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地方有许许多多盐矿,到处都可以开采。开采出来的盐虽然相同,但原本的盐矿却不一样。有的盐溶在水里,跟泉水一起流出来;有的盐藏在山肚子里,象石头一样硬梆梆的。藏在山肚子里的盐或溶在水里的盐,人为什么会发现呢?听祖先讲,有这么一个故事: 远古时候,不分人的世界和动物的世界,我们的祖先全都跟动物住在森林里,谁也不晓得地底下有盐巴,更不懂得吃东西应该放盐。有一天,一位老人单独去打猎,翻了两道山丫  相似文献   

2.
原启长 《纵横》2020,(2):40-42
何为信托商店。说到信托商店,上了点岁数的北京人都知道。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除了不卖吃的东西,像皮货、手表、自行车、家具等穿的用的这里样样都有,人们还可以把家里多余的东西拿到这里寄卖或由信托商店收购。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我的故乡四川丘陵农村实行公社大集体,农民从生产队里分得的口粮长年不够吃。想要填饱肚子,就必须开动脑筋。多在自留地种牛皮菜(又叫厚皮菜,两年生草本植物)、多吃牛皮菜就成了乡邻维持生计的普遍规律,主要是它好种、产量高,人猪都能吃,可以大大弥补当时紧缺的粮食。  相似文献   

4.
《风景名胜》2008,(3):117-117
旅游地:杭州山沟沟时间:2006年5月出行者:曹钧宇每天都跟"圈养"在钢筋水泥里一样,总算有时间去过过农家乐了!七点,被我们家的"小领导"叫醒,一路催命向地处杭州西北的余杭区鸬鸟镇进发。鸬鸟镇的农家乐是有口皆碑的,加上山沟沟景区的山水画境,总感觉四个轮子也不够快。三个人是空着肚子上路的,特意来这里吃豆腐坊现做的早点。这里的东西是用山泉水做的,豆花、豆浆不加糖都觉得入口甘甜。填饱肚子,我们在当地人的建议下先去了汤坑,那里是个消耗体力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5.
很早以前,熊有一双拳头大的大眼晴,看得很远很远;又有锋利的爪子,能抓攀树枝,善于格斗。因此,它谁都不怕,非常傲慢,目空一切。这样,所有的动物都恨透了它。可谁也惹不起它。一天,有只狐狸蹲在路旁,正从树洞里掏蜂蜜吃。这时,熊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见狐狸津津有味地吃着东西,就瞪着眼睛大声大气地吼道: “我熊大爷走这点过,你不赶紧让开路,还敢在这里吃东西!喂,你这个小家伙,到底在吃什么?不快送来给我吃点!”狐狸见它这副蛮横的样子,便想整治它一下,就头也不抬地边吃边回答说:  相似文献   

6.
刘兴汉 《炎黄春秋》2005,(10):34-35
1960年的春天,是一个难忘的春天。大饥荒已经从农村向城市蔓延,作为首都北京,当时市场供应十分紧张。除高价糖果和糕点外,其他的东西,都要本或票。当时我存北京机械学院上学,由于学生的粮食定量一减再减,副食供应也减少了,致使本来就吃不饱的肚子,经常处在半饥饿状态之下。妈妈经常利用上下班,走路的机会,从饭馆的外边,拣些菜叶带回来做菜粥吃。那时,蔬菜也是凭副食本按人定量供应。  相似文献   

7.
在那个知青下放的年代,也许是因为正处于吃“长饭”,也许是因为肚子里没油水、餐餐吃“红锅菜”,也许是因为天天做事太累的缘故,反正那时特别好吃,也特别想吃。为了吃,为了填满肚子这个无底洞,我们只好在牙缝中剔肉吃,在胃肠里翻食物…… 场里做饭的,是个背有点驼、耳有点聋、70多岁的光棍老人。他不晓得炒菜,只会煮菜。因为他做任何菜都是放几瓢水去煮,熟了就放点盐,而油就是从盐罐里挟出那块已经在锅里烙了几次的“板膏”(杀猪后,把板油切成块,用盐掩着),  相似文献   

8.
边走边吃     
十年前吃东西,只要味道好就成,后来发现"好吃不如宽坐",原来是要有"吃"的氛围。实际上心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到过的地方多了,对各地的饮食也有一些了解。一天,一位上海的朋友开玩笑说:只要有辣椒水,你们贵州人连牛屎也能吃下去。听完这话我有些恼怒,于是我立即回应:我要在牛屎里放点糖,你们上海人照样吃得欢。这样总算找到了心理上的平衡。我们国家太大,吃的口味不同,各地都有偏好,上海女人爱吃糖;北方人吃东西,喜欢放芡粉;贵州人、湖南  相似文献   

9.
真能吃!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官场中人多半斯文,吃什么东西都是少而精。 别的朝代官员吃东西是否斯文我不知道,但清代一些官员吃东西与斯文半点也搭不上边。  相似文献   

10.
葡萄的自述     
正我和我的同伴住在遥远的新疆,天天一起长大,直到成熟结果,被人们摘下来。我们穿着一身紫莹莹的衣服,头上带着一顶大草帽,就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非常美丽。我们摸起来光滑滑的,如果你把我们摆到鼻子边闻一闻,一股清香就向你扑面而来。你咬一口,又酸又甜的味道就下了你的肚子,使你忍不住还想咬一口。我有两种吃法,一种是晒成葡萄干吃,一种是  相似文献   

11.
程瑞芳日记(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刊 《民国档案》2005,(1):21-25
上海寄的东西来了,是托牛太太买的,也有她送的,都是吃的菜,怕延长下去买不着菜。今晚吃了好菜,是国际委员会送的,一餐吃不多。因钱多,我们将这钱大半给工人和帮忙的职员,请他们买肉吃,我们只用几块钱买菜。我们今晚还吃了三种好东西,是上海人送的苹果、桔子、糖,做难民还有这三种东西吃,不是特别难民吗?吃得真香,多时没有桔子吃,这一样东西我很欠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在那个知青下放的年代,也许是因为正处于吃"长饭",也许是因为肚子里没油水、餐餐吃"红锅菜",也许是因为天天做事太累的缘故,反正那时特别好吃,也特别想吃。为了吃,为了填满肚子这个无底洞,我们只好在牙缝中剔肉吃,在胃肠里翻食物……  相似文献   

13.
一天,白兔、灰狼、黑熊和花狐狸相遇在一起,坐在山路边,诉说着各自的苦愁。白兔说:“我多少日子没吃上一顿好饭,嘴谗得不得了!”灰狼伸长舌头舔舔嘴皮,说道;“还讲好饭哩!几日来我连能吞下肚皮的一点东西都没找上,肚子快要饿扁了。”黑熊看看自己的肚皮,也说:“你们瞧,我的膘都要掉光罗!不知哪天哪日才能饱饱地吃上一台。”花狐狸摇头叹气,说道:“唉,昨天我去偷鸡不着,差点喂了猎狗啦!”  相似文献   

14.
从前,有两个达巴,相约到很远的地方去学识字,求知识。这两个达巴,一个穷,一个富。穷达巴什么也买不起,但很勤奋,学到的知识都记在心里。富达巴因为有钱,不愿动脑子,买来了猪皮,把学到的字写在猪皮上,不记在心里。他俩学完了知识,都非常高兴,又约着一起返回家乡。走到半路,把所带的干粮全吃完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再也走不动了。这时,穷达巴想出了个主意,他说:“我俩除了你带的猪皮外,再也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吃了,我看,就烧猪皮吃吧!”富达巴听了,觉得有道理,便将写着文字的猪皮全给烧吃光了。回到家乡后,那个富达巴一个字也记不  相似文献   

15.
远古时候,先民们生活在草木茂盛、鸟语花香的大地上。但是,那时人们没有火种,也不知道火,吃的都是生的东西,一到黑夜就没有亮光了,冬天也没有火来取暖。白天,太阳从左边出来,人们身上被照得暖烘烘的,感到了“天火”的好处。一天夜晚,月亮从右边升起,满天都是星星,照得大地象白天一样明亮,月亮和  相似文献   

16.
冶秋同志并转支部:我所在的唐坊乡共十四个社,其中六个社有中国杂技团、古建修整所、文物出版社三个单位的下放干部三十七人。在下来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换肚子最顺利,不论南方人、北方人,很快的都习惯了吃玉米和秫米了,而且吃得多,吃得香,平均起来每人每月要四十斤粮食。在北京时  相似文献   

17.
吃早饭这个事儿,中国人其实一直以来是不太重视的,重视都是近几十年的事儿。古时候大约只有富贵人家早上起了床,才会吃些点心什么的,而皇上身边的文武百官,早上起床想吃两个点心也来不及,因为上朝的时间很早,大家起了床,就得提着灯笼去上班,空着肚子去见皇上汇报工作,贯彻指示。有些朝代,皇上一般会在上朝完毕后。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也有着悠远的饮茶历史,关于饮茶的发源时间从考古及文献来看有三种观点: 一、神农说,唐陆羽《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古人常把一切与农业、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均归结于神农氏,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神”; 二、西周说,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在讲  相似文献   

19.
短尾的老虎     
正在寒冷的冬天,小花猫的家里没有东西吃了,因天气的变化,饭店也不营业了,于是小花猫决定自己钓几条鱼填饱"咕嘟~咕嘟"叫个不停的肚子。她来到莲花池边,只见那里的莲花全都凋谢了,水面上还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怎么钓鱼呢?她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可以用石头在冰上一砸  相似文献   

20.
只留一穗     
从前,阿佤人还晓不得种庄稼,也认不得挖陷井、设地弩捉野物,支活扣套野鸡,吃的是树皮根,山茅野菜,整天吃不饱肚子,三天两头就有饿死的人,日子过得很艰苦。有一天,老天爷变成个凡间的老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