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8年6月9日的决堤放水,终于让花园口这个郑州北郊的偏僻地带,成为抗战史上抹不去的符号,但仔细追溯起来,当蒋介石定下“以水代兵”的决堤策略之后,首选并非花园口,而是中牟县城北边25公卑的赵口,东西距离开封、郑州均不到百里。最初的决堤行动由第53军的万福麟部执行,限定6月5日夜12点之前放水。  相似文献   

2.
渠长根 《民国档案》2003,(2):131-133
1938年 6月 ,中国军队在河南中牟赵口和郑州花园口相继决开黄河大堤 ,以水代兵、以黄制敌 ,阻止日本侵略军沿陇海线西进郑州 ,然后南下武汉。这一策略的决策和执行都是在秘密情况下进行的。公众知道这件事是在决堤已经成功地放出水来的时候。是谁最早把花园口决堤一事公布于世的 ,又是谁率先把决堤乃中国军队所为这一真相大白于天下的 ?根据目前所能看到的花园口决堤当事人或亲历者的各种回忆材料和各种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论著 ,但凡一提到花园口决堤这件事的社会传播 ,都一致认为开始于 6月 1 1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以下简称中通社 )从郑州…  相似文献   

3.
1938年黄河南岸大堤决口地点共有三处,除以往学界所知花园口和赵口外,中牟杨桥亦被国军人为决堤.在决溃初期,不管是口门宽度还是溃水流量,花园口皆小于赵口.1938年9月上旬后,杨桥决口溃水逐渐干涸.1939年冬赵口被日伪堵塞后,才形成花园口一处溃水的局面.这可能是此次黄河南岸决堤被称之为"花园口事件"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渠长根 《百年潮》2003,(5):52-57
1938年6月中国军队为阻止日本侵略者的大举进攻,决开河南境内赵口和花园口黄河大堤,以水代兵,以黄制敌,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阻截敌人西进南下的目的,但同时也给抗战中的豫、皖、苏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是为花园口  相似文献   

5.
正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后,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企图"以水代兵",下令扒开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史称花园口决堤事件。黄泛区虽然客观上迫使日军放弃了从平汉线进攻武汉的计划,但给沿岸百姓带造成了深重灾难。抗战胜利后,1946年开始进行堵口工程,1947年3月,堵口合龙,黄河回归故道。  相似文献   

6.
1938年5月19日,日军在付出巨大的伤亡后占领了军事重镇徐州,然后继续向中国战场大量增兵,沿陇海线向西进攻,占领河南地区重要城市商丘、开封等地后兵逼郑州,威胁武汉,中国政府和军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面前,为延缓日军进攻压力,蒋中正人为打开了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试图以水代兵,从而酿成历史上著名的花园口决堤事件,也在当地造成了大面积的黄泛区。花园口决堤事件带来的影响是两面的,一方面其在一定程度上延阻了日军进攻步伐。另一方面给附近无辜百姓尤其是河南、安徽和江苏北部的民众带来了严重的苦难。文章主要写决堤阻敌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1938年5月,侵华日寇攻陷徐州后,沿陇海线西犯,进逼中原,商丘、开封、杞县、太康相继沦陷,郑州危急。国民党政府无力抵抗,蒋介石命令炸开黄河,以水阻挡日军西进。6月9日,黄河花园口决堤,黄河水浊浪滔滔扑向豫东大地,千里平川成了汪洋大海,5万平方公里土地被水淹没,30多万人淹死,1000多万灾民失去家园逃往他乡,无数无家可归的难童流浪乞讨。我们一家也从淮阳县逃难到了许昌,我进入了许昌慈幼院学习。  相似文献   

8.
1938年6月,震惊中外的黄河花园口决堤,而在此之前4个月,黄河铁桥也被炸掉,这是蒋介石为了抵抗日军的进攻所采取的一项军事行动。本文将通过史料记载,揭开它扑朔迷离的事实真相。炸桥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平津,随即分兵向华北扑来。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与强敌做殊死抗击  相似文献   

9.
1938年6月,蒋介石为阻挡日军西犯,竟然“以水代兵”,命令军队在河南郑州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结果不仅没有取得军事上的主动,反而使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千百万人民遭到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10.
花园口决堤的军事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38 年6月9 日,为阻止日军西进,中国第一战区在花园口掘开黄河堤岸。当前学界一般认为,花园口决堤在军事上有如下意义:一、阻止日军西进;二、为保卫武汉赢得了准备时间;三、改变了日军进攻武汉的路线;四、造成了中日两军夹黄泛区对峙的局面。文章依据史料反驳了以上观点,认为花园口决堤的军事价值仅在给日军造成了一些困难,使其主力改沿淮河推进为沿长江推进。与豫、皖、苏人民因黄水泛滥遭受的损失相比,这点军事价值不足称道  相似文献   

11.
长歌 《中华遗产》2012,(3):154-157
作家李辈在小说《黄河东流去》中,对1938年的黄河花园口决堤,造成几十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流离失所的惨状,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的确,花园口决堤与长沙大火,重庆防空隧道窒息,并称为抗战期间三大惨案,其中祸及地域之广,涉难人数之多,国内外反响之大,当以花园口决堤为最。  相似文献   

12.
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6月国民党政府在黄河花园口掘堤,是我国抗击日本侵略军“以水代兵”的一件大事。特就所接触到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案中有关这一事件的记载,综合记述如下: (一) 1938年4月上旬,蒋介石正积极调集兵力,向徐州集中,企图扩大台儿庄战果。4月13日,陈果夫致函蒋介石,主张在河南武陟县的沁河口附近决黄河北堤。他认为“黄河南岸千余里颇易守,大汛时且恐敌以决堤制我,我如能取得武陟等县死守,则随时皆可以水反攻制敌”。又说:“沁河附近之黄河北岸,地势低下,敌在下游南岸任何地点决堤,只须将沁河  相似文献   

13.
1938年6月黄河花园口决堤时,我任第三十九军(军长刘和鼎)第三十四师师长,初则奉命掩护我军从豫东撤退,继又掩护黄河掘堤,造成泛滥后徒涉退守郑州。兹将这段亲身经历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38年6月9日,蒋介石下令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使黄河水改道流向东南,虽然暂时达到了阻挡日军进攻的目的,却也给豫皖苏3省44县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出于内战的需要,故伎重演,  相似文献   

15.
略论花园口决堤与泛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花园口决堤,造成黄河历史上第一次人为的改道。黄河在夺淮入海途中,挟带巨量泥沙肆意漫决,形成了大范围的黄泛区,严重破坏了泛区原有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恶化给泛区的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38年黄河决堤史料一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次敌人以快速部队沿陇海西犯,势不可遏.我为阻敌前进,保卫中原,达成持久抗战之目的,上峰命令三九军军长刘和鼎将军所部,于道[赵]口决堤.当陇海路南之敌人,已突过通许一带,开封形见危急,而决堤尚未完成;郑州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商震将军,以为参加决堤人员不  相似文献   

17.
1938年6月5日,日军占领河南省会开封,然后挥师西进,中原沦陷在即。为阻拦日军西进攻势,6月9日,驻守在郑州东线的国民党39军奉命炸毁了郑州北中牟县境内的花园口黄河大堤。豫、皖、苏三省倾刻间变成千里泽国,89万生灵葬身洪流,1200多万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千里哀鸿,饿殍遍野。西攻郑州的日军被滔滔洪水所阻隔,暂缓西进,驻军在开封古城。1940年5月17日,在日寇盘踞下的开封,发生了一件举世震惊的事件:侵华日军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日本裕仁天皇的外甥吉川贞佐少将,在其特务机关总部——开封城内徐府街山陕甘会馆内被击毙身…  相似文献   

18.
1938年花园口黄河决堤后,豫东、皖北、苏北成为黄河泛滥区,生态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从河流湖泊、沉积土质、地表植被三种生态环境要素对黄泛区进行考察,泥沙沉积导致泛区河道和湖泊不同程度淤积,破坏了地表储水排水系统,致使水旱灾害频发。黄水泛滥和泥沙淤积对泛区土质既有恶化也有改良。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改变影响了泛区植被的消长。黄泛区生态环境的改变,不仅影响到当时民众的生产生活,也对1949年以后当地的恢复和发展有所制约。  相似文献   

19.
重庆大隧道惨案发生于1941年6月5日夜,它与1938年6月9日的黄河花园口决堤、同年11月12日的长沙大火,并称为抗战时期全国的三大惨案。  相似文献   

20.
抗战期间,战争烽火日益迫近郑州,蒋介石为防止日军进攻,竟然下令破坏黄河铁桥并在花园口炸毁河堤,此举令世人大为震惊。执行这两项任务的是新编第八师(师长蒋在珍)。破坏铁桥时,我任该师参谋长;炸毁河堤时,我任该师副师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