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诚龙 《湖南文史》2012,(12):26-26
200年前,福建某县有位汉子,大清早出门去拾牛粪,回家路上,走狗屎运,拾了一包银子,打开一看,有50两。这汉子前瞻后顾,左盼右望,都无人,于是心眼一抹,将银子揣自己兜里了。汉子回得家来,将喜讯告知母亲,但母亲并不高兴,对儿子说:这个钱不能要,失主将这么多钱带出门,多是有急用的。母亲嘱咐儿子在哪里捡的钱,再到哪里去,失主一定会回来一路寻的。按照母亲所说的,汉子早饭没顾上吃,原路赶回,赶到捡钱处,坐在那里等失主,等了大概半晌,失主果然来了。  相似文献   

2.
人心无古今。300年前,福建某县有位汉子,大清早起身,去拾牛粪。东方既大白,拾了牛粪一大担,回家路上,又走狗屎运,拾了一包银子。打开一看,呀呀呀,发财了,有50两呢。这汉子前瞻后顾、左盼右望都无人,将银子兜了往回走。一路上做娶媳妇、买私车、购新房等梦不提。汉子回得家来,将喜讯向母亲发  相似文献   

3.
做生意     
从前,有一个富翁,总想得到更多的钱,便叫自己的儿子去做生意。儿子刚出门的时候,赶着三匹又肥又大的壮马,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自己的家。他走了还不多远,见到一个赶驴子的人,儿子开口说:“赶驴子的,我想用三匹壮马,换你的四匹驴子,不知行不行?”儿子换得四匹瘦驴子后,以为自己赚了许多钱,大步大步地来到了另一个寨子。看见寨头有一家养兔的人,他又主动地说:“养兔  相似文献   

4.
并非小节     
最近听说这样一件事:父亲和8岁的儿子一起到商场购物,由于疏忽,售货员多找了父亲两元钱,父亲对此无反应,儿子却是看得明白,一路上不停地提醒并提出疑问:“售货员阿姨多找了两元钱,为什么不把钱还给阿姨?”回到家,孩子母亲得知缘由,便立即让孩子父亲把钱拿去退还,并告诉儿子,钱已退还给售货员阿姨了。父母亲从孩子的脸上看到了笑容。这看似微小的事触动我的是这位母亲的做法,根据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性的思维,这是一位懂得教育,具有良好教育方式的母亲,虽然只是区区两元钱,但如何处理它却影响着孩子整个心灵。我们知道,8岁的孩子已开始在学校中接受各种文化知识教育,以及各种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社会  相似文献   

5.
“快去拾粪” “快!快起来……”这是母亲在窗外喊着。我揉着眼,嘟哝还早。 母亲说:“早?去晚了还会有粪叫你拾哩,有土坷垃……” 母亲催促我起来,就是催我快去拾粪,这在寒假和暑假里几乎是每天每天、每天每天的事情,学期中的星期天也很少例外。  相似文献   

6.
儿子的班主任来电话,说儿子省吃俭用,将节约的钱用来上网了。我十分生气,等他放学回家赏了他一顿臭骂,儿子痛心疾首地承诺再也不去了。这天,只有我和儿子在家,为了考察一下他到底能不能抵御上网的诱惑。我特意开着电脑走了。但是  相似文献   

7.
儿子的班主任来电话,说儿子省吃俭用,将节约的钱用来上网了。我十分生气,等他放学回家赏了他一顿臭骂,儿子痛心疾首地承诺再也不去了。 这天,只有我和儿子在家,为了考察一下他到底能不能抵御上网的诱惑。我特意开着电脑走了。但是等我回家一看,非常失望,QQ登录框里留下了他的号码。  相似文献   

8.
一天,母亲为正上高一的儿子收拾房间——母亲:抽屉里清出"情书"儿子补课去了,母亲帮儿子清理书桌。书桌抽屉里有个鼓鼓的塑料袋,出于好奇,母亲打开塑料袋,发现里面有很多信件。母亲随手一翻,发现这些信都是儿子  相似文献   

9.
儿子上初一了,所在学校离家也就十多分钟路程。早晨,闹钟把儿子从梦中吵醒,常常是匆匆吃完早餐,他便歪过头来只说两个字:"爸,钱。"儿子让我给他一元钱乘车去学校。我看看时间,步行到学校去还来得及,对他说:"儿子,你步行吧,或者,爸爸陪你  相似文献   

10.
李晓 《南京史志》2009,(8):11-12
儿子上初一了,所在学校离家也就十多分钟路程。早晨,闹钟把儿子从梦中吵醒,常常是匆匆吃完早餐,他便歪过头来只说两个字:“爸,钱。”儿子让我给他一元钱乘车去学校。我看看时间,步行到学校去还来得及,对他说:“儿子,你步行吧,或者,爸爸陪你跑步,又锻炼了身体。”儿子不屑地撇撇嘴,嘟嚷了一句:“爸,不就一元钱么,真是个吝啬鬼。”说完,“呼”地一声掩上门走了。这样摔门而去的动作,把我的心也给震痛了。  相似文献   

11.
古时候,我们彝族有这样的规矩,姑娘长大要嫁时,让姑娘骑着马出门去,马走到哪家门前停下来吃草,就把姑娘嫁给哪一家。有一家有钱人,生了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父母要她自己去找姑爷。于是装了一驮银子,驮在马背上,让她骑着马出门去。马走啊,走啊,不知走了多远,在一片荞地边停下来吃草。这里住着一个小伙子。他很忠厚老实,可他穷的只穿一点麻布和兽皮。他看见姑娘停在自己门前,不好意思出来见  相似文献   

12.
伤心的棉鞋     
那曾被少不更事的我所鄙弃的,哪里是一双棉鞋?那分明是母亲的一颗拳拳爱心哪!在老家山乡,冬天,村里人们多穿自制的布棉鞋。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县城的高中。儿子要到城里去读书,母亲最先想到的就是给我做一双崭新的棉鞋。她卖掉了家里积存的鸡蛋,顶着八月火辣辣的阳光,特地到供销社为我买回了两尺灯芯绒布。随后,母  相似文献   

13.
彩虹     
四西里嘎和南罕亮婚后十分恩爱,对父母尊敬又孝顺。沙铁夫妇也疼爱儿子和媳妇。一家人过得欢欢喜喜。婚后七个月,西里嘎要随父亲出远门做生意,便对南罕亮说:“心爱的妻子啊,为了增加家里的财富,我要跟随父亲去做生意,你留在家里照料母亲吧。”南罕亮回答:“亲爱的丈夫,你和父亲出门找金银,我不阻拦你。我在家里会服侍好母亲,你放心去吧。”出门那天,西里嘎对母亲说:“我的母亲啊,我跟父亲出门后,请你照应好媳妇和那几个汉族姑娘。她们离开昆明到勐藏巴的日子不长,还不熟悉我们傣家的风俗习惯,如  相似文献   

14.
吃圆子     
小时候,看母亲换上阴丹士林的洋布褂子,我就知道她要出门去吃圆子了。到亲戚家去吃喜酒,就叫做吃圆子,我们乡下都是这么说的。母亲临出门总会说:“在家好好看门呀,我带接食你们吃。”到了下午,母亲的接食带回来了,有四样东西:圆子、红肉、酥鱼、鱼汆,每样三件。于是,到了晚餐的时候,厨房里就有股异样的香味飘逸出来,餐桌上就会有一碗荤菜,随之而来的是满桌的欢声笑语。带回的接食下锅前要经过改刀,一个圆子一剖四瓣,一块红肉要切成一小片一小片。母亲也不会让我们一餐全吃完,她说要细水长流呀,她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就说从前吧。有一个乡下人,家里挺穷。他和他的老婆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和老三。有一年,地方上闹旱灾。这家人接不上口粮,日子没法过了。父亲就对儿子们说:“咱们大小五个人都有一张大嘴,可是眼前有什么东西喂它哇!我的好孩子们,听爸爸的话,你们还是出门去自己找活路吧。”母亲一听这话,难过得哭了起来。没别的办法了,她就这样说:“老大和老二总算长大成人,有什么活计他们还做得了。我担  相似文献   

16.
钱在口袋底一天,妻子让丈夫带个口袋去赶街,她怕丈夫把钱丢了,把钱缝在口袋底角里。下午,丈夫垂头丧气地回家来。妻子问:“口袋呢?”丈夫说:“口袋被人偷走了。”“那钱呢?”丈夫满有把握地回答道:“钱在口袋底角里,丢不了!”拾草帽有个人非常贪嘴。他出门时经常戴一顶草帽,拄根祖传拐杖。一次,朋友请客,他在席间狼吞虎咽,吃得肚子胀的象鼓一样,才离席回家去。路上,一阵风吹来,把草帽给吹落在地上,他弯腰去拾,可肚子象根巨型的柱子撑着他,弯不下去,就拿拐杖去钩,但风大帽轻,钩起来又吹掉下去,实在没办法,只好站在路上等人来帮忙。正在这时,迎面来了个孕妇,他连忙叫住那妇人,说道:“大姐,请拣拣我的那顶帽子。”那位孕妇白了他一眼:“你瞎了?”他定晴一看,恍  相似文献   

17.
财主与木匠     
从前,有一个财主,为人吝啬。他请了一个木匠给他做活,答应每天给木匠二钱银子的工钱。木匠做了七天,活做完了,去找财主算工钱。财主一本正经,慢吞吞地说:“每天工钱二钱银,七天应付二七一两三。”于是给了木匠一两三钱银子。木匠手里掂着一两三钱银子,心想:  相似文献   

18.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傈僳族夫妇,生了九个儿子。年复一年,不知不觉,九个儿子都长大了。一天,阿爸把他们叫到身边,吩咐说:“你们都长大了,应该各自谋生,现在都出门去学谋生的本事吧,一年后回来见我。”到时候,九个儿子都回来了。老大学会耕种,老二学会盖房子,老三学会打猎,老四学会编箩箩,……直到老八每人学会了一种生产技能,唯有小儿子只学会唱歌、跳舞和弹琵琶、口弦。阿爸对大的八个儿子说:“出门一年,你们八兄弟学的满不错。现在你们就凭自己学到的本事去谋生  相似文献   

19.
一天,一位母亲突然发现儿子的校服口袋里有一包烟,在她严厉的责问下,儿子说那是同学要他代为保管的。第二天,母亲来到儿子学校,找到他的班主任,结果真相大白。知道儿子已染上吸烟的毛病后,她边哭边骂地跟在儿子后面回了家。母亲声泪俱下地说,自己没时间好好看管儿子,是自己的错,希望儿子能“回心转意”,戒掉吸烟的陋习,好好读书学习。可惜做儿子的什么也没有听进去。她又要那吸烟的父亲去劝劝孩子。没有  相似文献   

20.
拔柴     
母亲说,今天闲着,下午咱们拔柴去。我说,这年头,哪里还有拔柴的人。家家不是用蜂窝煤炉子就是用煤气灶,要么就是用电磁炉,都啥年代了。母亲说,烧填大过吃穿。这几年家里没种麦,没柴烧。今年雨水多,野狐沟畔有块麻椒地,长满了黄蒿,我问过了主人,人家让我们去拔。野狐沟就在霍家坪和温家集以及我们村的交界处,沟这边正是我们村的"十字路地",这里原先就有我们家的地。黄昏时分,我和母亲引着儿子,拿好镰刀,拉着架子车出发了。说是拔柴,其实往往要用到镰刀,因为有些柴草没有它还真的拔不了。出了村,一条刚刚被硬化的水泥路延伸到邻村霍家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