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公元1662年二月,打败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中国的神圣领地台湾.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也就是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主观动机是什么?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研究不多.其实,研究郑成功复台的动机,有助于对他作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本文试就这个问题及相关问题作初步的探讨,发表自己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海峡两岸的史学界基本没有学术交流;双方的交流,是80年代以后才逐渐展开的。其时,大陆开始影印、出版台湾的史学著作,但大陆对台湾史学界的较为全面的了解,或许当属三联书店于1991年影印发行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于1983年出版的修订版《中国文化新论》。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台湾史学界流行把1944年10月1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将美国驻华军事代表、中国战区参谋长约瑟夫·华伦·史迪威从中国召回一事,称作“史迪威事件”。为论述方便起见,本文一开始就借用了这一专用名词,但在“史迪威事件”的分析与评价问题上,笔者并不敢苟同在台湾史学界以及国外史学界所流行的观点,即将“史迪威事件”发生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于史迪威个人。  相似文献   

4.
关于刘铭传在台湾领导抗法斗争的评价,史学界历来存在着分歧。有的论者认为:刘铭传是个紧紧追随李鸿章的准军将领,他在台湾“执行了李鸿章的投降政策”,既无战功可言,也说不上是领导者。但更多的论者则认为,刘铭传在台湾抗法斗争中是  相似文献   

5.
黄 宽 重     
黄宽重陈智超近十多年来,台湾史学界有一批中青年学者在崛起,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并在1993年9月借调到台湾清华大学新成立的历史研究所任教授兼所长的黄宽重,就是其中之一。黄宽重于1949年7月生于台湾省宜...  相似文献   

6.
关于1926年吴佩孚在武汉指挥直军与北伐军的大会战,史学界目前研究得很不够,有许多问题尚待深入探讨。恰逢明年要在山东蓬莱召开有关吴佩孚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因此笔着意查阅吴佩孚的资料,欣喜发现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0~1961年对吴佩孚的幕僚  相似文献   

7.
胡汉民的一生可以说始终置身于中国近代政治漩涡的中心,并且从正面和反面给历史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迹。可是,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史学界竟然没有客观地研究、评述胡汉民的论著,大陆如此,台湾亦然。单就大陆史学界而言,过去一般都把胡汉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国内外史学界对日本在台湾、朝鲜、“满洲国”进行殖民统治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不能不指出的是,对日本殖民统治方针形成和演变的研究,仍存在不足。这种不足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日本殖民统治方针的形成和演变,均是以如何对殖民地进行政治和化统治为重心的,  相似文献   

9.
有关台湾、香港史学界的辛亥革命研究状况,十年前尚鲜为大陆史学界同行所知,近几年通过购进若干书刊和初步接触,才使我们当中的少数人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这篇介绍系就个人有限的阅读和初步思考所得,并参照几位香港学者的介绍性文章,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抗日战争国际地位研究的现状与问题陈德鹏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建国初,史学界在世界史方面基本照搬苏联的体系,中国抗战也就从属于苏联卫国战争了。1956年底至1957年初,为摆脱这种状况,史学界进...  相似文献   

11.
郑成功与天地会罗关于天地会的创立时间、宗旨与创始人的问题,史学界长期存在着争论。由于可靠的史料少而又少,有关史实扑朔迷离,以致台湾学者陆宝千曾经喟叹,这个问题“恐永远无法解决了”①。辛亥革命时期浙江革命领袖陶成章写出我国第一部会党史专著《教会源流考》...  相似文献   

12.
翁同和、李鸿章关系探源翁飞一、关于翁、李之隙的缘起讲到甲午战争,讲到帝后党争,翁(同和)李(鸿章)间之仇隙,似乎已是昭然若揭,为史学界所公认的了。这方面最典型的论著要数台湾的在练先生,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李鸿章传”中,首先引述了近人徐一土...  相似文献   

13.
王雅秀 《沧桑》2013,(6):115-117
邱仲麟是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研究员,“春明侧影”是他研究明清北京社会生活的系列成果。邱先生关注下层社会,注重文学性的史学表述方式和理论意识,并采用大量史料,将视野扩展至国际,体现了台湾史学界新文化史学风的盛行。邱仲麟成果内部逻辑严密,某些文章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如他分别在文章中涉及感官史、生命医疗史、日常生活史等前沿学科。邱仲麟文章所体现的新史学范式延伸出许多值得思考的历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部独具特色的经济史力作——读《十六·十七世纪手工业的生产发展》姜守鹏台湾著名学者罗丽馨教授,专攻明代社会经济史,尤专手工业的研究,曾发表了许多有关论著,早已享誉明史学界。其近著《十六·十七世纪手工业的生产发展》(台湾稻禾出版社,1997年9月版),...  相似文献   

15.
尹全海 《史学月刊》2007,(4):133-136
郭廷以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中国边疆史、中外关系史诸多领域多有建树,而且对台湾地方史之研究也卓有贡献,他还是第一位在大学开设台湾历史课的学。抗战胜利前夕,郭廷以即在重庆率先讲授台湾历史;1947年和1948年,曾两度到台湾大学开设台湾历史课,帮助国人了解台湾的历史和现状。他关于台湾历史的第一篇论《台湾的国际关系——一个历史的说明》,于1948年在复刊后的《新中华》(六卷六期)上发表,表达了一个历史学对台湾回归祖国的欢欣与鼓舞。他的《台湾史事概说》一书,可谓台湾历史研究之先驱拓荒之作,影响台湾史学近30年。他关于台湾“内地化”的观点,成为1970年代以来台湾史学界“内地化”理论的先驱。总之,郭廷以对台湾历史的研究,不仅展示了一位历史学家的卓远史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台湾人民迫切了解台湾的历史、现实和将来的强烈愿望。1949年郭廷以去台后继续研究台湾历史,特别是他的系列论《历史的台湾——历史上的台湾与中国》,自1950年7月在《自由中国》杂志(第三卷)连续刊登,在岛内产生了强烈反响。在此基础上,《台湾史事概说》一书于1954年出版。至是,郭廷以的台湾历史观业已形成。鉴于人们对此书所反映的台湾历史观及其价值关注不够,笔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初步梳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缓和和改善,大陆史学界迫切感到需要了解台湾同行们的工作情况。新年伊始,中国史学会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人民出版社等单位20余位历史学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7.
正一战后台湾史学的变迁可以充分反映台湾历史的复杂性和历史解释的多样性。对此,海峡两岸学者和海外学者均进行过学术探讨,王晴佳教授的著作《台湾史学史:从战后到当代》(以下简称《台湾史学史》),(1)是他在十多年前的著作《台湾史学50年,1950—2000:传承、方法、趋向》的基础上修改增订而成的。(2)初版出版于台湾,而本版出版于大陆;从书的结构来说,在上中下三编之外增加了"补编",补充了自2000年以来台湾史学界出现的"新变化、新成果和新气象"(自序,第1页)。  相似文献   

18.
是谁首先发现了美洲?这个看似既明确又简单的问题在1982年成了史学界突出的“国际问题”。这一年11月29日,爱尔兰大使提出,首先发现美洲的并非哥伦布,而是爱尔兰人,随之,冰岛人声称是他们的先人首先发现美洲,以后,又有荷兰、法国、印度、日本、土耳其、葡萄牙等国纷纷宣布首先发现这块神秘大陆的是他们自己,在国际上一片纷争“首发权”的浪潮中,中国也提出了“中国人首先发现美洲”的观点,赞同者既有中国史学界著名的专家、学者,如交通部航海史专家房仲浦、北大教授朱谦之、邓拓、台湾学者卫聚贤等,又有外国的中国学专家,如美国的Mertz先生…  相似文献   

19.
台湾学者邢义田对古代罗马史素有研究,编译过资料选集,写作过专题论文和有关书评,翻译过重要文献,发表过考古调查报告,现场拍摄过文物照片。这些成果中有的内容为大陆史学界少见,因此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台湾科学史学开始了一系列建制化活动,包括成立台湾“中研院科学史委员会“,发行科学史研究的刊物,举办与科学史有关的学术活动以及建立科学史研究的相关机构和团体等。经过数十年的积淀,特别是建制化的推动,台湾科学史学事业得到发展,包括科学史学界开始频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适机改变自身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不断开辟科学史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