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辉 《收藏家》2009,(6):67-72
以晋侯墓地发掘为契机,近年来学者们开始涉及周代青铜器用的男女之别,于青铜器研究中传统的时代和风格的话题之外,更多地关注器物背后的“人”的问题,青铜器研究因此具有了关照古代社会生活史的取向。曹玮探索晋侯墓地中晋侯墓与夫人墓在墓葬形制、随葬制度上的夫妻差别,对于各位晋侯墓葬的位置和年代排序颇有启发性。汪涛主张,解释这些差别的形成,除了需要关注礼制上的原因外,不妨引入西方考古学的“性属考古”(gender archaeology)方法,即强调通过对考古证据中“女性专用品”的关注,来研究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铜盨的原型与功能、形制的演变轨迹,以及铜盨的得名与礼仪性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铜盨主要是由西周早期的小型圆角方鼎衍生而来,同时吸收了铜簋的许多因素而成。铜盨滥觞于西周早期,诞生于中期前段,定型于西周晚期晚段;春秋早期铜盨逐渐走向衰落,到了春秋中期铜盨遂被历史淘汰。  相似文献   

3.
劍川八窟     
雲南剑川,在唐代為六詔之一的"劍浪詔",後被"蒙舍詔"所吞併,總稱"南詔",歷唐宋二代均獨立稱王,至元始歸入中國版圖。城南十餘里有石鐘山,山有石窟數處,雕刻石像甚多,有一窟有石雕像九座,卽南詔王閣羅鳳,及其弟閣皮和尚,以及衞士侍從等共九人。閣羅鳳石像頭已打掉,其餘八  相似文献   

4.
近年,在宜昌地区境内的长江及其支流清江流域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普查时,除发现大量的原始文化和楚文化之外,还出土一批令人不可忽视的周代巴蜀青铜器。本文试图就此略陈管见如下。一、本区域巴蜀铜器的特点宜昌地区所出土的巴蜀青铜器按用途可分为:兵器、乐器、容器等。其中铜兵器、乐器出土较多。现简介如下: 1.兵器:常见剑、戈、矛、钺、箭镞  相似文献   

5.
江南的青铜文化比之中原确是起步稍晚。出土文物中早至商代的青铜器数量极少,仅散见浙江安吉、安徽铜陵等地出的爵、口斝等少数几件,其铜器多近中原作风。在湖熟文化遗址中,亦只见出有少量刀、箭镞、鱼钩等小件铜器,反映这一时期江南青铜文化仍处于萌发阶段,而考古发现属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则已数量可观,且覆盖面广,这是江南青铜器趋于成熟和繁荣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6.
周代“四史”析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清理、分析了周代太史、内史、左史、右史的职责及其建置,得出结论如下:太史、内史职掌范围及具体职事都基本相同,二者的区别仅在于在建置上太史主外,内史主内。左史、右史的职事内容同为监察君王,与早期中国史体的形成并无直接关系,二者在建置上应皆属主内的内史系统,而不是学者长期争论的一为内史、一为太史  相似文献   

7.
再论蜀文化的渊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蜀文化的渊源这一问题,多数意见认为是来自岷江上游地区,似乎已成定论。笔者曾写过两篇小文章认为蜀文化是成都平原上土生土长的,是由成都平原上的新石器文化发展演变而来。根据考古新材料的不断发现,笔者认为这一意见是可以成立的,并且进一步证明蜀文化并不是由岷江上游地区而来。兹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8.
周代铜器中有种似牛非牛、似犀非犀的怪兽,这种怪兽现今一般被称为“牺牲”,典型的例子如山西省博物馆馆藏的“铜牺立人擎盘”(图一)。  相似文献   

9.
论先周文化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周文化是武王灭商以前早期周人的考古学文化,是周文化的早期阶段。先周文化的渊源至今仍是学界关注的问题。早在1933年,前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对陕西关中地区的多处遗址作了调查,并于1933~1937年间先后三次发掘了宝鸡斗鸡台遗址①。此次工作的目的,主要为“周秦初期文化的研究”②。50至70年代,随着关中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的不断完善,学界开始重视先周文化及相关问题。徐锡台先生根据当时判定的早周文化(即先周文化)的特征,进一步论证认为“早周文化”可能是“在客省庄二期文化的基础上接受齐家文化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古代马车的渊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论中国古代马车的渊源郑若葵OnthebasisoftherecentarchaeoogicalfindsbothinChinaandabroad,仙;papermadeacomprehensiveanallysisontheoriginsanddev...  相似文献   

11.
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其发展经历了新旧两个过程。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其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孙中山多方面融铸东西方文化,丰富民族主义的内涵,使旧民族主义向新民族主义转变。那么,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文化渊源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重新探讨孙氏民族主义的文化的渊源,这对于了解孙中山的思想,乃至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秦汉三公制度渊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汉三公制度渊源论卜宪群秦汉以降的三公制是较为明确的,但秦汉及以上的三公制度却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班固在《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把太师、太傅、太保,或司徒、司马、司空视为三公。班固的说法与汉儒的解释基本一致。但是,秦汉人又常把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  相似文献   

13.
不管是规范性文件在成为"法源"的过程中,还是在论述法律文件的正当性以及法的实效过程中,权力都起到了一个基础性的作用。同时,规范性文件在取得"法源"的地位后,又会对权力进行规范与制约。本文从法律渊源的划分入手,跳脱出权力的"国家"单一属性,对二者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坐落于东山岛马銮湾畔的铜碎五常堂,有着210多年历史,为台北谢氏宗亲的祖祠,也是著名的台胞祖居地和台湾政要人士谢长廷的祖籍地。  相似文献   

15.
盐源出土的人兽纹铜树形器是南、北文化在盐源地区交融后的产物,其可分解为"神树"母题和"一人双马"母题,其中"一人双马"母题应与北方草原文化中"双马神"信仰有关,而"神树"母题和"树上立兽"的造型则渊源于楚文化,蜀地在楚文化因素西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人兽纹铜树形器之所以能够在盐源地区出现,不仅与笮人和蜀人、蜀人和楚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关,同时还与盐源盆地特殊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有关。  相似文献   

16.
周代燕国考     
周代燕国考曲英杰有周一代,燕为大国,且历时长久,“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于姬姓独后亡”①。唯因典籍沦缺,或理解有误,致使有许多问题不能明了。近些年来,燕文化考古颇有进展,燕都燕城及临易城址已被发现,出土有大量燕国器物,正可为补正。本文拟就燕都迁徙及与...  相似文献   

17.
周代的组玉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量使用磨制石器的新石器时代中,质地最精的“美石”——玉的被利用,既合乎情理又异乎寻常。说它异乎寻常是因为这种莹润坚致的矿物不仅产量稀少,而且其高硬度和由于结晶状态不同而表现出的各种特性,如顶性、卧性、韧性、拧性、斜性以及脆性、燥性、冻性等,使多数玉器无法通过凿击取  相似文献   

18.
沈刚 《史学集刊》2001,(2):73-78
食政是一种制度化、程序化的饮食方式。周代的食政具有食以体政、节制饮酒诸多特色。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环境与经济生活方式是其先决条件;原始的习俗与禁忌是其文化因素;殷人因酒亡国影响到周代食政的形成;生产与技术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考察近代方志学渊源与转变的历史,认为发源于"编纂之学"的方志学理论,在近代方志转型的背景下,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均有了新的变化;而受西学影响,"分科治学"大行其道,时人在修志实践中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方志学重心亦由重视"编纂之学"向以"专门学问"为旨归转变,伴随着近代方志学学科体系的不断构建,方志学亦趋于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可以说,历代方志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对近代方志学渊源流变的考察,可以窥探方志学基本内涵衍化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从而为当前全国方志编修以及方志学学科建设,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景红艳 《沧桑》2011,(4):93-95
目前学术界关于岐山臊子面的文化渊源主要有四种说法,但多数没有典籍依据。详细考察岐山当地百姓在重大节日食用臊子面时所伴随的各种繁琐仪式,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周代赐胙礼所包含的主要文化因素和文化功能。因此,今天岐山一带的臊子面是周代赐胙礼的延续和变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