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林林 《岭南文史》2020,(1):21-28,56
正一、海幢寺概况海幢寺位于广州珠江南岸,濒临江水、交通便利、环境怡人,是清代广州著名佛教圣地。海幢寺早在南汉时期就已存在。清道光《广东通志》对海幢寺这样记载:"海幢寺在河南,盖万松岭福场园地也。旧版有千秋寺,南汉所建,废为民居,僧光牟募于郭龙岳,稍加葺治,颜曰‘海幢’。"[1]清康熙年间,海幢寺得平南王尚可喜的支持,寺庙建设规模扩大,先后建筑了天王殿等主体建筑,并扩大面积,全盛时北至珠江,南至万松岭,景色优美,为广州一大寺庙。清人仇巨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清代广州海幢寺在刻书与藏版方面的情况,向来受到学界的关注,其刻印出版的书籍,称为“海幢寺经坊本”。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与海幢寺的特殊因缘,以及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的马礼逊藏书(MorrisonCollection)为中心,对海幢寺经坊及其刻书及藏版情况作进一步的考察与分析,以期对前人的研究有所补充和拓展。  相似文献   

3.
《白描罗汉册》三开,原为广州市海幢寺旧藏,有海幢寺朱文藏印一方。现藏广州美术馆。画纵均为26.2厘米,横第一开48厘米,第二开48.2厘米,第三开47.7厘米。名款在末页右边小楷书一行,题作"元丰二年洛佛日李伯时薰脩。"下钤朱文"李伯时□□  相似文献   

4.
1960年2月我应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会之邀,作了第二次古建筑調查。同行的有該会朱家济委員及路秉杰等同志协同測繪,使我们很顺利地完成了調查工作。我們这次出发,經海宁、海盐、杭州、金华、东阳、义烏及临安等县市。除1954年作全省初步勘查时所見,已經报导外(浙江文管会油印本,1954年8月;黄涌泉同志《浙江省的紀念性建筑調查概况》,本刊1956年4期),再就这次所見古建筑擇其有价值的介紹于下,并提出个人初步的一些看法,尚希讀者予以指正。輕幢浙江經幢从目前調查所知,杭州龙兴寺唐开成二年(837年)幢为最早。以形制而論,以余姚慈城普济寺唐开成四年(839年)幢身为最大,书法亦精,奚虚己所书。就高度言,当推杭州梵天寺宋乾德三年(965年)幢与临安海会寺吳越宝大元年(924年)幢最高;梵天寺幢高15.67米,海会寺幢高12.10米(图一、二)。按梵天寺为吳越巨  相似文献   

5.
今年一月,我們乘假日旅行,實測了浙江海寧縣硤石(又名硤川)镇的惠力寺唐咸通二經幢。海寧有唐石幢五座,都刻有尊勝陀羅尼經。在城中安國寺有三座:一是建於唐會昌四年(公元八四四);一是建於唐咸通六年(公元八六五);另外一座無年月,據陳仲魚(鱣)的考證,可能建於  相似文献   

6.
激战千家寺     
正千家寺,位于老山界脚下的今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政府所在地千祥村。过去,这里是人们南来北往的重要交汇区,寺庙以接受朝拜的香客有千家之多而闻名。千家寺现遗存有一座"红军标语楼",它是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占地面积131平方米,建筑面积253平方米,是一幢山区常见的普通木楼。这座楼于1928年由庙宇改为学校。当年红军突破湘江后,来到越城岭老山界脚下的千家寺,为翻越长征以来的第一座高山作准  相似文献   

7.
清嘉庆以来广东及东莞地方志中有关于东莞南汉经幢的多种录文,近来又有旧拓公布。通过比对现有资料并对该经幢石刻第一面铭文重新录文,对与该经幢相关的两个重要问题获得了新的认识:其一,这一石刻并不是塔,而是经幢,当时除建有这一经幢外,另建有五层砖塔(或石塔);其二,此幢建造之目的,是为了超度被杀之象,而非镇象。  相似文献   

8.
利用《尼戒香等尊胜幢记》、《唐遵善寺大像碑》、《遵善寺尼慈和墓志》等石刻资料及卢纶诗《春日陪李庶子遵善寺东院晓望》、《宋高僧传·昙一传》等传世资料中有关遵善寺的记载为线索,考知唐代长安的遵善寺与大兴善寺是两个不同的寺院,遵善寺位于唐长安城外的南郊,属长安县永寿乡管辖,推测其为尼寺可能性较大,其创建和废毁时间不详,但至迟在唐大历年间仍存在,北宋元祐间已不见记载。  相似文献   

9.
武威历史考辨三题李鼎文(一)海藏寺名的解释海藏寺,在武威城西北五里。清张尉有《忆海藏寺》诗,诗前有《序》说:"寺为凉郡梵宫之冠,林泉深秀,幼时数数游之。夏月避暑,真人间清凉境也。"现在已成为"海藏寺公园",重加修缮,面貌焕然一新,是武威人民休假日的好...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元月,在成都大慈寺工地挖管道沟槽时,于地下两米处发现一石经幢。此幢无座无顶,只余幢身。幢身高97厘米,六边形,略呈梯柱状,上边宽20厘米,下边宽22厘米。幢身上面的中心有长宽7厘米,深6厘米的凹槽,为连接幢顶的榫孔。幢身六个面的上端分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字径6厘米。以下刻唐代高僧、终南山释道宣《妙法莲华经宏传序》和清代无名氏《重修多宝寺碑记》。  相似文献   

11.
南汉是五代时期割据岭南的地方政权。南汉割据对于五代局势演变以及岭南经济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新中国建立以来,南汉史研究取得很大进展。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研究,已有专门介绍(见张金铣《本世纪以来南汉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2期)。之后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特别是南汉德陵、康陵的发掘,为研究南汉史提供不少新的资料。近20年来,发表相关论文就有近60篇,本文试对此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幢记》若干问题考释——唐代洛阳景教经幢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洛阳景教石幢拓本,制作其《幢记》释文,并就现存残文,对《幢记》撰者、立幢人及其亲族的华化胡裔身份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洛阳景教团的佛教化。同时,通过对相关历史的考察,作者推论《幢记》所云之洛阳“大秦寺”当始建於唐贞观年间。  相似文献   

13.
蔡习军 《文物春秋》2000,(5):52-52,46
1998年夏季,在蓟县独乐寺的西跨院出土了一件经幢,仅存幢身,为八角形柱状体,青石雕造。幢身细长,高(不含插榫)137厘米,因幢分大小边,大边长15厘米,小边长9厘米,径(对角)30.5厘米。幢身刻有经文.因风化严重,依稀可辨“千手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口口口口大悲心大口罗口”和尾款“口和九年五月八日张日口建口”字样。  相似文献   

14.
李灶新 《华夏考古》2020,(2):114-123
广州是五代十国南汉国的都城兴王府所在地,自1995年以来,在南越国宫署遗址发掘出南汉国时期的宫殿和池苑等遗迹,出土大量晚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器,部分瓷器还刻写有"掌要局""要""女""卢""昌""官"等款识,内容涉及南汉宫殿、内廷官署、职官和皇帝宠臣等。这些瓷器既有五代越窑生产的秘色瓷,也有定窑和景德镇窑白瓷,还有南汉本地生产的青瓷等。这些瓷器为研究南汉宫廷用瓷来源,南汉与中原及吴越、南唐、闽等周边政权关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一、概况无锡惠山寺石经幢位于锡惠公园“古华山门”之内侧.南为唐陀罗尼经幢,建于唐乾符三年(876),北为宋普利院大白伞盖神咒幢,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系仿唐幢建造,均为青石构件相叠而成.其形制大小基本相同.镌有经文的幢身处于正中,其上、下各有九级.下面有束腰三级,下层为八边须弥山形束腰.其  相似文献   

16.
武威海藏寺     
海藏寺是武威四大寺院之一,位于城西北25公里处。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立的《重修古刹海藏寺劝缘信官檀越记》碑云:“相传,录钧台原为水中小岛,寺建于台上,故名海藏寺。”寺院占地面积1346万平方米,创建年代无从考证。明成化年间,一个叫张睿的太监,...  相似文献   

17.
佛顶尊胜陀罗尼造像经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原在沁阳市城西北20公里王范村兴隆寺旧址内。清道光五年《河内县志·金石志》载:“唐,王范村兴隆寺陀罗尼经幢。正书‘开元十八年正’,幢凡八面,每面十行,第八面止五行,每行四十三字,高四尺,每面广九寸,在河内县(今沁阳县)王范村。经文不录。‘开元十有八年,岁次庚午正月□□□建。’此系篆书。”另外,关于经幢的发现情况也有记载:“李生家骐来告,其村有古幢,字甚完美,未知岁月,亟令拓之。”并说:“兴隆寺,在王范村,寺外植唐开元石幢,制作宏丽,则此寺之大可知,今至存数楹耳,”由此也可推知兴隆寺在清道光五年时已遭大  相似文献   

18.
唐、宋之际,在藩镇割据,天下动乱的历史背景下,刘氏在山高皇帝远的岭南地区建立起一个割据政权——南汉。南汉的历史自刘龚后梁贞明三年(917)在广州称帝,至971年为北宋所灭,共历四主,55年。南汉四主各有“特色”。了解南汉四主的这些“特色”,可以让我们管中窥豹,明了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自私、残酷、愚昧、荒淫、奢侈等劣根性。  相似文献   

19.
彼岸寺位于河南省郾城县城内,石幢在该寺院内。石幢雕工精湛,上部八棱千佛造像,伎乐仙人,中部四面小篆“许州郾城县彼岸寺碑铭”,下部四面造像,底部雕以海池,池壁上为佛传故事浮雕。明代僧人宗岩称其为“香水海石幢”,俗称“龙塔古篆”。它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进行拆修加固。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长河中,独具魅力的石窟寺艺术凝聚了不同民族的宗教热忱和对真善美的憧憬,融汇了各式建筑、雕塑、壁画之精华,恰似一颗颗人类文化育成的“珍珠”,光照千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