这是迄今商代单墓中出土玉器数量最多、品种最丰富、制作最精美的。《逸周书·世俘解》称"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自焚,凡厥有庶吉,焚玉四千……凡武  相似文献   

6.
殷墟遗址的科学发掘,始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殷墟内殷代文化的重要分布点之一的苗圃北地,其科学发掘则是从五、六十年代伊始的。1959——1961年苗圃北地的首次发掘,除发掘出土了大批重要的居址、铸铜作坊址及共存遗物外,尚发现了85座殷代墓葬。嗣后,至八十年代止,在断断续续的多次科学发掘中,苗圃北地又先后出土了约200座以上的殷墓。对苗圃北地殷代遗址的研究,以往多侧重铸铜作坊的探索,而对同出殷墓的探讨,鉴于各种原因,在八十年代以前,几乎无人问津。八十年代初期,学术界在探索殷墟文化的分期研究中,开始注视到苗圃北地的殷代墓葬资料。1980年,郑振香、陈志达先生率先在《殷墟妇好墓》报告中具体认定了苗圃北地60M248为一期墓,1981年,又撰文认定61M58为一期墓。1987年,陈志达等先生在《殷墟发掘报告》中,系统完整地发表了  相似文献   

7.
殷墟的墓葬制度,是殷人的实际生活和思想观念的一种反映。殷商时代,敬事鬼神,祭祀祖先,成为社会生活中头等重要的大事。人们事死如事生,不同阶级的成员,死后待遇亦完全不同,这一点在殷墟的墓中反映的十分强烈。自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对殷墟墓葬的研究便成为研究殷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墓葬的种类、分期和性质殷墟的墓葬,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圹。这种土圹是在平地上开掘竖穴,至一定深度后下棺椁。棺椁四周一般留有生土“二层台”或夯土“二层台”。以便陈放随葬物,而后再填土夯实。大墓根据运送葬具和器物的需要,又开出数量不等的斜坡墓道。通常在墓  相似文献   

8.
安阳小屯殷墟妇好墓是难得未被盗掘破坏的殷王室墓葬。这座墓不仅保存了大批精美的随葬器物,为殷商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而且保存有墓上建筑的遗迹,考古发掘报告中编为"一号房基"(F1),引人瞩目。为配合殷墟博物苑的建设,我们对妇好墓上的建筑作了复原。下面对这一建筑的性质、定名谈谈我们的看法,并对复原情况作一介绍。一、"一号房基"即卜辞所谓"母辛宗"的遗迹发掘报告记述:"在五号墓墓圹之上,压着一号房基(图一)。房基中部及五号墓  相似文献   

9.
殷墟西北岗商代大墓群,学界认识其性质为王陵区。参照前人研究成果,根据墓葬出土陶器、铜器分期判断,结合相关地层关系,观察墓葬形制特征,对殷墟西北岗商代大墓分期等级、分区、方向、分布、规划与商王联系等信息作初步推断。限于材料和学科局限,虽然学界将西北岗商代大墓与商王对应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但所提对应方案均属尝试性推测,目前还不能视为定论。  相似文献   

10.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数件遗物,具有陶质、中空、内装砂粒、器物外表镂空或装饰有纹饰等特征,发掘报告中按照陶响器进行了命名;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有外形相似的遗物,却作为洗浴器具命名。通过对比和研究相关器物本身的结构形态、出土位置和伴出物等因素,可以推断南越王墓出土的这几件"陶响器"的真实功能可能也是洗浴用具。  相似文献   

11.
永远的殷墟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 ,古老的殷墟再次引起世人瞩目 :它的发现与发掘 ,以最高票数荣登“中国 2 0世纪 1 0 0项考古大发现”榜首 ;其所在地河南省安阳市政府正加紧申请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继举世闻名的妇好墓和郭家庄 1 60号墓之后 ,殷墟又发现了自考古发掘70多年来的第 3座保存完好、规模较大的贵族墓葬 ,其中出土的一件与人手相似的青铜手形器和一个殉葬人身上的铜盾牌 ,在历年的全国考古中罕见。从上个世纪之交 ,“一片甲骨惊天下”,殷墟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被偶然发现 ,直到现在 ,你无论怎样评价它的意义都不会过分。殷墟发掘将…  相似文献   

12.
七十年来的殷墟考古工作,基本搞清了殷墟的范围与布局;发掘出了数万片甲骨,五十多座宫殿基址,一大批中小型居住址,几处铸铜、制骨手工业作坊,十三座大墓、数千座中小型墓、一千多座祭祀坑、三十多座车马坑;在遗址与墓葬中出土了各类丰富的文化遗物,并将殷墟文化分为四期。  相似文献   

13.
关于殷墟为何王始都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旭 《中原文物》2002,(4):35-40
安阳殷墟是商代晚期都城 ,但究竟是盘庚始都还是武丁始都 ,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分歧的焦点是殷墟有无盘庚时期的宗庙宫殿建筑、甲骨文和王陵。本文认为甲骨文在武丁之前不一定出现 ,王陵中有武丁时期的祭祀遗存 ,说明殷墟应有盘庚的王陵 ,因此不应轻易否定殷墟为盘庚始都。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六年七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安阳殷墟五号墓(亦称“妇好墓”)时,曾在该墓发现五百九十余件玉器。这里介绍的玉凤是其中较为精湛的一件。这件玉凤长13.6、厚0.7厘米,重81克,通体晶莹,呈黄褐色,胸前镂空二孔,中部有一较小园突,园突上又有一镂空园孔,原当为佩带之用。凤是古代传说中的吉祥之鸟,实际上是孔雀的神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殷墟近十年发掘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回顾,总结了在道路、手工业、家族墓地、实验考古以及传统殷墟外围考古发掘取得的新成果,认为这些新收获对于进一步深入、细致研究殷墟文化内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文对未来十年殷墟发掘与研究提出几点建议,期望殷墟得到更好地保护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安阳殷墟的考古工作迄今已78年了。在我国古代文化遗址中,它是发掘时间最长,发掘次数最多,发现的遗迹、遗物最丰富,参加考古发掘的人员最广的一个。78年来,殷墟考古的历程,反映了我国考古学从初创到发展到繁荣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安阳殷墟出土贝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阳殷墟发掘五十多年来,出土贝化数以万计。其中除天然贝外,还有仿制的贝——石贝、骨贝、蚌贝、铜贝等。一贝在殷商是一种实物货币在殷墟发掘中,我们看到: (一) 用贝殉葬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如,1953年大司空村发掘一百六十五座殷墓,其中八十三座墓殉贝,占50.3%;1969—1977年殷墟西区发掘八百座有殉葬品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初新出版的《贾文忠金石传拓集》著录有妇姘爵,器形纹饰类似殷墟妇好墓器物,铭文字体更与之相近,此爵器主应即商王武丁时的妇姘,可与殷墟卜辞联系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学勤 《文博》2012,(3):13-14
2012年初新出版的《贾文忠金石传拓集》著录有妇姘爵,器形纹饰类似殷墟妇好墓器物,铭文字体更与之相近,此爵器主应即商王武丁时的妇姘,可与殷墟卜辞联系研究。  相似文献   

20.
殷墟武官村大墓墓主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墟武官村大墓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郭宝钧先生于1950年发掘的。它位于殷墟西北岗王陵的东区。当年发掘时,主要清理了墓室、北墓道和南墓道一部分,随后发表了发掘报告。197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安阳地区文化局合作,在发掘武官村北祭祀坑的同时,将该墓之南墓道作了清理。至此,该墓的全部资料得以完整公布于世。此墓是有南、北墓道的“中”字形墓,墓深7.2米,墓室呈长方形,南北长14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