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品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博物馆各种活动开展都要依托藏品而进行。在博物馆工作中,对藏品的管理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当前文物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越来越深入地挖掘文物藏品的内涵,不断拓宽文物藏品的利用价值,快捷、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越来越重要。本文从文物藏品的定义出发,探讨了博物馆文物藏品意义以及管理现状与完善方法。  相似文献   

2.
单霁翔 《文物春秋》2013,(2):24-29,36
文物藏品一般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征,因此改善好社会公众委托管理的文物藏品的保护环境,提升文物藏品安全管理水平,是博物馆的首要任务。改善文物藏品保护环境历来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博物馆各项工作永恒的主题和根本。馆藏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不同职能和多种领域、学科的部门。现代博物馆的概念在不断地扩大,各种类型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包罗万象,准确理解和处理好博物馆藏品与博物馆功能的关系,有助于完善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和利用,扩大博物馆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3.
朱薇 《丝绸之路》2009,(12):88-89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纪念馆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其进行合理保护和展示是博物馆、纪念馆的基本社会功能。博物馆、纪念馆藏品珍贵、数量多,应用藏品档案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不仅是藏品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博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和文化财富,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文物藏品管理是博物馆主要业务工作之一,其任务是对馆藏品进行保藏、保护和整理研究。藏品信息管理又是博物馆藏品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延伸和发展。藏品信息产生于藏品本身,是藏品的衍生产品,是人们通过对藏品的认知和研究,以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描述、复制、加工于其他载体之上的信息产品。也是能够反映文物藏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主要是利用科学的保管方式,使文物藏品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展现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以及科学研究功能等。在博物馆不断发展过程中,文物藏品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就促使博物馆管理方式也要积极适应新形势,从而使文物藏品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利用。所以,文物藏品的有效管理非常关键,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博物馆以往的文物藏品管理方式逐渐满足不了当下的高品质要求,需要对管理进行科学完善,提高文物藏品管理的有效性,保护好文物藏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丽 《黑龙江史志》2012,(17):68-69
藏品是博物馆立足的根本,对文物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日常工作之一。本文从藏品管理的根本工作、动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博物馆藏品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博物馆馆际之间交流的不断加强,文物藏品的安全运输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运输中保证文物藏品的安全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值得博物馆从事文物安全保护的人员去探究。本文将从博物馆安全保护人员的角度,以藏品的陆路运输方式为对象,从运输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运输中安全控制、到达后的处理、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去探讨文物藏品运输中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遗产》2004,(3):82-82
上海博物馆数字化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包含藏品信息管理与藏品保管总帐两个子系统。主要针对博物馆专业研究和保管部门用户开发,整个系统包括藏品编目管理平台、藏品来源管理平台、藏品研究管理平台、藏品保管管理平台、藏品媒体信息管理平台。全面实现藏品编目、收录、研究征集、媒体采集、保护修复、流通服务等基本业务的自动化管理。通过该系统全馆相关部门可根据各自权限对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这些文物和标本被称之为藏品。藏品是博物馆立足的根本,是推动和开展博物馆其他业务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对文物藏品的保护管理就成为博物馆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日常工作之一。国家颁布的博物馆工作条例中将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列为各项工作之首并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提出了“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检方便”的24字标准。各博物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也摸索出了很多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县级博物馆(纪念馆)、文物管理所在文博系统不仅数量多,藏品管理任务也十分繁重,其藏品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藏品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本文结合省内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县级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的状况一直为社会所关注,外界了解甚少,钱币就是其中之一.故宫至今没有对外介绍过所藏钱币的基本情况. 一 故宫博物院藏钱币简介 故宫博物院从2004年开始,用了7年时间对院藏文物进行了一次彻底地清理,公布藏品总数为1807558件(套)(不包括滞留在南京博物院的10万余件故宫南迁文物).故宫将在认真清理的基础上编印《故宫文物藏品总目》并向社会公开发行,这是与故宫文物的整理、研究结合在一起且互相促进的工作.届时大家将会对故宫藏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刘贤强 《黑龙江史志》2013,(13):171-171
本文作者主要依据自己在参加2011年2月底3月初湖北省文物局组织的全省博物馆文物安全检查调研活动中所受启发,结合现实际,从博物馆的藏品文物安全管理和保卫工作角度提出观点,强调如何采取加强博物馆的藏品文物安全管理,尽量使博物馆的藏品文物保护、保管科学化,安全管理和保卫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对文物藏品的管理和保护是高校博物馆最重要也是最日常的工作之一。在分析造成书画藏品损坏的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博物馆中书画藏品保护的主要措施和科学化管理的方法,目的是能长期、有效地利用藏品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胡成芳 《丝绸之路》2014,(14):66-67
藏品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博物馆的一切业务活动都是围绕藏品开展的。藏品研究是博物馆业务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贯穿于博物馆业务工作的始终。本文以济源市博物馆为例,就藏品研究在博物馆藏品收藏、陈展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实现对博物馆藏品管理保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利用博物馆藏品的价值,一直以来都是博物馆收藏管理者研究的焦点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藏品管理工作手册》之中明确的指出,只有在保证博物馆藏品管理保护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对博物馆藏品进行合理的利用。因此,在进行对博物馆藏品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之中,要明确管理保护是前提,合理利用是目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的结合博物馆藏品管理保护和利用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分别介绍博物馆藏管理保护以及博物馆藏品的利用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文物征集是博物馆藏品的主要来源,也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业务工作。新形势下,我国博物馆尤其是广大中小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中小博物馆只有通过制定科学的征集计划、拓宽工作思路、扩大征集范围、与社会各界进行广泛的的合作等方式,不断充实博物馆的藏品种类和数量,为博物馆的业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藏品是博物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根本保障,是博物馆生存的根基,是博物馆一切业务往来的基础。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博物馆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新建、改建、扩建的博物馆相继建成,这就要求博物馆在文物藏品移动、搬迁、运输过程中对藏品的绝对安全保障成为重中之重。一、藏品的包装运输与文物保护密不可分文物收藏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的管理、保管、保护和研究的责任。藏品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妥善保管,使文物藏品永久的保存下来。文物藏品的利用,必须在保护好藏品的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博物馆现用藏品管理软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金霞 《文物春秋》2000,(2):36-38,50
河北省博物馆藏品管理计算机化的工作是1998年底正式启动的,实际上这项工作已经酝酿了近三年时间,直到1998年夏,复旦大学文物博物馆学系陈宏京教授带着他的软件来到我省,并经多次考察研究,认为这套软件比较适合我馆的实际情况,最后河北省博物馆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才成为这套软件的第一批试用者。现将其主要特点及我们在使用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卢燕玲 《丝绸之路》2012,(12):104-108
博物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藏品的寿命,因此,控制和改善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预防性保护”的核心。本文从影响博物馆藏品保存的主要环境因素,以及国际、国内对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的要求人手.阐述了博物馆内温湿度、光照度、有害气体、微生物等环境控制技术,以期为加强博物馆的环境控制、进一步做好文物藏品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的馆址是乔“在中堂”,即晋商大贾乔致庸的宅邸。1985年成立民俗博物馆。二十几年来,乔家民俗博物馆在不断强化自身功能作用的同时,努力抓藏品的征集、保管和建档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截止2010年年底,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进行了科学建档及数字化管理,已登记入帐的馆藏文物4019件,其中珍贵文物179件,一般文物3840件。做好文物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不但能够充分发挥本馆文物的作用,而且还能提高我馆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