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及其在中国的回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历史学发展的长河中,西方古典史学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史学遗产,并逐渐蕴育了诸多优良的传统,对西方也对世界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世以来,西学东渐,但迄至19世纪末,中西史学才日渐互通讯息,开始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涵化的历史进程。寻求一个时期(或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史学对他国史学发生交互影响的事实联系,透析中西史学文化之间的沟通与回应(引进过来,反馈回去),这不仅是比较史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对我们继续引进与借鉴西方史学富有现实的意义。本文旨在略说西方古典史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侧重透视它在现代中国,尤其是我国新时期以来所激起的回响,并由此而生发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海外,尤其是西方汉学和中国学研究领域中,其中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对于中国传统史学的研究与关注,尽管迄今为止其成就似乎并不如其它领域。伍安祖、王晴佳合著的《世鉴:中国传统史学》①是英文世界出版的最新而系统论述中国传统史学史的著作,此书位列2006年美国亚洲研究书籍畅销书榜第九名,并被全美图书馆杂志《选择》(Choice)赋予杰出学术著作称号。西方迄今为止,并没有系统深入介绍中国史学史的著作。英语世界对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从未真正繁荣过,相关论著只是偶尔有之。1938年,嘉德纳(Charles Gardner)出版了第一部较系统的百余页的著作,书名为《中国传统史学》(Chinese Traditional Historiography)②。1955年,韩玉珊(Yu-shan Han)出版了《中国史学基础》(Elements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③,1961年,浦立本(E.G.Pulleyblank)和比斯利(W.G.Beasley)等编辑了《中日史家》(Historians ofChina andJapan)④,一部有关中日传统史学的论文集。1975年王赓武等编辑了《中国历史资料论文集...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官方史学,具有制度化、组织化并且纳入政权机制的特点,这是区别于西方史学的重要特征.这种文化传统影响古代日本,使之也出现官方史学.但中日两国的传统官方史学存在着明显区别,这表现于修史的组织机制、修史成果格局和史学理念三个方面.时至近代.中日两国官方史学先后转型,但表现不同.中日两国都未能彻底摆脱官方史学传统,也不能完全将之保持,特别是日本明治时期做出复兴官方修史的努力,终归失败,说明官方史学虽然影响力很大,却不是史学发展的普遍方式,难免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1978—1998)的西方史学史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与总结,文章从重评、译介、开拓与深化等几个方面揭示了这二十年来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并进而指出这是近百年来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最为令人注目的历史时期。其间在西方史学的引进中,虽然也有失误,但从总体上看,西方史学的输入对促进中国历史学的现代化仍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事实还表明,为了发展我国的史学,我们必须继续引进西方史学,对此,也不能离开中国历史学家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耿淡如先生是现代中国历史学家 ,新中国成立后 ,以治世界中世纪史名闻史坛 ,晚年又致力于西方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他培养本专业的研究生、主编《外国史学史》、译介诸多的外国史学名著 ,撰写学术论文 ,是中国的西方史学史学科建设的先行者与奠基者。他关于历史研究的求真精神、史学史的基本概念、西方史学的新陈代谢、学术批判的工作原则、标本与模型兼备的研究方法等许多真知灼见 ,都是可供后人借鉴的思想遗产 ,也是他对西方史学史研究的具体贡献  相似文献   

6.
许昊 《世界历史》2003,(4):117-117
最近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比较史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成为我国目前第一个专门从事历史比较研究的科研和教学机构。徐浩教授任研究中心主任。比较史学已经成长为比较成熟和规范的研究领域 ,既对客观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历史比较研究 ) ,也探究制约客观历史现象比较的理论与方法 (现代史学研究方法之一 )。现代西方比较史学形成于 2 0世纪前期 ,成为西方“新史学”公认的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研究方法 ,许多产生重要国际影响的著作都是使用比较方法写成的。我国的比较史学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 ,始终承担着通过世界认识中国、通过中国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7.
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是19世纪德国史学大师,他的史学在19世纪西方史坛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个多世纪以来,兰克史学不仅在西方,而且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广为流传,产生了重大影响。兰克史学在20世纪初也流传到了中国,关于兰克史学在中国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流传情况,易兰在她的论文中作过探讨。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在西方是历史学的世纪,19世纪的西方史学又是以德国史学为代表的。可惜的是,建国以来对近代德国史学的研究却不如法国和美国史学那样受到重视。此中原因,多种多样。除了在“文革”前后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历史研究整体受到冲击以外,德国史学相对落后的原因还有,老一辈史学家中,留德的人数远较留美等国的少。年轻一代的史学家中,由于在大学和研究生一级的教育中鲜有德语教学,学生难以掌握德语而从事德国史的研  相似文献   

9.
希罗多德和司马迁是世界历史上久负盛名的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前484—前425年)是古希腊的第一位历史学家,西方史学的奠基人,被誉为西方“史学之父”,其《历史》是西方史学界公认的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司马迁(前135—前93年)是我国西汉时代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是中国的“史学之父”,他穷毕生精力完成的《史记》奠定了我国纪传体史学的独立地位,是我国第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巨著。他们都是“创立历史研究的模范”犤1犦,无论就他们对东西方史学的贡献,或者就他们各自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两者都是完全可以相互媲美的。生平比较…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的史学理论研究,经历了从输入、移植、介绍西方史学理论到逐渐领悟而尝试建构中国本土化史学理论的过程。它主要是沿着两条路径推进的:一是以西方史学理论著作为蓝本,接受并综合西方近代史学理论而创建中国本土的史学理论;二是用西方史学理论的基本理念来关照中国史学传统,发掘中国传统史学中适合近代西方史学理论的因素,进而构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史学理论体系。民国史学理论研究,深受西方近代实证主义史学思潮影响,以科学化作为史学理论建构的主要目标,努力建构实证主义的科学化史学。科学化的史学研究,重视历史考证和史实求真,致力于历史学的科学化并强调科学方法,将研究重心集中于科学方法论,出现了史学研究的“方法热”。这种“方法热”趋向,既体现为自觉借鉴并运用自然科学方法及社会科学方法,更体现为集中探究狭义的史料学方法,即研究实用性的史料考证方法。因此,本土化、科学化和方法热,构成民国时期史学理论研究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11.
评何炳松对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译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炳松是较早倡导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学者。他率先将美国鲁滨逊的“新史学”理论和方法论向国人作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 ,又结合中国传统史学理论 ,对西方史学中的史学学科理论进行译介和阐释 ;在使西方史学和民族史学相结合方面作出了种种努力。但他未能完全熔铸成自己新的学理 ,其学术思想中西方史学理论部分和中国传统史学理论部分仍处于脱节状态  相似文献   

12.
何炳松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和出版家,是"五四"前后最早系统介绍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学者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关于何炳松史学的研究层出不穷,学者们对何炳松本人和其传播西方史学、对中国新史学所做的贡献、史学思想和其历史教育思想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瀛环志略》是近代先进人物向西方学习的启蒙读物,同时也是19世纪以来西方史学不断向中国渗透的产物。新教传教士是这一时期主要的文化传播者,由于传教士传教传统的影响、新教传教士自身知识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排斥及清末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等原因,西方史学的东传之旅十分艰难,但它毕竟拉开东西史学融合的序幕,给中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当代史学在史家培养专业化、生计职业化及视域等方面与传统史学不同,在体例上使用章节体、论文体等书写模式来取代传统史学编年体与纪传体,在史文上学术论著语言使用、引文和论文格式等明显区别以往,在史功上由鉴戒史学逐渐趋向理性史学.中国传统史学向近当代史学的转型,主要是受到了西方史学理论体系的影响.当代中国史学的深入发展需要继承我国固有史学遗产,吸收、融合外国优秀史学理论,创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多元动态新史学.  相似文献   

15.
吴怀祺 《安徽史学》2006,10(4):5-13
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变动,受到西方学术思潮的影响,中国史学进入到近代化时期.西方学术话语处在强势地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代史学理论、思想的争论,基本是按照西方的史学理论的热点而展开,也随着西方史学理论的热点的变动而变动.这对扩大研究视野、深化相关的史学认识有一定的意义,但另一面是,民族史学的重要思想失去应有的地位.传统民族史学思想、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是西方史学理论不能完全替代的;民族史学话语权的失落,对于中国史学发展是不利的.进入到21世纪,史学理论发展不能忽视中国民族史学思想的研究".认真总结民族史学思想遗产,对于当代史学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振兴民族史学的重要工作,也是民族史学走向世界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进程中,陈垣既受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史学变革的影响,又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化史学。他在中外交通史研究中坚持以中华文化为本,揭示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和中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史学研究方法上,他注意总结中国古代的考史之法,推陈出新,为新史学考证建立范式。他建设民族化史学的成果,影响和鼓舞了20世纪中国史学的本土化发展。在20世纪新史料大发现的潮流激励下,陈垣形成了重视史料、扩充史料,搜集、整理、考辨史料的系列思想和方法,其创立的史源学尤为突出。他以近代科学精神指导历史考证,通过缜密精审的考证过程解决大量历史疑案;他在《通鉴胡注表微》中总结考证方法,推动新历史考证学的发展。他在总结中国传统史学精华、借鉴西方近现代史学成果的基础上,为中国史学开辟了宗教史、中外交通史、年代学、历史文献学等新的学科领域。他还身体力行,倡导刻苦治学、实事求是、力求创新、谦虚谨慎等优良学风,垂范影响了20世纪几代学人。  相似文献   

17.
姜芃主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重点教材《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流派》一书,已在2007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十多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开设的“西方史学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最新资料修订而成。除一位作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外,其他六名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史学理论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全书共分14章,即现代西方史学的演变、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形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西方分析的历史哲学、法国年鉴学派、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美国的新政治史、西方心理史学、西方城市史学、西方妇女史学、西方家庭史学、西方儿童史学和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的挑战。全书不仅描述了20世纪不同阶段历史学的发展趋势,涉及多个历史学分支学科,而且还从历史学与社会以及社会学术思想的关系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人们了解研究西方史学理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流派》出版  相似文献   

18.
李孝迁 《史学集刊》2007,2(3):62-69
五四时期,在我国史学专业化的背景下,《史学原论》作为西方史学方法论的经典教科书,在史学界流传甚广。胡适、李泰菜、梁启超等人的著作深受此书的影响。民国时期不少青年学生赴法留学,跟随《史学原论》著者研习史学方法,这些中国留学生归国后执教于各地大学历史系,极力宣扬师说,使西方史学方法论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得到贯彻,“史学方法”被官方定为必修课。这本教科书在中国现代史学专业化进程中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新历史考据学不只是受西方史学影响,而且与乾嘉考据学有直接的联系。乾嘉考据学派与西方近代史学多有相通之处,20世纪的历史考据学治史所采用的理念和方法既来源于西方,也来源于中国传统史学。乾嘉考据学派对近代中国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学者传承了乾嘉考据学的精神和方法,在借鉴传统史学优长的基础上引进西方史学的理念与方法,从而构建了新的理论体系。在民族史学近代化过程中,史学的转型离不开民族文化的载体,而乾嘉考据学本身的生命力适应了近代史学转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孙秉莹教授编著的《欧洲近代史学史》,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读了有关近代西方几个主要史学流派的章节之后,联想到过去梁启超对清代学术包括史学的看法,颇有所感。 近代西方史学开端于人文主义史学。孙书第一章即分节列述意大利、法、英等国的人文主义史家及其著述。西方人文主义史学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本思潮在史学方面的反映。其共同趋向是面向世俗,面向人间,把开始摆脱宗教桎梏的有自我意志的人,视为创造历史的力量;把历史视为人的行为的记录,人的活动的结果。西学东渐之后,到本世纪初,我国学术界对西方历史逐渐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