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方志的审美文本到方志的审美效应单辉一、审美文本的美学意义美的规律是美的事物之所以为美的客观法则。马克思曾经提出过“人类也依照美的规律来造形”(《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的著名论断,就是说,人类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按照美的客观法则来创造美的具体李物。近十多...  相似文献   

2.
古代印章,是作为一种实用之物来制造的。在印章制造中,实用性是决定因素,而艺术美处于服从地位。秦汉印的制造虽然是以实用为目的,但也伴生着艺术创造。秦汉印的篆刻美,有着人们本能地按照美的规律制造实用物的成分,也有随着印工们审美经验的长期积累进行的有意识的篆刻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志书具有学术性,那么这种学术性就是其写作主体所作学术追求的结果。为了研究方志写作的学术追求这问题,我们还得从人类生产的一般特征谈起。马克思在论及动物生产与人类生产差异问题时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7页)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指出动物和人类在生产尺度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李义芳 《神州》2011,(8X):165-165
教学艺术?至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本文采用其说,从美的角度来探讨小语课堂教学和谐艺术美。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是以文物标本为基础,以陈列展览为主要手段的特殊的社会教育机构。在发挥其社会教育作用中,不可忽视文物的美育功能。 (一)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美育,美育就是以健康的美的思想、观点,培养和提高人们理解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易言之,即以美的形式、美的内容、美的力量感染人,塑造人美的灵魂,培养人们去感受和正确认识自  相似文献   

6.
常爱芹 《神州》2011,(4X):125-125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审美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将美学教育规律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的感悟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传统造物观念中的"文质彬彬""、体舒神怡""、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和合"等思想观念对工业设计中技术美的要求进行分析,得出实用、美观、经济三者有机的统一才是技术美在工业设计中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8.
高旭霞 《神州》2011,(8X):235-235
所谓艺术是指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9.
刘世存 《神州》2011,(27):98-100
书法之美是来自自然之美和人的意识形态的情感形象之美。鸟兽的爪印蹄坈,是自然界中原创的具象事物的踪迹特征,它是人找到了能够暗示和标识人的情感意象的形象。客观自然的形象在经过人的想象和改造形成精神化的再造自然,并逐步抽象为书法符号,历经长期的变革与创新又逐步升华到了书法艺术。继承守恒书法艺术的本体、客体及时代性特征。领悟书法艺术的美学原则、存在规律及发展规律,以书法理念探索创造书法艺术。在书法多维空间特征的美学原理中达其抒情写意,不断的从客观事物形态中汲取美的元素进行抽象凝练,至极线条的构架来完美书法的抽象型质。  相似文献   

10.
文静 《神州》2014,(9):221-221
人类设计行为的发生是伴随着“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的出现而开始的,而人类审美活动的不断展开则源于美的存在与发展。生活离不开设计,也离不开美,因此设计与美遍布世界各地,涵盖了人类的方方面面。研究什么是设计和美及设计美有利于人们更好的欣赏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1.
刘璐 《东方收藏》2023,(1):77-79
古代造物法则是不同时代精神文化与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而在中国诸多的传统造物思想中,“宜”是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主要通过经典名家思想和具体人造物规律,从六大方面探究“宜”的人造物规律,包括文质相宜、与人相宜、与法相宜、与时相宜、因地制宜、与礼相宜。从而指出,中国古代造物设计从日常生活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顺应自然,体现不同社会群体文化特质和实用技艺。希望通过对“宜”的造物法则的梳理及阐述,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传统文化价值,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惹格阿合  费星华 《神州》2012,(22):91-91
语文教学主要是文章教学,而仞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具有美的特征,语文的教学就是审美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已经成为当代语文教学的迫切要求和时代使命。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按照美的规律,用美的信息去激发、诱导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今天,一般的日用生活器具——水具、茶具、炊具、食器、酒器、盛贮器等往往在生产之前就进行了"美"的设计。"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就是说,这些日用生活器具除了具有实用功利价值之外,还具有审美的价值。如果回顾历史,我们就发现,无论是金镶蓝点的明清景泰蓝、各具异彩的宋窑名瓷,或者是朱墨间施的汉代漆器、神秘狰狞的殷周青铜,都表明在日用生活器具方面,我们这个伟大民族有一部相当漫长的审美活动史。那么,这部历史的源头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伟大祖国55个少数民族兄弟的生活中,由于历史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他们各自异彩纷呈的民俗民情。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的存在,民族风情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方面,它可以使人获得有趣的知识,有助于对各民族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它也可以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当然,也有一些关注者乃是为着猎奇,这显然不在多数。不少人也许在关注着,在各少数民族的这种独异的民俗民情中,究竟有没有美的规律,有没有美的体现?诚然,这无疑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讲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的,美是无处不有,无所不在的。哪里有人,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美。就此认识出发,全国高等民族院校文艺  相似文献   

15.
王玲玲 《神州》2012,(20):87
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是美的使者,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在直觉中感知审美;在理解中引发与作者情感的融合;在鉴赏中再现拓展审美。然后正确引导学生去审美。同时还要注重运用一系列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当然为教学提供优越的条件,而触发学生审美的情感,让其做到声情并茂也缺一不可,因而朗读这一教学方法是永远不会落后的  相似文献   

16.
毕小蔚 《神州》2012,(26):200-200
点、线、面、体等形式因素是构成服装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在服装设计中,各个形式因素又按照一定的形式美法则组合而成,形式美对于服饰美具有重要作用,服装设计一定要遵循形式美法则,通过这些独具匠心的搭配、组合,大大提高了服饰美的创造力和艺术的表现力,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志书和一般精神产品一样都带有美学特性。志书和一般精神产品之所以具有美学特性.这是由精神产品的生产规律所决定的。马克思在论及人类生产和动物生产的差异问题时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18.
江南七章     
青简 《风景名胜》2013,(5):112-124
即使在杂乱无章的老街上,一对在夕阳下闲坐的老人也是美的;即使在满目萧瑟的院子里,一株在秋风里凋谢的残荷也是美的。在江南这片永远不会缺少美的天地中,缺少的只会是我们内心对于美的敏感。  相似文献   

19.
叶儿真美     
题记:叶儿是最美的,它的美不在于色彩,而在于灵魂。真正的美不是风靡一时的大红大紫,而是留在人心里最永恒的回忆。春天来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春风轻轻地吟唱,小鸟欢快地起舞,就连蓝天也像洗涤了似的,好不活泼与生机!我走在公园的小径,看着花朵个个争奇斗妍,你追我  相似文献   

20.
田文静 《神州》2013,(5):138-138
语文教学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得以全面提高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