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代表性剧种。20世纪60年代,我国掀起过"现代京剧"热潮。京剧艺术形式与现代题材结合的起源,应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从30年代初期,红一军团战士剧社等红军文艺战士创作了红色现代京剧,进行了京剧现代化的初步尝试。红一军团战士剧社曾经演唱过京剧《骂蒋介石》、《蒋介石自叹》1927年冬至1935年底,以中央苏区为中心,兴起了以现代话剧为主的革命戏剧运动,  相似文献   

2.
胡金兆 《炎黄春秋》2010,(11):79-79
<正>读《炎黄春秋》今年第8期王红领《"京剧革命"与李琪之死》一文,对李琪同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深为敬服。而就所谓的"京剧革命"种种,愿就所知补说一二;当时我在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报》工作,很多事是亲历。江青的"京剧革命"是有批有树,两手交替。早在1962年她就开始抓批《李慧娘》、《谢瑶环》等,直至批《海瑞罢官》,罪名一律是反党。1962年秋,我在办公室曾接到中央办公厅一个电话,  相似文献   

3.
<正>京剧名伶金少山,系著名京剧花脸金秀山之子。金少山幼年随父学艺,演架子花脸兼铜锤,曾与其父同台演出《父子会》、《洪羊洞》等剧,由此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4.
《史学月刊》2014,(5):138
<正>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桑振君传张秉义韦有义著豫剧名旦六大家中,只有她和常香玉受组织委派,赴朝慰问志愿军20世纪50年代,她曾与常香玉在《河南日报》公开"论战"她先后两次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演出《打金枝》她引荐女婿牛得草,经田汉介绍,拜京剧名丑萧长华为师她执教培养出四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相似文献   

5.
岁月的流逝已让她逐渐淡忘了过去的坎坷与辉煌;唯一不变的,是她对京剧的那一份痴情从《沙家浜》、《杜鹃山》到《平原作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京剧样板戏演员中,如今仍活跃于舞台上的,恐怕只有李维康了。在不少人眼中,李维康好似一棵“常青树”——因为天赋极佳,12岁登台便崭露头角;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后,  相似文献   

6.
迟金声 《纵横》2014,(5):43-4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题材剧目的创作成为京剧工作者面对的重要课题。全国各地的剧团集中力量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北京京剧团(今北京京剧院的前身)创作的现代京剧《沙家浜》就是其中之一。从1964年《沙家浜》的前身《芦荡火种》公演、获得成功算起,到今年已然是整整50年了。  相似文献   

7.
阿甲(1907—1994),中国当代著名戏曲理论家、表演和导演艺术家.探索传统京剧表现现代生活的突出代表.被公认为是“中国戏曲导演的擎旗人”和“新中国戏曲表演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原名符律衡、符镇宝.江苏宜兴人。1938年春到延安,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平剧院研究室主任、副院长,与江青等一同参加京剧《打渔杀家》演出,还参加了《逼上梁山》的演出。曾参加延安丈艺座谈会。建国后,历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研究室主任;中国京剧院总导演、副院长;中国文联首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届理事和第三、四届副主席。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参加编导京剧《三打祝家庄》、《赤壁之战》,京剧现代戏《白毛女》等。  相似文献   

8.
正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马叙伦和陈叔通早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与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缔结了较深的友谊。陈叔老结识程砚秋较早,是经喜剧欣赏家罗瘿公介绍而相识的。到了三十年代前期,经陈叔老介绍,马叙老与程砚秋也结成了朋友,且马叙老是最早给予程砚秋以最中肯评价的人。1931年春,马叙老以《程砚秋》为题撰文,推荐了程派艺术。该文曾在《京报》刊载,也有人说曾在《申报》刊载,而我则是在一友人处的旧报剪贴本上抄下来的。文虽短,但言简意赅,对程派声腔艺术乃至本人品格  相似文献   

9.
京剧名伶金少山,系著名京剧花脸金秀山之子。金少山幼年随父学艺,演架子花脸兼铜锤,曾与其父同台演出《父子会》、《洪羊洞》等剧,由此崭露头角。 金少山身材魁伟、嗓音洪亮浑厚,高中低音都能响堂。他对吐字、润腔、气口等技巧的运用,较一般铜锤花脸细致,有自己的艺术风格。金少山继杨小楼后与梅兰芳合演《霸王别姬》,一时声名大震,被誉为“活霸王”。他的《刺王僚》、《盗御马》、《二进宫》、《草桥关》、《锁五龙》、《牧虎关》等戏,均属黄钟大吕之音。  相似文献   

10.
自五十年代至“文革”前夕,北海公园的画舫斋、陟山桥桥西的半山阁和第二美术服务部的二楼和平画店是集中展览当时北京市为数不多的书法名家的书法篆刻作品的固定场所。北京书法研究会是这些老人从事工作的正式组织。在《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张伯驹先生名下有下列文字:“张伯驹,河南项城人……建国后,曾创办古琴研究会、北京书法研究会,任会长。又历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北京京剧艺术研究社副主任委员等。”  相似文献   

11.
年近九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郭叔鹏先生,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唱红了台湾地区及湘、鄂两省。他曾先后与周信芳、李万春、李玉茹、戴绮霞、王鸿福、海碧霞、高盛麟、高百岁、厉慧良、郭玉昆等老一辈京剧大师同台演出,得到菊坛皇后戴绮霞的提携,受到田汉  相似文献   

12.
民国年间,京剧盛行,京剧名角灿若群星,京剧观众如潮如涌。但是,北洋军阀与国民党新军阀常常对京剧演出团体颐指气使,随心所欲地下达禁令,令人哭笑不得。(一)曹锟禁演《击鼓骂曹》与《捉放曹》曹锟是北洋军阀直系的大头目。在1920年直皖战争中,他战胜皖系军阀后,就成为中国最大的军阀。1923年他更走到台前,用贿选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权势遮天,令人侧目。曹锟很喜欢京剧,但他上台后给京剧界下了一道命令,就是禁演京剧名戏《击鼓骂曹》与《捉放曹》,原因很明显,就是他对《击鼓骂曹》与《捉放曹》的“曹”字特别忌讳…  相似文献   

13.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国民俗学创始人之一。江苏苏州人。“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在北京大学读书、工作。曾积极参加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活动与《歌谣周刊》的编辑工作,并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风俗调查会。1927年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与容肇祖、钟敬文等创立广州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编辑出版《民俗》周刊及民俗学会丛书。30年代在北平发起成立风谣学会,主编《民俗》、《民风》、《谣俗》等  相似文献   

14.
正1980年代,好友李霍勤女士(安徽省徽剧团编导、省内知名剧作者)的新编历史京剧《憨郎与紫薇》,由铜陵市京剧团排演,参加安徽省第二届戏剧节汇演,获得了二等奖。在戏剧节上演出时,恰又被北京《戏剧电影报》主编杨晓雄先生看中,并撰写《满汉团结的赞歌》一文在《戏剧电影报》上刊出。之后,又在杨晓雄先生的操持  相似文献   

15.
满族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著名满族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于19if年出生于河北雄县一个梨园家庭。从小随父李永利学戏。12岁应俞振庭之邀,搭斌庆社,首演《战马超》,一鸣惊人,被誉为“童伶奇才”。后又随梅兰芳、徐碧云、朱琴心等合作演出。曾得到杨小楼、余叔岩、...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现代京剧《沙家浜》的广为流传,以开茶馆为掩护,救助新四军伤病员,“沉着机智有胆量”、“舍己救人不慌张”的阿庆嫂成为了全中国家喻户晓的女英雄。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生兴趣广泛,业余爱好很多,而在工作闲暇的时候,他最大的爱好是欣赏京剧,以此来减轻繁忙政务所带来的疲劳。毛泽东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对京剧颇有研究的业余爱好者,对京剧的历史、流派、唱腔、程式比较熟悉,看到动情之外,常常忍不住要落泪,要发火。京剧为什么对毛泽东有这么巨大的感染力?详情请读《毛泽东的京剧情缘》。  相似文献   

18.
满族京剧表演艺术家奚啸伯著名满族京剧表演艺术家奚啸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末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并称“四大须生”。他虽然盛名远著,却并非科班出身。他从小爱好京剧,尤喜老生,私涉谭派,时常出入于票房,曾得言菊朋赏识,传授《打鼓骂曹)等剧。21岁正式搭班演...  相似文献   

19.
在那个年代,她的剧照挂满了大街小巷,她那略带弯曲的短发也成为时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杨春霞的人气一点不亚于现在的“超女”。她在京剧样板戏《杜鹃山》中塑造的党代表——柯湘,红遍大江南北,《家住安源》、《黄莲苦胆》、《乱云飞》等经典唱段更是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在那个年代,柯湘的剧照、宣传画挂满了大街小巷,连她那发脚略带弯曲的短发,也被人们追捧模仿,“柯湘头”风靡了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20.
韩建武 《收藏家》2008,(12):17-26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1000余幅书画作品来源有三,一是五六十年代原陕西省博物馆征购所得;二是来源于上世纪50年代末故宫博物院的调拨;三是私人的捐赠,其中捐赠数量最多的有两批,一是1959年京剧名家尚小云的捐赠,主要有顾鹤庆《蕉山图》、翁寿如《山水画》等。尚小云(1900—1976年),原名德泉,字绮霞,祖籍河北南宫县,生干北京,与梅兰芳、程砚秋、苟慧生并称四大名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