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不少随葬的动物食品,包括鸟类、兽类和鱼类等约25种。其中哺乳动物的骨骼实物共见有6种,计华南野兔、家犬、家猪、梅花鹿、黄牛和绵羊。另据墓内竹简记载尚有泥土制作的土马等。六种兽类骨骼实物原系以带骨的肉食品分别置于棺木周围的槨箱内,大部分用竹笥  相似文献   

2.
南京博物院主持的省市考古工作队,在1987年、1988年三次试掘了江苏省沭阳县万匹乡的万北遗址,从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中发掘出大量的动物遗骨,主要是若干种兽类的骨角材料.本文对已采集的大量标本进行了属种鉴定,对保存较好的代表性标本作简要的记述,并讨论若干问题,以供考古学和动物学的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四川脊椎动物陈列》为我馆的基本陈列,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序厅、脊椎动物演化、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陈列室。展出标本1209件,计42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3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8种。陈列通过实物标本、油画、自然景箱等,将脊椎动物形象地展示出来。市内中小学老师常带领学生来馆参观学习,大专院校的生物系  相似文献   

4.
海洋生物标本在文化宣传、陈列展览、知识讲授、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海洋生物标本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依赖多位制作者相互配合,更需掌握并精通包括动物解剖学、有机化学、海洋生物学在内的多门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物种的不断发现,海洋生物标本制作工艺也在推陈出新。文章以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今日海洋”展厅的标本藏品为视角,分别介绍不同种类标本的制作、保存方法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1993年4月,著名历史动物地理学家何业恒教授撰写的《中国珍稀兽类的历史变迁》一书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它利用我国丰富的历史资料,研究一万年以来,特别是近现代中国32种珍稀兽类的历史变迁。这些兽类都是国家  相似文献   

6.
<正>汗马作为以典型寒温带明亮针叶林生态系统及区内的珍稀濒危动植物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庇护了一些寒温带针叶林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兽类,目前已知的有3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它们是紫貂、貂熊、原麝。二级重点保护有6种,即棕熊、猞猁、水獭、非洲驼鹿、马鹿、雪兔。在汗马保护区,观察到这些兽类的可能性非常高。2012年7月,在由国内专家组织的一次考察中,短短的一周时间,以目击实体或观察痕迹的方式,共记录下4目8科14属14种兽类。而在9种目击到的兽类当中,就有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博物馆筹备处为配合农业发展纲要的宣传工作,重点指出省内部分自然资源,说明鸟兽与森林、矿产对工农业及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在福建师范学院生物系教授、省林业厅、工业厅等单位支持协县下,于7月5日展出了"益害鸟兽""福建森林与矿产资源"两个小型展。"益害鸟兽"展览,展出的有啄木鸟、家燕等益鸟及麻雀、斑鸠等69种害鸟标本,兽类方面有穿山甲、蝙蝠、石貂、黄鼠狼、蟹獴等6种益兽及虎、狼、豪猪、獾等30余种有害  相似文献   

8.
据古文献及出土文物证明,东周时期以青铜兵器及棘刺纹礼器为代表的吴越青铜技术冠绝一时,其制作技术均已失传。课题组根据现代科学仪器对文物标本进行检测所得信息,逐项破解了吴越青铜复合剑(又称双色剑)、剑首同心圆、细绳纹类礼器制作技术的奥秘。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石湾瓷塑脊饰制作工艺,利用微型手持数码显微镜、微聚焦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石湾瓷塑脊饰标本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瓦脊标本的胎料普遍具有高铝低硅的特征,胎中铁含量较高;从釉料配方来说属于高温的钙系釉,瓷釉中均添加了草木灰作为助熔剂,并且有加锌的传统。从清代中后期开始烧制温度可达1100℃以上,而到了民国时期烧制温度更高达1200℃。分析结果对于探讨石湾瓷塑脊饰的制作工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动物标本的有害物主要产生于标本制作过程、保养方式和所处环境。为了解有害物残留情况,对广东省博物馆的动物标本抽样进行了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ED-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实验分析。研究发现,馆藏动物标本羽毛和毛均有不同含量的硫(S)、钙(Ca)、砷(As)、氯(Cl)、钾(K)、铝(Al)、铁(Fe)、硅(Si)、锌(Zn)等元素;哺乳动物和大型猛禽标本的铁、锌等微量元素质量比高于其他实验物种;自然状态下,砷元素长期附着标本的表面和内部,毒性可影响接触者,不利于环保。建议剥制动物标本过程中避免使用砷化物。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毒化学药品防治动物标本害虫是博物馆使用的传统消杀方法。然而,考虑到化学药品对公众健康的潜在危害,迫切需要寻找更为安全的防治方法。采用安全无毒的-20℃低温冷冻法对标本害虫白腹皮蠹进行消杀实验,结果显示防治效果显著,寄生于动物标本皮毛的白腹皮蠹成虫在6小时内全部死亡。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降温速度和标本制作材料的隔热特性是影响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低温平衡时间的延长,害虫对低温冷冻的适应能力将逐渐增强,最终导致害虫消杀时间显著延长。此研究工作为博物馆采用安全无毒的低温冷冻法防治标本害虫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通州区潞城镇后北营村发掘了一座元代土坑墓,出土了八思巴文铜钱"大元通宝"4枚。这4枚铜钱均为圆形,方孔,光背,周郭完好,制作较为精致。标本一直径4.07、穿径1、郭宽0.13厘米,重18克(图1);标本二直径4.1、穿径1.02、郭宽0.18厘米,重25克;标本三直径4.2、穿径1.11、郭宽0.18厘米,重20克;标本四直径4.18、穿径1.12、郭宽0.16厘米,重23克(图2)。钱文为八思巴文,读法为上下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一)沉船出水物件中,佛教有关的器物占相当比重,质料有陶、瓷、金、银、铜、铁、锡、玻璃以及天然素材等,其中几件铜铸密宗法器,锡杖、金刚杵、法铃、供养天女等,造形优美,制作精细。据打捞公司的潜水员称,发现锡杖[图一,图二]之地点有一堆白骨,他们臆测是属于一位持锡杖的僧人,但沉船的业主否认此说,他称整条船只只有兽类,并无任何人类的骨骼。  相似文献   

14.
<正>1.前言关于早期奈良三彩,我们之前对出土于平城宮陶器Ⅱ(720年)遗址SD485的3件奈良三彩陶片进行了化学分析,以解析其成分特性[1]。此次对同为平城宮陶器Ⅱ出土的SK1947黄釉碗(以下称为标本1)进行了化学分析,目的是通过与之前的3件标本相比对,总结出早期奈良三彩的特性。并通过分析该标本的胎土、制作技法、器形、施釉方式以及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更早,以  相似文献   

15.
剥制动物标本作为自然博物馆的重要藏品,具有极高的收藏、研究和展览价值,但因其本身富含有机质,极易遭受害虫的损害。传统有毒化学药品消杀法是博物馆防治害虫的重要方法,该法在将数以万计的剥制动物标本成功保存下来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科学家一直在探寻各种新型的动物标本害虫防治方法,希望在防治虫害和保护人类健康及自然环境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国内博物馆收藏有数量庞大的剥制动物标本,但相应的害虫防治技术研究却相对滞后并严重阻碍了博物馆行业的健康发展。在综合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剥制动物标本制作工艺、虫害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以期为我国博物馆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正>身体如梭,吻部突出如剑,头部、背部和尾鳍呈青灰色,腹部呈白色,这条将近4米长的白鲟标本被安置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水生生物博物馆里。对于白鲟,有人悲凉地说:就像北京的世界灭绝动物墓地,苍凉的十字架上,排列着近300年来已经灭绝的各种鸟类和兽类的名单,每一块墓碑都代表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的一块块墓碑上,刻写着已经灭绝的各种动物名字和灭绝时间。2020年1月,白鲟灭绝的消息再次将长江生物保护话题推到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7.
对文物标本进行系统分析归纳是传统工艺研究的必要途径,为实现越窑青瓷标本资料的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实现分析数据的科学管理,本研究开发设计了“浙江越窑青瓷标本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B/S结构模式,以浙江省博物馆陶瓷标本中心的各类越窑瓷片标本来源、形态、化学成分、物理性能、显微结构、制作工艺等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采用Wi ndows平台,以Visual Studi0 2010为开发环境,结合ASP.NET 4.0框架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而构架.经过系统测试和实际运行证明,此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界面,交互性强,运行稳定,数据处理方便等优势,对实现古陶瓷研究信息资源共享,全面开展越窑青瓷的科学化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18.
张万辉 《文物天地》2020,(5):106-111
2004年,江苏省淮安市运河村发现一座战国中晚期古墓,墓内保存有一辆较好的独辕双轮马车。由于其独特的密闭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该马车木质构件保存完好,成为研究我国古代车辆制作及工艺的重要标本[1]。先秦时期是我国手工业技术非常繁荣的时期,古车制作技术作为先秦手工业的代表性门类,其制作工艺复杂,能够很好地反映先秦时期的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19.
明器是古人下葬时的随葬器物,一般用陶瓷木石制作,也有金属或纸制的。出土明器是考察历代社会风貌、葬俗文化和雕塑艺术的实物标本,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济南闵子骞墓苑东汉墓、奥体中路东汉墓和药山东汉墓均出土了大量随葬明器,种类十分丰富。这些陶制明器不仅真实反映了当时贵族、地主阶层的日常生活,也全面展示了建筑形式、饮食文化和畜牧业水平。同时,了解东汉陶制明器的制作工艺对研究后期瓷器的生产工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使用北京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了台湾省出土的18件古代玻璃珠子标本.结果表明这些珠子主要属于钙镁玻璃系统、钾玻璃系统、铅玻璃系统以及钠钙玻璃系统.除钠钙玻璃以外其它玻璃的制作技术均和同时期在大陆流行的玻璃制作技术同源。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钠钙玻璃可能来自印度或者东南亚,说明中古时期台湾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