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文明书局1903年版载振《英轺日记》曾风行一时,民国以后却不断有人怀疑载振的作者身份,认为该书由随行参赞唐文治代编,近年来该书更被划归唐文治一人名下。其实《英轺日记》是使团成员集体编纂成书,载振身为出使大臣可以领衔署名,而唐文治并未大量参与该书的资料搜辑和后期编纂,难以指其为实际作者。唐门弟子、学界中人纷起为唐文治追讨《英轺日记》著作权,也有悖唐氏本意。  相似文献   

2.
父亲白寿彝在 1 6岁到 2 3岁时 ,也就是 1 92 5年至 1 93 2年之间就读大学。在这近八年之中 ,三年攻读研究生。他勤学苦读 ,力争上进 ,同时又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火热运动之中 ,把学习、研究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体现出那个时代先进的中国青年的爱国品质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就读上海文治大学1 92 5年 ,父亲在上海文治大学函授科上学 ,后又考入上海文治大学。上海文治大学为私立大学 ,虽然大学规模不大 ,但是有很好的教师任教 ,如陈去病先生教词言 ,胡朴安先生教文字学 ,顾实先生教《汉书·艺文志》。他们过去多是“南社”成员 ,思想…  相似文献   

3.
美丽的珠村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村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民国海军总司令潘文治。说到潘文治,他与民国的两个重要人物孙中山、蒋介石以及共产党都有一段奇缘。  相似文献   

4.
在天津市文物交流中心所珍藏的诸多王文治作品中,有本书札册颇为耐人寻味,主要为王文治致唐耀卿书札,记录着王文治(1730~1802)与唐耀卿(生卒不详)、潘恭寿(1741~1794)之间的交谊,涉及书画鉴赏应酬、招同出游、画法研讨、禅修等社会活动诸方面,可与相关书画作品及文集记载互为佐证。鉴于业界对"潘画王题"研究相对较多,二人与唐耀卿之间研究极少,故而有一定艺术价值及重要史料价值。此册共十七通,以下逐一解读。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天河区有一条美丽的珠村,珠村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民国海军总司令潘文治。说到潘文治,他与民国的两个重要人物孙中山、蒋介石以及共产党都有一段奇缘。  相似文献   

6.
周金品 《文史精华》2005,(12):42-44
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唐文治,字蔚芝,别署菇经堂主.早年主持上海南洋大学(后改名为交通大学),交大礼堂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文治堂“.晚年创办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桃李门墙,遍及国内外.他的履历不仅在新版<辞海>(1999年)中有较详细的记载,其高风亮节更是一直活在他成千上万弟子的记忆之中.……  相似文献   

7.
刘祁《归潜志》作于金亡之后,这是一部记述金代人物事迹的著作,其史论着眼于文治的视角,反思了金代兴亡的原因.探讨了士风与国祚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归潜志》史论也反映了作者对新皇朝文治的希翼,具有明显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8.
谈宋初之"欲武臣读书"与"用读书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宋太祖欲“武臣尽读书以通治道”以及“宰相须用读书人”的说法,于宋初国家走向文治的导向意义,为历来的治史者和读史者着意阐发。对于与此导向相关的一些说法,我们既要注意其话语,又须把握其寓意;既要注意其说法,又须观察其做法,方能将层层包裹的解释与史实本身剥离开来。事实上,宋初国家政治秩序建设中“文治”导向的确立经历了曲折反复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俊 《东方收藏》2022,(9):11-13
<正>众所周知,“金陵四家”以山水画而著称于世,其中宋文治又以画江南水乡最为人们所称道。一、江南水乡美如画宋文治(1919—1999),笔名宋灏,江苏太仓人。早年家贫,小学毕业后到上海广告社当学徒,业余时间到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沪校学习半年素描,在江苏太仓、上海安亭从事教育工作达16年。曾受海上名家陆俨少的指点,后拜上海山水名家张石园、吴湖帆为师,得见大量名家真迹,  相似文献   

10.
<正>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江苏苏州太仓人。他治学兼通汉宋,调和朱陆,先是从政于京畿,任职于户部、外务部、商部,促成中国早期工商业的发展;后又执教于上海、无锡等地,培养了大批具有深厚国学基础的知识分子。唐文治的一生以“正人心,救民命”为主旨,在时代风云变化面前,他显现出一个儒者的坚毅与操守。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20,(5)
正设色纸本镜心1997年作录文:春风又绿江南岸。款识:录古人句写太湖洞庭之景,苏州有洞庭东西山之胜,余游数十次不倦。此处湖光山色,秀丽动人,同时物产丰富,乃渔米之乡,花果之山,常喜写之。丁丑夏挥汗作图,宋文治於娄江并记。钤印:文治(朱文)、宋灏之印(白文)、太仓人(白文)、风景这边独好(朱文)  相似文献   

12.
1999年6月8—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古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暨庆贺李文治先生九十寿辰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和外地的五十余位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李文治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已经从事科研工作65周年。李先生在长期的科研探索中,以地主制经济为中心线索,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等重大问题提出重要的看法,对中国封建社会作了极具说服力的论述。李先生还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研究的…  相似文献   

13.
以盛世光环载入史册的乾隆朝在文治领域潜伏着重重隐忧。当时朝廷重视经学,而思想上却不认同民间汉学;虽然承袭庙堂理学,却对其内圣外王鲜有心得,并且压制朝野理学的发展。同时,统治者的信仰世界混乱、迷茫。嘉庆朝的经学政策略有调整,重新重视理学,又强调以勤简为政,但总体上缺少新意,无济于事,清中期遂成武功彰显而文治偏失的格局。这也是清朝由盛而衰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4.
书与人     
《南方人物周刊》2008,(27):91-91
《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与成吉思汗以武功震撼世界不同,其嫡孙忽必烈,有史以来疆域最辽阔的帝国的缔造者还以文治著称于天下。  相似文献   

15.
王宣艳 《收藏家》2022,(3):45-54
宋代崇尚文治,是士大夫的黄金时代。宋代的士大夫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思想文化,而且塑造了崇高的士大夫精神。“宋韵—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展是浙江省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携手打造的跨年大展,展示来自38家考古文博机构收藏的约300件宋代文物精品,突出浙江宋代考古新发现,包括大量浙江宋代士大夫墓葬出土文物,展现宋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展览分上下篇,上篇以“文治天下”讲述宋代士大夫的治世行道,下篇以“士林风雅”展现宋代士大夫的文艺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一、吴其昌生平简介 吴其昌,1904年4月26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一户平民家庭.字子馨,号正厂.幼失父母,虽生活艰困然刻苦好学.16岁考入无锡国学专修馆,受业于唐文治,与王蘧常、唐兰被称"国专三杰",唐文治十分赏识他的才学和正气.1923年10月,19岁的他在《学衡》22期发表了约2万字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朱子传经史略》.  相似文献   

17.
收录于《义和团史料》中的《庚子纪闻》是一篇有关义和团时期见闻和史事的重要文献,整理者怀疑其作者为刘福姚。然而,通过内证和外证结合的方式考订《庚子纪闻》稿本,可知《庚子纪闻》的作者应是庚子年浙江学政文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说明考古学和文化的关系,首先需要了解有关文化的含义。在中国古代,“文化”是指文治教化,即以礼乐法令等文治手段来开化和教化社会民风民俗,与武治霸道相对立。在西方,“文化”最早含有种植、耕作、培养管理的意思,与农业生产有关,后来又含有教育、发展、尊重之意。第一次给文化作出完整科学定义的是近代英国的人类学家泰勒,他说:“就广泛的民族志意义而言,文化(或文明)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  相似文献   

19.
1912—1927年阎锡山治晋思想初探贺渊在众多军阀中,阎锡山以“文治”见长。终其一生,他热衷于传统文化,又关注过军国主义、国家主义、共产主义、民主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等,各种概念、论断、观点被他兼容、拼凑、批判。他视山西为其独立王国,他的努力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20.
史式 《文史天地》2008,(12):48-52
史式先生的谈史文章,总有自己的角度。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既无文治,又无武功的汉武帝。这与“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中的汉武,相去多远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