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永宁城是京郊延庆一座唯一的古城。地处京畿北陲,距县城20公里,距北京市区90公里,东南北三面重峦叠嶂,中部为小盆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岔道城位于延庆城东南12公里长城脚下,西北距河北怀来城30公里,为居庸关门户。元代以前为村落无城。  相似文献   

3.
胡玉 《四川文物》2004,(4):82-85,F002
屏山县明代古城位于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 ,是我省少有的明代建筑群之一 ,至今保存完好 ,现为宜宾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具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利用价值。本文对该古城的文物价值作了研究 ,以便在经济建设过程中 ,更好保护和利用文物  相似文献   

4.
正贵阳气候温和,雨水丰富,属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充足,加上"莲花"中心平坦,天界仙水有贯城河、市西河、富水、南明河及纵横的溪流,故贵阳水井星罗棋布。如今,贵阳水井大多已消失,幸得刘韫良①以对联形式,为后人留下了贵阳独特的水井文化。据史料记载,明代在今观山湖区朱昌镇境内,不仅先后设置了7个军事屯堡,还先后修建了两座古城——朱昌城和窦官城。《贵阳市志·文物志》载:朱昌古城堡在贵阳市西北郊朱昌乡,旧称  相似文献   

5.
蔡伟 《旅游》2003,(9):20-21
为拯救中国最后一座明代古城,辽宁省长薄熙来在2002年省长专题办公会议上曾指出。兴城古城是明朝最后的代表城市。古城保护建设能促进旅游开发,可拉动经济发展。对古城要进行修复.修缮。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今年8月初,兴城市和辽宁省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制定的(《兴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详细规划》基本定案,兴城古城在未来几年即将进行解放后最大规模的修葺。  相似文献   

6.
清宫旧藏明代龙泉青瓷,应是明朝宫廷的原藏之物,反映了明初龙泉青瓷"官器"的烧制面貌。这批青瓷的制作工艺具有元代遗风,以礼器和陈列器为主。相关文献和近年窑址考古发现的新资料表明,在明代早期,处州龙泉与景德镇窑一样,也按照宫廷定样烧制了一定数量的青瓷"官器",其中部分器物应该是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场的产品。明代早期是龙泉窑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7.
Based on historical texts, the gushanbao ancient walled-town was constructed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Zhengtong years and served as a military defensive facility. The layout of this walled-town is in a slender eggplant shape. The length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longest axis) is 650m and the width from east to west is between 180 -235 m. Four gateways were situated on both sides of wall and two barbicans connected to the north and south gateways, but only the north one is preserved now. A total of four rearm'an (protruding wall adhesion) was respectively situated on the east, west and north wall. The body of wall was constructed with rammed-earth and protected by bricks from outside. A brick-kiln was discovered in the north of the walled-town. An arch-shape drainage gate was founded below the south wall.  相似文献   

8.
张纵  施侠 《东南文化》2005,(4):62-66
通过对南京自唐至明这一时期文献记载及遗存的园林旧址的探赜、勾沉,并参照今人的一些著述,以皇家园林为契入点,对以私家园林特别是诸多宅园为主的故址、风貌、建园、修葺、重建等状况加以阐述,体悟文人诣趣、构景理式的隽永况味,并于片鳞半爪间窥其全貌。  相似文献   

9.
李媛 《黑龙江史志》2014,(18):54-56
贵州之地,早在秦代即纳入行政建置,明朝建立以后,为加强对西南各省的统治,特别着眼于云南的开发和边防的巩固,因而逐渐重视在区位上与云南相连的贵州,设立贵州行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其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重典治吏,就是指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官吏.《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超过六十两的就要枭首示众,其刑罚之重历史罕见.如果地方官员依仗权力欺压危害百姓,当地民众可以把这些官员捆绑赴京陈诉,形成了百姓对官员贪腐的控制.与唐律和其他时期的律法相比,明律对官吏犯罪的惩治要严得多,因为很小的过错而株连全族的案件经常发生,使得官员们人人自危,以至“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六二年九月,吉林省博物馆会同吉林市博物馆对吉林永吉县乌拉古城进行了调查。参加这项工作的有省博物馆的张满庭、刘萱堂、李茂杰、韩淑华和陈相伟,市博物馆的柏世麟。现将这次调查情况简报如下:一、地理位置和形势乌拉古城在乌拉镇北约250余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山海关历史悠久、名胜荟萃、风光绮丽、气候宜人,是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3.
本对明代全国规模最大的名妓聚居地——南京旧院的兴衰过程进行了历史考察与分析,提出了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的官妓制的认识,并以期阐明《板桥杂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武沐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1):113-119,149,150
国内外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明代的“土流参治”就是以汉族担任流官,以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官.这种把“土流参治”仅仅看作是一种用人制度的传统观点有着明显的局限性.明代“土流参治”不仅是贯穿于西北边政方方面面的宏观指导,更重要的“土流参治”还是一个庞大的、多元的、复杂的管理体系,包括明代西北地区的卫所建设、戍边屯田、流官制度、土官制度、僧官制度、茶马贸易等诸多方面.明代“土流参治”大体归结为三个基本层面,即第一层面的“土流参政”;第二层面的“土流参设”;第三层面的“土流参任”.  相似文献   

15.
明代士人本业治生论——兼论明代士人之经济人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业治生”是指土人通过自身的知识与智能同社会进行交换,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生存途径。中国传统社会“重官不重”的社会分配格局、传统“安贫乐道”理念以及明代社会变迁的种种消极影响,使明代士人的本业治生基本陷入窘困的生存境遇之中,并形成了其“软弱”与“依附”的经济人格特征。不过,晚明商品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为化商品化趋势的增强创造了条件,亦在一定程度上促动了晚明士人经济人格的萌动。  相似文献   

16.
试论明代的“以茶治边”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治边”政策是指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利用其茶叶经济垄断权对西北游牧民族实行的一项羁縻政策,是融荼法、马政、边政于一体的一种边疆统治政策。它随着唐宋时期茶法的形成、茶马贸易的产生开始萌芽,至明代臻于完善;它以西北游牧民族生活必需的茶叶作为经济武器,通过垄断茶马市场、“以茶赏番”等手段,“俾仰给于我,而不能叛”,成为“制西番以控北虏之上策”。  相似文献   

17.
刘晓东 《史学月刊》2007,(8):96-102
士作为知识与智能的承载者,其治生类型大致可概括为本业治生与异业治生两种。明代士人的异业治生,主要包括耕读传家、医卜杂艺、工贾自食三种方式。由于本业治生途径的狭窄、收益低下与不稳定,中国传统社会的士人形成了"重异轻本"的治生理念。这一理念随着明代社会的变迁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渐趋深化,并呈现出由重"耕"向重"贾"的演变趋势。这种演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士人的生存能力,促动了其社会人格的相对独立。但与此同时,也加深了士人对异业治生的依赖程度,导致其经济人格的渐趋软弱与社会人格独立的相对有限,并成为影响近世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21,(1)
正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目前主要保存在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其中藏于山东博物馆的明代服饰是20世纪50年代从曲阜孔府调拨而来,孔子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服饰早先是由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保存。孔府旧藏的明代服饰实物种类丰富,涵盖朝服、礼服、公服、常服、忠静冠服、吉服、便服等主要的服饰门类,具体可分为衍圣公冠服:朝服、公服、常服、忠静冠服;命妇冠服:礼服和常服。吉庆场合穿着的吉服以及日常起居穿着的便服,其中以纹饰绚丽的吉服和用色素雅、款式多样的便服为大宗。朝服作为等级地位较高的一类冠服,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礼仪场合。《明会典》载,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降、开读、诏敕、进表、传制时,文武官员穿朝服。明代朝服继承了唐宋以来的形制,包括梁冠、赤罗衣、赤罗裳、白纱中单、蔽膝、大带、革带、玉组佩、大绶、小绶、白袜、黑履、笏等。目前唯一一套比较完整的明代朝服实物保存于山东博物馆,孔子博物馆则收藏了一件朝服上衣和一件白纱中单。  相似文献   

19.
明代北京鼎建,北京成为国家首都,南京作为陪都,这是明朝国家治理的一次重大决策,也是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重大传承与调整。在中国古代建都史上,秦汉大一统王朝奠都长安,自隋至唐末,长安成为统一中国的首都达322年;继元朝之后,自明永乐至清末,北京成为统一中国的首都达490年。全国大一统格局是中国历史区别于西方历史的主要特征。中国都城独树一帜,在全球凸显了不同于其他文明的中华文明。本文以"内"与"外"为观察点,考察明永乐帝鼎建北京,及其如何谋划南北大一统对全国实行有效治理,又如何以北京作为丝绸之路的新起点与交汇点,重构丝路辉煌。这些探讨有助于我们对整体明史和全球视野下中外关系史的深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邯郸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辉煌灿烂的一页,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2005年10月26日,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命名颁牌仪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称号。专家统计显示,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1 584条。提及邯郸历史,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在邯郸老城区,有一座桥,叫作学步桥,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实际上这就是邯郸学步故事的发生地——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邯郸,足见邯郸悠久的历史。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于是不顾路途遥远,来到邯郸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结果,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以此讽刺那些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