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继东 《神州》2012,(15):302-302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  相似文献   

2.
常跃文 《神州》2012,(11):59-59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当中,体育教育专业是更专业的体育师资而设立的。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下对于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产生直接影响。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问卷调查,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负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的部门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大勇 《神州》2013,(5):82-82
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做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应以它特有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教育规律和教育效果,发挥其育人的特殊作用。健康的体魄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他们所掌握的体育知识,也为事业的成功和开展社会交往创造了条件。要让学生学好体育就得先让他们爱上体育,怎样让学生爱上体育?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师是实施新课标的关键和核心,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地,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中小学新课标的科学实施,有利于体育课程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对中小学新课标的认识,培养适应当前体育课程改革需要的体育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金龙 《神州》2013,(36):51-51
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体育教育的方针和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重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激发各项智慧潜能,建立以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环节,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本文主要探讨体育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左自敏 《神州》2011,(7S):33-3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体育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叶来 《神州》2013,(32):125-125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发生的运动伤害事故不但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消极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开展。本文通过对初中体育教育的合理分析,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预防措施,有助于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开展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永亮 《神州》2012,(4):147-147
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  相似文献   

9.
杜波 《神州》2012,(3):339-339
教育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在中学阶段,不能仅以学生体质状况的评价来替代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更不能仅以体育测量所得到的有关数据来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  相似文献   

10.
董璐 《神州》2020,(4):249-249
在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身体素质越来越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也要加强体育课程教育改革,因为体育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体育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校培养全面的综合性人才提供重要的基础。基于此,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对现阶段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本文对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调查与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改革创新的意见,希望可以为构建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而体育老师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引导者和主体,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华 《神州》2014,(3):131-131
体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活动形式无处不在,其教育教学效果,显现于社会各个领域。也就是说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体育潜意识形态的摇篮,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开展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效果。试想,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以整体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加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力度,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当今体育发展的趋势。因此,作为学校的体育教师,必将参与其中,适应社会发展的这种需求,充分指导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加强运动兴趣的培养,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雷国防 《神州》2012,(15):298-298
学生是现代全民健身的重点对象,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主体。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上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和知识。然而据我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所见所闻,体育课上学生损伤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加深学生对动作概念和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限制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因素做出了说明。同时,对体育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刘春来 《神州》2013,(36):99-99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教育中,体育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其自身的使命肩负着可以培养学生强健的身体体魄和健康人格的总要责任,帮助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比必要遵循的自身学科的教育规律以外,同时必须还要和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征之间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高职体育教学为增强学生健康体魄外,帮助学生职业能力服务等教学目标。所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者必须要积极的参与构建帮助学生适应未来发展为主的教学新思路,本文就阐述了关于对高职抑郁课程改革的观点进行分析和研讨,仅供参阅。  相似文献   

16.
施建丰  周鹏飞 《神州》2013,(7):79-79,81
快乐体育是一种体育教学思想。在我国,这种思想产生于80年代。所谓快乐体育,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快乐体育"在形式上是以快乐地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本质含意是寓教于乐,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格教育,体能教育等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认识体育,接受体育,使体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张传垒 《神州》2020,(6):78-78
体育教育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锻炼身体、提升心理素质和养成意志品质的关键契机,但是在指导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目前需要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尝试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以期使体育教育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王小明 《神州》2013,(20):43-44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加深学生对动作概念和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限制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因素做出了说明。同时。对体育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乔鹏 《神州》2011,(1X):149-149
赏识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与成功予以重视和赞扬的教育。可见,它面向的是不同层面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起点开始,去体验成功,实现自我。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群体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存在的差异也相对较明显。运用赏识教育去正确地对待学生,调动体育后进生的积极性,对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亚男 《神州》2011,(7X):183-183
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