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文玲 《风景名胜》2012,(3):122-125,16
起源于唐朝的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名日“唐灯”。 传说中,有人称其为“神灯”。  相似文献   

2.
凉州是古代丝路重镇,历史文化遗产深厚,凉州花灯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一项传统手工艺,凉州花灯制作在民间传统文化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笔者对凉州花灯传统手工艺进行了长期调查研究,针对这项手工艺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进行研讨,并提出相应可行性对策,对于有效保护、开发凉州花灯传统文化资源和挖掘本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风景名胜》2012,(3):108-109
仙居的山,雄伟而不失柔情;仙居的水,柔美却蕴含刚性。这片独具秉性的山水,孕育了多少代江山人才,他们用"仁义礼智信"走出了新的历史。生于斯长于斯的仙居农家人,也始终不放弃精神世界的拓展,仙居花灯、四季八节的舞龙舞狮等民间歌舞,让这里的山野充满着美的音韵。仙居山水,美得浪漫;仙居人文,美得传奇。所有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事、生活过的人,无疑都被这一山水、人文之美所漫染,因而传奇、因而浪漫……  相似文献   

4.
隅于民间的秀山花灯,她发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附着于这块沃土上,通过千百年的演绎,成为整个民俗的载体;山民的喜怒哀乐尽在其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笔者生于斯,长于斯,自幼受到秀山花灯的熏陶,耳濡目染,对秀山花灯情有独钟。及长,进入秀山花灯歌舞剧团,这碗"花灯饭"吃了几十年,时至今日,秀山花灯不仅仍为秀山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表演秀山花灯已成为我赖以生存的终生职业。  相似文献   

5.
普定花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民间艺术的角度来看,普定花灯可称为贵州一绝,被誉为贵州西部旅游线上的一朵艳丽山花。以普定为代表的西路花灯,演出程序多,内容丰富,方言土语,民风民俗十分浓郁。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泗涧沟村西汉晚期墓葬出土的"百花灯"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宇宙山——昆仑山的浓缩,它形象地反映了汉代人追求的"长生"和"成仙"的意识形态,是汉代厚葬之风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王斌 《丝绸之路》2009,(22):69-70
凉州的民间传统手工花灯一直以工艺精湛、外形美观、生动有趣而著称于世。花灯有着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内涵,融丰富的历史文化性、民间艺术性、传统工艺性以及文化艺术传承性于一体。它曾经是丝绸之路上民俗艺术大家庭中的璀璨一员,但随着社会文化取向的不断变化,这一古老的趣味审美文化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其文化继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独山花灯以灯、戏、唱、说兼容的独特风格,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优美的音乐曲调闻名于世。独山先后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8年6月,独山花灯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初,独山被评为中国传统文化旅游名城。3月,独山花灯被邀请参加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迅速在欧洲走红,在世界音乐界引起轰动,成为了全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9.
独山花灯     
花灯是贵州最普遍、最丰富的一种民间文艺形式,是贵州劳动人民在世代劳动生产的生活中所创造出来的艺术,是广大劳动人民最热爱、最熟悉的民间歌舞。  相似文献   

10.
思南花灯作为国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 600 多年的历史,但是就当前的思南花灯传承现状来看,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基于此,主要剖析了思南花灯目前存在的困境,分别有后备人才不足、政府部门不够重视以及忽略文化品牌发展,然后给出了思南花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别有建设和发展研究队伍、政府发挥导向作用、利用新媒体发展文化品牌,以期为思南花灯的传承与再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案例支持,真正促进我国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建设。  相似文献   

11.
吴若峰 《旅游》2006,(5):66-70
不曾见过如此丰盛的视觉大宴。文庙内,五彩缤纷的花灯布满了大院及走廊,有人物灯、动物灯、座灯、宫灯、吊灯、无骨灯、走马灯、宝莲灯等等。那花灯,盏盏造型别致,个个制作精美。最具特色的是“无骨料丝花灯(当地俗称纸扎灯)”。泉州的无骨料丝花灯,是我国花灯族中的特有品种,被称作是立体的刻纸艺术,曾经作为国礼赠送外宾,享誉天下。  相似文献   

12.
在广东省开平市水口镇泮村地区,有一项延续了六百多年的盛大民间活动——正月十三花灯会。所谓花灯,就是一个直径约两米的大糊纸彩球,彩球中间安装一根七米长的竹竿,球  相似文献   

13.
任评  余春凤 《神州》2012,(30):9-10
弥渡花灯是云南地方戏曲品种之一。弥渡花灯是在民间花灯歌舞小戏基础上发展后形成的戏曲剧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本文拟通过论述弥渡花灯的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和对弥渡花灯舞蹈个性特征及其表演性花灯的分析,并结合史料进行探索研究,解析弥渡花灯的审美价值,提出对弥渡花灯保护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4.
贵州花灯剧是贵州成形最早,传播最广的地方戏曲剧种,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花灯是广大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草根"艺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今这一"非遗"濒临消亡、失传,亟待抢救和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5.
玉溪花灯最初起源于民歌小曲,经过上百年的传承,在剧目、曲调、唱腔、音乐、表演等方面不断发展和丰富,最终在“老灯”和“新灯”两个阶段的发展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艺术表演形式,成为一项表现综合性唱、做、念、舞的戏曲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蕴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胡迟 《江淮文史》2013,(5):156-165
很早就想去看看东至花灯了。 据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刻本《建德县志》载:“立春先一日,邑合迎于东郊。上元日,张灯闹花爆。”建德,即现在的东至县。  相似文献   

17.
《旅游纵览》2017,(3):110-113
2016年11月24日至28日,中国女摄影家走进仙居摄影采风活动圆满举办。来自全国各地近40位女摄影家齐聚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进行了为期5天的采风创作。活动期间,会员先后前往皤滩古镇、神仙居景区、高迁古民居等地采风创作,饱览仙居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聚焦仙居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用镜头呈现大美仙居的影像篇章,用情感抒写仙居发展的宏伟蓝图,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完整地凝固在相机里,留存于记忆中。  相似文献   

18.
陆原 《风景名胜》2012,(3):18-23,16
7000年前的仙居下汤文明,像一缕绚丽的曙光,映照出东海之滨的先民们走出洞穴、走向耕牧的历史脚迹,也映照出人类向文明跨越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宋真宗皇帝向往永安县"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的神山秀水,认为这里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于是,他下诏把"永安"改名为"仙居"。山丽水秀的仙居,寄托了一代帝皇心灵的渴望。春风度,人间仙居,胜却天上无数!  相似文献   

19.
修光明 《东方收藏》2022,(10):106-108
中国数千年的茶文化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茶器的演变史。不论哪个时期,饮茶都离不开茶器,而一套精致典雅的茶器更是在饮茶之外平添了更多的审美情趣。其中,建盏历史悠久,经过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诞生了多种器型。在宋代,“斗茶”之风盛极一时,文人雅士都喜欢使用建盏。而建盏之所以备受人们的喜爱,与其器型有着很大的关系,它的器型简约洗练,经过烈火煅烧后呈现出各种幻彩,它的美直抵人心。笔者在此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来谈一谈对于建盏器型之美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齐芳 《神州》2013,(1):7-7
韩愈“以丑为美”的诗之所以呈现出美的特质,是因为他以丑的形象传达出了美的情感,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论述。其一,韩愈往往借丑的形象来表达批判之情,这种对于丑的运用使谴责、批判的力度与强度加深;其二,“悲苦”之情抒发必须用丑的形象,愈丑愈苦,愈苦愈强,充分体现出诗人对于苦难的承担与超越。但无论是批判之美还是超越之美,我们都能体会到深厚情感之后的巨大冲突,正是根源于这种“冲突”,韩诗成功地将丑转化为美,将生命的痛感转化为审美的快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