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前三文谈了汉代注释书对句法关系、句型、句式、语义关系的表现,本文谈词类活用的表现.首先说明,“词类活用”是用的旧提法.汉语语法科学发展到现在,较为一致的认识,汉语词类跟句子结构成分没有简单的对应关系,如动词、形容词做谓语外,还可做主语、宾语,名词做主语、宾语之外,还可做谓语.可过去汉语语法研究中长期受西方语言语法的影响,认为动词、形容词的职能是做谓语,做主语、宾语是“活用”;名词的职能是做主语、宾语,做谓语是“活用”(有的更认为是词类“转化”,说这种用法的动词、形容词转成了名词,名词转成了动词).笔者称“活用”,不是肯定这一名称,而是用此名称指名词、形容词做主语、宾语,名词做谓语这些语言现象.在古汉语里,动词,形容词做了主语、宾语,尤其名词做了谓语,意义就发生明显的变化;对此,汉代注释书也作了注释,清楚的表现出其产生的新的意义特点.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V (一)个 后续成分”句式,这里讨论的后续成分主要是非名词性的,兼及部分特殊的名词性成分。这里的后续成分,由于语义特征的不同而有宾语和补语两种性质,同时“个”也会随语义和语法的不同而表持续态或进行态,动量、语意舒缓、强调等意义。同时这种句式也有不同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聂鸿音 《西夏研究》2020,(2):115-116
党项语充当谓语的动词和形容词可以带有表示不同意义的前缀,这些前缀构成了一套严整的系统,其间的搭配次序有固定的模式。然而有一种罕见的情况此前尚未引起人们注意,即西夏的作者偶尔会打破这种模式以迎合某种特殊的表达需求。参照现代英语中同样罕见的"分裂不定式"(split infinitive)结构,本文称之为"谓词前缀的分裂式",指的是在动词词干和前缀之间破例插入一个实词而构成的复合谓语。  相似文献   

4.
在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中,语法总是很难攻克的一部分。他们在学习基础汉语时,汉语语法中的补语作为重点多次出现在教材中,而补语又是维吾尔语所没有的成分,所以这对维吾尔族学生来说补语语法是一大难点。本文就浅析维吾尔族学生在使用补语时的偏误成因及教学建议,目的是更好地了解民族学生汉语习得的过程,以便更好提高预科教学。  相似文献   

5.
体育比赛的解说评论中,零句的使用是其一个特色。由于画面等语境因素的制约,解说评论的零句更多地表现为对"动词性词语作为陈述句"、"名词性词语作为谓语"和"叹词"使用上。  相似文献   

6.
贺梦月 《丝绸之路》2013,(8):125-128
动词重叠是汉语词汇的一种普遍现象。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的情况非常复杂,而且是一种富有特色与表现力的语言形式。动词重叠现象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比如动词重叠的结构类型、哪些动词可以重叠、哪些动词不能重叠、重叠后具有怎样的语法意义等,需要我们对汉语词汇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找到理据。本文以"变"和"变"开头的动词为例,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7.
关于“把”字句的内部结构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旨在讨论“把”字句中动词后的补语成分对把字句有什么选择和限制,最终得出主动宾句变换何成“把”字句的一般规律以及补语动词配价对这一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周俊彤 《神州》2013,(17):182-182
关于"把"字句的内部结构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旨在讨论"把"字句中动词后的补语成分对把字句有什么选择和限制,最终得出主动宾句变换何成"把"字句的一般规律以及补语动词配价对这一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词位研究”这一概念是50年代陈梦家先生提出来的,指的是在分析卜辞文法时“我们不能先确定了某一个字的词类或词性(如说雨是动词,衣是名词)而分析句子,我们应该先从句子中看某一个字的地位和其作用,如“解衣衣我”的“动,名,动,名”的组合。因此我们不能说“衣”是动词或名词,只能说在“解衣”的结构中它是处于动词之后的名词,在“衣我”的结构中它是处于名词之前的动词”。其实早在十九世纪西欧汉学界中,在有关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混伯特(W.Humboldt)主张,通读“古典”  相似文献   

10.
朱宁 《神州》2013,(13):159-159
"副词+名词"的结构一直被认为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超常规搭配形式,也是最受争议的搭配结构之一,这种结构以其自身的独特性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发展,逐渐为人所认同并使用。本文将从语法、语义、语用三方面对副名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杨雪翠 《神州》2013,(1):249-249
本文结合汉语与泰语的对比分析,从汉语语法特征,偏误原因分析两个方面来谈泰国学生的趋向补语习得问题。首先从趋向补语的语法特征入手,介绍它们常见的几种结构,然后对泰国学生经常出现的偏误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动词名词化是英语词汇的一大特色,一直受到各大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运用兰盖克认知语法中的非时间性理论,详细分析了动名词、名词化动名词和派生动作名词在认知上的差别,揭示了动词名词化的本质是由时间性凸显到非时间性的认知过程,为动词名词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词语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现象。词语在活用的过程中会呈现出精炼性的特点。本文拟从状语描述的精炼性、动词表达的精炼性以及名词呈现的精炼性等方面来探讨古汉语词语活用的精炼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许秋华 《满族研究》2012,(2):121-124
子弟书中保存了大量早期东北方言满语词,包括表示人物称谓、事物名称的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表示性质、状态的形容词等。多为音译词,有些满语词经过了适应汉语特点的改造。这些满语词在现代东北方言中发生了相应的演变,有些继续沿用,有的逐渐消亡,有的进入演变为普通话词汇,有的词义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英语动词不定式的形态特征、用法以及英语动词不定式及其在汉语中的表达法的对比分析从而得出英语动词不定式在汉语中的不同之处,将有利于两种语言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沈凯旋 《黑龙江史志》2013,(23):262-26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名词重叠,这种细化问题越来受到了语言研究者的关注,名词重叠问题属于现代汉语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既薄弱,又有争议的一部分本文主要探讨了名词重叠问题的本位研究和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过程中,在这方面出现的偏误。  相似文献   

17.
李华瑞 《历史研究》2022,(2):178-188
<正>秦汉以降,“兼并”一词屡屡见诸历史文献记载。值得注意的是,此词在文献中有动词和名词两种用法,作动词时用来描述社会经济层面的兼并活动,作名词时则用来指代一种社会阶层。“不抑兼并”和“摧抑兼并”均是宋代的重要经济政策,但这两个政策中“兼并”一词的含义并不相同。前者作动词使用,指土地所有权转移;后者作名词使用,指在土地兼并过程中形成的新兴社会势力,亦即宋代文献中频繁出现的“兼并之家”。  相似文献   

18.
杨振兰 《民俗研究》2007,(2):192-204
汉语中的后缀"子"作为名词的形态标记,表示事物范畴,其中的事物包括"物"也包括"人",我们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同时参考了《汉语大词典》,统计出指人或与人有关的名词约160个(称之为"子"缀词),带"子"的惯用语约55个,总计约有222个词语,指人名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直接称人:  相似文献   

19.
张红霞 《沧桑》2010,(4):229-229,239
在翻译政治经济类文体的汉语长句时,动词连贯句的理解和翻译是一个难点。本文在简要陈述动词连贯句的特点和翻译技巧后,提出汉语动词连贯句的四种类型,以求实现英汉翻译的忠实转换。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汉语中无定指标记的普通名词由于受句法因素的影响而获得定指语义的一些情况。单独看,普通名词前边有指示代词等表示定指的限定语时,是定指名词,如“那幢大楼”、“这些花儿”、“他的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