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内外对龙骨坡遗址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该遗址目前还没有出土可以肯定的直立人化石。但该遗址的石制品体现了早期人类的存在。测年及动物群等年代学研究工作,反映该遗址是中国和亚洲目前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龙骨坡遗址文化特征有原始性也有进步性,遗址中的砸击技术、把手修理技术等,在中国旧石器文化中被广为流传。龙骨坡遗址保存有早更新世早期动物群化石、早期人类扩散与演化的丰富遗迹,是研究中国和亚洲人类演化背景、文化渊源的重要地点。  相似文献   

2.
卫奇 《文物春秋》2010,(6):3-11,15
许家窑—侯家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古人类化石20件,旧石器制品3万多件,还有包括20多个种类的大量动物化石。依据地层古生物学判断,遗址的时代为晚更新世较早时期。遗址的考古遗物被确定为"许家窑文化",被置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发现的化石人类称之为"许家窑人",属于早期智人。在泥河湾盆地发现的旧石器遗址中,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的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和古哺乳动物学信息含量无与伦比,在地层学的意义上,与"泥河湾"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3.
宋艳花  石金鸣 《考古》2016,(4):3-15,2
柿子滩遗址第五地点是距今2~1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器遗址。该地点于2010年进行了发掘,四个文化层均埋藏于河流相阶地堆积中,出土有石制品、动物化石和人类化石,多以用火遗迹为中心集中分布。其中原生埋藏的人类化石为该遗址的首次发现,为研究晚更新世晚期人类的演化提供了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4.
黑土沟遗址是泥河湾盆地目前发现可以确认的时代最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年龄为1.77—1.95Ma较早阶段。在黑土沟遗址文化层露头上面局部覆盖有含粗砂和细砾的灰色粘质粉砂堆积,其中蕴藏石制品,并且富集标志早更新世较早时期哺乳动物的化石。这个含石制品的堆积暂时赋名为黑土沟遗址上文化层,其年龄与黑土沟遗址上部一致或略晚,应该逾180万年。  相似文献   

5.
杜庄遗址是目前已知位于泥河湾盆地最西端埋藏在阳原群河湖相沉积层的一个旧石器遗址。遗址分布在阳原群顶部,含大量石制品和哺乳动物骨牙化石。文章记述了采集的52件石制品。依据地层结构和哺乳动物化石判断,杜庄遗址应该形成于晚更新世较晚期"大同湖"大面积萎缩阶段,其时代与泥河湾盆地东北端后沟遗址上覆黄土堆积时期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6.
1980年,南阳地区文管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南阳地区进行旧石器时代文化调查时,在南召县小空山下洞发现了旧石器。同年,他们对该洞进行了试掘,共得石器及石料102件。关于下洞旧石器遗址的地质时代问题,有两种意见:一、认为下洞所出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是毫无疑问的,但由于在堆积中未见化石,故其地质时代还是定为更新世为宜。二、通过对其石器的分类、洞穴高程的分带规律以及小空山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等三点证据的研究,将小空山下洞的旧石器遗址定为旧石器时代早期,地质时代为更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7.
1921年,泥河湾村天主教堂的神父文森特报告了泥河湾村附近发现古脊椎动物化石,揭开了泥河湾科学研究的序幕。100年来,泥河湾盆地发现自早更新世至晚更新世之末的旧石器时代遗址300余处,构建起自距今170多万年至1万年间古人类文化序列的框架,成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古人类文化遗址。泥河湾遗址群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在第四纪地质、旧石器、古人类、古动物、古环境等科学研究领域都享有盛誉。在我国文化遗产事业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充分发挥新建成的河北省泥河湾研究中心的功能,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深入挖掘遗址内涵,提升泥河湾旧石器时代遗产的内涵、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盆地内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和科学资源的社会和经济价值的释放,是新一代考古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与担当。  相似文献   

8.
侯家窑遗址指许家窑人文化遗址的74093地点,发现于1974年,后进行多次发掘,发现古人类化石20件,石制品、动物化石上万件,是我们认识许家窑人及其文化的主要材料来源。为进一步了解侯家窑遗址区域的地质地貌及古人类文化遗存分布状况,解决围绕侯家窑遗址年代差距巨大的争议,2003年以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先后多次在遗址所在的泥河湾盆地西部地区开展地质地貌、旧石器专题调查,确认遗址所在的梨益沟发育了三级阶地,侯家窑遗址即埋藏于梨益沟的第三级阶地内。调查的同时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15处,将该区域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数量增加至18处,依据盆地内第四纪地质地貌演化史及相关测年结果,这些遗址的时代应为中更新世末期至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9.
卫奇 《文物世界》2008,(5):27-38
西侯度遗址是中国最先发现的一处早更新世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贾兰坡和王建所著《西侯度——山西更新世早期古文化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相当重要的一个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收藏许家窑—侯家窑遗址1976年报道、1974年采集的77件石制品和4件骨片,石制品包括石核6件、石片15件和修理品56件。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发现的石制品的面貌与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旧石器遗址的面貌基本一致,应该属于Nihewanian的延续,尽管有大量石球出现。经过重新观测,"骨器"系食肉类动物咬骨。在中国,Nihewanian已知在177万—195万年前的泥河湾盆地黑土沟遗址就已出现,一直延续到晚更新世细石器出现之前。考古发现表明,人类早在180万年前已经出现在东亚。  相似文献   

11.
辽宁本溪庙后山遗址铀系测年初步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庙后山是位于我国东北的重要中更新世人类遗址。报道该地点出土人类化石的第5、6堆积层次生碳酸盐岩和骨化石样的铀系测年结果。夹生于第6堆积层3个钙板的年龄分别为276、>535、346ka,其下第5层中的钙板为526±31ka,据此第6层顶部应至少为200ka,第5层中部应大于500ka。结果远大于该地点原基于骨化石铀系测年的年代框架,支持中国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交替比原认为约200ka早得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我们考察了华北泥河湾盆地的旧石器考古遗址并观测了出土的材料,为的是评估将来研究的可能性。古地磁研究已经表明这里较早的遗址可以追溯到早更新世晚期,即大约一百万年前;放射性碳对晚期遗址的测定结果是晚更新世末,即距今11000年。过去的工作已知较早的遗址位于加洛米洛(Jaramillo)正向事件之下的磁性倒转沉积层里,因此它们可以代表直立人在东亚地区最早存在的某些证据。野外考察了遗址的地层关系,室内研究了发掘出来的石制品并进行了石制品的模拟实验。这些较早时期遗址的石制品组合由当时当地的燧石制作而成,在技术上以未修整的石片和残片为主体,伴随一些打过石片的砾石和断块以及少量粗制品和精制品的简单工业。大部分遗址位于指示河湖环境平静堆积条件的细颗粒沉积物里,石制品保存得完好而新鲜,因此这些遗址中可以原地保存人类活动模式的证据。东谷坨作为一个较早的遗址正在进行深入分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东谷坨遗址对于裂片石制品的拼合、显微分析、切痕和肉食动物咬痕骨头的分析以及早更新世东亚地区直立人可能活动模式的内部空间研究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在省文化厅的领导下,由重庆自然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成的川东地区洞穴考察工作队,于1985年9月至11月在巫山、巫溪、万县、武陵、涪陵等县考察试掘了五个化石点,(图一)共发现40多种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更新世早、中、晚三个不同时代的动物化石。巫山和万县两个化石点的化石比较重要,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4.
湖北郧县直立人遗址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郧县人Ⅰ号头骨、郧县人Ⅱ号头骨分别于1989年5月和1990年6月出土于中国湖北省郧县直立人遗址。2000年以来中法两国学者对遗址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考古学、古人类学、沉积学、微观形态学、地球化学、磁性地层学、地球年代学和孢粉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成果。研究成果显示遗址的年代在距今984000~780000年之间,两具头骨化石的年代在距今936000年左右,是世界上更新世早期重要的直立人化石之一;郧县人遗址石制品面貌比较古老,是中国南方典型的砾石石器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博物馆发展十分关键、成绩斐然的一年。08年初,馆所举行2007'年终学术报告会,会议为期两天,主题围绕南水北调等工程考古发掘、大遗址保护工作以及博物馆免费开放等。在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抢救保护丹江库区地下文物工作中,郧县人遗址对地层进行了较全面的揭露,发掘面积达2500平方米,发现的石制品为探讨南方砾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哺乳动物化石是研究我国早更新世动物群的演变和迁徙、气候环境的变化的重要信息。馆  相似文献   

16.
广西发现最早的人类是“柳江人”。柳江人是1958年在柳江县新兴农场的一个石灰岩洞穴内发现的,是生活在地质年代更新世晚期,也就是距今约四万年前的人。 柳江人的骨骼已成了化石,保存有一个完整的头骨和部分躯干骨。经过古人类学家研究,确认柳江人化石属一个年纪约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但有两段股骨化石的颜色同其他骨骼化石的颜色不同,也可能属另外一个人,是一个女  相似文献   

17.
丁村54∶100地点蚌类化石的环境灾变事件及时代意义朱晓东(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内容提要本文从更新世中晚期临汾盆地新构造运动对古生态环境的影响出发,对丁村54∶100地点蚌类化石的环境灾变事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作者认为,这一事件是由于晚更新世早期临汾盆地...  相似文献   

18.
哺乳动物化石是研究和复原古气候、古地理和古代自然环境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对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研究和探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旧石器时代遗址地层中所出土的标准哺乳动物化石(所谓标准动物化石,指那些生存时间短、分布面积广的动物化石),对于该地层的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肿骨鹿化石,一般为中更新世的标准动物化石,所以对于哺乳动  相似文献   

19.
志选 《福建史志》2004,(4):11-18
一、文明的开端与早期开发。(一)古代闽越族。远古时代,居住福建的原始人类属于海洋蒙古利亚人种。根据三明万寿岩灵峰洞发现的距今18万年的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和漳州、清流、三明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牙齿化石、人工石铺地面等,证明福建早在18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创造出远古文明。当时的原始人类,  相似文献   

20.
安徽东至县华龙洞遗址于2006年进行第一次发掘,出土120件石制品。这些石器类型多样且功能存在明显分化,工具以中、小型为主,器物毛坯根据工具类型大小而存在分化,刮削器在石器工具类型中数量最多,石器工业面貌与南方砾石工业传统不甚相同。根据出土动物群化石与古人类化石特征,初步判定属更新世中期。根据遗址无生产石器的工具且废片、碎屑较少的特点,推断遗址性质可能并非最初报道的石器加工场,考虑2006年发掘未发现明显的火塘、砾石堆等遗迹现象,推测华龙洞遗址的性质接近于临时活动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