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东 《纵横》2006,(11)
仲曦东,山东黄县人(今属龙口市)。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1年转入外交界,曾先后任我国驻捷克等国大使及外交部副部长。当年陈毅要调仲将军到捷克当大使,仲将军以对外交工作不熟悉为由推辞。陈老总一句话打消了仲将军的顾虑,他笑曰:你搞外交比我早嘛,从烟台就开始喽。陈老总所说的往事就是指1945年10月的烟台谈判。1945年10月1日上午,“盟军”第七舰队两栖特遣队的分遣队派出海军少校舍尔托夫和几名随行军官乘快艇驶抵烟台码头,提出会见烟台军政当局的要求。信息很快被传递到中共胶东区委外事特派员兼烟台市代市长于谷莺处。于谷莺当即带…  相似文献   

2.
裴伯宁(Mr.Bernard Pierre),1950年9月23日出生于比利时阿尔隆市。1975年12月1日起开始外交生涯。2005年9月至2009年任比利时王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自1975年12月1日进入比利时王国外交部的裴伯宁,外交生涯可谓丰富多彩:他曾任比利时王国驻西班牙、驻马达加斯加、驻捷克斯洛伐克、驻以色列大使馆的外交官,还就任过驻津巴布韦和驻捷克的大使。他早年拥有法学士学位,1994年成为比利时外交部行政  相似文献   

3.
钱江 《百年潮》2000,(3):20-24
华沙会谈旧事重提1955年8月1日,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和美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约翰逊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了第一次大使级会谈。1958年,中美大使级会谈从日内瓦移至波兰的华沙举行,从此被称为“华沙会谈”。  相似文献   

4.
范国祥 《百年潮》2010,(7):42-46
从1949年到中央外事学校学习,后分配到外交部国际司任科员开始,我一生与新中国的外交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外交生涯里,在日内瓦任裁军事务大使、常驻日内瓦大使级代表兼中国出席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代表团团长、联合国促进人权小组国际人权专家的经历,至今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5.
陈楚,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调到外交部工作,历任苏欧司司长,驻苏使馆公使衔参赞,亚非司、新闻司司长,驻日本国首任特命全权大使,常驻联合国代表。1980年8月调任国务院主管外事工作的副秘书长。在长期的外交工作中,他认真贯彻中央的外交路线,勤于思考,重视和善于调查研究,为发展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陈楚是我的老战友,长期在一起共事。在他任首任驻日本大使期间,我被任命为驻日本使馆的政务参赞,我们又一起工作了三年多。这期间,陈楚大使和我们面对的是十分复杂的局面:中日邦交刚刚恢复,两国外交刚刚…  相似文献   

6.
塞西里奥·加尔萨·利蒙(Cecilio Garza Limon),1999年8月至2001年10月,任墨西哥合众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利蒙大使在华的任职时间仅为两年另两个月,与大多数国家驻华大使的通常外交任期为四年左右的惯例迥异。但在这短暂的任期里,我和这位性情爽朗的大使建立了深厚友谊。在相隔仅仅半月的时间里,利蒙大使居然两度邀请我赴京,在墨西哥大使馆内两次举办个人美术摄影作品展览。这两次展览开幕式的  相似文献   

7.
李传玺 《江淮文史》2008,(6):109-122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陷,抗战进入极其艰难的相持阶段。恰其时,美国给予中国第一笔战时借款,给中国抗战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那么,这笔借款是怎么来的呢?它是由时任驻法大使顾维钧引起,陈光甫直接商谈,新任驻美大使胡适的外交保证共同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文史选萃     
《贵阳文史》2008,(3):96-96
给英国大使一个下马威 沙祖康原则性很强,在外交场合为维护国家利益,对任何人,他都寸步不让,上任伊始他给英国大使一个下马威。沙祖康重返日内瓦,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特命全权大使。那时候各个国家驻日内瓦的大使,都礼节性地来祝贺、拜访。沙祖康说:“英国大使来拜访我,落座后,很不礼貌地说:‘大使阁下,我们大英帝国对你们的人权情况表示关切。’  相似文献   

9.
《百年潮》2015,(6)
<正>郑达庸,1935年生,天津市和平区人。中东问题专家。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阿拉伯语专业,入中国外交部工作。1985年任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副司长。1987年至1990年任中国驻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大使。海湾战争前夕受命担任中国驻伊拉克共和国大使,亲身经历了海湾战争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纵横》2014,(7):F0002-F0002
2014年5月9日上午,高级资深外交官、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先生掬临中国文史出版社,为全体员工举行“我所亲历的中东外交”讲座。吴特使曾任中国驻沙特、驻埃及大使兼驻阿拉伯国家联盟首任全权代表,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等职,2009年起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在40余年的中东外交生涯中,吴特使亲历了许多中国在中东外交方面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1.
陆军 《民国档案》2006,(1):37-42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积极准备内战,国民经济迅速崩溃,争取蔓援成为外交工作的重心。本馆所藏1947年驻美大使顾维钧致外交部密电,对此有一定反应,特辑出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家忠 《百年潮》2009,(1):73-75
2000年7月,我结束了驻越南大使的任期,奉调回国.退休后,外交部有时仍交给我一些临时性任务,参加首批外交档案解密工作就是其中的一项.  相似文献   

13.
1947年6-7月顾维钧为接洽美援事致外交部密电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积极准备内战,国民经济迅速崩溃,争取美援成为外交工作的重心。本馆所藏1947年驻美大使顾维钧致外交部密电,对此有一定反应,特辑出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深厚的中朝友好情谊[北京]乔晓光1956年4月我出任驻朝大使,至1961年7月奉调回国,共任期5年零100天,在那紧张工作的1925个日日夜夜,对于我这个外交工作经验不足的人负荷是够重的。要说我的大使生涯,无非是小心谨慎,努力尽职而已。在我任期内,中...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的主人公名叫刘培根,湖北省汉川市人,20世纪60年代起从事外交工作,历任中联部拉美局副局长、局长,1995年至1997年任中国驻古巴共和国大使,1999年退休。他在任职期间,曾16次访问近20个拉美国家。应笔者之邀,刘培根老人将他在任古巴大使时,同古巴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的交往及其印象作了如下讲述。  相似文献   

16.
“老兵可以退役,但精神永不谢幕。”1月25日,驻英大使刘晓明在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任内最后一篇文章《难忘英伦十一载》,在文末借这句英国军歌名言挥别英伦三岛。这句话也是他对自己半生外交事业的总结明志。29日,刘大使接受《环球人物》记者视频专访。31日,他偕夫人归国,满怀深情发表致辞:“持节英伦11年,我成为中英关系史上任期最长的中国大使和中国历史上在一个国家任职时间最长的大使,深感荣幸和珍惜。”  相似文献   

17.
1938年下半年,国民政府为争取欧美各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特派正在欧洲进行民间外交的胡适出任驻美大使。胡适抵达美国后,积极向美国朝野宣传中国的抗战,争取美国民众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竭力向美国争取财政援助,促成了数笔美国援华贷款;他设法阻止美国国会修改不利于中国抗战的“中立法”,坚决反对美国和日本的妥协等。因其使美成绩斐然,因而有“书生大使”和“学者大使”的美誉。  相似文献   

18.
徐则浩 《安徽史学》2007,(6):113-113
某些重要出版物上,对王稼样担任新中国首任驻苏大使前后若干历史情节的记述有误,现匡正如下: 一、毛泽东同米高扬谈话的具体日期.《新中国外交50年》一书说:"早在1949年1月14日毛泽东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同斯大林派去的代表米高扬会晤时,毛泽东就对米高扬说,新中国成立后准备派王稼祥同志为第一任驻苏大使"①.  相似文献   

19.
自己动手做礼服1949年3月,党中央机关进入北平,准备建立新中国。此时的王稼祥为了筹备出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和有关外交方面的事务,非常忙碌。而我这个在延安时整天忙碌着的"朱大夫",暂时没有什么工作,清闲下来。  相似文献   

20.
往事如诗     
素有"诗人外交官"之称的中国原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范承祚的回忆录《往事如诗》十一日在上海首度亮相。这部被中国外交部"外交笔会"称为"纪事文学"的著作中,惊爆大量中阿特殊关系时的外交内幕,获得此间各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