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政治哲学的理论视角对自由观进行一个分类描述,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进行归属的分析,凸显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特质乃是一种无支配自由观,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是人们追求现实政治自由的理论前提,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政治哲学的理论视角对自由观进行一个分类描述,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进行归属的分析,凸显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特质乃是一种无支配自由观,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是人们追求现实政治自由的理论前提,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洋 《攀登》2008,27(2):70-73
康德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康德在近代哲学史上恰似一个处于贮水池地位的人:以前的哲学皆流向康德,以后的哲学又是从康德这里流出。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康德哲学的地位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理”和“实践观点”就直接受到了康德哲学的启示,康德哲学在西方哲学史和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意义更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以人为本的“、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5.
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其精神的贯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提出了新的方向.而在2015年3月5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时,李克强总理又一次明确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这无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必须有一个坚实的理论支撑点.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积累,我们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以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支持,通过用马克思哲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期遇到的新问题,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切实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中更好地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李金 《攀登》2009,28(6):43-46
本文分别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研究方法,试图从中找出处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之间关系的办法。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国际性与本土化的统一。一方面,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完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另一方面,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推向世界。此外,要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中的优秀成果,吸收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方法,丰富和完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7.
何伟纲 《攀登》2013,(5):42-45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领军人物柯亨后期致力于政治哲学问题研究,对当代自由主义者关于不平等的辩护进行了反驳,提出了平等主义的社会价值观。柯亨的政治哲学论证反映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与西方主流思潮在正义、平等、民主等问题上的分歧和对话策略,对于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之当代解读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哲学和大众的关系,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今天依然显得很迫切。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应有之义,两者相得益彰而又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是属于大众的,大众却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哲学理论工作者在哲学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途径是;提升素养,加强学习,作大众参谋;心系群众,深入实际,为大众写作;致力普及,适时提高,向大众渗透。  相似文献   

9.
政治哲学是对政治生活的哲学反思之学问。在发生重大时代变迁的当代中国,从马克思哲学文本中探析政治哲学现实性与价值性之维,并借鉴西方政治哲学,然后运用马克思的"实践人学"并开拓西方"微观视域"研究方法,来探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建构性是为构建当今和谐社会的理想服务的政治实践之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0.
胡刘 《攀登》2009,28(5):44-48
回顾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并由此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和宣传者面临的重要任务。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基本经验及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版和研究的进展等方面对新中国6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不仅自身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成功结合方面树立起一座丰碑 ,成为全国人民科学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 ,而且高度重视、多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问题 ,强调在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对党和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 ,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做到“精”与“通”的辩证统一、理论与实际的辩证统一、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道路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自李大钊开始传播唯物史观,此后经郭沫若、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等的努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坚持革命性与科学性结合,显示出自己建构研究中国历史体系的规模和力量,因而20世纪把中国史学推向了新阶段。建国后17年,马克思主义史学虽然经历过严重的曲折,但成绩仍是主要的,主要表现在:以唯物史观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向得到坚持,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领域以及大规模整理历史文献等方面都有重要成果;1958年以后教条化严重泛滥时,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等挺身而出进行抵制,一批熟悉历史考证的学者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使史学达到新的境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过批判和反思极“左”路线危害,解放思想,史学出现了开拓进取、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多学科研究与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历史研究采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讨论与实践经历了借助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的尝试和讨论、计量与比较方法及心理学理论等被引入史学并得到初步运用、人文与社会科学多种学科理论与方法渗透于历史研究三个阶段。学者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与运用多学科方法的关系方面,取得丰硕的理论成果,并在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实践中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与中国共产主义组织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丹阳 《史学月刊》2004,3(6):51-59
以往若干史著记载了李大钊曾于1918年在北京发起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但由于史料缺乏,近来多被学者否认。笔者根据当时的报载文章、早年俄国顾问撰写的《中共简史》,并参以当事者的回忆,认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确曾于1918年底至1919年上半年存在过。这个研究会的产生涉及苏俄人士与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初期联系与活动。虽然该会的参加人员、活动时间、组织形式都不怎么固定,是一个十分松散的非正式学会,却在中国开启了组织马克思主义团体的先河,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组织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这种变化使党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此,党采取了健全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机构、提高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系统翻译和出版经典著作、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员和宣传员、注重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和大众化等一系列措施,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广大人民中得到普及,使中国共产党与广大民众有了共同语言,为当前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参考。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了延安、重庆两个中心,因政治环境、革命任务、个人治学领域等诸多因素的作用,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古代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研究显示出明显的偏重。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家对中国古代社会史的研究,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史学上承社会史论战的发展轨迹,从这个意义上说,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更多地体现出与此前中国史学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而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家对思想史的研究则直接缘于社会史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周祥森 《史学月刊》2004,1(3):79-92
蒋大椿先生提出的“唯物辩证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系统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发展史上.是一种全新理论形态的历史观。无论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还是对于新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来说,它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由于评论者悬置客观实在的现实社会和历史,沉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本建构起来的文本世界,加上评论者和蒋大椿先生之间在探索的问题、言说的平台和所处思想时段等方面的差距,因此,他们没有能够发现蒋先生的真问题和《思潮与发展》一文所具有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综览目前公开的评论,只能说这是一场极不相称的客观世界与文本世界之间的交锋。  相似文献   

18.
研究和编纂史书,弄清史实很重要,但是,光有史实还不能成为史书。由史料成为史书,观点是不可缺少的。观点体现在史料的鉴别真伪和取舍主次上,体现在对史料的分析上。而这归根结底取决于站在什么立场上。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研究和编纂国史,必须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发展——访林甘泉研究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该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建国以来50年的发展。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过去史学的发展。要科学地看待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价值,它是唯物史观的基石。不同学术思想的学者应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开展百家争鸣;研究方法应该多样化。马克思主义史学要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大师级的史学家一定会在21世纪出现。  相似文献   

20.
侯云灏 《史学月刊》2002,4(6):5-13,41
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受“左”倾思潮影响的教条主义史学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史学危机的呼声不绝于耳,西方各种史学思潮纷至沓来。史学工作者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实际,重新学习,调整步伐,注重历史学的学科特性,与时俱进,使马克思主义史学获得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