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临沂银雀山在1972年出土了一批汉简。这批汉简的发现,对我国早期封建社会的历史,特别是思想史、军事史和古文字的研究很为重要,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以来,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光辉指引下,在文物考古工作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收获和胜利。本文仅就其中四部古代兵书残简,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这四部古代兵书是《孙子兵法》(一○五枚),《孙膑兵法》(二三二枚),《六韬》(五四枚)和《尉  相似文献   

2.
汉代西北驿道与传置——甲渠候官、悬泉汉简《传置道里薄》考述何双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73-1974年发掘汉代居延甲渠候官、第四燧、肩水金关三遗址,获汉简21000余枚,1990-1992年发掘敦煌悬泉置遗址,获汉简22000余枚。两次大的发掘...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肩水金关汉简(伍)》由上海中西书局出版发行,标志着《肩水金关汉简》5卷本15分册、11000多枚汉简的整理出版工作全部完成。肩水金关汉简出土于1973年,内容涉及汉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边塞管理等多个方面,是西北汉简的重要组成部分。43年来,国家文物局以及甘肃省文博部门的相关专家先后进行了多次整理工作,为该书出版奠定了基础。2010年以来,在甘肃省文物局的推动支持下,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俊民 《敦煌学辑刊》2001,(1):84-85,22
悬泉汉简作为1991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一直为学术界所重视。《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以下简称《释文选》),作为悬泉汉简的一部分,也可以说其中的精华部分,在2000年《文物》第5期刊出。据参加2000年7月底在敦煌莫高窟召开的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同志讲,该期《文物》竟因有《释文选》而“洛阳纸贵”,销罄已空。未买到者,尚为憾事。足见悬泉汉简在敦煌学领域亦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是《释文选》存在的错误甚多,恐以讹传讹,思虑再三,还是将错误指出来的好。以下依简号为目述列。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 ,陈松长整理编著的《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专刊之七”由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正式出版。书中公布的资料 ,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历年收购入藏的简牍共 2 59枚 ,其中有战国楚简 1 0枚 ,西汉简 2 1 5枚 ,东汉“序宁”简 1 4枚 ,东晋“松人木牍” 1方 ,以及残简8枚 ,空白简 1 1枚。在该书出版之前 ,香港中文大学的饶宗颐教授曾就其中部分资料做过介绍和考证 ,因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其中的某些材料和问题还引发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但饶先生所介绍的只是一鳞半爪 ,且简文多非正式公布 ,学者讨论起…  相似文献   

6.
《文物》2008,(12)
1990~199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3年对敦煌悬泉置遗址进行发掘,获得大批汉代简牍。考古工作者已陆续发表了发掘简报和部分简牍释文,还出版了《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为研究汉代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本文要讨论的悬泉汉简建除占"失"残文,其释文最先见于何双全《汉简〈日书〉丛释》一文(以下简称"何文"),经胡平生、张德芳校核后又收入《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以下简称"《释  相似文献   

7.
刘涛 《文物》2005,(12)
长沙东牌楼7号古井(J7)中出土的东汉简牍(以下简称“东牌楼汉简”),有200余枚,多数双面书写,少数单面有字。其中9枚简牍上写有东汉灵帝年号,而且灵帝在位的4个年号都可见到,早者建宁四年(171年),晚者中平三年(186年),属于少见的东汉后期简牍书迹。这批汉简所见书体非常丰富,有篆、隶、草、行、正书五种形态。这里所作的书体划分,  相似文献   

8.
1990年10月至1992年12月甘肃省考古所对敦煌悬泉置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出土有简牍、帛书、纸文书、墙壁题记等各类重要文物7万余(枚)件,其中简牍近2万枚,是甘肃又一次大规模出土简牍的考古发现,因此,被评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随后陆续有少量介绍遗址概况和悬泉简学术价值的文章。经过初步整理,甘肃省考古所编写了《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简称《简报》)、《敦煌悬泉汉简内容概述》(简称《概述》)、《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简称《释文选》)等三篇资料性的文章(均载《文物》2000…  相似文献   

9.
1986年3月,在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放马滩的一处战国晚期秦人墓葬(编号M1)中出土了一批竹简,整理者称为“天水放马滩秦简”(以下简称放简)。这批简共460枚,内容包括甲种《日书》73枚、乙种《日书》380枚、《墓主记》7枚。目前,甲种《日书》全部释文已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秦汉简牍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一书刊布;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2月-2017年4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聊城市东阿县大秦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编号为H2的灰坑中出土了三枚波斯萨珊朝银币,这三枚银币出土时均盛于灰陶罐内,编号为H2:13、H2:14者出土于同一个灰陶罐,编号为H2:9者出土于另一件灰陶罐,两个灰陶罐内还出土有大泉五十、货泉、五铢、永安五铢、铜钗、铜环、铜扣件等文物,波斯萨珊朝银币在山东地区较为罕见,今就有关问题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何有祖  刘盼  蒋鲁敬 《文物》2020,(8):60-64
<正>张家山M247汉简《二年律令》自公布以来[1],学界在文字考订及竹简缀合、编联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但因"受到淤泥及其他文物的挤压,竹简已有损坏,卷束已散开,并有不同程度的移动"[3],《二年律令》简序仍有较大调整空间。如《二年律令·赐律》现存23枚简,包含1枚律名标题简(简304)及22枚律文简,出土时散布在F、C两区[4]。整理者释文按赐衣、棺及官衣  相似文献   

12.
西汉时期邯郸位列"五都"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居延汉简编号26·29记载的"邯郸铫",经考证应为在汉代赵国都城邯郸生产的一种铜制炊具,这枚汉简是研究汉代邯郸铸铜业的珍贵史料,反映了西汉邯郸铸铜业的发达.结合其他出土青铜器分析,自战国至汉代邯郸铸铜业经历了一个从以兵器为主到以生活用具为主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长罗侯费用簿》应为《过长罗侯费用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刊发于《文物》2000年第5期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介绍了敦煌悬泉置的考古收获,同期发表的《敦煌悬泉汉简内容概述》和《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说到题名“县泉置元康五年  相似文献   

14.
阜阳汉简简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物》1983,(2)
阜阳汉简是1977年在发掘阜阳县双古堆一号汉墓时发现的。同墓出土了铜器、漆器、铁器、陶器等文物二百余件。根据出土器物上有"女(汝)阴侯"铭文及漆器铭文纪年最长为"十一年"等材料,确认墓主是西汉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夏侯灶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之子,卒于文帝十五年(前165年)。因此,阜阳汉简的下限不得晚于这一年,大抵为汉初遗物。详细内容参见《文物》1978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21,(6):70-81
<正>2013年5~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益阳市文物管理处联合对兔子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11口古井中出土了简牍[1],其中七号井(编号J7)出土简牍资料甚为丰富。现将简牍的初步整理情况简述如下。一基本情况J7简牍散乱分布于填土中,整理时根据出土层位,按出土顺序摆放。经过清洗、红外扫描可知,简牍共2392枚,其中有字简(含图形)2302枚、无字简90枚。无字简多为有字简留白的残断部分,若可与有字简缀合仍归入有字简,无字残段则计入无字简,另有10枚相对完整的素简(长约20厘米)。J7堆积分为12层,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文物》1999,(5)
1996年7至11月,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在市中心走马楼发掘古代井窖57口,出土铜、铁、陶瓷、竹木等各类文物数千件(套)。在编号为96C·W·ZJ22的古井中,清理出一批三国孙吴纪年简牍,数量10万余枚。简牍种类有简(竹、木)、牍、签牌等。所纪年号目前发现最早为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最晚为吴嘉禾六年(237年)。从目前已整理的一小部分简牍看,其内容包括赋税、户籍、仓库管  相似文献   

17.
20 0 3年1 0月1 0—1 3日,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居延考古学术研讨会”在著名的居延汉简出土地———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隆重召开。与会的五十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分别就居延地区的考古学专题研究、居延汉简的最新发现与整理、中国北方边疆及其相邻地区古代文化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其中,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魏坚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谢桂华研究员关于第三批居延汉简发现与整理情况的介绍引起广泛关注。从1 998年开始,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阿拉善盟博物馆、额济纳旗文物…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研究中被归类为贳卖名籍的几枚居延汉简,实际上是不同于名籍的贳卖文书程式。这几枚汉简的文字都与魏郡有关,反映了当时魏郡地位的重要和魏郡与西北边塞经济交流的繁盛。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14,(7)
<正>1959年,在新疆民丰县以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发掘了一座东汉时期夫妻合葬墓,墓中出土器物丰富,其中有一个黄绸小包,内有朱粉少许,还有纸张一小块,揉成一团,大部分涂成黑色,长4.3、宽2.9厘米[1]。该纸张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编号59MN1∶477;文物编号06966),为国家一级文物。此墓所在位置就位于从20世纪初直到近年被多次发掘的尼雅遗址(以下称此纸为尼雅纸)。  相似文献   

20.
正2008年12月,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三峡移民搬迁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竖穴岩坑木椁墓(编号2008YLZM1,以下简称M1),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渝北区文物管理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位于渝北区洛碛镇洛碛村六社(赵家湾),地处一小山包顶部中央,下隔斜坡台地与长江遥遥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