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八六四年七月三十日,太平天国的著名将领李秀成,一反往日那番战马倥偬、出生入死、痛歼强敌的英武姿态,变成向革命大敌——腐朽透顶的清王朝和封建地主阶级阿谀謟媚、乞求活命的胆小鬼,公然给大汉奸刽子手曾国藩亲笔呈供,招认“罪行”,可恥地投降变节了!然而,罗尔纲同志在题为《忠王李秀成的苦肉缓兵计》一文中,却执意地否认这个事实;茅家琦同志的《论李秀成》一文(見1964年8月7日《文汇报》)也只是承认李秀成有“缺点”、“错误”或对敌人抱有“幻想”,同样地迴避了这个事实。我们认为,他们对李秀成“耿耿精忠”的“光辉的一生”那  相似文献   

2.
在1964年的那一场“李秀成问题批判”中,罗尔纲先生的《忠王李秀成的苦肉缓兵计》遭到“批判”。但这一问题靠那样的“批判”是解决不了的,实际上成了悬案。本文不拟再评论李秀成最后写供词的表现,只想对罗先生提出来的“苦肉缓兵计”进行考查,就有关的史料和史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拙稿《曾国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下简称《考略》)说稿本不是李秀成的真迹,1979年刊于《中华文史论丛》。有几位先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最近罗尔纲先生《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出版,在《前言》中又说到这个问题,并且说钱远镕先生《李秀成<书供>原稿考辩》(据《近代史研究》1981年4期,与罗先生引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历史学会于9月19日在开封举行了有关李秀成评价问题的座谈。参加座谈会的有开封师范学院,河南省历史研究所、史学月刊编辑部、开封各中学的会员同志们三十余人。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一、关于李秀成“自述”的问题:有些同志认为在“自述”中到处体现出李秀成既有悔恨之心,又有乞降之意。他贬低自己,丑化革命,美化敌人,向敌人出谋献策,企图瓦解革命队伍,充分表露了一幅叛徒嘴脸。因此,李秀成“自述”既不是“革命文献”,也不是‘太平天国革命经验的总结”,而是一本叛徒的“自白书”,“投降书”,但就某种意义来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革命后期的重要军事将领忠王李秀成,被反动头子曾国藩的军队俘虏后,叛变了太平天国。李秀成是革命叛徒,当无异议。然而有些人却百般地为李秀成的投降变节辩解。奇谈怪论很多,其中有种论调认为,李秀成的投降变节是历史条件造成的(我们称它为“历史条件论”)。事实果真如此吗?“历史条件论”者大声疾呼:“评价历史人物,应该结合时代、阶级的条件去分析。”看起来,这话完全正确,但一涉及到李秀成的评价时他们就走到了自己的反面。“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考察一个时代的历史条件,首先就要把握这个时代阶级斗争的总形势。  相似文献   

6.
常熟忠王报恩牌坊碑究竟为何而立?这个问题在批判李秀成伪降说的一些文章中,虽然稍有旁及,但是都远远沒有解決。因此,要想进一步揭露所谓李秀成“爱民”的假象,非得继续弄清常熟忠王碑建立的真相不可。众所周知,常熟忠王报恩碑并不是什么“人民对李秀成的爱戴”,而是其部将钱桂仁等在一八六二年(同治元年)二月建立的。这块碑建立之时,正是太平军在打垮清政府江南大营以后,相继克复苏、常、杭、湖地区,这是革命力量在东南一带大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战争是人类互相厮杀的极端状态。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不放弃善意和温婉,固然是人性的光辉,但与战争情景构成了一种二律背反。历史和历史人物需要不断解读。太平天国中很少有人像忠王李秀成那样富有争议了。只要一谈及李秀成,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忠王忠不忠"这个话题。争论到现在,也没能完全取得共识。其实"忠王忠不  相似文献   

8.
试论杨秀清     
杨秀清是太平天国前期的一个重要人物,有一段时间,他的职权凌贺洪秀全之上,成为实际上的最高领导者,正因为这样,很多人认为杨秀清专横,应该负内讧的主要责任,例如罗尔纲先生说“太平天国内讧的主要祸源,就在洪杨之间这一个矛盾上”,要弄清内讧的责任问题以至杨秀清对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功过问题,必须要对杨秀清这个历史人物作出全面而适当的评价。一杨秀清的阶级出身“杨秀清广西浔州府桂平(?)人”,“生长深山之中,五岁失怙,九岁失怙,零丁孤苦,困阨难堪”,忠王李秀成说他“在家种山烧炭为业”,据实地调查,“杨秀清家里很窃,在鹏隘山烧炭挑往新玗等处卖”,和忠王李秀成的说法相符合,可见杨秀清在参加革命前,是一个萌  相似文献   

9.
叶世昌 《钱币博览》2002,(2):4-6,14
中国货币历史悠久,但在1933年废两改元前,中国是没有货币本位制度的国家。货币本位制度和货币制度不是一回事,两者不能混淆。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的《序言》中说:“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中国古代的货币,是没有制度可言的。不过假若放宽尺度来说,那么,历史上的各种措施,无论怎样混乱与不合理,都可以说是一种制度。”他的意思是说,中国古代是没有货币本位制度可言的。因他没有使用“货币本位制度”这个概念,所以既说中国古代没有货币制度,又说“假若放宽尺度来说……都可以说是一种(货币)制度”。他的话实际上表明:中国古代有货币制度,但不是货币本位制度。  相似文献   

10.
1864年7月19日(清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今南京)失守后第四天,原来保卫天京的主将李秀成也在方山被“奸民拿获”,解送湘营了。李秀成被俘后,曾国藩亲自审讯过两次,他还派其爪牙庞际云等“鞫讯累日”。“亲讯”、“鞫讯”本有口供,而李秀成又在囚笼里“自写亲供”,也就是他所说的《书供》。《书供》经过曾国藩删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百万大军的统帅,但在他最后孤身逃亡时竟然戏剧性地成为“人为财死”的牺牲品,不能不引起后人的感叹。  相似文献   

12.
罗尔纲先生笺注《李秀成自述》前后长达55年,曾三次调整作笺证的版本,绩学参微,点滴作注,于1995年出版史学名著《增补本李秀成自述原稿注》。罗先生所做的这项长期而又艰辛的工作,不仅为后学准确地阅读和理解《李秀成自述》扫清了障碍,而且,我们从中也可学习到罗尔纲先生那种甘于寂寞,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和谦虚谨慎、从善如流的人格情操。  相似文献   

13.
苏州太平天国忠王府现存四百余方梁枋苏式彩绘,这些彩绘内容多为传统吉庆题材,寓意吉祥祈福。众多木构件上的彩绘是明清以来苏式彩绘的典范,为明清时代所留而经太平天国利用改造而成;九幅壁画则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太平天国壁画的艺术特色。忠王府苏式彩绘为研究明清苏式彩绘和太平天国彩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1856年9月,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爆发了著名的“天京事变”。这次事变的真相究竟如何,目前还很难作出最后定说,但史学界却普遍认为,天京事变的爆发起于杨秀清的“逼封万岁”。这是有关天京事变真相研究和如何正确评价杨秀清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请同志们指正。有关杨秀清“逼封万岁”的情况,在太平天国方面的记载仅见之于《李秀成自述》:“原是北与翼王两人密议,独杀东王一人。因东王天王实信,权托太重过度,要逼天王封  相似文献   

15.
韩非 ,韩国人 ,生年约在公元前二八零年 ,死于公元前二三三年。他是战国末年法家集大成者 ,是一个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家。《韩非子》是一部政治论文集 ;他观往古有国之君得失之变 ,“据摭春秋之文”(《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据以论证法治思想。它虽不是一部历史著作 ,却反映了韩非的历史观点。从韩非的整个思想体系来考察 ,他反对“贤人政治” ,但并不否定“贤人” ,只是他说的“贤人”是与旧贵族“势不两存”的“法术之士”。有时他还把儒家墨家所称道的“先王” ,说成是实行法治的历史人物。韩非没有提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要求 ,也根…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79,(7)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籍贯问题,向无定论。1862年,陈玉成被敌人诱俘,他在《自传》中说: "我系广西梧州府藤县人,父母早故,并无兄弟。" 1864年,李秀成在《自述》中写道: "……至陈玉成,在家与其至好,上下屋之不远,旧日深交,来在天朝,更宜深友。" 李秀成"自幼生长在广西梧州府藤县宁风乡五十七都长恭里新旺村",即"藤县五十七都大黎里"新旺村。罗尔纲同志据此断定陈玉成亦为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 1920年,程大璋等编纂《桂平县志》时,提出了与上述不同的讲法:  相似文献   

17.
清代北京车王府所藏大批戏曲抄本(简称车王府曲本)是近代民间文学的实录,基本接近明清口语,其中语词或异于古,或别于今,多可采撷,聊记一二,反正于世.[娘行 吾行 老师行]“娘行(h(?)ng)”,青年女子之称,“行”是词尾,无实义.子弟书《探塔》:“叹娘行痴心一片遭毒手,到几时方得出头复见天.”《白罗衫总讲》:“哭罢了,苏雨儿,心中暗想,又想起,贤德媳郑氏娘行.”《双别窑全串贯》:“只说是、荣耀显富贵同享,梦不想,他今日来别娘行,用手儿,扯铠甲悲声大放.”《循环报》剧第4本:“细看他,雅赛过风流海棠,被娘行,引的我神魂飘荡.”《辞海》语词分册增补  相似文献   

18.
《李秀成自述》中谈到一件异乎寻常之事:“鬼子到过天京,与天王及(叙)过,要与天王平分地上,其愿协之。……有我洋兵三、二万众,又有火舟,一手而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H,第838、839页)洪秀全断然拒绝,可是,这个“鬼子”是什么人?来自哪个国家?有什么样的背景、目的?《李秀成自述》中均未提及,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疑问。罗尔纲先生认为,该“鬼子”应是1861年12月到天京访问的英国海军上将何伯、驻华公使馆参赞巴夏礼,是他们代表英国向洪秀全提出了上述建议。(多见《历史研究)1956年第3期《李秀成自传愿搞…  相似文献   

19.
顾炎武(1613—1682年)初名蜂.字忠清,明亡后易名炎武,字宁人,江苏昆山人。顾炎武是明末著名大思想家、学者,有人论为学术上“继往开来的人物”。清代,曾因“文字狱”在山东入狱关押达七个月之久。他在山东长时间入狱,但在《清史稿·列传》中对此却只字末提.清人翁玉涛在《听竹山房诗话》中仅说:“事林游济南,为一达官置之狱。”清人吴止捐的《顾亭林先生年谱》中也仅说:“……适以苏州黄培诗狱牵连,先生闻之,即星驰赴鞠。”不仅简略,且记叙错误。他自己也仅说:“……黄培诗狱株连二、三十人,又以吴郡陈济生《忠节录》二块…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61,(1)
一.沿革: 苏州东北街的拙政园和现在的苏州博物馆以及工艺美术专科学校、潘儒巷小学二院,都是太平天国时期忠王府的故址。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四月廿三日——公元1860年6月2日,.太平天国光复苏州,忠王李秀成把江苏南部地区建置苏福省,以苏州为省府所在地,推行新政,改革省制。国内反动统治阶级与外国帝国主义侵略者勾结,积极准备扼杀这个伟大的农民革命,他们组织"洋枪队",与太平军作战。李秀成为了取得苏福省地区的完整,决心攻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