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朝禁卫武官制度主要是对东晋制度的继承和变革。南朝同样有以领军将军/中领军和护军将军/中护军为核心的禁卫武官制度,其下有左、右卫将军等各级禁卫武官。刘宋还陆续恢复了前代卫尉、虎贲中郎将、武卫将军、积射将军、强弩将军等禁卫之职。南齐明确规定左、右卫将军以下禁卫诸职构成“西省”,与散骑诸职构成的“东省”相对。刘宋末年还出现了直将军,负责殿禁卫,极为机要。南齐直将军有了更大的发展,梁代又置位尊于直将军的朱衣直将军。南朝复置卫尉并具有“掌宫城管钥”的禁卫职能。《隋书·礼仪志六》所载大量低级禁卫武官名称,其中亦体现了梁天监旧制。  相似文献   

2.
晋代禁卫武官制度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魏之际的社会巨变,对以皇帝—皇宫—京师安全保卫为职能的禁卫武官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汉代光禄勋、卫尉、执金吾、城门校尉等职的禁卫职能在曹魏以后或衰微或丧失,有些官职甚至从制度中消失了,而从曹操霸府中分化出的职主禁卫的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则成为禁卫武官制度的主体,东汉职司禁卫的五校尉成为领军之下属。曹魏后期,司马氏当政,控制禁卫军是其专政的重要手段,禁卫武官制度逐渐发生变化。及至司马炎禅代前后,禁卫武官制度出现了较大的变革。关于晋代禁卫武官制度及其演变情况,有关史志记载语焉不详,学术界在何兹全…  相似文献   

3.
南朝官制继承晋制而有所变革 ,在禁卫武官制度中 ,直将军是南朝初年产生而又在南北朝及隋代延续一个半世纪的一项颇具特色的制度。正史官志中仅有梁代朱衣直将军品级的一条记载 ,本文全面钩稽南朝诸史纪传及《资治通鉴》有关记载 ,对南朝直将军的出现及定型 ,直将军的地位与职掌 ,直将军与南朝政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认为 :宋孝武帝初年以中下级禁卫武官“直”之制 ,到宋齐之际定型为专职禁卫武官直将军 ,其地位相当于四、五品左右 ,其职掌为入直省、侍卫君主 ,属君主最亲近的禁卫武官之列 ,直将军对南朝政治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检诸史册,晋阳城最光辉灿烂的暑期当为北齐。 北魏权臣高欢长于杀伐、工于谋略,自扶立东魏建都邺城后,视晋阳城为霸府所在,承建大丞相府、晋阳宫城。东魏武定七年(550年),高洋废去孝静帝元善,建立北齐。北齐历六帝二十八年(550年~577年),称晋阳为别都。  相似文献   

5.
从至正十六年(1356)称吴国公到洪武十五年(1382)锦衣卫成立,朱元璋的禁卫机构经历了一个相对复杂的变化过程。最初,继承于前代的仪鸾司、拱卫司、都镇抚司等机构都承担一部分禁卫职能,但实际履行保卫职责的主要是侍卫亲军都护府。由于君王自领亲军的制度直接来自元朝,为与之切割,朱元璋在1364年废置了亲军都护府,拱卫司的地位逐渐提升,最终演化为明初的亲军都尉府。由于亲军都尉府品级设计存在缺陷以及仪鸾司不便以文职统率隶属军队系统的校尉等原因,在朱元璋于洪武十三年恢复亲军制度之后,锦衣卫很快成为皇帝的唯一禁卫机构。但过于繁复的演化过程使锦衣卫的职能非常庞杂,仍需要不断地调整,十四所与十八所之争,即是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   

6.
从至正十六年(1356)称吴国公到洪武十五年(1382)锦衣卫成立,朱元璋的禁卫机构经历了一个相对复杂的变化过程。最初,继承于前代的仪鸾司、拱卫司、都镇抚司等机构都承担一部分禁卫职能,但实际履行保卫职责的主要是侍卫亲军都护府。由于君王自领亲军的制度直接来自元朝,为与之切割,朱元璋在1364年废置了亲军都护府,拱卫司的地位逐渐提升,最终演化为明初的亲军都尉府。由于亲军都尉府品级设计存在缺陷以及仪鸾司不便以文职统率隶属军队系统的校尉等原因,在朱元璋于洪武十三年恢复亲军制度之后,锦衣卫很快成为皇帝的唯一禁卫机构。但过于繁复的演化过程使锦衣卫的职能非常庞杂,仍需要不断地调整,十四所与十八所之争,即是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   

7.
晋阳城从创建之初就已具备赵简子实施“北进战略”的条件和功能。继而晋阳城经历了东魏霸府、北齐别都的发展和繁荣时期,最终形成了唐北都的鼎盛局面。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火烧水灌毁灭晋阳。明景泰年千古城南关旧址之上筑太原县城。至此一座历经1500余年的繁华城市被尘封于地下。  相似文献   

8.
黄敏 《四川文物》2020,(2):71-76
东魏北齐邺京里坊的设置沿袭北魏洛阳里坊制度,文献记载往往以里或乡里形式称谓居住地。然而有4方东魏北齐时期墓志,志文记载墓主的居宅异于常例,为某行某里,或某行某坊。通过对墓志时代及墓主身份等因素的综合研判,并结合史书记载,可知东魏初至北齐末,某行某里(坊)是邺京里坊称谓的一种常用格式。"行"的称谓源自邺京行经尉制度,行名与里(坊)名的连用,是基于城市治安管理角度所产生的隶属关系的呈现,在名称上反映了某行区域内里的管辖情况。且行名与里名存在一定关联,将行名与里名对照,可知邺京部分行名与里名相同。  相似文献   

9.
磁县发现东魏北齐大型壁画墓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之后,坐落在漳河之滨的邺都,是东魏、北齐两代(534~577年)的都城;地处邺都西北郊的河北省磁县,是东魏、北齐的皇室贵族陵墓区,如今在磁县的京广铁路两侧,依然保存着大小不等的若干丘冢。“文革”中期(1970~1972年),中央美术学院教职工被“下放”到河北省磁县从事劳动锻炼,分住在东陈村与西陈村。劳动之暇,  相似文献   

10.
东魏迁都邺城,学术文化中心转移,北魏太和以来积累的文明成果萃集邺下,为东魏北齐史官制度的发展与《魏书》编纂提供了良好条件,并由此形成了史馆修史与大臣监修制度。大臣监修与史馆修史二者一体,史馆是一专门修史机构,似在宫禁集书省与起居省内,已不同于北魏秘书省之史阁。大臣监修改变了北魏以来秘书监、丞典领国史的传统,入馆修史加兼著作,脱离了秘书著作系统。著作从秘书省游离出来,与集注起居形成更加密切的关系。东魏北齐沿承北魏,置集书省和起居省,北魏以守尚书典注起居,东魏北齐以散骑常侍等侍官监领或撰修起居注。史馆修史与起居集注,造就了《魏书》、《齐书》、《齐纪》等史书。东魏北齐史官制度变化的依据为礼制的修订,唐代礼多因循北齐,故其史馆修史制度亦上承北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