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向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德国婚姻与家庭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邢来顺 《世界历史》2002,2(1):99-104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在物质依据。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的相应变化。家庭既是构成社会的细胞,也是经济生活的最基本单位。在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家庭的构成形态及其表现特征也会有所不同。婚姻则是家庭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明确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反映,其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遵循这一逻辑理路,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的新变化,厘清其历史演进脉络,把握住这一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在新时代格局中,正确认识、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变"与"没有变"的辩证统一,从而来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  相似文献   

3.
民俗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续志应对上届志书未记述的习俗变化予以记载,有必要设置民俗章节,保持民俗演变过程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全面研究汉代服饰考古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描述了汉代服饰发展的轨迹,并通过分析影响服饰变化的决定因素,总结出了汉代服饰变化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根本动因;社会心理的变化是直接动因;不同服饰文化的碰撞是冲击力;名人效应是偶然动因.  相似文献   

5.
石河子市土地利用变化及主要地类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黑钢  张雅 《人文地理》2008,23(5):32-36
通过分析石河子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探讨了其土地利用总体变化和各主要地类的驱动机制。社会经济因素是该区域土地利用总体变化的主导性驱动因素。而人口和经济增长是石河子市土地利用总体变化的首要社会经济类驱动因子,其次农业是技术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移是耕地利用变化的主导性驱动因素,而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则是引起建设用地变化的主导性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博  郑磊 《神州》2012,(11):172-172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政治体制由高度集权转向适度分权。在变革的洪流中,社会心理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此种变化,在一定程度反映在大学生的思想中。研究大学生思想变化轨迹需要揭示社会心理怎样影响、作用于大学生。大学生是怎样吸收、选择社会心理的影响,为高等学校有效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培育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大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俄国城市人口的社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城市人口的社会成分变化可回答不同社会集团的移动和迁移问题 ;18世纪下半期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农村 ,农民移居城市数量不足 ,部分市民迁往农村或转为农民是俄国城市化缓慢的直接原因 ,国内总的经济形势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障碍 ;18世纪下半期— 19世纪上半期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分化程度和规模不够 ,市民和农民比重变化具有周期性互动性质 ,主要取决于经济形势和城乡经济条件的变化 ;城市人口的社会结构变化反映出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丘在先秦社会中主要经历了两个历史发展阶段:丘居之丘及基层组织之丘。丘居形式之演变反映了人类聚居形式的发展变化,而作为基层社会组织之丘在殷商时期,其社会职能与邑相类,至两周时期,受到国野制度、赋税制度变革的影响,丘的社会职能和隶属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丘制的发展演变是研究先秦社会基层组织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剖面。  相似文献   

9.
陈剑 《成都文物》2004,(4):69-76
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多中心之一,尤其是近二十余年来考古新发现不断涌现,各种学术观点层出不穷,长江上游地区考古学研究的重心不仅在文化谱系研究方面更为深化,而且在全面探讨古代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过程等方面方兴未艾。对本地区自然环境的变迁、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演进、  相似文献   

10.
战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西欧华人社会发展迅速、变化巨大。本文拟对战后西欧华人社会发展变化的原因、状况及特点,试加探究,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北方地区龙山时代聚落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的龙山时代对于考察复杂社会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在中国,考古学被认为是一门历史学科,许多关于龙山时代的研究涉及到对后来夏、商、西周的先行文化的识别。与之相关的另一重要问题是中...  相似文献   

12.
转型时期的中国大都市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都市建设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历史、经济及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中国大都市的发展呈现出特殊的时空特征,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对转型时期中国大都市的发展特征、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和发展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马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喜爱,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马”的造型艺术和表现手法很大程度反映了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Suburbanization is one of the key phenomena of spatial population change in many countries in transition. Yet we know surprisingly little about the population carrying out the post‐socialist sub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improve on this situation by studying the Tallinn metropolis in Estonia. Our analysis, which covers the inter‐censal period 1989 to 2000, focuse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opulation subgroups with respect to their probabilities to move to the suburbs. As such, it also clarifies choices of destination by dwelling and municipality type. For the analysis, we use individual anonymous 2000 census data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burbanization was a socially polarizing process during this period. People with low social status had the highest probability to sub‐urbanize, and mainly occupied the pre‐existing housing stock. Conversely, people with high social status were less likely to move into suburban areas, yet when they did they moved to the most attractive destinations in the suburbs (new single‐family houses, coastal municipalities and municipalities closer to the city).  相似文献   

15.
Korea has experienced marital transition since the 1920s, but recent data reveal rapid changes in marital behaviour and norms. Analysts usually relate these to the second fertility transition, fast growing gender e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s, and ideational changes, pointing to the necessity of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change in marital behaviour in the context of societal transformation as well as demographic transition. With this background in mind, this paper constructs refined measures, such as age-specific first marriage rates and total first marriage rates, for different time periods and for different cohorts to present a clearer picture of marriage trends. The results are then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various social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a procedure which provides an indirect check on the validity and usefulness of the method.  相似文献   

16.
近500年特别是19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处于急遽的历史变动进程之中,探寻转型与变动中的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内在奥秘自然成为社会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与方向。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共同主办的“近五百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即围绕近500年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变动主题,在社会结构的特征及其变迁、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变动、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城市社会结构、国家与社会结构变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力图再现500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历史图景,并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7.
西窑村14座唐宋砖室墓、墓葬类型多样、器物种类丰富,为研究唐宋时期成都地区的社会面貌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1931年淮河流域水灾及其影响研究——以皖北地区为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业新 《安徽史学》2007,4(2):117-128
1931年水灾是淮河流域百年罕见的洪涝灾害.此次水灾之兴,与连续的大强度、大范围的降水和残破的水利设施有关.水灾发生时,水利工程被毁,大片的土地被淹,房屋倒塌,人口死亡甚巨;水灾发生后,由于皖北地区自宋元以来形成的脆弱的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国民政府的救济不力,灾区出现了土地荒芜、粮食短缺、物价飞涨、灾民无以聊生而四处流徙、疾疠和匪患猖獗等严重社会后果,极大地掣肘了皖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育活动,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不断创造、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如此,古代社会也如此。古代体育活动,既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为现代体育的发生和发展奠定了历史的基础。中国古代体育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  相似文献   

20.
The Plateau of northwestern North America offer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records of hunter–gatherer cultural diversity and evolutionary process. During the late prehistoric period, Plateau hunter–gatherers participated in a wide variety of mobile and sedentary mobility regimes, maintained diets emphasizing anadromous fish, roots, and larger game animals, and held patterns of social organization spanning egalitarian through ranked societies.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 broad overview of the final 3500 years of human occupation on the Plateau that includes two primary goals. First, we provide a new chronology of late prehistoric cultural change and stability that integrates data from the Northern or Canadian Plateau and the Southern or Columbia Plateau. Second, we offer new ideas concerning the emergence, dispersal, and diversification of Plateau hunting and gathering societies. We close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Plateau archae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