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延章 《东南文化》2021,(2):159-164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不仅改变了用户的信息交流习惯,培养了移动服务与交互方式,而且提高了用户参与体验的热情,为博物馆智慧服务设计提供了新视角.在新技术条件下,博物馆应以满足人民美好文化生活体验的要求、提升博物馆智慧服务能力为导向,将新技术应用与用户体验相结合,从用户洞察、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思维"的实质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传播和反馈效能急剧加速,以及个体人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性大幅提升。博物馆是一种综合媒介,在信息交流虚拟化的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融入式泛众传播的普及。博物馆观众参与到博物馆信息传播过程中,成为信息的加工者、制造者和传播者。在"互联网思维"下,未来博物馆应该考虑博物馆外广大人群的信息需求和参与方式,重视"体验感"的塑造,并且博物馆将多元化发展,面向小众的展示将趋于活跃,更要关心互联网的虚拟流量。但在互联网语境下博物馆更应该回归简洁,追求极致。  相似文献   

3.
<正>今天,科技智能充斥着整个世界,新媒体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的迅捷发展影响着各行各业,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挑战着博物馆宣教服务的传统模式。近年来,互联网、物联网、无线网络、手机应用以及相关应用程序的空前发展,促使博物馆在教育、传播、服务、互动以及所有与公众相关的领域尝试新的探索,这将使无论是任何人(已在博物馆参  相似文献   

4.
建设博物馆数字化的科普平台,加强了对馆藏文物的保护能力,促进了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教育和传播功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工作将介绍其构建方法:采用全景拍摄、三维扫描等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对博物馆建筑的内外景、重点馆藏文物进行信息采集,构建虚拟的历史遗迹遗存、网上博物馆,将实体博物馆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呈现,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提供身临其境的虚拟参观服务;采用二维码、电子标签、混合定位等技术,为现场观众提供自助音视频文化科普导览服务;策划制作面向广大青少年的反映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4D影视科普作品及建设面向普通观众开放的博物馆4D动感影厅工程播放系统,以此构建博物馆数字化科普平台。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引起了博物馆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社教领域,一些博物馆正通过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为公众提供导览服务,增强观众体验。本文通过回顾智能手机及其应用软件的发展,归纳出手机博物馆应用软件的特点,重点介绍了中山舰博物馆智能手机导览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利用情况,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分析了此类软件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对今后博物馆陈列与参观模式的变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博物馆原有的展出和教育格局,让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线上文化”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疫情的持续,线上展览已经是博物馆文化展出的唯一途径。国内数千家博物馆的两千多项网上展览,以其多样化的内容和新颖的手段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和欢迎。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民覆盖以及汹涌的文化消费潮的到来,我国文化相关部门几年间陆续出台相关的政策,明确鼓励虚拟博物馆的建设,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展陈数据库。由此,线上展览方兴未艾,不仅是博物馆数字化程度的“标配”,更是博物馆发展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和创新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文化魅力,增加博物馆的品牌效应,促进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本文从"互联网+"环境出发,对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展开了探讨,提出了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创新及其方法,为有关需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在博物馆事业中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博物馆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计算机。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已成为展示、传递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博物馆作为科学教育的基地应该实现数字化, 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起网上博物馆。国外一些博物馆已在这方面取得成功的经验,我国正在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将博物馆的收藏、陈列、研究、教育、娱乐等功能在互联网上表现出来,使博物馆的文物、标本及其相关信息展现在广阔的社会文化中,探索21世纪博物馆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博物馆事业面临新的挑战。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上顺应信息化的潮流,积极开展文物数字化建设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提升博物馆的运营理念和效率,运用新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探索全球化文化传播和数字化文物保护工作。数字博物馆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采用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对历史文物进行数字化建档,并将文物的数字模型通过网络进行三维立体展示,打破了文化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文化传播和文物保护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因此,数字博物馆的数字化文物资源和数字化管理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和文物保护作用,有效促进了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练洁  梁乙凯  高震  周蕊 《东南文化》2018,(4):117-122
为了推进各文博机构对"互联网+博物馆"平台的采纳进程,识别"互联网+博物馆"的组织采纳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便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从互联网技术、博物馆组织、外部环境与制度等维度,探索影响"互联网+博物馆"组织被采纳的推动因素与抑制因素。基于技术—组织—环境框架与双因素理论,对"文物山东"平台建设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多功能性、网络效应、易用性、安全性、组织惰性、政府重视与政策规划、预算资金、顶层设计与标准、文博行业事业发展、公众需求、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是影响"互联网+博物馆"采纳的关键因素,相关政府部门应通过提供可靠的政策规制、标准来指导"互联网+博物馆"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对新兴技术创新模式的技术安全疑虑,并制定相关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规范来减轻组织惰性带来的抵触作用,进而推进博物馆的"互联网+"战略。  相似文献   

11.
蔡欣良 《丝绸之路》2022,(2):189-192
在社会文化教育中,博物馆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为人们接触历史、熏陶人文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作用,能够提升大众的历史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社会人文风气。但是,受限于传统教育方式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和功能很难全面发挥。伴随互联网、VR虚拟技术的发展,博物馆教育面临着创新发展的契机,基于此,文章从博物馆教育的概念、内涵、特殊性角度出发,分析博物馆教育现状,探究创新发展思路与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博物馆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其职能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如今,博物馆已成为集科学保存、保护与修复、学术研究、宣传教育、信息传播、休闲娱乐、国际交流等职能于一体的重要文化机构。在互联网、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若使博物馆多种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必须加强博物馆与其他机构之间以及博物馆馆际之间的合作共建,在合作中谋发展,在发展中获共赢。在此,本文重点探讨博物馆与图书馆、档案馆、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承载着服务社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责,是大众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源库。作为非营利性的机构,博物馆在互联网时代,要积极应用新媒体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以满足大众对文化的要求。博物馆在服务大众的目标指引下,积极开通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等,借助新媒体加强和大众的互动和交流。本文主要介绍借助新媒体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意义,分析新媒体对博物馆发展的良性影响,以及新媒体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单霁翔 《文博》2014,(2):67-76
博物馆只有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职能,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历史使命。博物馆可以为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提供理想场所,也可以成为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多元化的平台。可以成为人们"休闲的共享空间",也可以是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场所。可以走出馆舍,促进博物馆文化在更大范围的影响和传播,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同等的文化权益。通过数字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可以突破实体博物馆的局限,实现博物馆文化更加及时、快捷和方便的传播。通过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建立起社会动员机制,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华文明传播的历史使命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传统行业"倡导的提出,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新技术开始不断地运用于博物馆的展览和建设中,拓展了博物馆服务的时间和空间,惠及民生。面对博物馆自身发生的巨大变化,博物馆教育工作也应做出相应改变,与之协调发展。博物馆学界除了关注互联网技术层面的引入和呈现,更应关注技术改变背后带来的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创新。对"互联网+"形势下的博物馆教育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舒坦  王凯图 《中华遗产》2011,(6):128-145
作为信息传播重要载体的媒体,人们一般认可这样五种: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新兴的手机移动网络。但是。刚刚改扩建成功后重张开放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却言称,博物馆也是一种媒体——一向被认为是文物陈列馆、考古研究机构,与幽深的历史相关联的博物馆。怎会摇身一变,成为文化时尚、信息前沿的社会角色?倘若真有此变身,这种“新媒体”又...  相似文献   

17.
刘容 《东南文化》2021,(6):157-163
为激发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活力,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博物馆文创联盟应运而生.博物馆文创联盟以博物馆联盟为形式基础,经过以博物馆商店联盟为代表的雏形阶段,通过与其他单位跨省、跨界联合发展,成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发展成果和助推剂.未来,博物馆文创联盟可能出现三个发展趋势:一是可能会出现全国统一的博物馆文创联盟平台;二是可能更注重文化品牌的营造;三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博物馆文创联盟可能虚拟化.博物馆文创联盟抱团、跨界与融合发展的衍生过程,实质是博物馆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的过程,但无论如何抱团、跨界、融合甚至虚拟化,都应始终将博物馆置于主体地位,将博物馆文化传播内容原真性置于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信息化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从基础文物数据系统到文物的动态管理,从单一的文物管理系统到综合的博物馆管理系统,从展厅多媒体辅助展示到综合网站建设,直到互联网上多种展示手段的采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经历了由简到繁、由静态到动态、由内到外、由管理到展示的诸多演变。在博物馆由收藏型向参与型转变的当下,信息化技术应如何更好地为博物馆建设服务,使博物馆成为公众生活不可缺少的文化需要,实现"和谐互动,共享文化"的博物馆使命,成为各个博物馆探讨和实践的焦点问题。本文试图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探索全新的博物馆信息化理念和实现路径,使博物馆走下神坛,融入公众生活,成为发展文化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众多博物馆中,留存着中华民族兴旺发达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同时这些馆藏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结合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目前有一些博物馆已经开始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借助网络数据库进行分析,选择更加新颖的服务模式,不断满足参观者日益提升的文化需求。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服务创新现状和创新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何志方 《神州》2020,(5):33-33
在不断发展的网络时代背景下,专业化以及多样化,逐渐成为博物馆文化的主要特征。为了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创新传播博物馆文化,博物馆需要充分利用微信、快手、微博等社交媒介,创新传播情景,利用现代诙谐幽默的叙事方法,赋予文物有趣的内涵,创造故事场景,充分考虑到行为、场景以及媒介三方面,促进公众对博物馆文化的了解,并引导观众实际前往博物馆,现场感受历史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