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休城隍庙     
"城"一般用指城池,"隍"本意指没有水的护城壕,于是"城"和"隍"被人神化为城市的守护神.道教把城隍纳入自己的体系,奉他为翦除元凶、镇恶惩邪、护国安邦、保城靖境之神,并司管理阴间亡魂之职.显然,城隍是正义的化身,理应得到神、鬼、人三界的尊崇.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中后期法兰西王室守护神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文海 《世界历史》2001,1(6):67-75
在古代社会乃至在某些传统情结较为浓厚的现代社会,一定的社会群体往往会将某一具有特殊地位的超自然神灵(或神化了的历史人物)奉为自己的守护神,以此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对于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来说,守护神选定以后,其角色通常会呈现出既定性和恒常性特征,一般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轻易出现其角色由他神取而代之的现象。然而,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以来,特别是康熙二十二年清朝统一台湾之后,闽粤两省的百姓纷纷移居台湾。随着两省百姓的入台,闽粤民间的神权也传入台湾。移民入台后,一般以乡籍而类聚,同籍人聚居在一起,形成一种以地缘关系为主的社会群体。这种地缘群体一般都奉把祖籍地的乡土神为守护神。当时信仰的大致情况是:泉州府移民车广泽尊王,漳州府移民奉开漳圣王,汀州府移民奉定光佛,广东移民奉三山国王。因泉州府移民最多,其守护神信仰也最复杂,各县移民又有各自的守护神,安溪县移民奉清水祖师,永春、德化的移民奉法兰公,同安县移民奉保生大帝,惠安县…  相似文献   

4.
介休城隍雇     
“城”一般用指城池,“隍”本意指没有水的护城壕,于是“城”和“隍”被人神化为城市的守护神。道教把城隍纳入自己的体系,奉他为翦除元凶、镇恶惩邪、护国安邦、保城靖境之神,并司管理阴问亡魂之职。显然.城隍是正义的化身,理应得到神、鬼、人三界的尊崇。  相似文献   

5.
在张氏、曹氏归义军时期的敦煌石窟中榜题为"守护于阗国"的八位神祇以一种固定的配置方式出现在前室的盝顶甬道两披,并且其样式在长达八十余年的时间段中基本保持不变。八位守护神按照样式可以分为天王形、力士形、以及女性神三类。通过与长安、西域等地图像的比对可以发现:以毗沙门天王为代表的天王形守护神与开元、天宝年间的天王造像非常接近;力士形守护神、女性守护神的身上则杂糅了多地、多种的图像因素,显示出他们在形成过程中对于多种文化要素的借鉴。在他们身上呈现出的汉化倾向,可能与初盛唐时期中原王朝在于阗的经营有关,这一时期汉地文化、佛教被于阗人了解、认知,从而以汉地的造像样式为蓝本创造属于自己的守护神。此类图像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于阗"俗喜鬼神而好佛"的习俗,另一方面则是《牛角山授记》、《于阗教法史》等经典中记载的佛法衰微,是一种护国、护法思想的产物。这或与吐蕃占领于阗前,于阗乃至西域的社会动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祈福     
陈柯芯 《人物》2018,(1):16-17
新年临近,非洲裔的巴西人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祭祀叶玛亚(Yemani6)仪式。他们制作了简易的小船,在里面放上特定的枝叶和花朵,然后轻轻推入海中,向叶玛亚表示感谢,并为来年祈福。在非洲裔巴西人信奉的坎东布雷教和乌姆班达教里,叶玛亚是七个奥里莎神之一,她代表海洋女王,是渔民及沉船幸存者的心灵守护神。  相似文献   

7.
林继富在《青海社会科学》1996年第五期上发表文章说,藏民族古文化的遗存说明,藏族先民与羊有着特殊的关系,他们曾经视羊为神而膜拜敬仰,将其视为重要的精神文化载体,寄托藏族祖先的希冀和渴望,以及其历史发展中的辛酸和愁苦。对藏族民俗文化中的羊的分析,可以揭示藏族文化的共性和个性。1、藏族的神羊崇拜。藏族本教传说,藏区的第一头羊——神羊拉哇泊钦是根据创始祖什巴叶曼钦波的意愿创造出来的。在此类神羊的传说中,羊与藏族的灵魂不灭传说思想密切相关,出现了对自己守护神献羊的仪式。即从羊群中选一只体壮公羊,用清水洗礼…  相似文献   

8.
高城 《中国西藏》2013,(2):78-81
进入青藏高原,引人注目的风景之一便是在高原劲风中猎猎飘舞的风马旗。青藏高原上这种独特的人文风光风俗,传达着藏民族人与神佛交流的神秘信息。一风马,藏族人叫"隆达",就是风和马的意思。"风是传播、运送印在经幡上的经文远行的工具和手段,是传播运送经文的无形的马。"藏族人以五彩的旗子当风马,与雪域守护神即天上的赞神和地上的年神交流,来保。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世纪法国王室的"圣德尼崇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宗教氛围浓郁的中世纪西欧,几乎每个社会群体都拥有自己的守护神(庇护圣徒),法国王室亦不例外,它也常年沐浴在其守护神圣德尼(Saint Denis)的圣光之下。通过对"圣德尼崇拜"发展历程的考察可以看出,这一崇拜的确立虽非一帆风顺,但在法兰西王权和圣德尼修院的合作经营下,圣徒德尼终究成为法兰西君主的守护神、国家的守护神以及王权象征物的守护神。正是在"圣德尼崇拜"这一官方意识形态的辅佑下,法兰西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法兰西王权开始走向绝对化。然而,绝对化的法兰西王权最终灰飞烟灭,隆崇的圣德尼修院最终亦败落凋零。  相似文献   

10.
何飞燕  王林林 《文博》2008,(6):44-49
商周时期为我国祖先神崇拜最为发达时期,对祖先神的祭祀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甲骨文、金文资料并传世典籍综合分析,商、周祖先神崇拜,有着各自的特点:商代祖先神崇拜的特点是商王掌握着对祖先神的祭祀权,其祭祀是遍祀商王先祖;周代的祖先神崇拜是分层分级的.二者不同的根源在于宗法制的完善、健全与否.  相似文献   

11.
冯振琦 《史学月刊》2006,(8):121-122
汉画作为汉代墓葬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乐舞图像主要功能是娱神.汉画乐舞娱神功能是汉代祭祀习俗在葬俗中的体现.汉画乐舞画像与祈祥辟邪画像的有机组合是娱神功能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路洞石窟降魔变是龙门石窟唯一的一铺.它创造性地引入地神图像.和古代印度中亚地区的降魔变相比,其地神图像没有完全遵循佛传经典,而是依照<金光明经>的记载,借用了早期呈托举姿势男性化的地神造型.其创作的背景是:一是当时翻译出的佛传经典没有关于地神形象的具体描写;二是强调地神图像的降魔变粉本没有传到云冈和洛阳等地.  相似文献   

13.
巫-玉-神泛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玉、巫、神的内涵分析,探索玉、巫、神的互动以推动史前社会的发展.巫为核心,玉为巫觋事神的神物,神是血缘与地缘的超自然力量.到了文明曙光期,巫觋地位下降,终于成为神职人员.通古斯语系萨满祭神与玉无关,因时代、族别不同,也不能用萨满对应巫觋.  相似文献   

14.
客家地区民间信仰丰富,节庆活动多,一方面继承了中原文化传统,如社神崇拜等,另一方面又接受了土著民族的文化传统,如三山国王信仰等。三山国王祖庙在今揭西县河婆镇.相传为隋唐时期俚人信奉的独山、明山和巾山三山的山神,后传播至潮梅及闽西、赣南等地,被客家人所接受,并随客家人传播至台湾乃至海外,并成为客家人的守护神。同时继承了传统儒家“春祈秋报”的人文传统,从而保存了大量原生态民俗传统的信息,丰富而多元,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己其)器又叫亚其器,北京、辽宁喀左一带偶有所见.本文根据(己其)器徽文的形体特征分析,认为它是矢镞形演变、增繁而来的人形,是我国古代东方夷人崇拜的箭神、射神夷羿或后羿的神象.  相似文献   

16.
论古代埃及阿玛纳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丹彤 《世界历史》2007,(5):99-108
阿玛纳宗教是在十八王朝早中期独特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阿玛纳宗教中的阿吞神是世界的创造者、万物的眷顾者、宇宙的统治者、具有真实生命力的活着的神,他自我创造,并通过国王埃赫纳吞和他的"教谕"以及太阳圆盘来完成对世间万物的启示.正是基于阿吞神的众多功能,阿玛纳宗教的一神教本质才得以显现,从而也为犹太教提供了一个仅仅认同一位神的实例.  相似文献   

17.
对于拥有着古老传统的农耕民族而言,土地神在我国民间是十分为百姓所熟知爱戴的神祇,其在明代传奇戏剧中也得到了充分的描摹刻画.而由于明传奇中的土地神存活于戏剧剧本之中,与现实民间信仰中的土地神存在一定差异.在文本语境的关怀下,神性褪色、人性张扬,也使得土地神在角色形象、地位职司等方面展现出别样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社之功用考述(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琳 《文献》1999,(4):229-243
社神在汉代以前是一位非常尊贵的神祗,古人以"社稷"指代国家,社神的重要可想而知.著名学者郑玄曾经说:"国中之神莫贵于社."①陈寅恪先生甚至认为,"治我国文化史者,当以社为核心".②那么社神为什么这么尊贵?社神在古人的精神生活中究竟发挥怎样的作用?下面夷考其实,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个具体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墓葬神煞泛指古人丧葬观念中墓葬内外各类吉凶神祗.中古时期墓葬神煞观念的流传通常有实物、图像、文本三种可视物质媒介,包括俑像、画像砖、壁画、葬书、文书、石刻等多种形式.宋元时期相同的神煞名目、相似的神煞形象,亦可分属于不同的观念系统乃至其他观念体系,从而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蕴含着差异与变异的墓葬神煞观念并非一以贯之的稳定系统,分析其所表现的连续与断裂、碰撞与调和、误解与再造,得到的是多重语境的观念史.  相似文献   

20.
"太一"是先秦已有的祭祀神,在汉武帝时期太一神的地位得到提升,被奉为最尊神,分析其原因有三:1、大一统的政治需要;2、统治者追求长生的目的;3、方士的鼓吹及楚民族的文化心理影响.同时在研究汉代太一神祭祀的兴衰中发现,汉代没有一个系统的神学理论指导汉代的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