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而中日邦交正常化是来之不易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希望早日实现中日两国的邦交正常化。中国政府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原则和政策,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日本人民基于日中两国人民悠久的传统友谊,也发起民间往来,以“以民促官”的形式开展日中友好活动。但由于日本多届内阁执行追随美  相似文献   

2.
高梁 《炎黄春秋》2002,(9):68-71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我不禁思念起那些为中日人民友好和两国邦交正常化而长期奋斗、奉献终身的日本友人们,人们把他们尊称为中日友好的“掘井人”或“先驱者”,内山完造先生就是最受敬佩的一位。自1913年到1959年的46年问,他由衷地热爱中国,始终同中国人民和中国进步人士同甘共苦、相依为命,为日中人民的和平友好、日中文化交流事业和日中关系正常化献出了全部心血,作出了非凡贡献,直到他逝世时还要求把遗骨安葬在他热爱的“第二故乡”中国。  相似文献   

3.
宗道一 《百年潮》2012,(5):31-35
正40年前,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廖承志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日本著名政治家藤山爱一郎曾给予高度评价:"他……铺平了对日关系上一条广阔的道路。多亏他这种作风,流水般地导致了两国邦交的恢复,促进了后来交流的发展。"但不太为人知的是,"文化大革命"中,廖承志被批判,  相似文献   

4.
1983年6月10日,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廖承志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6月21日,日本政府决定授予廖承志“勋一等功旭日大缓章”。6月25日,授勋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日本政府代表古井喜实向廖承志的夫人经普椿转交了日本天皇授予廖承志的“勋一等功旭日大绶章”。廖承志同志之所以能获得日本政府的最高级奖励,正如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在廖承志同志追悼会的致词中所讲:“(廖承志)在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中日两国友好关系,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方面,他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尤其具有重大影响。”一、特殊的家庭出身决定他承…  相似文献   

5.
纪敏 《文史精华》2003,(7):4-12
由于日本侵华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及日本政府的敌视态度,新中国成立后中日两国关系处于不相往来的状况。为了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周恩来总理大力倡导“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通过中日两国的民间团体的互访往来,极大地改变了两国间的敌对状态,克服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暗礁、最终使两国恢复了邦交。详情请见《周恩来倡导民间交往促进中日邦交》一文。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纪念,也是已故大平总理豁出性命,作出决断,而又为之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值得纪念的20周年。 大平正芳是日本战后历史上的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和胆略的杰出政治家,是前日本首相,美国耶鲁大学名誉法学博士。他长期从事中日友好工作。早在池田内阁任官房长官、外相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世纪50~70年代初中国对外战略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对日邦交正常化战略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政府在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原则的基础上,首倡"以民促官"及"官民并举"的基本方针,提出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并放弃战争赔偿,并采取"先美后日、以美促日"的外交战略于1972年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取得了继中美发表《上海公报》后的又一外交胜利。虽然中国对日邦交正常化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历经曲折,但它兼具现实性和灵活性,体现了以"和谐"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在中国外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史勤 《世界历史》2023,(1):144-159+164
从岸信介内阁到佐藤荣作内阁时期,日本的东南亚政策出发点带有明显的遏制中国的意图。1972年,中国和日本赶超中美关系缓和的步伐,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东南亚国家对此事高度关注,在欢迎中日恢复邦交的同时,担心两国结成同盟及日本的经济援助流向中国。针对此种情况,日本适时给予安抚,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不针对第三国,并表明没有更改对东南亚的友好政策,将继续扩大对它们的经济援助。日本的安抚、日本与东南亚的紧密经济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与美日安保关系共存的实现、东西方关系缓和的大趋势,共同削弱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对日本与东南亚关系的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此事对日本的东南亚政策毫无影响。中日邦交正常化改变了日本对东南亚政策的出发点,令日本的政策不再明显带有遏制中国的意图,还在政治、经济领域重塑了日本外交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动力,对日本的东南亚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今年89岁的肖向前,是当时中日建交过程中的主要联络人与见证人。从中日对抗到两国邦交实现正常化,历经了几代人的努力;从民间外交到"以民促官",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路程……那是一段"破冰之旅"的往事。两国领导人举杯相庆的那一幕,永远铭刻在肖向前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10.
鸠山内阁时期,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中苏两国都积极主张与日恢复邦交,苏日两国很快实现,而中日两国仍停留于民间交往。其原因是复杂的,文章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1、在鸠山内阁外交战略中,日苏关系先于日中关系;2、中苏两国对日外交方式不同,苏联选择政府间的非正式外交方式,中国选择非政府间的民间交往方式;3、中苏两国对解决日俘、渔业等问题的认识不同,苏联将其视为邦交的资本,中国将其视为邦交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尼克松政府推进美中关系缓和的同时,也在积极调整美国对日政策和美日关系。尼克松政府事前对基辛格访华严格保守秘密,并不意味着淡化美日安保体制的地位和疏远日本。在1971年7月中旬至1972年9月初,美日两国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协商对华政策。在夏威夷会议上,美日两国政府首脑最终确定了日中邦交正常化谈判的基调。即在继续维持美日安保体制的前提下,按照《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模式,处理日中邦交正常化问题。日本政府始终按照日美两国协商确定的基调处理日美安保体制和台湾问题,并谋求按照《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模式处理《中日联合声明》的文本。对于美日两国政府坚守的那些底线问题,中国政府有意采取了回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自1972年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迅猛。从1991年起,贸易额每年刷新历史最高记录。据日本海关统计,1997年日中贸易额达到7.6924万亿日元(约638亿美元),是1972年的58倍。(I日本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前,将一个什么样的中日经贸关系带入ZI世纪,是中日双方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对当前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对面向21世纪中日经贸关系的合作问题略陈己见。一、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贸易现状:进入90年代以后,中日两国…  相似文献   

13.
正1978年9月1日,中日友好协会等团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的酒会,共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滨野清吾应廖承志的邀请,率领20人的访华团带着特殊礼品来到会场。滨野清吾与廖承志一见面,就神秘地说:"廖公,看我带来什么宝贝?"廖承志一看,不由哈哈大笑。原来,滨野清吾记着孙平化的玩笑话,带来两大桶日本清酒、喜庆的红  相似文献   

14.
一、中日政治关系曲折发展   纵观中日交往的历史,交织着友好的往来和恶意的战争.1972年,我国与日本建交,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我国放弃战争赔偿和日本对我国提供经济援助奠定了两国政治关系良好发展的基础.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开始了中日最高领导层的互访.中日关系发展进入高潮.   ……  相似文献   

15.
正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涉及中日两国的历史、战略部署以及地缘冲突,更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的特殊地位,使之成为两国关系中高度敏感的突出问题。当初中国以"以民促官"、"渐进积累"的方式推动1972年中日复交进程,日本对华友好力量起到过积极作用。中日两国在解决了"台湾问题"的前提下,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宣告重建外交关系。但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出于维持对华  相似文献   

16.
<正>渡边满子著,薛轶群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13万字,39元该书是"中日历史问题译丛"系列图书之一,传主大平正芳担任外相期间,协助田中角荣首相实现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此后还担任过日本第六十八、六十九任首相,是日本战后著名政治家之一。时至今日,"为何现在仍需要大平正芳"依然是日本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他被认为是日本对政治形势具有深刻洞察力的著名政治  相似文献   

17.
正外交是内政的延伸。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分析中日关系,更符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变化。"本文仅根据一些一手资料,特别是参与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的日方主要代表的日记,概要论述内外因素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72年中国政府放弃对日战争赔偿要求,友好因素不容忽视."区别论"和人民外交路线,是中国政府对日关系的重要方针;民间外交和中日友好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中国政府放弃战争赔偿正是建立在上述原则和理念之上,并使中日邦交正常化得以顺利实现.这一决策尽管存在着某些不足,但其积极意义不容否定.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日邦交二十周年,中日两国人民都在纪念这一富有历史性意义的盛大活动.1992年7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中日青年交流中心首次举办了“中日交流史上的友好使者——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日本史学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北京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中国国际文化书院这六家学术团体联合主办的.会议主题为“中日交流史上的友好使者”,以探讨中日双方在中日交流史上做出过积极贡献的历史人物的事迹为中心内容.这是中日两国学者展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简称“中归联”),是自1956年6月起陆续被释放回国的106 2名日本战犯自发成立的、以促进日中友好为目的的进步群众组织。该会成立于1957年9月23日。1965年9月,该会首任会长、原日本陆军第五十九师中将师团长藤田茂首次率“中归联”友好访华团来北京访问,为推动中日两国政府实现邦交正常化奔走呼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