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翡翠的英文名称jadeite,源于西班牙语plcdodejade的简称,意为佩戴在腰部的宝石。在十六世纪时,人们认为翡翠是一种能治腰痛和肾痛的宝石。事实上,翡翠是一种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集合体,它真正的学名叫硬玉。之所以叫翡翠,是因为翡翠到清朝初期才从缅甸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运人中国,而当时中国出产的和阗玉被称为翠玉,当缅甸硬玉流入云南一带时分辨出着不是中国的和阗玉即翠玉,即将之称为非翠,即这不是中国的翠玉的意思。时光流逝,非翠就变成翡翠了。又因它颜色不均匀,有时在浅色的底子上,伴有红色和绿色色团,颜色之美宛如赤色羽毛的翡鸟和绿色羽毛的翠鸟。硬玉是十分美丽的玉,用美丽的鸟名来代表美丽的玉实在也是十分相称的呢!从此翡翠也变成硬玉的代名词了。  相似文献   

2.
文物探源     
《文史月刊》2008,(10):F0003-F0003
羽毛贴成的镜中极品 绚丽夺目的羽毛镜为乾隆年间的作品,采用越南翡翠鸟的羽毛,一根根贴在镜子上面。翡翠鸟是越南的国鸟,现在几乎绝种。这种鸟羽毛非常珍贵,过去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耳际或发簪上粘贴一点点即可以显示其富贵。此羽毛镜近半平方米的镜子全部用翡翠鸟的羽毛贴附,镜面的颜色均为羽毛本身的颜色,  相似文献   

3.
禁忌之俗 ,古已有之。民间禁忌往往折射出一地民众心理态势、审美情趣和文化特征。甘肃乡间村里的鸟禁忌便是其中一例。猫头鹰禁忌猫头鹰 ,我国古时称做、鸱 ,俗称“恶声之鸟”或“不孝鸟” ,名声不好。传世文献多有记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言 :“鸱 ,似黄雀而小 ,其喙尖如锥 ,取茅莠为巢 ,以麻之 ,如刺然 ,县 (悬 )著树枝。”猫头鹰两眼不似他鸟生在头部两侧 ,而是位于正前方 ,眼的四围羽毛呈放射状形成所谓“面盆” ,周身羽毛多为褐色 ,疏密而松软 ,散缀细斑。猫头鹰多见于陇东、陇南。在陇东的平凉、庆阳一带 ,当地方言…  相似文献   

4.
鸟书构形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鸟书是春秋战国时流行于吴、越、楚、蔡、宋、徐等地的一种特殊书体。这类线条回绕而以鸟为主的动物形装饰的文字,典籍中有“虫书”①、“鸟虫书”②、“鸟书”③、“鸟篆”④等异称。段玉裁注《说文·叙》谓:“上文(按:指秦书八体)四日虫书,此(按:指新莽六书)曰鸟虫书,谓其或象鸟,或象虫,鸟亦称羽虫也。”后来容庚作《鸟书考》⑤,在前言中也说虫书和鸟书在形状上有别。近时还有人写文章说“鸟虫书”应细分为鸟、凤、龙、虫四种书体⑥。其实,“虫”在古代是一切动物的总称。《说文》:“虫……或行、或毛、或赢、或介、或鳞。…  相似文献   

5.
翡翠刍议     
虞海燕 《文物天地》2023,(6):114-117
从鸟名到固定的玉石名称,“翡翠”一词历经千年的演进。本文通过历史文献,探究相关历史时期“翡翠”的内涵和外延,结合考古资料和前辈的研究成果,依据清代翡翠制作的特点,按功用将清代翡翠制品分为礼仪、陈设、实用和佩饰四类,梳理出“翡翠”融入中国玉文化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6.
张少鸿是桥圩镇的一个平凡居民,为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所驱动,决心甩开膀子闯富。1983年办“利丰商店”,经营服装兼贩黄麻种。有一次光贩卖麻种就赚了10多万元。但做麻种生意是季节性的,没有多大搞头。后来,他知道同街人开店收购鸭毛,发了大财,于是,他也扩大经营。搞起鸭毛购销生意来。 1984年,羽毛供大于求,而羽绒销路看好,羽毛销售出现了大滑坡。广大羽毛经销户努力寻找羽毛粗加工办法。但一些目光短浅的经营者为了追求利润,使起了掺假手段,使不少客商上当,极大地损坏了羽绒市  相似文献   

7.
曹平 《收藏家》2005,(10):53-54
从我国玉石雕刻用材的历史顺序看,翡翠是“后起之秀”。翡翠,是借鸟羽为名。翡为赤羽雄鸟,翠为绿羽雌鸟。唐代诗人陈子昂《感遇诗十八首》云:“翡翠巢南渡,雄雌珠树林”,恰将翡翠与雄雌对仗。翡翠鸟产于今海南岛、云南一带。用翡翠玉料雕刻的玉器,可能最早见于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道:“吾家有玉罂,梅圣俞以碧玉。宋真宗朝内臣邓保吉见而识之曰:‘此宝器也,谓之翡翠盏一只,所以识之’。公偶以金环于罂腹磨之,  相似文献   

8.
《说苑·辨物》“晋平公出畋”条有“鹊食猬,猬食[鸟夋][鸟义],[鸟夋][鸟义]食豹,豹食駮,駮食虎”之语。“[鸟夋][鸟义]”古书常见,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拚翡翠,射[鸟夋][鸟义]。”裴驷集解引《汉书音义》曰:“[鸟夋][鸟义],鸟,似凤也。”《汉书》师古注曰:  相似文献   

9.
早先读《释名·释天》:“雨,羽也”,大惑不解:雨乃自然现象,羽为鸟身上的毛,两者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后来浏览德国人利普斯《事物的起源》,得知澳州土人用撒播羽毛祈雨,才悟《释名》的说法不诬。又从《原始思维》列维·布留尔处看到,印第安人观念中,鸟能听见一切,是以其羽毛也具有这种功能,更受启发:是否中国古人认为有一种鸟能召唤雨水,其羽毛也有此功能呢?  相似文献   

10.
缅甸政府把聚居在中缅边境缅方一侧果敢地区的华侨、华人从族称上界定为“果敢族”。本文从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的角度,对这个所谓的“果敢族”的来历、状况、与我国毗邻地区的跨国界互动关系以及缅甸政府将其定为“果敢族”的基本动因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果敢族”的称谓从民族学上来讲是很不科学的,这些被称为“果敢族”的华侨、华人,事实上应当是缅甸华侨、华人中的“云南帮”。  相似文献   

11.
在景颇山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听到“科科、科科”的鸟叫声。这叫声里带着哀怨和悔恨。当地人根据它的叫声,叫它“科科鸟”。科科鸟为什么偏偏在夜里叫出这样的声音呢? 传说,科科鸟原来也和别的鸟一样,只在白天才唱歌呢。那时科科鸟和乌鸦是好朋友。有一天,它俩一起到山林里去游玩。半路上碰见了孔雀公主,它俩看着孔雀公主那一身漂亮的羽毛,真是羡慕极了,都希望自  相似文献   

12.
“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理论提出之后,科学家们不断地反复证明和驳斥,最终这一假说证明是正确的。这一假说的提出揭开了科学家研究鸟类的帷幕,鸟类研究开始大幅度的进入世界研究领域。收藏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古生物博物馆中的娇小辽西鸟化石保存完整,羽毛和骨骼都清晰可见,并且腹中还保留有鸟蛋,这将揭开我们所不了解的娇小辽西鸟。  相似文献   

13.
从文献记载考翡翠在中国的流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文献记载的研究,指出翡翠的传播始于西汉,明末再次传入云南,称为“翠生石”。清雍正十一年,永昌碧玉进入内廷,后称云南玉、滇玉,此等均为缅产翡翠。至乾隆晚期,京城中誉其为“珍玩”,其价远出“真玉”之上。至晚清其价格飞涨,堪称天价。明清文献对翡翠的看法不无偏颇,然《玉说》评估翡翠尚属公允。翡翠为中国玉坛第三代新兴的玉材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相传很久以前,世界上所有的鸟儿的羽毛都是白色的。只是它们的样子和大小不同。一天,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箐鸡、野鸡、屎鸪鸪和乌鸦在一起玩,你啄我一嘴,我啄你一嘴,落了一地的白毛,也分不清是谁的羽毛。这时,乌鸦说:“我们大家的羽毛都是一样的,多不好看,要么找点颜色来把我们各自的衣服都画一下,打扮得美一些好不好?”大家一听,都高兴地说:“要得,要得!”于是,大家就分头各自去找各种各  相似文献   

15.
闻名世界的孔子鸟家族再添新成员.这一成员把孔子鸟类群白垩纪的生活史向前推进76000万年。孔子乌是古乌类中的一个属,它们是现今发现最早的具有角质喙而没有牙齿的原始鸟类。这种鸟出土于举世闻名的热河生物群.科学家以“孔子”为其命名.它以大量化石上保存完整的骨骼和清晰的羽毛印迹成为最著名的中生代鸟类。  相似文献   

16.
那婷婷玉立的香蕉树的叶子,像绿色的蜡造就,娇嫩得恰似傣家少女那秀美的脸蛋,吹弹得破;那舒展的橡胶树叶,绿得发黑,恰似一块块珍贵的墨玉;稻田里的禾苗的绿啊,就像那翡翠鸟的羽毛;那散布在田角,村寨边的凤尾竹的叶片,直让人疑是绿玉雕琢而成,滋润而又放光……  相似文献   

17.
“凤”字在甲骨文中作鸟形,头上有一撮漂亮的冠羽,长尾,尾翎有花眼状图案,有人认为它本来就是孔雀;有的旁边还有一“凡”字,表声符,是个形声字.它是那样美丽、奇特,可能也十分罕见,古人把它看作“神鸟”.后来,人们把其他飞禽走兽的美都齐中到它身上,它就成了古老的中华民族理想中的神物的化身,“穆穆鸾凤友、何年来止兹”(唐韩愈《孔雀》诗),与自然界中的孔雀分为二物.《说文·鸟部》:“凤,神鸟也.  相似文献   

18.
鸟书是春秋战国时流行于吴、楚、蔡、越、宋、徐等地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书体。对于这种线条回绕,多以鸟等动物为装饰的文字,典籍中称其为虫书、鸟虫书、鸟书、鸟篆,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上文(指秦书)四曰虫书,此曰鸟虫书,谓其或象鸟,或象虫,鸟亦称羽虫也。”故虽异称颇多,其实所指还是同一的。有学者指出,所谓鸟书,实应指鸟书、凤书、龙书[1]。如按此(即所饰为何种动物)区分,在其之外,则还应有兽书。著录于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卷一的“夏钩带”中即可见到。为便于指称。本文将其统称为鸟书。鸟书因在…  相似文献   

19.
何平 《世界历史》2007,(4):112-122
本文认为,在缅甸历史上,以土地私有权为基础的、以租佃关系为特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形成的,这种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对当时缅甸农村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是导致领导缅甸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民族主义者们,在独立以后不久即在缅甸推行土地改革和后来选择"缅甸式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湖南文史》2012,(9):31-31
京剧舞台上,有些角色的盔头(剧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总称)上插着两根长长的羽毛,那就是“翎子”。为何要插“翎子”,据说这是战国中后期赵武灵王的发明。有一种鸟,古人叫做“鹞”,现在叫做“褐马鸡”,好斗且不畏死。赵武灵王取此特点,让武士们在头冠上插戴鹛羽,以示骁勇。京剧便沿袭了这一做法。可是鹞鸟的尾羽不长,在舞台上并不好看,所以就用与鹃形似的雉(野鸡)的尾羽代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