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晋南朝的禁碑与立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元3世纪初,曹操禁止厚葬。属厚葬之制的墓前立碑,也在禁断之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禁碑”。碑禁导致了墓志的盛行,但是,公元3—6世纪每当皇权不振之际,士家大族往往擅自立碑,所以西晋、东晋、南齐、梁朝的君主又多次申饬碑禁。禁碑与立碑从一个侧面显示了那个时代皇权与士族、政令与习俗之间的矛盾。梁朝时,武帝好古尚文,朝廷大立碑石,吏民有所奏请,亦许私家立碑。梁朝的私家立碑在朝廷的管制之下盛行起来,化解了禁碑与立碑的冲突。隋朝明确规定依官品、名望听立碑碣,禁碑时代于是结束。  相似文献   

2.
棋品制的出现与汉魏以降围棋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魏晋名士将围棋作为展现自身独特的文化风貌的手段,因而围棋得以作为魏晋风度外化的物质载体而流行。作为一种等级序列,棋品在外在形式上模仿了王朝实行的九品官品制度。从现有材料来看,棋品制产生的时间应该是在东晋,认为棋品形成于曹魏的观点并无充分的依据。东晋南朝时期,棋品的评定主体经历了"个人—官方机构—皇帝"的变迁,这与人物品评的演进趋势相一致。南朝时期棋品等文化等级评定的盛行体现了门阀士族在政治上受到打击后力图在文化领域建立独立于政治秩序的文化等级秩序的努力。而棋品评定主体的变化则显示皇权已经将文化这一士族传统的优势领域纳入到了自己的控制之下,即政治秩序与文化秩序在很大程度上重合了。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雅量》“褚公於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条云:“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文中的“送故吏”旧有二解,一是“故吏”送褚公,一是褚公送“故吏”。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送故”条引此,将“送故吏”解为“送故”之吏;高敏《魏晋南朝“送故”制度考略》也据之证明晋时县令离任,有故吏相送之制。朱铸禹在《世说新语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中则认为是褚公送“故吏”,  相似文献   

4.
汉代以禄秩区分官员等级 ,同时“朝位”也用以区分官位高下。曹魏末年创制了九品官品 ,官品承继了朝位的运用规则。在官品中 ,官职的前后排列形成一种等级排序 ,若干同类官职又构成了不同的“位” ,从而形成了繁多的“阶级”。“阶级”同时又是官员所累积的个人官资 ,进阶迁级一般以“秩满”为条件 ,朝廷也经常开恩“普增位”。官阶之外又有“勋阶”。推测勋阶主要来自军功 ,与将军号构成的军阶序列关系密切。北朝孝文帝把九品官品析分为正、从、上、下 30级 ,并使之与考课进阶制度结合起来 ,这既是以魏晋位阶制度为基础的 ,同时又有了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5.
本文深入析论了南朝衍生出的且具有新机制的迎主簿等迎新大吏及送故主簿。迎主簿等 ,其机制在于由某些大州长官个人授予地方人士选官资格 ;送故主簿 ,其机制在于地方长官调离时亦借此名义随调其亲信属吏。前者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新发现了一种独特的选官资格类型。  相似文献   

6.
屈直敏 《中国地方志》2015,(4):41-52,64
南朝刘宋段国撰《沙州记》,大约在隋唐之际散佚,有的学者误将其视作敦煌沙州之地志。在辑得段国《沙州记》佚文18则的基础上,对《沙州记》之沙州地望进行考辨,结论更具说服力。研究表明,段国《沙州记》之沙州并非今甘肃敦煌之沙州,而是今青海贵南之沙州,两晋南北朝之际属吐谷浑疆域。  相似文献   

7.
门阀制度在刘宋时期开始有了衰落的趋势。究其原因,不出内外两方面,内部原因是士族自身的腐朽,外部原因是皇权逐渐加强和庶族寒人进入政治中枢。  相似文献   

8.
一、刘宋义军将军/中义军 刘宋(420—479)禁衙武官制度以继承东晋制度为主,但也有一些看起来细微却又比较关键的变化。《宋书》卷四0《百官志下》:“领军将军一人,掌内军。……义军将军一人,掌外军。  相似文献   

9.
南朝官制继承晋制而有所变革 ,在禁卫武官制度中 ,直将军是南朝初年产生而又在南北朝及隋代延续一个半世纪的一项颇具特色的制度。正史官志中仅有梁代朱衣直将军品级的一条记载 ,本文全面钩稽南朝诸史纪传及《资治通鉴》有关记载 ,对南朝直将军的出现及定型 ,直将军的地位与职掌 ,直将军与南朝政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认为 :宋孝武帝初年以中下级禁卫武官“直”之制 ,到宋齐之际定型为专职禁卫武官直将军 ,其地位相当于四、五品左右 ,其职掌为入直省、侍卫君主 ,属君主最亲近的禁卫武官之列 ,直将军对南朝政治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斗富比阔之最 斗富比阔,在西晋官僚士大夫中蔚为一种风气。其中斗得不可开交、比得最为奢侈的,是石崇和王恺之间的斗富。  相似文献   

11.
张安娜 《沧桑》2010,(5):231-232
南朝时期,山水成为了诗人们歌咏的对象,于是诗人们开始对山水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刻画。"尚巧似"成为了他们在创作山水诗时的共同特点。本文以这一特点为线索,以谢灵运、鲍照、何逊和阴铿等人为例,梳理了山水诗在南朝的发展轨迹,并指出了他们共同为唐诗繁荣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世說新語·雅量》"褚公於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條云:"公東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數人,投錢唐亭住。"文中的"送故吏"舊有二解,一是"故吏"送褚公,一是褚公送"故吏"。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送故"條引此,將"送故吏"解爲"送故"之吏;高敏《魏晉南朝"送故"制度考略》也據之證明晉時縣令離任,有故吏相送之制。朱鑄禹在《世說新語彙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相似文献   

13.
最新披露南京新发现的南朝刘宋“大明五年明堂壁”铭文砖等一批实物资料,并阐述了这批资料对研究南朝时期都城重要礼制建筑“明堂”的建造历史及其对研究六朝都城布局的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评述了中国魏晋时期著作的总体规模、写作特点、代表著作、散佚情况等等,同时,对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魏晋全书》的工作思路与工作方式也予以介绍,便于读者从整体上了解我国魏晋时期的著作。  相似文献   

15.
"忠"、"孝"是中国古代两种最重要的道德观念,二者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基础。通常统治者往往更重视忠,但魏晋时期却由于种种原因,忠孝关系倒错,形成了"孝先于忠"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刘波 《江汉考古》2012,(1):107-110,99
本文通过将郾客铜量与楚简文字对比,认为郾客铜量中的"■"字当隶定为"■",读为"故",并将包山68号简释为"耆州"的"耆"字改释为"■",此字可能为楚文字中"故"的专字,进而对郾客铜量铭文中仍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以待考古学的进一步求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介绍了诸书家的风格、特长,指出晋字在中国书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方芸虹 《神州》2013,(32):1-1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保罗万象的时代,动荡不安同时也是千姿百态。中国儒家文化传统、后起的道家之学与外来的佛教文化在这一时期相互交融吸收,铸造了这朵开在中华历史上的奇葩——魏晋风流。然而中国的文学与政治自古便是紧密相连的,作为魏晋风流的践行者——魏晋名士自有其可敬可说之处。  相似文献   

19.
南朝时政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皇权重振、士族逐渐衰落和寒人开始兴起。这样的社会背景使得南朝诸多方面在沿承魏晋旧制的基础上也有所变动。本文以探讨南朝职官制度中"中书通事舍人"一职的权职和地位变化,浅析南朝寒人掌机要之现象。  相似文献   

20.
刘述孟 《东南文化》2022,(2):132-139
大型拼镶砖画是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羽人戏龙、羽人戏虎等为核心的墓葬装饰,产生于刘宋,萧齐达到成熟,陈代消亡,集中分布在南朝都城建康及周边。其主要运用于高等级墓葬,是南北朝文化正统之争中南朝在文化上的重要举措,对南朝的其他地区、北朝及后世的隋唐墓葬装饰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将此类固定的墓葬装饰称为“建康模式”。“建康模式”也是中古时期墓葬装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