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赵世芬 《山茶》2009,(9):141-149
车出贵阳向北,奔行在高速公路上,我望着窗外失神。两旁的景物如出一辙地出现、消失,让人感到一种寂寞的困倦,实任想不到自己身处“地无三尺平”的贵州。我离开遵义客居贵阳已有十余年,虽然时常往返于两地,但大都事务缠身,不辨身后何处。这次让我写写自己的家乡,才恍然觉得,遵义之于我,已经是既熟悉又陌生了。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这样走上抗日战场的我叫黄仲才,是贵州遵义市新舟镇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我当时才13岁,在遵义县新舟镇(现属于新蒲新区)农村放牛,新舟的保长让我去遵义县政府送公文,我到县政府后,就被县政府的兵扣押了,我才知道被抓壮丁了,当时父亲都不知道。我被抓壮丁后被编入新八师,新编第八师(简称新八师)是1935年4月由原黔军二十五军改编而成,师长蒋在珍是遵义桐梓人,参谋长朱振明也是遵义人。  相似文献   

3.
期待已久的《遵义市 志》,终于在迎接明年遵义解放五十周年纪念的重要对日问世了。这是遵义人民的一桩大事,也是志坛上升起的一颗明亮的星,值得庆贺,令人欢欣鼓舞。它的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我被邀请去参加《遵义市志》的首发式,并且点名在会上讲了话,这当是我人生中的一大荣幸。也许是东道主有意的安排,和我住在同一房间的是井冈山市志办的主任。我们亲切地交谈,谈起了遵义和井冈山这两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圣地,亲切而又令人神往。遵义是历史文化名城,它需要有一部著名的志书与之相匹配,这样的名志…  相似文献   

4.
还有两年,我就80岁了,我在现在这座城市生活已经快50年了。这座城市是革命历史名城、万里长征取得伟大胜利的转折点——遵义。  相似文献   

5.
老秦 《贵阳文史》2010,(3):40-45
11月5日 前几天我参加了“东方红”长征队,这个队的路线是南宁-遵义-延安-北京。我感到脚痒痒起来,然而却没有动,因为顾虑还是有的。  相似文献   

6.
李连泰 《文史天地》2003,(11):60-62
暮春黔北,群峦叠翠,风光诱人。应茅台集团之邀,一批海内外文化名人,纷纷抵达贵州遵义——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为期一周的“遵义茅台国酒采风活动”。始名于唐朝贞观年代的遵义古城,而今,已难觅其斑驳的“古”踪影,只见青山绿水掩映间,幢幢新楼隐现,透出一派浓浓的现代气息,俨然是一座秀色可餐的花园城市。新世纪的遵义,正按照现代化建设的蓝图装扮着自己。只有当我们在瞻仰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登临俯瞰全城的红军山时,才会领略其时代的凝固。回味那岁月如歌的年代,不由我驻足遐思:穿越如血残阳,沐浴历史的光辉,名城遵义显赫…  相似文献   

7.
一、心惊胆颤地翻着“批判汪小川”的材料1966年6月上旬 ,遵义四清工作团团溪分团的政治部主任老陆通知我 ,要我去遵义南白镇总团开个会。我问开什么会?他说他也不太清楚 ,大概是什么文化方面的会吧!从1965年的10月开始 ,我一直在五龙公社四清工作队 ,时而下工作组 ,时而在队部 ,是一个忙中有闲的闲人 ,没有具体职责。到分团政治部后 ,同样是个闲人 ,去开个无关紧要的会正合适 ,而我也正好趁此机会放松一下。连日来 ,我走村串寨 ,去各工作队收集材料 ,方圆几十里 ,也够累的。我当天下午赶到遵义市区 ,先找家旅馆住下 ,然后洗了…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五年红军长征过遵义后,中共贵州省工委决定成立遵义县委,由我负责。我在遵义城乡组织青年学习革命理论,进行抗日宣传。同时开办“黔北书店”,编印刊物,创办民众夜校。通过这些活动,宣传了我党  相似文献   

9.
从事诗词格律的教学与研究,需辨认古人声字。章根据遵义方言的特点以及普通话和遵义方言声调的对应关系,提出了遵义人辨认入声字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11年6月23—24日,在贵州遵义举行了由遵义市政府、遵义市政协、遵义师范学院主办的“纪念莫友芝诞辰200周年暨遵义‘沙滩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加拿大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学者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张潮 《文史天地》2001,(6):36-37
十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间而已,然而在1644—1661年,即清顺治元年至顺治十七年,遵义正处于明清交替的非常时期,其间明军、清军、农民军几方的反复争夺,使遵义城数易其主,城头频频变换大王旗,风云激荡,惊心动魄,留下些许沉重的历史思索。  相似文献   

12.
寻根在黔北     
余未人 《山茶》2009,(9):111-125
为做民间文化的田野考察,十多年来我屡屡行走于黔东南的苗乡侗寨;有朋自远方来,也多把目光凝聚于那些多彩的民族风情。一晃,我已经阔别遵义十年了。遵义地区又称黔北。这次的黔北之行,在厚重如山的遵义历史文化面前,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自己的“文化空白点”多多,不时会陷于“文化盲”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1966年6月上旬,遵义四清工作团团溪分团的政治部主任老陆通知我,要我去遵义南白镇总团开个会。我问开什么会?他说他也不太清楚,大概是什么文化方面的会吧!从1965年的10月开始,我一直在五龙公社四清工作队,时而下工作组,时而在队部,是一个忙中有闲的闲人,没有具体职责。到分团政治部后,同样是个闲人,去开个无关紧要的会正合适,而我也正好趁此机会放松一下。连日来,我走村串寨,去各工作队收集材料,方圆几十里,也够累的。  相似文献   

14.
石仲泉 《百年潮》2003,(11):59-64
长期以来,宣传党的历史有几个带里程碑意义的阶段,遵义会议是其中之一。一个时期,人们潮涌般地奔向这些地方,我十分羡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20多年出差不少,但都没有机会去遵义。2003年3月下旬,中国中共党史学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同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遵义市委在遵义市联合召开“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才实现了这个愿望。  相似文献   

15.
承蒙大家的厚爱,让我点点滴滴累积了许多字。几年前,徒众如常法师鼓励我,说要把这几百幅作品选一些,印在花瓶、陶瓷、台灯上,我都不肯,因为我认为我的字没有那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思泉河 《旅游》2003,(11):34-37
第一次穿越,从南海之滨过云贵高原 时间:1999年夏 起始点:深圳—成都 途经地点:柳州、贵阳、遵义 行程日期:4天 路线长度:2500公里 深圳—柳州—贵阳,车牌差点颠掉了 从深圳蛇口出发,沿广深高速公路北上,开始了我的驾车旅行。从广深高速公路经肇庆、梧州、贵港转南柳高速公路(国道322线)于傍晚到达柳州,这段路走过多次,路也比较  相似文献   

17.
1906年,贵州近代的第一份报纸遵义《白话报》诞生,由时任遵义知府袁玉锡创办,这是贵州近代报业的开端.一直以来,关于贵州地方新闻史的研究较为稀少.之前,在若干文献的记载中,《黔报》一直被视为贵州近代的第一份报刊.近年,史学界正式提出,遵义《白话报》为贵州近代第一报,倡导者为时任遵义知府的袁玉锡.遵义《白话报》的原件,现已失传.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来全面还原贵州近代报业的起源,力争能够全面评价遵义《白话报》.同时,史学界对袁玉锡任职遵义知府的时间一直存有争议,这关系到对遵义《白话报》的考量.本文结合相关史料,对袁玉锡在遵义的任职时间做了考辨,并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我在史书上看到过一些关于明朝建文皇帝削发贵州白云山为僧的记载 ,前几年又从一些媒体了解到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隐居贵州岑巩天庵寺的传闻 ,而崇祯皇帝的儿子流落贵州遵义之事 ,是最近从省文史馆陈福桐先生转交给我的一篇文章中才知道的。文章作者李连昌先生 ,曾担任过遵义电视台台长 ,热心文史 ,他与一位名叫邹代林的村民有近20年深交。前不久在一次闲聊中 ,邹代林无意中谈到自己的家世 ,说他本不姓邹 ,而是崇祯皇帝儿子永王朱慈的嫡传后代。清初顺治年间 ,东林党领袖邹元标之子邹之麟和一姓赵的太监将朱慈护送到遵义府马桑窝梧桐街…  相似文献   

19.
正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母亲是遵义人,父亲跟随军队来到了贵阳。在这样的家庭父亲的威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在家中有严格的家教,父亲的处事方式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以至于我遇事会比较谨慎,这使我在人生中每每遇到抉择时,总能做出比较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邱红杰 《世界》2004,(8):28-28
一年一度的世界遗产大会开在苏州,的确借机让人增加了不少对世界遗产的了解。比如我就在最近才知道,成为世界遗产项目一般是得不到资金外援的,这让我对”申遗”者增加了几分世俗的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