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來古文化遺址和古文物的發现,其地區之廣、規模之大、種類之繁、器物之富,用一句話來說,就是空前的多。這只有文化悠久而燦爛的祖國在進行偉大經濟建設的時期,才會有這種奇蹟式的大發现。古代文明和無限光輝的現代文明接連起來了!中國人民强烈地熱愛祖國的今天和明天,因而很自然地也熱愛祖國的昨天和前天。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所创造的陶瓷正如其它发明一样,对整个文明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陶瓷产生的几千年里,以美观的造型、多样的纹饰及缤纷的色彩,倍受国内外朋友的赞赏。由于各朝各代生产陶瓷数量有限,以及人们崇古的需求,因此从古至今都有着对中国陶瓷的仿制。早在两宋时期,仿作之风即风行于世。甚至连同时期的五大名窑,各地方窑均有仿制;元代,由于创新品种的出现,因此少仿器;明永乐时开始有仿制宋龙泉窑及哥窑的制器,从此开明代仿古之先河;至于正德时则专仿前朝器物,署有先朝年款的器物从这时大量涌现,并影…  相似文献   

3.
宋蓉 《文物春秋》2013,(5):11-18,58
本文通过对冀中南地区中小型汉墓的墓葬形制和典型随葬器物的类型学研究,将之分为六期,分别为西汉早期、西汉中期、西汉晚期至王莽时期、东汉早期、东汉中期及东汉晚期,并概括各阶段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博山炉考     
博山炉是专门用于象征汉代仙家思想中仙山的器物,该器物在汉魏六朝被称为"博山香垆"或"博山",唐初才普遍称其为"博山炉".考镜"博山炉"之博,有三个主要义项或文化隐喻:极目远观之博望、泰山和博弈.此三者均与仙人、仙山或仙家世界相联系,是汉代作为"登天"、"致仙"或"成仙"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正>人类在造物之初,通过对周边事物的细致观察,如摹拟植物、动物、人物等的具体形态,去塑造器物的形制。新石器时代仿生陶器并不少见(图1),商周时期有仿生青铜尊。两晋时期,动物造型青瓷器大量出现,生机勃勃,反应了农耕民族的生活情趣。两宋时期,仿花卉的花口式瓷器、漆器极为常见。这类器物的造型皆既具有合理的功能性,又具有很强的形态美。  相似文献   

6.
浙江奉化南岙石菊花地墓群共清理各时期墓葬18座(其中M11无法确定墓坑和葬式,从出土器物组推测为唐代土坑墓;M7为近现代墓),简报主要内容为两汉时期的14座墓葬,六朝时期的2座墓葬。两汉时期墓葬包括土坑墓6座、砖室墓8座。其中土坑墓多数被破坏,个别墓坑中留有二层台,随葬器物有陶器和釉陶器,器物基本组合为鼎、盒、壶、罍、罐、瓿等。砖室墓亦多遭盗扰破坏,平面形制主要为凸字形,随葬器物有陶器、釉陶器、青釉瓷器。六朝墓葬共2座,均为凸字形,随葬器物均为青瓷器。作者在结语中从发掘的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入手,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分期,分别是西汉晚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西晋时期共计三期。《简报》的发表,无疑大大丰富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资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葬俗、随葬器物的演变规律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浙江奉化南岙石菊花地墓群共清理各时期墓葬18座(其中M11无法确定墓坑和葬式,从出土器物组推测为唐代土坑墓;M7为近现代墓),简报主要内容为两汉时期的14座墓葬,六朝时期的2座墓葬。两汉时期墓葬包括土坑墓6座、砖室墓8座。其中土坑墓多数被破坏,个别墓坑中留有二层台,随葬器物有陶器和釉陶器,器物基本组合为鼎、盒、壶、罍、罐、瓿等。砖室墓亦多遭盗扰破坏,平面形制主要为凸字形,随葬器物有陶器、釉陶器、青釉瓷器。六朝墓葬共2座,均为凸字形,随葬器物均为青瓷器。作者在结语中从发掘的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入手,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分期,分别是西汉晚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西晋时期共计三期。《简报》的发表,无疑大大丰富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资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葬俗、随葬器物的演变规律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释“■”     
《中国文物报》在1991年4月7日第三版刊载了《周代铭文铜鬲鼎》一文,其中提到该器物之“内壁有二竖行铭文‘春史正作宝彝’”六字,文章没有对铭文作任何解释。我认为该器物之第一字“  相似文献   

9.
陈皓敏 《文博》2018,(3):48-56
文章收集了37件两周时期装饰人物形象的青铜容器,依据人物形象特点将其分为两大类,刖人形象类和人物器足类,并简要分析其特征。在借鉴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前提下,试窥探两周时期人物形象装饰之渊源。从人物器足类器物的出土数量、分布地区、器物形制、传播途径等方面,得出人物器足类装饰风格在西周晚期于山东地区较为盛行,此类装饰风格通过婚嫁、交流等方式传播于山东以外地区。  相似文献   

10.
李阿能 《文博》2011,(6):38-43
唐代墓葬中镇墓四神俑形象多有出现,目前学术界虽多有论述,但其具体名称及在墓中所起作用尚不十分明确。本文试就唐章怀太子基所出镇墓四神俑展开讨论,指出两镇墓天王俑其学名或称当圹、当野,在墓中用以驱鬼辟邪保护基主肉身及灵魂不被侵犯;其脚踏之小鬼或为天王眷属,又因其得进食太牢者而被视作善的对立面。两镇墓兽或为"祖思"、"祖明",在墓中起着镇慑恫吓、驱除鬼怪"守护"死者亡魂及墓内随葬器物不被侵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博》2017,(6)
河北藁城台西遗址M112出土的一件兽首铜匕,是目前唯一一件早于晚商的柄端带兽首器物。这件铜匕对探究晚商时期北方地带兽首类器物的起源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台西铜匕的形制做了仔细分析,并对与之相关的来源、出土单位以及出现的背景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以来,杭州地区陆续出土了为数不少的朝鲜高丽时期的青瓷器物或残片,主要有翡色、镶嵌两大类。分析其制作特征及胎釉成分,发现与浙江青瓷有着密切之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10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西安长安区夏殿村古代墓地发掘了M53,该墓为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墓葬,形制为长方形,随葬器物有陶器、铜器等。器物组合可作为关中地区曹魏时期墓葬分期判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收集了37件两周时期装饰人物形象的青铜容器,依据人物形象特点将其分为两大类,刖人形象类和人物器足类,并简要分析其特征。在借鉴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前提下,试窥探两周时期人物形象装饰之渊源。从人物器足类器物的出土数量、分布地区、器物形制、传播途径等方面,得出人物器足类装饰风格在西周晚期于山东地区较为盛行,此类装饰风格通过婚嫁、交流等方式传播于山东以外地区。  相似文献   

15.
祖孝孙是隋唐之际著名的乐律学家,他曾奉唐高祖之命,在南北朝时期诸种旧乐基础上斟酌折衷,最终编定了《大唐雅乐》。同时,祖氏所定音阶在唐宋时期俗乐中亦产生了广泛影响。史籍文献关于祖孝孙的记载不多,其墓志的发现可与《旧唐书·祖孝孙传》相证,颇有证史、补史之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江汉考古》2021,(3):52-57,107
二里岗文化时期是向外扩张的时期。通过和盘龙城商代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比较,可以看出汉中盆地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从器类的增加、器物形制、器物变化的幅度和方向、工艺以及器物的消失时间,都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和同步性。从而可知,汉中盆地的铜器来源当是盘龙城,汉中盆地的商代青铜器亦是二里岗时期商人向外扩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正>一正祖與《詩經講義》正祖(1752-1800),名祘,字亨運,號弘齋,是朝鮮時代後期的賢明君主。正祖自幼酷愛讀書,八歲@得世孫資格,他在祖父英祖大王的親自指導下研習儒家典籍,參加經筵日讲,如《承政院日記》英祖四十四年(1768)云:致仁曰:"王世孫書筵所講《詩傳》,方將垂畢矣。以次序言,則似當講  相似文献   

18.
夏代末期至秦汉时期,中国先民用铜、锡、铅等金属烧制、锻造形成各种器物,开启了近15个世纪的青铜时代。青铜时代,人们开采锡矿石,并提炼锡,来增加青铜器的硬度。商代,中国出现了纯锡制器物,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出土了锡块和外镀厚锡层的虎面铜盔,大司空村殷墟遗址出土了6件锡戈,春秋战国时期,云南省楚雄万家坝古墓出土了50余件锡制饰品,《周礼•地官》中记载“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  相似文献   

19.
巴族蜀族彝族之虎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族蜀族彝族之虎考辨钱玉趾巴族蜀族都崇虎。唐人樊绰《蛮书》卷十说:“巴氏祭其祖,击鼓而歌,白虎之后也。”潘光旦《湘西北“土家”与古代的巴人》说,巴人信白虎图腾。巴出土的巴族器物中虎纹较多,小田溪墓葬出土有虎纽于,湖南也发现有巴国虎。枝江出土的巴人柳叶...  相似文献   

20.
《中国钱币》1996年第3期刊登邹志谅先生《汉昭宣五林陶母范塑造工艺研究》(以下简称邹文)。文中引用《古泉汇》、《续泉汇》中三件有五林钱型的铜器,论定是汉昭宣时期印制五殊陶母范的分列型模具。但我认为这几种器物和西汉时期制作五殊陶母范没有关系,也和汉昭宣时期制范工艺技术不符。1.邹文所举三器均为木刻影印图,不是实物原拓图,因而不知实物本来面目,就很难证其物是雕刻而成的祖模具,也很难证明就是印制陶母范的模具。2.连珠型的器物上五殊钱方穿为空白(见邹文图),证明其方穿为凹型,凹型方穿印出钱模必为凸型方穿,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