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伊超 《黑龙江史志》2013,(13):283-285
原真性保护原则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则之一,后被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原真性"概念本身具有复杂性,对原真性保护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目繁杂、形式多样、活态变化,原真性保护原则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便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状况。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中原真性保护原则在当今社会面临着多方面的冲击,关注着不同于有形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特殊问题,这一原则的提出无论是对非遗本身、非遗持有者还是对非遗保护工作来说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原真性与完整性是世界遗产领域的核心理念,我国对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真性与完整性内涵、遗产类型、遗产保护案例和旅游原真性四个方面。总体而言,文化遗产研究的丰富程度高于自然遗产,原真性研究的深入程度高于完整性。从遗产类型日趋多样化、遗产内涵日趋丰富的现实出发,完整性原则的研究、自然遗产和复合遗产的保护研究、原真性与完整性内涵的关联性研究仍需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3.
从“原真性”实践反思中国遗产保护——以宏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真性是一个建构的概念,中国遗产保护在与国际接轨过程中,没有基于中国文化背景对其加以操作细化。本文通过宏村案例研究发现,在政府以"原真性"为指导思想的自上而下的遗产保护行动中,一直未能就原真性概念本身与社区自下而上的内生力量形成有效的社会互动和共同建构,这导致了原真性概念突出地表现出国际化、行政化、精英化的特征,本土声音特别是当地社区居民的话语权缺失,最终造成了文化遗产保护趋向于表面化、静态化、无机化、旅游化。因此,在遗产保护和管理中,要将原真性理解成一种建构性的标准,充分尊重居民所具有的权力,以确保原真性实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张成渝 《东南文化》2012,(1):27-34,127,128
在世界遗产理论发展路程中,对遗产原真性及完整性的质疑和思考是推动理论不断丰富完善的一股重要动力。完整性适用于所有遗产地,整体保护政策正是对完整性这一命题的呼应和阐释。对遗产原真性的质疑主要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特别是活态遗产,现在遗产界已经越来越认识到非物质遗产不能简单套用物质遗产的原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的原真性要素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演进中的原真性"。因质疑而思考,进而获得新知。这一途径启示我们,应以一种开放性的、持续完善的思维和态度来对待遗产事业。  相似文献   

5.
张树高 《沧桑》2013,(2):147-148,157
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10多年来,"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品牌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观光、考察,使平遥古城由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城变成众多国内外游客旅游观光、考察的理想场所。如今的平遥古城,已成为展现中国汉民族文化的大型博物馆,成为平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拉动力,成为全省的旅游龙头。作者以平遥古城的保护为例,对文化遗产地保护的"原真性"、规划拆建地段的建设、旅游热下的各类商业行为进行研究后指出,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要妥善处理好建设与保护、发展与继承的关系,注重保护遗产的原真性,在开发中注意适度,在旅游发展中考虑人性化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层面。怎样保护文化遗产?比较我国成功申报世界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平遥、丽江,我们在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发现:一是必须由保护单体文物发展到保护成片街区、保护景观整体、保护整座古城;二是“保护古城,另辟新城”的原则,保护与发展并行不悖。由此产生了本文对东昌坊-小局部,历史文化名城-大整体,世界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战略、可持续发展的畅想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当下,文化遗产保护已不仅是“守旧”和“拯救”,更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有机部分被赋予沟通历史与现代的社会使命。因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保护、价值认知与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的协调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的重要议题。同一时期实施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和西安大明宫丹凤门的保护利用工程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其引发的社会讨论也反映出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呈现方式、公众交流机制有调整空间,以更和谐地融入现代化城市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逐渐衰落,甚至消亡的境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首先是坚持生活原真性,立足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样式的本色。其二是坚持完整性,防止单纯文化碎片保护。其三是坚持从现实社会生活状态出发,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用价值,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众之中生生不息地存在。  相似文献   

9.
国际法对文化遗产旅游利用认识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法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基本依据.本文通过梳理近百年来国际法中关于旅游利用方面的内容,揭示了国际法对旅游利用的认识与态度的变化趋势.本文认为,国际法对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认识与态度的重要转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从对环境影响的关注到对经济社会文化影响的关注;从对遗产的原真性与完整性保护需要的关注到对社区发展与游客精神体验需要的关注;从对待旅游利用被动、消极的态度到主动、积极的态度.我国当前的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实践远未与国际法接轨,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立法尚处于缺失阶段,因此须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相关立法以引导和规范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原真性理解:旅游与遗产保护视角的演变与差异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原真性”是一个动态、多元和复杂的问题。遗产保护研究领域强调客体本身衡量标准,讨论建构公认的遗产保护标准体系与技术指标;而旅游研究则强调主体的实地体验,讨论主体对客体“真”、“假”的辨别及其体验效果。旅游与遗产保护是一个互动演进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旅游与遗产保护研究中要从互动与动态的角度来理解原真性概念。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给遗产保护与遗产地管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旅游业对维护文化和自然遗产价值,对社会、当地群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有影响,也给当地遗产设施发展与保护带来机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始终致力于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弘扬工作,开创有前瞻性的旅游业,承认文化多样性原则,强调旅游业在促进遗产保护等方面的有效作用。其创意城市网络主推的"善行旅游",严格遵循原真性与完整性的原则,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纪念碑、历史建筑、国家公园、博物馆等各类景区定期评估,提升公众关于新旅游产品及旅客稀少遗址的意识,提升参观者体验感受等多种行动,改善人群福利,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而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穆永强 《丝绸之路》2009,(22):41-42
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立法,以协调西部经济开发与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商业开发与原真性保护等诸多关系为宗旨,是完善西部开发法律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必将对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文化多样性格局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揭牌成立,这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从"文物"到"文化遗产"历史性转型过程的见证。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快速发展,进入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事业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各项基础工作实现新的突破,保护领域不断拓展,保护工作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4.
文化遗产旅游是国外旅游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为了掌握国外近十年的研究动态与趋势,本文通过检索2001-2010年期间国际公认的两大旅游研究权威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与《Tourism Management》上发表的文化遗产旅游的相关文献,分别从文化遗产旅游者研究、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研究、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文化遗产旅游解说与原真性研究四方面进行了分类与述评,发现国外近十年来主要集中于原真性与旅游者研究,普遍采用案例研究与模型构建,注重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多学科渗透与融合趋势明显;认为未来的工作应在坚持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融合绿色理念与低碳发展观,注重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并加强对濒危文化遗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文化遗产的数字展示与实体展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遗产分为有形(物质)和无形(非物质)两大类,数字展示和实体展示则可视为展示的两大系统。针对文化遗产的展示系统应基于观众对展示对象(即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体验的需求。数字展示不仅对无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尤其重要,也是文化遗产教育推广和公众获得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的较佳途径。但毕竟数字展示是虚拟现实,对观众的"原真性"体验而言存在着缺憾,因此数字展示宜结合实体展览,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并进一步促进各地区之间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对文化遗产概念范畴、价值认知及保护理念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近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事业,同时也给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领域自身的理论与实践工作带来许多挑战。本文对我国近现代建筑遗产价值的认知及评价体系进行探讨,并结合当前文化遗产领域的发展,对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对象及范围进行重新界定;并论述了我国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娜 《神州》2011,(26):15+17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文化旅游的内涵要求有所提高,如果说20世纪的后20年人们尚能接受"仿欧主题公园"和"仿古一条街"的游览观光,那么进入了21世纪的人们则更愿意领略原汁原味的地域文化,所以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则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与方法。本文中的杨柳青博物馆是天津比较具有代表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结合存在原真性理论,以福建永定土楼为案例地,搭建推拉动机-存在原真性-游客忠诚度的概念模型,其中还考虑存在原真性分为人内原真性和人际原真性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在总模型中,拉动机、推动机相关;拉动机、推动机正向影响存在原真性,拉动机正向影响忠诚度,推动机对忠诚度影响微弱、不显著;存在原真性正向影响忠诚度;在分模型中,拉动机、推动机相关;拉动机正向影响人内原真性和人际原真性;推动机正向影响人内原真性,但对人际原真性的影响微弱且不显著;拉动机正向影响忠诚度,推动机对忠诚度影响微弱、不显著;人内原真性对人际原真性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本研究为文化遗产地景区的开发、经营及活动设计等方面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倍受各方关注.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大型实景舞台剧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重要栽体形式,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效应.基于恩施腾龙洞<夷水丽川>实景舞台剧的实践表明,大型实景舞台剧确实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形式,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成功路径.同时,这种转型必须遵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必须与天然物质景观交融呼应,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王娜 《神州》2011,(11):15-15,17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文化旅游的内涵要求有所提高,如果说20世纪的后20年人们尚能接受“仿欧主题公园”和“仿古一条街”的游览观光,那么进入了21世纪的人们则更愿意领略原汁原味的地域文化,所以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则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与方法。本文中的杨柳青博物馆是天津比较具有代表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